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士佬」:當年最早用上大哥大的男人,後來連奶粉都買不起了

2020-12-19 騰訊網

撰文 | JASON

下午四點,一輛的士停在羊城創意園2號門,車門半開,一個禿頂中年男在裡面半躺著抽菸。看見有客到來,他趕緊把煙掐滅,點頭示意我上車。

電臺裡正播放著粵語講古節目,我也下意識地把說話「頻道」切換成白話,拋出一個地名問司機「識唔識走?」他訓了我一句:「開了廿七年的士,廣州邊條路唔識?」

在廣州打車,河南、湖南司機見得多了,但開了27年的本地人已經十分罕見。

「老司機開車」的魅力不在於路熟車穩,而在於政治經濟、吃喝嫖賭……男人最愛的話題張口就來。

談笑風生之間,一部廣州的士變遷史,一個起落無常的人生故事,也從這個本地「的士佬」口中娓娓道出……

上車

師傅姓羅,土生土長的海珠人,今年57歲。但服務資格證上的他卻仍是年輕時候的模樣——頭髮濃密,兩眼放光——仿佛在向每一位乘客述說著他作為一名「的士佬」曾經的光輝歲月。

廣州的士,誕生於1970年代。改革開放之前的廣州還沒有什麼廣駿、白雲等的士公司,只有幾百臺為接待而設的「迎賓車隊」,司機們個個英俊瀟灑,懂點洋文,享受著公務員般的待遇,人們送禮託關係搶著要入行。那時候開的士不僅好待遇,還「好豔遇」——羅師傅回憶道。

在「三腳雞」(載客三輪車)盛行的年代,一輛公家分配的皇冠TAXI就好比勞斯萊斯。而「開四個輪」的「的士佬」,就是女諮客眼中的「捕風漢子」(譚詠麟名曲),是師奶們頗為心水的女婿候選人。一句「廣州有三寶,司機醫生豬肉佬。」羅師傅從老前輩們的口中「從小聽到大。」

1992年,鄧公南巡,省城廣州迎來改革開放第二春,的士行業準入限制被逐步放開,30歲的羅師傅經過半年培訓,也在這一年成為了持證上崗的「的士佬」。

「那時候坐車的都是香港老闆,不是去機場就是跑長途,收小費都收到手軟。」

入行沒多久,羅師傅就託人「過關」買了臺摩託羅拉(大哥大),每晚下班帶著它跟朋友去環市路酒吧街「溝女」(泡妞),很威。

當時的的士行業是「一人揸的士,全家唔使愁」的朝陽產業,被譽為「廣州改革開放十大成就之一」。羅師傅自己說:「工資高過房價。」

娶老婆、生孩子、在江南西買樓……人生三大喜事,羅師傅靠著開的士在1995年全部實現。

這個三十出頭的年青人,在親朋戚友眼中「好有出息」。

堵!

傍晚時分的黃埔大道堵得水洩不通,羅師傅也越來越急躁,抱怨:「廣州到底邊鬼度來咁多車!」

就像當年不理解為什麼本來開得好好的的士,會半路殺出那麼多「搶飯碗」的人,經歷那麼多「砸飯碗」的事一樣。

「我入行時廣州的士公司就幾家,後來隨便來個人買幾臺車就可以成立公司,到處承包給別人。」

羅師傅依稀記得那是1996年,廣州的士公司數量大爆發,比的士公司數量爆發更猛的是「的士佬」數量。

看到的士好賺,門檻又不高,南下撈金的湖南人、河南人,還有粵東西北的「山區」的「鄉下人」爭相湧入。

競爭變得空前激烈。「以前我一個人包一臺車才2000塊一個月,想開就開很自由。後來人多車少,公司坐地起價,一萬多一個月,誰開得起?」很多司機開始找合伙人,每人開12個鐘頭來平攤「份子錢」。

