龐統臨終前說了8個字,讓諸葛亮物傷其類,劉備淚溼衣襟

2020-12-25 北冥秘史

水鏡先生在三國裡面最大的貢獻就是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那就是諸葛亮和龐統。水鏡先生當時說的話很吸引人,只要得到臥龍和鳳雛其中的隨便一個就可以得到天下,劉備不心動才怪呢。不過,這也是水鏡先生在吹噓自己的學生罷了,畢竟劉備就算是得到了兩人,依然只是一個鼎立的局面。

龐統的名聲確實不高,不說諸葛亮,連法正的名氣大都沒有,最起碼法正給蜀國做了不少的事情,而龐統則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沒有留下像諸葛亮那樣多的故事。不過,赤壁一戰就已經展現出他高超的聰明才智了。

當時的曹操有百萬大軍,孫劉就算是聯合了,還是不夠打啊。於是龐統就出現了,和徐庶一起向曹操獻了連環計,這下可把曹老闆坑死了,要不是關羽最後放了他一馬,估計三國就不存在了。曹老闆雖然很厲害,但是面對諸葛亮、周瑜和龐統這樣的聰明人還是沒辦法啊。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得到了荊州,同時也得到了龐統。龐統這個人是很有才的,諸葛亮也給他寫了推薦信,但是龐統就是傲嬌,非要用自己的實力徵服劉備。但劉備覺得他雖然有才,可是長得不好看,就讓他做了一個小縣令。龐統自然也不願意,就整天無所事事的,直到後來張飛來找他麻煩,然後他就把張飛給徵服了。再加上諸葛亮的推薦,劉備終於開始重用這個鳳雛了,直到後來拜了軍師,和諸葛亮一個地位了。

後來劉備的實力越來越強,劉璋就想和他聯合了,就派法正去找劉備。法正到了之後,早就想和劉備一起幹了,就獻計把益州和成都打下來。劉備一直很重仁義,自然是不同意了,但是在龐統的一番教導之下,劉備知道自己一直待在荊州也不是個辦法,一方面這是人家孫權的地方,整天來催。另一方面,北方還有曹老闆,真的是兩面夾擊啊。

劉璋接待了劉備之後,就回到了成都,讓劉備守關口守了一年。劉備知道待在這裡也不是辦法,龐統就向他提議去攻打成都。龐統也是為了幹出一番大事業,非要自己領兵去打仗,不管諸葛亮的勸阻。出發前一共分了好幾條進軍路線,本來龐統是不用跟著部隊的,但是他非要去爭功。沒想到在進軍的時候,中了劉璋的計謀,在一處山坡中了一支箭,馬上就要不行了。龐統死前說了八個字,這八個字就是:今日我死,乃天命也。看得出他死的很不甘心啊,還有一番大事業沒做呢。

劉備聽到龐統的死訊後,直接就懵了,緩了好久才悲痛而哭。諸葛亮聽到後,也是忍不住接連發出嘆息,和自己一樣聰明的鳳雛就這樣死了,那麼他臥龍的下場會如何啊,還不如繼續回到臥龍崗種地呢。

