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

2020-12-16 烈日對黑夜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

文/烈日對黑夜

關鍵詞:龐統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

在三國爭霸時期,能人輩出,而爭霸的那三位君主,絕不能只靠一人之力就能奪得霸主之位,所以,他們的成功與身邊的謀士,至關重要。而三國時期的能人異士中,諸葛亮是謀士中的翹楚,而作為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謀士的龐統,為何卻英年早逝身死落鳳坡?接下來,便跟隨小編的腳步,來深入的探索一下,為何龐統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名揚天下,深受尊敬,而龐統卻英年早逝,青史不留名。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國裡面的「臥龍鳳雛」?「臥龍」毫無疑問,就是眾所周知的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而「鳳雛」,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龐統。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時人都稱他為鳳雛。龐統並不像諸葛亮一般,聞名天下,使得劉備即使三顧茅廬也要請他回去做軍師,龐統為人樸實,長相木訥,也並不如諸葛亮一般為眾人所知。但是,「臥龍鳳雛」,龐統既然能與諸葛亮齊名,必然是有真正的不俗實力的。現在,便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龐統是如何表面木訥,實則與諸葛亮一般足智多謀!

起初,三國群雄之一的劉備在打天下時屢嘗敗績,更甚者,可以說是屢戰屢敗,而他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夠知己知彼,在雙方交戰時缺乏戰略,打的簡直是毫無章法,所以打敗仗是命中注定的劫數,誰也無法倖免。但是,劉備畢竟是之後稱霸一方的一方霸主,即便是損失十分慘重,劉備也並不氣餒,在吸取了教訓之後,劉備開始遍尋天下有識之士,有才之人。

這才有了之後的劉備三顧茅廬。而龐統,是在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之後才加入的。緣由是一開始龐統看不上劉備,而是想投靠兵強士壯的孫權。然而,孫權是一個比較注重形象的人,而龐統的外在形象——長相與穿著打扮實在是一言難盡。所以,孫權將龐統拒之門外。無奈之下,龐統只能去投靠劉備。劉備一開始並不重用他,只將將打發他去一個小縣城當小官。此時,諸葛亮就能算是龐統的伯樂了,諸葛亮在與龐統交談後,發現龐統非常的有才華,於是將他推薦給了劉備,自此,龐統開始了謀士之路。

龐統其人,十分有計謀,說他足智多謀簡直是名副其實。他獻計給劉備攻下蜀地,使得劉備大大的讚賞他,也更加信任他。說起才華,龐統可能不在諸葛亮之下,但是,龐統在帶兵打仗上的能力是遠遠不能與諸葛亮相比的,更甚者,龐統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愛喝酒,自大。俗話說,喝酒誤事,自大者必敗。不是沒有道理的。龐統在落鳳坡一戰中身死,不是沒有嗜酒的影響。在龐統出發之前,諸葛亮再三提醒他西川地勢複雜,可能會有伏兵,然而,龐統卻自大無比,只當諸葛亮的話為耳旁風,最終,在落鳳坡中了敵人的圈套,慘死落鳳坡,也結束了的自己的生命與謀士之路。

最後,小編不得不說一句,驕兵必敗,無論龐統是鳳雛還是鳳凰,驕傲的結果就只能是失敗。而諸葛亮能有所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更是因為他懂得自律,嚴於律己,從來不因自己的成績而鬆懈與驕傲,每時每刻都謹言慎行,所以諸葛亮是「臥龍」,是流傳千古,為萬人讚頌的英雄,而龐統,只能是世人的一句唏噓而已。

