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為什麼不重用龐統?他又真的是死在了落鳳坡嗎?

2020-12-16 拉姆人文

「臥龍鳳雛,得其一便能安天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其實是在誇讚諸葛亮與龐統的本領過人,諸葛亮自然不用說,他為劉備立下了赫赫功勳,而龐統則有些不同,他起先是在東吳為官,可沒有得到重用,而後才投奔了劉備。

至於龐統為何沒有被東吳重用,這其中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早先,魯肅看中了龐統的才華,曾把他舉薦給了孫權,但是孫權並沒有重視,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東吳並不缺乏人才的原因,畢竟東吳當時有周瑜鎮守,還有張昭等人主持大局,故而會有一些膨脹。

不過這只是推測,其實龐統不被重用應該還有其他的原因。

在當時的歷史上,已經處於在一個注重儀表的時代,可是龐統此人長得有些難看,故而才會讓東吳的人們生出了輕視之心。

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原因,龐統此人的性格也是個問題,他天生自視甚高,言稱自己只侍奉有本事的君主,可能是因為瞧不起孫權,才沒有被重用,這種可能性其實很高,畢竟龐統之後選擇了投奔劉備。

其實龐統最開始是在周瑜手下最官,周瑜去世後,龐統就投奔了劉備,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劉備也並沒有重用龐統。

當時的孫劉聯盟還未完全破裂,魯肅就給劉備寫了一封信,信裡面言明了龐統不是一位凡人,他擁有過人的才華。

劉備看到信後,這才對龐統重視了起來,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多虧了魯肅的信件,要不然的話龐統這樣一位大才就會被埋沒,自此以後,劉備整日向龐統請教,龐統也樂得展示自己的才華,兩人的情誼日漸深厚。

從龐統投奔劉備後的事情中可以推斷,之所以龐統在東吳不受重用,與東吳是沒有關係的,原因應該出在龐統自身,有可能是龐統的相貌不備孫權喜歡,也有可能是因為龐統好大喜功的人性格被東吳人所不喜。

在一次慶功宴中,劉備因為打了勝仗,十分高興,龐統看到後卻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劉備聽後大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出去。」龐統默不作聲的向外走去,而後劉備又請他回來。龐統坐下後,不看劉備,也不道歉,劉備就問道:「剛剛我們倆說的究竟誰對誰錯?」龐統回答說:「我們二人都有不對的地方。」頓時宴會上哄堂大笑。

從這一則故事中,充分展現了龐統的高傲,不管是對誰,他都覺得自己沒有全錯,由此可見龐統自負的性格。

劉備與劉璋決裂後,多虧了龐統的計策,劉備才能取得勝利,可以說龐統此人確實有著不同尋常的人才華,但美中不足的是,龐統並沒有活太久的時間。

影視劇中,龐統帶兵行至落鳳坡,被敵軍的箭矢射中後就去世了,其實影視劇中龐統的去世與真正歷史上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歷史上的龐統並沒有在落鳳坡戰死。

建安十九年,劉備派遣諸葛亮趙雲等人進攻白帝城區域,自己與龐統則率兵包圍了雒城。

龐統在親自帶兵攻打雒城的時候,不幸被流矢射中,最終去世了。

由此可見,龐統並不是在落鳳坡去世的,不過相同的是,龐統確實是中了箭矢後去世的,而在龐統去世後,劉備親自為他挑選了墓地,其名就叫做落鳳坡。

嚴格的來說,落鳳坡只是龐統的墓地,而他是在雒城戰死的,雖然與影視劇中有所差異,但差別還是不大的。

據傳,在龐統去世後,劉備傷心欲絕,每次有人提到龐統,他都會覺得十分內疚,並且會留下眼淚。

其實作為能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龐統的去世是十分可惜的,因為他在三十六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投奔劉備後,也並沒有建立太多的功勳,不過龐統之所以會這麼早就去世,也是有原因的。

世人都知道,諸葛看天生性格謹慎,穩中求勝,而龐統則與諸葛亮相反,他總是勸說劉備做一些果斷的事情,他認為有些事情當斷則斷,不能猶豫,之所以會如此行事,與龐統好大喜功的性格分不開關係,也正是龐統的決斷,幫助劉備佔領了重要的土地,而他自己卻也因此去世了,要知道,如果換作諸葛亮、是絕不會讓自己身處險境的,可龐統卻被流矢射中,這就看出了兩人的不同。

一個謹慎小心,另一個決斷果敢,性格不同,故而不能分別出誰的本領高強,不過歷史上的龐統由於去世的時間太早,在功勳一方面是不如諸葛亮的。

(參考史料:《三國志》)