分蛋糕的人多了,自己吃的便少了。收入大不如從前,「的士佬」的「社會地位」也從中產滑落成為工薪階層。越來越多覺得「唔著數」的本地人開始轉行,騰出來的方向盤,則被更多外地人接手。

其中因為河南人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媒體爭相把他們作為「外來務工人員來穗打拼」的典型案例進行報導。棠下村也因為聚居了眾多河南司機廣為人知。

但對於新聞中「團結」「勤奮」的河南司機,羅師傅卻一直心存芥蒂。他始終覺得「是河南人搞到廣州的士名聲臭曬。」——畢竟那時候一提到河南人,全國人民的第一反應都是「騙子」、「偷井蓋」的刻板印象。

「唔識路,又聽不明白粵語,成日帶人走遠路,還到處拉幫結派,搞到好似《古惑仔》咁點得啊?」

那時候的天河治安遠沒有今天發達。一次路過棠下拉客,羅師傅就差點跟河南司機拳腳相向,只因「踩了別人地盤。」但羅師傅覺得「搞笑」,因為「要踩也是河南人踩了廣州人的地盤。」

為了「抱團取暖」,羅師傅也找了個懂粵語的湛江人來跟自己合夥。但他還是感概世道變了:「以前廣州人開的士很實在,素質好。現在外地人過來就想撈一筆錢回家蓋樓,無規無矩。」

說罷,這個剛剛才以高素質自居的老司機就對著空氣連爆了幾句「DLLM」,既憤怒,又無奈。

走走,停停

紅燈一個接著一個,羅師傅油門踩了又松,開得很不過癮。他襯衫口袋裡有一包煙,但他不能像隔壁的桑塔納司機一樣搖下車窗抽兩口,因為會被罰款。

但即便沒有煙,我也知道身旁的這個中年男人還有很多苦水要吐,而「催吐劑」只需要輕描淡寫的一句:「之後呢?」

後來在1997年,市政府號召廣州的士向香港學習搞規範化運營,考試嚴格了,司機素養普遍好了。考完新資格證的羅師傅,從公司那裡領了一件藍色新工裝,換了一輛紅色老捷達。

然而彼時的香港金融危機的風暴已經颳起,廣州的士的學習非但沒有沾上半點「亞洲金融中心」的光,反倒染了一身的衰運。

經濟電臺天天在講「浮動匯率」,沒讀過什麼書的羅師傅聽得一頭霧水。但他感覺到——每天街上打車的人越來越少了。攔路打劫的悍匪倒是越來越多。為了保護司機,公司統一在車上加裝了一個「鐵籠」,羅師傅吐槽:「每天上班就好像坐牢一樣。」

那些日子羅師傅經常出空車,再加上「摩的」跟黑車的衝擊,收入滑鐵盧的他「連(給兒子的)奶粉都沒錢買。」

但「上頭」卻變著法子壓榨他們這些司機,不僅「份子錢」越來越貴,就連政府修路都要從他們的工資裡面揩點油水。義憤填膺的「的士佬」們自發罷工,羅師傅跟自己的合伙人一起把車開到了從化去吃了幾天荔枝。

好不容易熬過了金融危機,躲過了悍匪的「劫殺」,以為可以重新上路的羅師傅到了2003年又迎頭撞上了非典。廣州街頭空蕩蕩的場景,他說自己「活了幾十年都是頭一次見,很慘!」

2007年,廣州禁摩。創文創衛把街上的黑車整了一輪。再加上迎亞運,廣州的經濟勢頭一片大好,「的士佬」們終於告別陰霾,對生活又有了盼頭。

為了迎亞運,羅師傅還被領導組織去學了幾句英文,說:「要向世界人民展現廣州的士司機的風採。」

但「的士佬」們的風採還沒來得及展現,華爾街的「海嘯」驟起,金融危機又來了。環球同此涼熱,在廣州,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人要爬海珠橋。

羅師傅雖不至於跳橋跳樓,但的士生意也跌到了谷底,全靠妻子打散工家裡才有飯開,「過年返鄉(龍潭村)連麻將都不敢打」。

的士走走停停,時運起起伏伏,仿佛一切皆在輪迴之中。

落車?

