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自古就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必經通道,是古絲綢之路北線和大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碼頭。「建設交通、助力生產」的傳統在靖遠縣淵源流長。
特別近十年來,靖遠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快了全縣交通系統「大優化、大改革」的進程,以交通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主線,努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今天的靖遠縣,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四通八達,逐步建立起了「外聯內通、通村暢鄉、人便於行、貨暢其流、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交通成為了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交通強縣、提升群眾出行品質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交通緊扣民生,交通大環境明顯改善
2018年5月8日,靖遠縣平堡鎮的村民放起了鞭炮,大家歡呼雀躍慶祝平堡鎮通上了去往靖遠縣城的公交車。
平堡鎮黨委副書記吳生福在欣喜之餘作起了詩:「全程濱河風光好,靖平往來一瞬間,黨恩好比黃河水,滋心潤肺惠百姓。」
平堡鎮村民楊國材老人試乘完公交車後難掩內心激動的心情:「剛才我乘車到縣城,再乘車回到家,感覺非常方便,這是我們平堡鎮歷史上的大事。」
平堡鎮位於甘肅省靖遠縣西南邊,距靖遠縣城不足40公裡,由於之前山路崎嶇難行,村民們只能繞道經過北灣、糜灘等鄉鎮進入縣城,交通距離增加到了60公裡。2015年「靖平南路」終於修通;2018年這條路上又通上了寬敞舒適的公交車。這樣一來,雖然距離只減少了20公裡,但是花費的時間卻減少了至少 一半。
「以前上學只能乘坐私人運營的小汽車,一路走走停停,60公裡的路至少走2個小時;現在路通了,乘坐公交車沿路欣賞濱河美景,1個小時不到就進城了。」當時還在靖遠念書的平堡鎮女孩雒婷婷回憶求學往事,因為路途遠,周末想和家人多待一會實在不允許。別小瞧1小時,對於雒婷婷一樣在縣城讀書的孩子們來說,節省的是時間,升騰起的卻是家的溫馨。
平堡鎮的變化只是靖遠縣改善交通運輸歷程中的一角。十年來,靖遠縣農村交通網絡日新月異,共建成客運線路32條,其中省級線路2條,市級線路3條,縣際線路13條,縣內線路14條,鄉鎮汽車站23個,行政村停靠站269個。為深入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進程,推廣新能源公交在公共客運領域的應用,按照「政府主導、統一部署、市場運作」的原則,統籌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共投放新能源公交車74輛,並對4路、5路、8路、10路等4條城區公交線路和靖遠至北灣、靖遠至三灘等2條城鄉公交線路進行改造升級,新開通了北灣新坪、富坪移民安置村和劉川大洞溝扶貧搬遷新能源公交線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適的個性化出行服務。
交通助力脫貧,交通富民曲嘹亮唱響
近十年是靖遠縣邁開脫貧致富步伐,實現經濟社會大進步的十年。其中,一條條「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相序建成投用,交通運輸事業蓬勃發展,為全縣大發展添彩增色不少。
靖遠縣烏蘭鎮煙洞村的硒砂瓜「個大肉甜」,是全村人重要的經濟來源。但在以前,全村只有一條被洪水衝出來的自然溝道,瓜果成熟後無法運出去,瓜販也不願意進去,有些西瓜都爛在了地裡。增產不增收、心痛的村民撂荒了土地,外出務工或居家外遷。
當時的煙洞村黨支部書記牛暢形象地說道:「行路難不僅帶來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不便,也使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進程『短了路』!」
精準扶貧工作中,集中攻堅、堅決打破煙洞村「交通難」這一致富瓶頸,成了靖遠縣及省市幫扶部門的共識。通過多方協調、緊密推進,一條投資1052萬元全長17.5公裡的煙洞村道路通暢工程建成了。投資327萬元的郝家窯至高灣三場塬12.5公裡的縣鄉公路也通車了,煙洞村及沿線村社瓜果等農副產品外運有了快速、便捷的通道,煙洞村群眾終於擺脫了「優質農產品運輸難的窘境」。
2016年,靖遠縣在交通道路優化上再發力,11月底完成了煙洞至高灣鎮三場塬的全路段硬化,將縣城至高灣鎮三場塬村行車時間縮短了半個小時以上,一條「富民路」「連心路」延展數十裡,徹底打通了煙洞村及周邊村民的「小康路」。
十年來,靖遠縣發展交通事業,帶動產業發展。共投資15億元,硬化農村公路2794.5公裡,修建便民橋30座,全縣18個鄉(鎮)全部實現通油路,包括90個貧困村在內的176個建制村100%通瀝青路(或水泥硬化路)和班車,6個鄉(鎮)開通了城鄉公交,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開通了公交專線。2012年開工建設劉川鎮吳家川至石門鄉壩灘旅遊公路,全長40公裡,靖遠至景泰黃河石林行車時間從原來的3小時縮短至1小時,為開發旅遊資源提供了基礎保障,解決了沿線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
交通鑄就發展,交通總框架不斷擴展
黃河偏愛的穿越了靖遠縣域154公裡,在靖遠大地上滋養了千年的黃河文明史,為這裡工農商各方面事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同時,靖遠群眾也要經常面對跨越黃河天塹的交通出行挑戰!
特別是十年前,黃河靖遠縣城段,一座50年代修建的黃河公鐵大橋作為縣城重要出入通道,因超期服役封閉大橋,靖遠西大門也隨之關閉,嚴重影響全面縣經濟社會發展。黃河的穿境優勢,差點變成了黃河之殤!
面對挑戰,靖遠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項目,克服重重困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共投資1.519億元,歷時3年,於2011年建成橋梁長度638.2米,寬度12.5米的靖遠黃河大橋一座,並修建好了靖遠至吳家川公路,有效改善了路網結構,為群眾出行帶來了便捷,為靖遠縣黃河兩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靖遠縣廣闊的黃河水面上自西向東依次有平堡黃河吊橋、靖遠黃河公路鐵路兩用橋、靖遠黃河大橋、糜灘吊橋、三灘黃河大橋等多座橋梁連接兩岸,方便群眾出行;正在火熱建設當中的靖遠縣金灘黃河大橋,工程概算總投資4.05億元,全長1.089公裡,主橋為雙向六車道寬36.5米,輔道路基寬度13.5米,主幹道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60公裡,輔道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30公裡,預計在2020年底全面竣工通車。
「靖遠縣金灘黃河大橋建成將進一步拓展兩岸發展空間,對於促進沿黃經濟帶建設和全縣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靖遠縣交通部門負責同志介紹道。
十年春華秋實,十年砥礪奮進。今天的靖遠縣,地處甘青寧蒙經濟長廊中心地段和「蘭白核心經濟區」1小時都市經濟圈內,白寶鐵路、京藏高速、國道109線、國道247線及正在建設的中衛至蘭州客運專線穿境而過,距白銀只有1個小時車程,距蘭州兩個小時車程,交通十分便捷。
截至2019年底,縣域內有國道主幹線1條(G6高速公路),國道3條(G109線、G247線、G341線),省道5條(S103線、S209線、S217線、S308線、S563線)過境,縣道4條99.1公裡,鄉道7條127.8公裡,專用道3條18.5公裡,村道495條2554公裡。
一條條幹線公路暢通無阻,連接四方;一串串數據歡悅跳動,催人奮進。它們縱貫南北、連接東西、輻射八方,織就一張便捷高效的交通路網,成為了靖遠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經濟活躍、人民幸福的美好夢想也隨著交通建設的脈動照進現實。
靖遠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雒興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