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3區批發街區:半世紀書寫華人發展歷程(圖)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17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日前刊文回顧了旅法華人在巴黎3區的創業歷程。原文摘錄如下:

  位於巴黎第3區的廟街(RUE DU TEMPLE),南起巴黎市政廳,向北一直延伸到共和國廣場,總長約2公裡左右。作為一條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商業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曾是法國皮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猶太人曾在那裡開設了許多皮包作坊和批發店,前店後廠,進行一條龍生產和銷售。

  半個多世紀前,法國華人創業者們也是從這條商業街上路,辛勤創業,逐漸發展。第一個來到這條街安營紮寨的是浙江樂清人楊嶽。1951年,他在廟街12號開設了一處面積不到30平米的皮具小作坊除了加工皮具,楊嶽的小作坊,也曾是當年華人聚會、聊天和交流商業信息的場所。

  「開這家店,主要是想給中國人爭個面子。」一直在研究和整理旅法華人歷史的葉星球先生對記者說,楊嶽這批老華僑都非常愛國,在他們的多次努力爭取下,法國第一個華人社團組織、法國華人俱樂部(華僑華人會前身)終於在1972年獲得了法國政府的批准,得以正式成立,楊嶽被大家推舉為第一屆主席。而法國華僑華人會的會址,後來也設在了這條街上。

  要了解旅法華人在巴黎3區的創業歷程,必然要追溯到華僑華人在法國的發展歷史。正在籌劃撰寫一部有關旅法華人發展歷史專著的葉星球先生指出,中國人在法國的歷史已有300年。史料上有記載:最早在法國生活的華人名叫黃嘉略,福建莆田鳳山人。1702年,他隨法國傳教士梁弘仁到歐洲,在羅馬住了三年,其間受到教皇的接見,並留下一部用中文寫的《羅馬日記》。隨後,黃嘉略又隨梁弘仁到了巴黎,他在法國住了11年之久,娶了一個法國太太,還生了一個女兒,一直到1716年去世。黃嘉略與法國著名漢學家弗雷萊及傅爾蒙合作,用法文撰寫了《漢語語法》,並編著了《漢語字典》。此外,他還是將中國小說譯成法文的第一人,也是將中國詩歌與音樂介紹給法國的第一人。

  「溫州、青田人到法國,至少也有150年的歷史」。葉星球說,當年走海路的,通常都要在海上漂泊幾個月之久;走陸路的,大部分是那些善於雕刻的青田人,他們帶上雕刻刀和工藝品,北上西行,穿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一路邊走邊賣,輾轉來到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就已有不少溫州、青田人聚集在巴黎裡昂火車站一帶謀生。

  那個年代,在法國的華人還很少,最多只有幾千人,他們不會法語,也很難找一份象樣的工作,謀生的主要手段便是做「提賣」,就是帶著一些手絹、鑰匙扣和各類小工藝品,走街串巷去兜售。

  也可以說,華人和廟街的「緣分」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的,也許是因為當時華人「提賣」兜售的商品有一部分是從廟街批發而來,這樣就使得華人和廟街的猶太人逐漸有了接觸。再到後來,便開始有華人在廟街猶太人的作坊裡打工做皮具。葉星球說:「這些心靈手巧的溫州人、青田人利用猶太人不要的邊角料,自己加工一些皮具去賣。就這樣在慢慢積攢了一定的資本之後,華人終於得以開辦了自己小作坊」。

        「廟街之星」點燃「星星之火」

  最早來到廟街開店的楊嶽,當初也是華人「提賣」者中的一員,在經過資金積累之後,又和其他幾個華人合股,才得以開起了自家小作坊。

  楊嶽的那間名叫「廟街之星」的小作坊,今天已經改為由法國人經營的一家理髮店。儘管當年小作坊早已「面目全非」,但是,恐怕連楊嶽本人也未曾想到的是,他最初在廟街上點燃的這一點點「星光」,不單為華人經濟登上新臺階鑄下了一個裡程碑,而且,由這一「星光」引發的眾多「星星之火」,伴隨著不斷湧入的華人,更是以「燎原」之勢迅速擴展。以至於,當我們在半個世紀之後,走進這條商鋪林立的街道,隨便透過一家商鋪的櫥窗向裡面望去,都會輕易看到華人經營者的面孔。

  應該說,華人來到廟街發展的「浪潮」,幾乎與中國改革開放保持著同一頻率。在1978年之前,中國對出國人員的審批非常嚴格,一般只批准那些在海外有直系親屬的人員出國。80年代後,中國出國審批制度放寬,為尋求到海外發展的中國人打開了一道閘門,此後有大批溫州人移居法國便是突出的一例。