萬象打卡

相關焦點

  • 三國中龐統真的死了嗎?鳳雛詐死落鳳坡是何原因?
    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最後卻在圍攻雒城的時候被流箭射死, 三國演義描述的是:當時劉備入住西川,而龐統爭先立功去要做先鋒,協助劉備攻打雒城的時候被劉璋手下大將張任當做劉備被射死!當時走到一個叫落鳳坡的餓峽谷,龐統問手下,此為何地,手下說,此地叫落鳳坡。龐統大驚,說,天絕我也。話音未落,林中箭出,時年三十六歲龐統應聲倒下。
  • 鳳雛龐統為何死在落鳳坡,是天意還是巧合?
    龐統為什麼死在落鳳坡?在正史上真的有這個地方嗎?那麼龐統為何還要冒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三國演義》中龐統死亡原因: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鳳雛先生龐統死於徵西川路上,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落鳳坡。也就是說,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規劃好的。案發的時候,龐先生騎著劉備的坐騎。
  • 鳳雛龐統死在落鳳坡是天意嗎?
    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這是小說中的龐統之死,在此之前,書中曾經交待,諸葛亮寫信給劉備說:我夜觀天象,太白臨於雒城,將帥會有危險,希望劉備和龐統停止進攻,但是龐統認為諸葛亮是怕自己立了大功,因此才不讓他們前進的,於是極力勸說劉備進攻,劉備經不住龐統的勸諫,這才勉強答應,而在進攻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說龐統的馬驚了,劉備看到後就把自己的白馬讓給了龐統
  • 龐統為何命殞落鳳坡?難道僅僅是因為一支箭嗎?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劉關張三兄弟三顧茅廬的時候,就聽說了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當時東漢末年流傳一種說法,臥龍鳳雛得一人者便可得天下,由此可以窺見龐統的軍事才能。然而劉備後來得到了臥龍與鳳雛,卻萬萬沒有想到,龐統命殞落鳳坡。
  • 若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僥倖逃生,他能戰勝司馬懿嗎?
    曹操手底下有司馬懿,孫權手底下有周瑜,劉備手底下有「臥龍鳳雛」,指的便是諸葛亮和龐統。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劉備手底下能力強的謀士,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這兩個人的結合對劉備有很好的啟發作用。但不幸的是,龐統在落鳳坡殞命,英年早逝。要不然以龐統的才能,定能幫助劉備一展宏圖。於是諸葛亮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劉備手底下的第一謀士。
  • 落鳳坡是因龐統而得名?歷史上龐統是怎麼死的?
    龐統是在30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209年跟隨的劉備,在此之前,東吳的魯肅知道龐統是天下奇才,為了挽留龐統,親自去請龐統,但很可惜當時的孫權有事耽誤,沒有第一時間接待龐統,因此怠慢了龐統,龐統這個人的本事很大,但他的脾氣也不小,他見孫權這樣待客之道,於是就揮袖離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還沒遇到明主,不值得自己出山。
  • 龐統的人物形象如此豐富,為何說是詐死?落鳳坡又是何事?
    導讀:龐統的人物形象如此豐富,為何說是詐死?落鳳坡又是何事?當時它隸屬於劉備的旗下,剛是和諸葛亮一同拜為了軍師中郎,而他的智力非常聰慧,更是和諸葛亮一起同名。有時候小編也覺得對於龐統這樣的人物真的非常的可惜,或許當初就是生錯了時代的緣故吧所以最後死的時候年僅36歲。他就是因為中了飛馳而來的箭的緣故,所以中箭而亡,對於這樣的死法相信他也是非常的不甘心,作為當時的鳳雛真的是實屬無奈!
  • 若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繼續輔佐劉備,能擊敗司馬懿嗎?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也是一個很讓人感到惋惜的人物,他是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就是因為相貌不出色的原因,一直沒有被重用,好不容易到了劉備手底下並且得到了賞識,可是也沒有能夠為劉備出太多的力就在落鳳坡死去了,真的是非常可惜的。
  • 龐統被吹得神乎其神,為何這麼容易死在落鳳坡?你看真正原因
    但閱讀完三國演義,不難得出,除諸葛亮一人,其它三人卻都是英年早逝,尤其是龐統,被後人渲染得神乎其神,可是,如此盛名之人為什麼輕易死在了落鳳坡?其實,諸葛亮卻也是死在了五丈原,只是沒有在對的時機選擇對的人罷了。龐統作為和諸葛亮齊名的能人異士,能如此輕易地死去,也恰恰是和諸葛亮有關。在龐統與諸葛亮同級之時,諸葛亮便為劉備立下了赫赫戰功。
  • 龐統死於落鳳坡之上的可能原因