冬日的夕陽很短暫,還沒來得及欣賞便已經落下。10公裡的路程走了接近2個小時,那感覺仿佛走了十年,

靠近目的地。我問了他一句「今天生意怎麼樣?」他點了一下中控臺的屏幕,向我展示一天的帳單——328元。

「凌晨5點到現在(傍晚6點),13個鐘,開到頭都要爆。」

羅師傅簡單算了一筆帳,除去油費維修費租車費,每天至少跑夠350塊錢才「不至於倒貼。」然而就像是他所說的:「單單十幾蚊,邊度有得賺?」

如果說之前的非典、金融危機對於的士行業的衝擊都只是「陣痛」的話,那大概是從亞運之後開始,羅師傅就很久都沒有嘗試過賺錢的滋味了。

「20多年前就已經每個月賺四五千,20多年後每個月還是賺四五千。」羅師傅稱這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你去看看這20年物價漲了多少倍就知道了。」

他曾經堅信是網約車搶了的士的生意,因為網約車有補貼,還可以動態調價,但的士不行。為了搵食,羅師傅在2015年時也搞起了「網際網路+」——申請了一個微信來收錢,下載了一個平臺來接單。

跟羅師傅一樣的「的士佬」還有很多,於是便有了後來那些新聞:廣州的士司機拒載、不打表、「喪叼乘客」……據說因為有人拒載了一位書記,全廣州的士公司開始嚴查,羅師傅被罰了幾千塊錢之後便「下線」了。後來他的車上還被加裝了錄音跟監控,更加不敢亂來。

「所以後來很多同行連押金都不要了,把的士退掉去開滴滴、開專車。」羅師傅也心動過,但打探卻得知「他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個答案後來也在一位專車司機的口中得到證實。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羅師傅或專車司機都說不清楚,只能籠統回應一句「經濟不好,沒人坐車。」

經濟不好——簡單四個字,卻描繪出了近幾年廣州、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現實。具體作用到的士行業上,那便是沒人坐車了——老闆沒需求,「窮人」沒錢坐。

金融危機時如此,亞運結束後如此,這兩年更是如此。——儘管晚間新聞還是會每天告訴大家「經濟總體平穩」。

年關將至,羅師傅更加恐慌。「放不放假隨你,車租每日照給。」別說沒有三倍工資,對於羅師傅來說,春節假期人影都沒幾個的廣州,「每天醒來就要虧錢」。

至於為什麼不換一份工?他感嘆道:「一把年紀還可以換什麼工?個仔又唔生性,畢業一年都還要老豆養……」更讓羅師傅「絕望」的是,據說2022年開始就要延遲退休了,——那一年他剛好60歲。

下車之前,羅師傅感慨:「我呢世人都離唔開方向盤噶啦,唔似你地後生仔咁有本事。」(粵語:我這輩子都離不開方向盤了,不像你們年輕人那麼有本事。)

問了我一句:「靚仔工資幾多,說出來讓阿叔羨慕一下。」

答曰:「剛畢業,稅後5000不夠。」

「丟,咁你以後點娶老婆?」

鬧騰了半個下午的車廂有那麼幾秒鐘的沉默,然後迴蕩著兩個男人不知所以然的笑聲。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

本文信息由受訪者口述提供,僅代表受訪者本人立場。

THE END

互動話題

你在「的士佬」口中聽過哪些驚天動地的故事?