相關焦點

  •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每每提起三國歷史,總是要圍繞著曹魏、東吳以及蜀漢說起,三方勢力之中,曹魏一統北方劍鋒直指華夏大地,而東吳則是偏安一隅,沒有過多的作為,蜀漢由最初的弱小逐漸的一步步三分天下,然而在龐統慘死落鳳坡、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逐漸的走上了沒落的進程。
  • 為何劉備奪不了天下?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對筆者來說,《三國演義》可以說是自己的啟蒙讀物了,粗略算下來,少說也來回翻閱了八九十遍了。無論是魏武揮鞭,豪氣凌雲的曹孟德,還是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諸葛亮都是筆者喜愛的人物。在這波瀾壯闊的百年時間,英雄輩出,然而同時也有著許多人才英年早逝,令人無限惋惜。
  • 龐統死前喊出八個字,劉備聽了不思其解,諸葛亮聽後想歸隱山林!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後世的瘋狂膜拜,不僅是裡面的故事讓人著迷,更是因為樹立的一個個英雄人物形象,為人所津津樂道。而說起三國,就離不開曹操、孫權和劉備了!曹操孫權都是有一定基礎的,而劉備則是白手起家,於是更多的受到人關注。而一說到劉備,就離不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其中諸葛亮是後期蜀漢的中流砥柱,一人承擔了整個蜀國的北伐大業!後期的蜀漢,人才匱乏,仿佛謀士中唯有諸葛亮一人。其實在劉備死前,他本還有一個能與諸葛亮齊名的人才,不過他沒出場幾集就掛了,十分可惜!沒錯,他就是龐統!
  • 龐統臨死前大喊7個字,諸葛亮聽後搖頭嘆息,劉備聽了卻後悔不已
    龐統在一開始是東吳所屬的將士,曾經在周瑜的部下擔任功曹,管的是人事,頗受重用。再後來的周瑜取西川一事上,龐統肯定是有出謀劃策的。可惜後來周瑜被諸葛亮氣死了,英年早逝,龐統跟隨治喪大隊回到東吳,可惜的是被打入了冷宮,魯肅就推薦他去劉備那,龐統聽取了建議,無奈之下投奔劉備。劉備自然是笑納,臥龍鳳雛,二者得兼,可惜劉備最後還是沒能得天下。
  • 龐統臨死前道出6字秘密,孔明如能聽懂,也就不會病逝於五丈原
    龐統臨死前道出6字秘密,孔明如能聽懂,也就不會病逝於五丈原在整個三國時期,有傳言說:臥龍和鳳雛得一人便能奪得天下。可見當時的社會對諸葛亮和龐統的社會價值有多高。而他們兩人正好都是劉備的手下,諸葛亮的威名就不用說了,與諸葛亮相比,龐統的一生就比較坎坷了。幾天就為大家講講龐統在臨死前道出6字秘密,如果當時諸葛亮能夠聽得懂的話,那到最後就不會病逝於五丈原。
  • 龐統臨死前的一句話,暗示出劉備不可能一統天下,只有諸葛亮明白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句話說到「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臥龍鳳雛」說的便是諸葛亮和龐統。巧合的是他們還都是水鏡先生的徒弟。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兩位徒弟都如此厲害,那水鏡先生的實力可想而知。但這都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
  •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文/烈日對黑夜關鍵詞:龐統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在三國爭霸時期而三國時期的能人異士中,諸葛亮是謀士中的翹楚,而作為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謀士的龐統,為何卻英年早逝身死落鳳坡?接下來,便跟隨小編的腳步,來深入的探索一下,為何龐統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名揚天下,深受尊敬,而龐統卻英年早逝,青史不留名。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國裡面的「臥龍鳳雛」?
  • 攻雒城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龐統不聽,最後亡於亂箭之下
    哪知劉備早已對西蜀懷有野心,想收入自己囊中作為安身立命之地。劉備見劉璋勢弱,便帶著一眾人馬前去攻打。在《三國演義》有一回說到劉備想取劉璋的蜀地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他和龐統準備攻打雒城。哪知,臨行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劉備給軍師龐統看了,龐統卻認為諸葛亮是擔心他爭得先功,所以讓人送來消息,阻止他前進。於是,龐統不聽諸葛亮的勸,急催劉備攻打雒城。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諸葛亮)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諸葛亮是治國的良才,堪稱千古名相,但是,說到戰爭中的奇謀應變,則不是諸葛亮的長處。而這,應該是劉備入川帶龐統的原因之一。
  • 龐統助劉備打下江山,死前大喊8字,諸葛亮聽了怕是想要回臥龍崗