本文為烈日對黑夜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文/烈日對黑夜關鍵詞:龐統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在三國爭霸時期而三國時期的能人異士中,諸葛亮是謀士中的翹楚,而作為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謀士的龐統,為何卻英年早逝身死落鳳坡?接下來,便跟隨小編的腳步,來深入的探索一下,為何龐統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名揚天下,深受尊敬,而龐統卻英年早逝,青史不留名。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國裡面的「臥龍鳳雛」?
  • 三國中龐統真的死了嗎?鳳雛詐死落鳳坡是何原因?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帳下的軍師,龐統得到重用也有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績和行事風格上的不同。早年間,龐統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就稱龐統為「鳳雛」,而稱諸葛亮為「臥龍」,還說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其實並不比諸葛亮低。
  • 為何鳳雛龐統成就不如諸葛亮?
    在建安十四年時,周瑜打南郡一年就讓曹仁敗走撤退,周瑜就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但好景不長啊,第二年周瑜有意西取益州,結果在途中病逝了,當時龐統是跟著周瑜混的功曹,就送葬周瑜至東吳。劉琦時候劉備上位,龐統被任命為耒陽縣令,相當於被劉備晾一邊打醬油了。
  • 龐統臨死前大喊7個字,諸葛亮聽後搖頭嘆息,劉備聽了卻後悔不已
    如果你看過三國,肯定了解諸葛亮,又號臥龍。還有一個,你可能會有所耳聞,但是卻不一定了解的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那就是龐統了。龐統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他們兩個:「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誠然,諸葛亮無論是在書中還是書外的名氣,似乎都比龐統高上不少。但是鳳雛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唯一可惜的,就是英年早逝,時年三十六歲。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公元211年的時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其中,就龐統來說,無疑承擔著軍師的職責,也即幫助劉備在益州之戰中出謀劃策,類似於漢中之戰時,劉備帶在身邊的法正。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龐統,諸葛亮跟隨劉備的時間顯然更早。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每每提起三國歷史,總是要圍繞著曹魏、東吳以及蜀漢說起,三方勢力之中,曹魏一統北方劍鋒直指華夏大地,而東吳則是偏安一隅,沒有過多的作為,蜀漢由最初的弱小逐漸的一步步三分天下,然而在龐統慘死落鳳坡、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逐漸的走上了沒落的進程。
  • 龐統和諸葛亮齊名,可為何早期的時候龐統一直未受到重用呢?
    龐統與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有著非常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臥龍鳳雛,而且司馬徽還曾說過,只要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得知,龐統的能力與諸葛亮平分秋色,但是為什麼現在眾人,卻只知諸葛亮而不知龐統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呢?
  • 若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僥倖逃生,他能戰勝司馬懿嗎?
    曹操手底下有司馬懿,孫權手底下有周瑜,劉備手底下有「臥龍鳳雛」,指的便是諸葛亮和龐統。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劉備手底下能力強的謀士,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這兩個人的結合對劉備有很好的啟發作用。但不幸的是,龐統在落鳳坡殞命,英年早逝。要不然以龐統的才能,定能幫助劉備一展宏圖。於是諸葛亮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劉備手底下的第一謀士。
  • 一事無成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劉備一句話道出了真相
    而著名的"臥龍鳳雛"便是後來龐德公稱讚龐統與諸葛亮的詞句,以至於後來龐統誇讚其他人的時候會給予他超出自己實際才幹的評論,他人詢問後龐統字字清晰,他認為天下紛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在這種背景下,心中有"道"、秉持正義的人只會越來越少,龐統自認為自己無力改變天下大亂這種大的背景,就只能從現在還堅守道義的人們做出一點努力,誇讚他們的事跡,培養他們的名聲
  • 落鳳坡是因龐統而得名?歷史上龐統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演義中諸葛亮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與他其名的「鳳雛」龐統卻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龐統是在30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209年跟隨的劉備,在此之前,東吳的魯肅知道龐統是天下奇才,為了挽留龐統,親自去請龐統,但很可惜當時的孫權有事耽誤,沒有第一時間接待龐統,因此怠慢了龐統,龐統這個人的本事很大,但他的脾氣也不小,他見孫權這樣待客之道,於是就揮袖離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還沒遇到明主,不值得自己出山。