本文由識廣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霍英東的兩個孫子,霍啟剛如今住上億豪宅,霍啟文卻說買不起房子
    最近霍英東的孫子霍啟文在廣州接受採訪,他說自己到廣州創業已經3年了,連家都搬到了廣州。這本來沒有什麼,因為霍家在廣州的生意非常多,而且他們本來就是廣州人,同時霍啟文現在是霍英東集團的副總裁,自然需要在廣州打理不少生意。
  • 我生活在廣州,買不起房,但
    他們背井離鄉,帶著一個行李箱千裡迢迢來到廣州,仿佛賭上自己的全部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紮根。 」 掛了電話,心裡很不是滋味,父母把我拉扯成人,我卻連陪他們過年的時間都沒有給他們。
  • 三聚氰胺事件過去十年了,當年喝過三鹿奶粉的小孩怎麼樣了?
    現已是2018年了,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經過去十年了,那麼當年喝過三鹿奶粉的小孩現在怎麼樣了?   @總是不小心的小心:   當年我家隔壁飯店小老闆夫婦的兒子毛毛,3歲的孩子動不動就趴在椅子上哭著喊腰疼,他爸爸媽媽不懂以為他嬌氣,為此還挨了不少打罵
  • 範馬爾維克:當年執教一貧如洗的多特,一個新援都買不起
    日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談到了當年執教多特蒙德的經歷。對於當年執教一貧如洗的多特蒙德,範馬爾維克表示:「也許在我籤約三到四周之後,我注意到俱樂部處於恐慌之中,因為多特蒙德當時負債1.3億歐,基本沒有錢投資,所以我們買不起新球員,這對當時作為教練的我來說是個全新的經歷。」
  • 霍啟剛堂弟霍啟文自曝在香港買不起房,已經把家安在廣州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12月6日,霍英東之孫霍啟文在接受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記者採訪時說道:我在香港也買不起房,如今已經把家安在廣州番禺。
  • 家裡窮買不起奶粉,就給6月女嬰喝咖啡,1年後娃的現狀讓人擔憂
    我們知道,對於寶寶的「口糧」,除了母乳以外,奶粉是重要的營養來源。而印尼有一戶人家,因為家裡貧窮買不起奶粉,只能給女兒喝咖啡補充營養。如今,這個孩子的現狀讓人擔憂。圖中這個正在喝咖啡的女孩叫做豪拉,父母以經營椰子種植園為生。因為家裡貧窮買不起奶粉,所以只能讓她喝咖啡補充營養。
  • 他是中國第一個手機用戶,當年手機號碼任他選,他選的什麼號碼?
    父輩們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差得實在太大了,在七八十年代,通訊還基本靠寫信和電報,雖然固定電話已經實現商用了,但是價格昂貴,只有富人家才用得起。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又發明出了可行動電話,當時叫「大哥大」,現在叫手機。「大哥大」剛推向市場時,雖然價格非常昂貴,但也是一次科技改變生活的機遇。
  • 這年頭,男人不化妝都沒臉見買不起PRADA的丈母娘
    但你可是歌手,聯名款出了一大堆,都是不出專輯?Rihanna上遍全球各大VOGUE封面So Slay,出席大頒獎禮和時尚宇宙大趴紅毯也是家常便飯,在熱搜榜上一直獨領風騷。她做起KOL簡直不給別人留活路,2018年還搶美妝博主飯碗,Fenty Beauty的熱度讓金小妹都眼紅不已。
  • 清華高材生29歲跳海自殺,買不起奶粉致兒子餓死,妻子悲痛出家
    29歲的清華高材生跳海自殺,他因為買不起奶粉,使得自己的兒子被餓死。他的妻子也受到非常大的刺激,悲痛出家。許多新華學子都非常的追崇他,就連魯迅也稱朱湘為中國的濟慈。濟慈是著名的文學家,而朱湘在18歲的時候並在許多刊物上發表了自己的作品。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朱湘假以時日,一定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文學家,甚至為中國文學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大家知道詩人即便做出再高的成就,他們心中對於這個世界還是非常刻薄的。