    龐統,年少成名,協助襄陽郡守處理政務,治理郡縣,業務能力一流。獻連環計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身為名士 被天下招攬,最終成為劉備手下與諸葛亮同層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龐統不聽遠在荊州的臥龍之言獨斷專行,最終因意外死於落鳳坡之上。然而真是的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諸葛亮的能耐自不必多說,也不是我們今天講述的終點,相信大家對他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不過能與諸葛亮齊名,想來龐統自然也不會差勁的,可是還沒建功立業的他為何就心甘情願的死在落鳳坡呢,其實這也是他急於建功的一種表現。
  • 明知走落鳳坡必死,龐統為啥還要「故意送死」?
    只可惜,劉備到死都沒能一統天下,而號稱鳳雛的龐統,更是還沒怎麼發揮出作用,就早早的死在了落鳳坡。 據說龐統在死前,已經預感到一些事情,畢竟落鳳坡的名字太不吉利,而他最終,也的確是命喪如此。看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就會提出疑問了,既然龐統已經預感到自己這一去,很難回得來,為何他偏偏還要去「送死」呢?
  • 你們別再被騙了,龐統死於落鳳坡的真相併非如此,這兩人才是兇手
    如此可見龐統的相貌真的是非常的醜陋,不過人的外貌與智商是成反比的,雖然他非常醜陋,卻非常地有才華。在古代凡是有才智的人,都是短命鬼,幾乎沒有幾個是活得久的,龐統也是如此!那麼,龐統死於落鳳坡真的是上天註定的嗎?其實真相併非是這樣的,是有人故意要害死他的。
  •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建安十九年,劉備與龐統約定共取雒城,按照約定,龐統走小路,劉備走寬敞得大道。然而不幸的是,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伏擊,中箭身亡。於是有人便產生疑問,以龐統的智慧可以看出落鳳坡小路有伏兵,為何還要去送死呢?個人認為,龐統走小路,有著深刻的原因,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 「落鳳坡」一語成讖,歷史上的鳳雛真的是死在落鳳坡的嗎?
    三國時期,龐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也稱龐統為「鳳雛」,而諸葛亮稱為「臥龍」,由此可見,龐統的才能以及他的謀略似乎並不比諸葛亮差。 但是很可惜鳳雛還未真正鳳鳴天下便在落鳳坡隕落了。
  • 龐統既然知道走落鳳坡必死,為何還要故意送死?
    當時劉備和劉璋剛剛決裂,龐統想打劉璋建功德,結果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在一條小路上被張任射成了刺蝟。關於龐統的死,小說中的說法是的盧妨主,實際上就是身騎白馬太過顯眼,被當成了靶子。這小說和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都是這麼演繹的,這讓人感覺龐統還是有些稚嫩,不及諸葛亮料事如神。而在新版的《三國》中,編劇對這個故事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改編,這個改編顯然更適合電視劇。
  • 龐統,沉睡在落鳳坡上的襄陽才子
    我問同行的友人「這白馬就是白馬關嗎?」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急忙追問,「龐統墓就在這裡嗎?」回答又是肯定的。於是決定往白馬關一遊。車下高速公路,沿108國道前行約十幾公裡,路邊「白馬關」三個大字突兀地立在那裡。爬上一段緩坡,一座關樓呈現在了我們眼前。這就是白馬關嗎?模樣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既沒有古關雄姿,也談不上莊嚴肅穆,看著倒有些像西裝外面套了個黃馬褂。
  • 龐統的死難道僅僅是因為天意嗎?
    龐統為什麼能跟諸葛亮一起並稱呢,主要是因為水鏡呢個先生說的:臥龍跟鳳雛這兩個其中隨便得到一個,就能得到天下了。的這一話,主要諸葛亮和龐統隨便有一個就能得天下,而劉備把他們兩個人都擁有了,應該就能稱霸天下了把。但是龐統卻在很早的時候就死了,非常的讓人遺憾,龐統的死真的是天意嗎。
  • 歷史上著名謀士鳳雛龐統,是因為諸葛亮的嫉妒而死嗎?
    一開始先去投奔了孫吳,因為長得很是醜陋,後來又去投靠劉備,最初也不受重視,後來在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下,劉備才見了龐統,和他談國家大事。很是重用與他,於是叫龐統在軍事中做事情,在不久以後又和諸葛亮在軍師中為郎將。諸葛亮和魯肅推薦才能的人他們有寬廣的胸襟很是讓人欽佩,但龐統本來就有才華,這才是他脫穎而出最主要的的根本原因。
  •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啥還要去送死?他算錯了一事看錯了一人
    落鳳坡有埋伏 其實關於落鳳坡有埋伏,文章曾出現過好幾次提示,以我們普通人的眼光都知道落鳳坡會有問題,龐統會不知道龐統才華出眾,絲毫不遜色於諸葛亮,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那麼龐統又為何明知落鳳坡有埋伏,還要去送死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龐統把星象看錯了 諸葛亮會夜觀星象,其實龐統也會。諸葛亮修書前來,說從星象來看,此次出徵,將帥可能會出現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