  來到法國的溫州人已和「提賣」的前輩們大大不同,他們在來到法國後不久便開始謀求自己開店當老闆。這主要得益於溫州人獨有的籌集資金的一個方式,即「做會」,也叫「金蘭會」,來自於「金蘭結義」之說,也有一種叫「月蘭會」,就是一個月還一次錢。

  那些初來法國沒有幾年的溫州打工者,因為沒辦法提供擔保,在銀行裡根本無法借到錢。於是,他們開始通過「做會」來籌資,親朋好友每人出一部分錢,以後再慢慢還。做會籌集的資金沒有利息。大家採用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他的方式,用溫州人自己的話說「像細胞分裂一樣」,令很多人從此圓了「老闆夢」。

  廟街一帶,在蓬皮杜文化中心沒有建成之前,地價便宜,而小巷裡的店面價格更為便宜。許多「做會」籌集到資金的溫州人,不但在廟街開店,還深入到與廟街穿插的幾條小巷rue Chapon, rue des gravilliers, rue Réaumur開店。溫州人把店開在了這裡,很多人也開始住在這附近,這樣就逐漸在3區形成了一個比較早的華人聚居區。

  溫州人在這一地區開的店面,最初大多都是加工皮具的作坊,最多時更達到了將近400家。後來,隨著中國國內生產加工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法國生產成本遠遠高於中國,不少中低檔的皮包生產開始轉往國內,開皮包工廠的人隨之減少,而過去的皮具作坊就改成了今天的皮具批發店。

  此後,溫州人不斷拓寬自己的經營之路,從皮具到服裝、鞋帽、還有玩具都是他們涉獵的項目。現在,廟街上的各式華人店鋪有200多間,佔店面總數的一半以上。加上附近幾條街道上的華人商家,估計在這一地帶至少有500多家華人店鋪。據介紹,不少生意好的華人批發店年營業額可以達到千萬歐元以上。

  最近幾年,這條街上又有了些新變化:華人開的首飾批發店越來越多。其中不少原本批發皮包的,也改行做起了首飾批發生意。據了解,首飾店已經佔到了50%。首飾店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如今開零售店的溫州人越來越多,而顧客對各種各樣物美價廉的首飾的追捧,使得這些零售店對首飾的需求明顯增加。

  位於廟街98號的商鋪,是由溫州藉華人葉春蘭在1986年開辦的一家批發店。店裡批發的皮包、皮帶和鞋帽,都屬中高檔產品,生意一直都很好。記者在店裡採訪時,剛好遇到一位法國女士,看上了一款標價40歐元的皮包。葉春蘭告訴她,該店只做批發,要買也要最少5件以上。最後,這位女士只好滿懷失望地離去。葉春蘭對記者說,如果這樣直接零售給客人,那些批發的主顧知道了會不滿意,做批發就不能兼做零售。

  葉星球先生本人早在1988年,就在這條街上開了一家旅遊紀念品批發店,他的客人主要是開零售店的法國人。葉星球自嘲自己「做生意沒有與時俱進」, 多年以來,他一直都在做紀念品生意,在這條街上,他是獨一份。其實,這位溫州藉儒商把店開在廟街,更看重的是這一帶的文化氣息,畢竟,這裡與國際藝術城、蓬皮杜藝術中心、畢卡索博物館近在咫尺。葉星球先生喜歡經常到國際藝術城走走,和那些來進修的中國藝術家有許多接觸,也為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寫了不少介紹和評論的文章。

  [1]  [2]  [下一頁]