  • 攻雒城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龐統不聽,最後亡於亂箭之下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聯合東吳孫權,與周瑜率領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不久,劉備從孫權手中借的荊州江陵(南郡),佔據荊州五郡。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從張松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
  • 難怪諸葛亮會敗給司馬懿,原來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龐統也很無奈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的是在三國時期,軍師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上知天文,龐統下知地理,偏偏就不如一個司馬懿呢?其實只因為司馬懿明白一個字。首先我們先說一下諸葛亮,諸葛亮,有「臥龍」之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賢,同時也是劉備的軍師,早年隱居南陽躬耕隴畝,劉備在依附劉表的時候聽聞其名之後,便親自三顧茅廬希望能夠得到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則趁機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計策,後來出山後,竭儘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先後幫助劉備拿下荊州、益州兩地,建立蜀漢政權,實現了三分天下的預言。
  • 若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僥倖逃生,司馬懿結局是贏是輸
    如果諸葛亮或者蜀國戰敗,曹操不會留下功高蓋主,不可捉摸的強敵司馬懿,反之亦然。諸葛亮後來敗於司馬懿手中是千古憾事。諸葛亮和龐統同出一門,但他們的謀略卻大相逕庭。諸葛亮主張穩紮穩打,凡事都思慮周全,力求不出一絲差錯。但龐統卻主張出奇制勝,以突然襲擊為主。但龐統在落鳳坡就已經中箭去世,如果當時在那兒死的是諸葛亮,龐統能夠打贏司馬懿嗎?
  • 鳳雛龐統為何死在落鳳坡,是天意還是巧合?
    龐統為什麼死在落鳳坡?在正史上真的有這個地方嗎?那麼龐統為何還要冒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有人對劉備說,你沒有聽說過「的盧的盧,騎必妨主」嗎?劉備不信,估計也是捨不得名駒。英雄一般都有這毛病。首先龐統敢於冒險,與諸葛亮的謹慎成為鮮明對比。從西川之戰就可以看出,龐統為劉備獻的都是險計,即有風險的計策。其次龐統有些自負、倔強,但是又相當自信、沉著。
  • 龐統臨死前的一句話,暗示出劉備不可能一統天下,只有諸葛亮明白
    這「臥龍鳳雛」說的便是諸葛亮和龐統。巧合的是他們還都是水鏡先生的徒弟。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兩位徒弟都如此厲害,那水鏡先生的實力可想而知。但這都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 兩位智者的實力不相上下,誰可以活到最後,不僅要看劉備更加信任重用誰,還需要看天想要留誰。
  • 龐統死於落鳳坡之上的可能原因
    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而《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列舉天下名士時,評論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見,龐統之才幹。龐統,年少成名,協助襄陽郡守處理政務,治理郡縣,業務能力一流。獻連環計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身為名士 被天下招攬,最終成為劉備手下與諸葛亮同層的謀士。
  • 為何劉備奪不了天下?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可劉備將他們二人都攬入麾下,為何卻落得個兵敗夷陵,身死白帝的下場呢?關鍵就在龐統臨死前說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龐統自赤壁之戰獻上連環計之後,先是來到了東吳。恰逢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龐統在周瑜的葬禮上大放厥詞,想試探孫權的胸襟。卻不想被吳國太聽聞,於是將龐統趕了出去。
  • 三國中龐統真的死了嗎?鳳雛詐死落鳳坡是何原因?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帳下的軍師,龐統得到重用也有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績和行事風格上的不同。早年間,龐統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就稱龐統為「鳳雛」,而稱諸葛亮為「臥龍」,還說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其實並不比諸葛亮低。
  • 東吳為什麼不重用龐統?他又真的是死在了落鳳坡嗎?
    「臥龍鳳雛,得其一便能安天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其實是在誇讚諸葛亮與龐統的本領過人,諸葛亮自然不用說,他為劉備立下了赫赫功勳,而龐統則有些不同,他起先是在東吳為官,可沒有得到重用,而後才投奔了劉備。至於龐統為何沒有被東吳重用,這其中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龐統到底是被誰「套路」了,才會英年早逝冤死在落鳳坡
    龐統這個人還是有才的。按照司馬徽的說法,孔明是得其主未得天時;那麼龐統則是,得其主,未得地利。我們不是說龐統死在落鳳坡就說他沒有地利,諸葛亮還死在五丈原了呢。龐統這個人一生,套用一句流行的話,始終沒有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