    而相比於諸葛亮,鳳雛龐統卻顯得籍籍無名了,但沒有人會小覷龐統的能力。赤壁大戰之後,劉備算誰站穩了腳跟,荊州被劉備收入囊中。此後,龐統也加入了劉備的陣營,臥龍鳳雛雙雙在手。然而,劉備再見到龐統面目後,覺得此人長得實在太醜,心裡對他有了些輕視,於是隨意給他安排了個閒職,便不再在意。很快,魯肅諸葛亮得知了此事,對劉備進行了一番勸解。後來在對龐統的一番交談之後才發現自己以貌取人了,最終開始重用龐統。
  • 有了諸葛亮和龐統,劉備還是未能一統天下,臥龍雛鳳名不副實?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諸葛亮和龐統,雖然都有過幾分波折,劉備也放下了自己的尊嚴。但最終的結果是,諸葛亮和龐統都投身了劉備陣營,並心甘情願輔佐劉備。 再次,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大智慧者,這是事實,但可惜的是,兩人都太過突出,誰也不服誰。這就是一個兩虎相爭的局面了。 徐庶所說的「臥龍雛鳳得一可得天下」,劉備貪心將兩人都收歸帳下,表面看上去似乎條件更成熟,但劉備自身沒有平衡和駕馭兩人的手段,反而就無法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才幹了。這是一種一加一小於一的局面。
  • 若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繼續輔佐劉備,能擊敗司馬懿嗎?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也是一個很讓人感到惋惜的人物,他是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就是因為相貌不出色的原因,一直沒有被重用,好不容易到了劉備手底下並且得到了賞識,可是也沒有能夠為劉備出太多的力就在落鳳坡死去了,真的是非常可惜的。
  • 龐統臨死前的一句話!說出劉備不可能得到天下了,只有諸葛亮明白
    三國演義中,最讓人感到痛心疾首的人物就是龐統了。龐統學富五車,才智過人。曾經龐統在十三歲的時候,就能夠和南陽的名士水鏡先生談天說地,贏來水鏡先生的稱讚,水鏡先生就說過,龐統將來是一個能夠撼動天下的人。但是龐統非常的不幸運。
  • 一事無成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劉備一句話道出了真相
    直到後來有人詢問龐統他好友的好壞,龐統也不直接說明,而是委婉地說出每個人都有特點,不需要相互比較爭出第一。由此可見,龐統不直接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而是委婉地點名不想評論,可以說他看事情角度全面,可是換一面想,便是此人圓滑世故,會說話,會做人。
  • 龐統臨死六字暗示蜀國氣運,諸葛亮聽懂卻裝糊塗,今無人願信
    這麼多有著頭腦的人力,要數劉備最幸福了吧,兩個有經天緯地之能,扭轉乾坤之才的人同時被收入麾下效力,且臥龍、鳳雛的名號在當時被人們廣為讚賞,劉備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如果說諸葛亮是宛如在這亂世之中橫空出世的一匹駿馬,那龐統和他比起來倒是顯得普通多了,龐統這一生一直在勤能補拙,且大智若愚。
  • 龐統在臨死前道破劉備的秘密,諸葛亮沒聽懂,可至今也沒人相信
    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劉備,若是還能活著回到軍營的,他會把自己的位置交給自己的親兒子劉禪,而第一託孤大臣應該還是諸葛亮,而不應該是龐統。落鳳坡之戰時,劉備集團還沒有取下西川,如果這時候劉備戰死沙場,那時候劉備集團將會迎來一個極其困難的時期。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好奇司馬徽為什麼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卻不推薦司馬懿,感覺是水鏡先生的局,甚至認為是坑、陰謀論。其實龐統和劉備說過一句話就能解釋這件事。司馬懿向劉備推薦賢才公元200年劉備奉袁紹的命令騷擾、攻擊許昌,目的要牽制、分散曹操的兵力為袁紹主力大軍創造有利條件。
  • 劉備入西川!不帶諸葛亮而選龐統相隨 實是因為二人定位相左
    三國時諸葛亮對於劉備陣營的意義重大是旁人都替代不了的,諸葛亮不僅在劉備尚處顛沛流離時期時,就幫助其確立了如何立足天下的方針,還在劉備死後竭力輔助劉禪治理蜀國,並且多次北上完成既定的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理想
  • 當年司馬徽為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為何絲毫不提司馬懿?
    三國時期,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姜維四人,各有一個非常霸氣的稱號,分別是臥龍、鳳雛、冢虎、幼麟。而且他們也都懷有濟世之才,不負這等稱號,例如諸葛亮功蓋三國分;龐統獻計取西川;司馬懿隱忍多年,笑到了最後;姜維則在蜀漢滅亡之後,一計除三賢。由此可見,他們四人理應是齊名的。
  •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上)諸葛亮痛哭龐統
    上回說到有個人拜訪龐統,把龐統搞懵了,沒見過這麼囂張的。法正與那人相見,各自拍掌大笑。龐統問是什麼情況。法正說:「他是廣漢人彭羕[ yàng ],字永言,蜀中豪傑。因為說直話觸怒劉璋,被劉璋處以髡[ kūn ]鉗(剃去頭髮和鬍鬚,並戴上刑具),成為奴隸。因此頭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