相關焦點

  • 劉春鋒為醒獅點睛 巴黎二十區區長稱讚華人貢獻
    劉春鋒為醒獅點睛 巴黎二十區區長稱讚華人貢獻
  • 兩華人加入競選團隊 巴黎11區區長候選人拜票美麗城
    沃格蘭競選團隊部分成員與華人代表在活動現場。(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孔帆 攝)這是沃格蘭競選團隊部分成員。華人曾永革(右1)、封京石(左3)應邀進入團隊。【歐洲時報記者孔帆巴黎報導】3月3日晚,巴黎11現任區長、下屆區長候選人沃格蘭(Franois Vauglin)攜其競選團隊,在美麗城「幸福樓」與當地華商華人以及社團代表座談,介紹競選綱領,聽取華人意見。 華人曾永革、封京石加入沃格蘭競選團隊。
  • 巴黎第一個華人聚居區
    圖1:巴黎的華人社區    巴黎塞納河左岸,離巴士底廣場百來米,是裡昂火車站。        裡昂火車站屬於巴黎12區,在車站附近的夏隆街(Ruechalon)一帶,過去是一片低矮的樓房,屬貧民區,有很多黑人、阿拉伯人,還有一些中國人居住此地。        火車站附近,由於房租低廉,交通方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有部分沒有返國的中國勞工居住此地,後來又陸陸續續來了一些中國移民。
  • 法國華人服裝業總商會向巴黎11區捐贈口罩
    【歐洲時報記者孔帆巴黎報導】4月16日,法國華人服裝業總商會會長黃國斌代表協會向「展望與創新」基金會捐贈16萬隻醫用口罩之後,又趕往巴黎11區區政府,捐助了2000隻醫用外科口罩支援街區抗疫。11區長沃格蘭(Fran.ois Vauglin)代表區政府接受了這批捐助。
  • 外媒:兩華人加入法國巴黎11區區長競選團隊 拜票美麗城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近日,法國巴黎兩名華人曾永革、封京石加入11區現任區長、下屆區長候選人沃格蘭(FranoisVauglin)競選團隊。沃格蘭攜其競選團隊,在美麗城「幸福樓」與當地華商華人以及社團代表座談,介紹競選綱領,聽取華人意見。美麗城聯合商會副會長陳東曉表示,長期以來,沃格蘭支持11區和美麗城華人商圈的發展,支持華人在該區的文化活動,重視華商華人以及華人社團的關切,為該區的發展盡心盡力。他很高興看到他的兩個好朋友進入競選團隊,華人加入這個團隊,能夠充實其力量,增加競爭力。
  • 法國市鎮選舉第二輪 華人踴躍參與談巴黎前景
    在巴黎大區,多名華人加盟的團隊進入了第二輪,不論投票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些新的面孔會走入法國的市鎮團隊。從已經掌握的情況看,第二輪的棄選率還是很高。截止到中午十二點投票率為15,29%,比3個月前的第一輪(18,38%),和6年前的第二輪(19,83%)都降低了很多。不過,法國華僑華人踴躍投票,並對巴黎未來發展充滿希望。
  • 法國巴黎萬餘華人舉行遊行 籲政府關注治安(圖)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由旅法華人社團聯合發起的,法國華僑華人促進改善社會治安「反暴力、要安全」大遊行,於當地時間20日下午3時舉行。據悉,這是法國華人歷史上因社會問題引發的最大規模的一次遊行。  據介紹,經巴黎警察局正式批准,大遊行於20日下午3時從美麗城出發,到達法比安上校廣場後,再返回美麗城,遊行一直進行到下午5時結束。  陳勝武早前呼籲廣大華人同胞踴躍參與,並以理性的態度,合理合法地表達訴求。組委會還組織了由志願者組成的糾察隊,配合警方保障遊行隊伍的安全。
  • 巴黎12區的納稅大戶「華人電腦街」
    法國巴黎裡昂火車站附近有座大型商場名叫「速科夫」(SURCOUF),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是響噹噹的名店,因為它正是有「巴黎中關村」之稱的法國電腦城。但對於法國電腦「玩家」來說,速科夫大廈左近一條名叫「蒙加萊」的小街才是真正值得逛的去處,因為這裡不僅有最新型號的主板、機箱、硬碟等電腦硬體,其價格也往往比其他地方更優惠。
  • 中國駐法國大使走訪巴黎美麗城華人商家
    (《歐洲時報》/黃冠傑 攝)中國僑網12月31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當地時間12月29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中國駐法使館領僑處一等秘書韓強、秘書寧亞龍等陪同下走訪美麗城商圈的華僑華人商家,並與法國美麗城聯合商會的成員親切交談,詳細了解美麗城地區華僑華人在此生活、發展的情況。
  • 巴黎華人再次示威 警察用催淚彈還擊 巴黎19區3·26事件始末
    2017年3月28日晚,包括華人及其他族裔在內的數千人,再次齊聚巴黎19區警察局門前,要求警方給予公正處理。現場不斷有人提醒,示威的目的是尋求公道,不是挑釁警察。華人悼念,35人被捕香港媒體3月28日報導稱,有當地華人27日晚在警局外舉辦集會悼念死者,後情況混亂,網上流傳警員與華人衝突及燒車片段和照片。事件發生後,當地華人稱警察的行為令人髮指,認為華人在法國屢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能再坐以待斃,一定要維護華人的權益,呼籲眾人站起來,維護自身權益和悼念死者。
  • 巴黎美麗城街區華人與警方共話治安 犯罪發生率下降
    這是巴黎警察總局第二片區長官赫貢在法國當地時間7月10日下午3點舉行的巴黎美麗城街區警民聯席座談交流會上透露的消息。  赫貢告訴中國駐法大使館領事僑務一秘韓強,秘書寧亞龍和巴黎美麗城聯合商會會長姜金玉以及與會的商會成員代表,在美麗城聯合商會和包括華僑華人在內的當地商家和居民的積極配合努力下,巴黎警方在美麗城街區的治安防範整治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商會所在地巴黎20區的治安事件的發生率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5.2%,在巴黎20個區份中,其他19個區的治安事件發生率都呈上升趨勢,20區則是唯一的一個呈下降趨勢的區份
  • 巴黎的華僑華人還好嗎?
    發生在巴黎的一系列恐怖襲擊牽動人心。一個星期過後,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工作與生活受到了怎樣的影響?親歷驚魂時刻後,他們又有怎樣的感受與思考?連日來,海外華媒對此給予了持續關注和報導。       旅遊行業華人遭創   受恐怖襲擊影響,從事餐飲、旅遊等行業的巴黎華人損失不小。
  • 溫州人巴黎寫輝煌:一步步把猶太人擠出領地(圖)
    (法國《歐洲時報》圖) (法國《歐洲時報》圖)   浙江在線06月01日訊法國《歐洲時報》日前撰文說,目前在法國的溫州人有15萬人左右,溫州人最密集的城市是巴黎。近20年來,溫州生意人在巴黎2、3、11區和猶太人競爭,已經一步步地把猶太人擠出原來的領地。
  • 法官員走訪華人商圈 建議納入「大巴黎發展計劃」
    ,走訪CIFA商城內的華人批發商店。(法國《歐洲時報》/孔帆 攝)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7月4日,法國前預算部長、國會議員佩克雷斯(Valerie Pecresse)與巴黎大區議員卡哈姆(Patrick Karam)等來到巴黎北郊歐拜赫維利埃市華人批發區,走訪了CIFA、巴黎時尚中心(FASHION CENTER)等華人商城,參觀了華人治安聯盟的安全監視系統
  • 巴黎13區華人熱議周日營業:是否支持看得益幾何
    為實施這一法律而制訂的政令計劃在原來基礎上擴大了巴黎的「旅遊區」範圍,遭到有關工會的反對。在這一巴黎擴版旅遊區計劃中,十三區華人相對集中的街區也劃入了「旅遊區」,引起當地華人的熱議。  陳文雄 巴黎市議員:  十三區政府一直在為爭取十三區商鋪的周日工作權努力、積極奔走。
  • 巴黎治安惡化 華人開始「敢怒敢言」
    原標題:巴黎治安惡化華人開始「敢怒敢言」資料圖:巴黎華僑華人參加2016年「反暴力,要安全」遊行現場。周末夜晚,本該是娛樂放鬆、陪伴家人的時光。而在巴黎北郊及南郊的華人聚居社區附近卻總能看到這樣一群身影:這是一群華人男子,每當夜幕低垂,他們在某幢居民樓大門前集結,隨後分成小組開始巡邏,直到子夜左右。這是為應對巴黎近郊的治安隱患,當地華人社區組織的一支志願巡邏隊。如何根治當地治安問題,切實保護當地華人居民的安全與利益呢?
  • 華人打拼30年 巴黎十三區「中國城」的過去現在
    華聲報巴黎消息:法國是華僑華人居住人口最多的歐洲國家之一,據說到目前為止,總人數已近40萬左右。而40萬的華僑華人中,近一半又都是居住在巴黎市和大巴黎地區。眾多的華僑華人集中居住在一起,慢慢地就形成了歐洲人眼裡的「中國城」。  據歐洲時報報導,目前,在巴黎已有一定規模的被稱為「中國城」的聚居區,共有三個。
  • 巴黎住宿安全建議:20個區和衛星城安全詳解文字+圖
    先來一張區域圖,巴黎的區是按照蝸牛形狀分散的,從1到20。大家一定要記清楚這一個區域圖,因為巴黎的危險區基本劃分就是按照區來算的。第3區 / 安全指數 ★★★區內有4家博物館、4間教堂、劇院、中學、科技學院、國家檔案局,商店林立,屬於商業住宅區。 (嚴明慘案在此發生,蓬皮杜附近也很多小黑小阿,加之批發市場在此附近.所以大家要注意安全。)旅遊景點多的特色就是小黑小啊也多,這是不可避免的情況。
  • 巴黎13區政要春節走訪華人社區 傳治安喜訊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法國國民議會議員陳文雄與巴黎13區區長顧梅、副區長拉威爾等走訪華人社團,給華人拜年。他們先後走訪了福建會館、華裔互助會、潮州會館、番禺富善社等,觀看舞獅採青,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並循禮向各社團負責人贈送象徵大吉大利的紅包和橘子。
  • 巴黎華人遭搶劫開槍自衛被捕 僑團準備遊行抗議
    ●事發劫匪圍搶華人婚宴僑胞拔槍解圍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6月1日深夜,溫州籍翁姓華人在巴黎美麗城街區的「巴黎美麗城大酒樓」舉行婚宴,宴會結束,賓客開始陸續離去。此時,一群歹徒圍堵在酒樓門外,輪番搶劫華人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