  • 霍英東的孫子抱怨香港房價高,自己買不起房,只能全家搬到內地來
    最近霍英東的孫子霍啟文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的時候說,自己到廣州生活創業已經3年了,連整個家都搬過來了。霍啟文目前是霍英東集團的副總裁,霍家在廣州南沙的生意非常多,整個南沙幾乎是霍家發展起來的。
  • 霍英東的孫子抱怨香港房子貴,自己買不起房,只能全家搬到內地來
    最近霍英東的孫子霍啟文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的時候說,自己到廣州生活創業已經3年了,連整個家都搬過來了。霍啟文目前是霍英東集團的副總裁,霍家在廣州南沙的生意非常多,整個南沙幾乎是霍家發展起來的。本來霍啟文搬到內地住,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不過讓人意外的就是霍啟文說,香港房價太高了,自己也買不起。
  • 「大哥大」洪金寶當年有多牛?曾創辦4個電影公司,在競爭對手之間...
    香港影壇的大哥有不少,像成龍,曾志偉,都稱得上一聲大哥。但說起大哥的大哥,擔得起「大哥大」這一名頭的卻只有一人,那就是洪金寶。作為金像獎影帝,洪金寶沒有俊美的外形,作為武打巨星,洪金寶又偏偏又是個胖子。但就是這麼一個看著慈眉善目的胖子,卻是香港武打片不折不扣的大哥大。在六歲時被送到于占元創辦的我戲曲學院京劇戲班學習。
  • 前男友後悔自己當年沒買房,現在已經買不起了
    男朋友的父母從2015年就開始看房子,一直沒有買到合適的房子,中介帶著他們看了很多房子,要麼說戶型不好,要麼嫌小,要麼就是一家人意見不統一,但現在房子都沒有買到。後來2016年底,當時20萬首付,在2016年市區附近是可以的,當時2房的首付就20萬左右,沒買!現在18年郊區要35萬左右首付。
  • 中國最早的家用車,陳佩斯和朱時茂都買過,當年萬元戶的標配座駕
    中國最早的家用車,陳佩斯和朱時茂都買過,當年萬元戶的標配座駕。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車也進了千家,說起家用車,很多人都會想到本田Fit、大眾高爾夫、豐田卡羅拉等車種,很少有人會想到菲亞特126P吧,其實126P是國內私家車的第一款車型,完全可以說是中國私家車的鼻祖,當時,陳佩斯、朱時茂、井岡岡山都買過菲亞特126P,這輛車曾經是國內進口的。
  • 董明珠要讓孫子喝飛鶴奶粉,究竟牛在哪裡?
    第 1162 期「等我有孫子的時候,我一定讓他喝飛鶴奶粉!」格力集團董明珠在昨天「飛鶴《贏在中國》——戰略成果發布會」上這樣給飛鶴奶粉站臺。董明珠要讓孫子喝的飛鶴奶粉,究竟牛在哪裡?飛鶴乳業是中國乳品企業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16年來從沒有發生過一次事故,連續3年獲得「食品諾貝爾」金獎,讓所有老外都不禁豎起大拇指!而這一切的背後不得不提飛鶴乳業背後的男人——冷友斌,他是飛鶴乳業的董事長,更是飛鶴乳業奇蹟的締造者。
  • 網友諷:連塔位都買不起
    網友諷:連塔位都買不起   據報導,有網友日前在臺灣知名網絡論壇PTT上詢問七年級生,是否真的有人靠自己工作存錢買房,而不是因為有個富爸爸。   發文的網友表示,自己沒有驚人的爸爸做後盾,想想自己都工作了這麼久,要存到一筆可觀的錢買房都還是覺得很困難,因此他想知道大部分七年級生買房是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 號稱臺灣「大哥大之父」,曾身價上億開豪車,迎娶同學女兒,今成這幅...
    眾所周知,臺灣是我國最早流行大哥大手機的城市之一,當時大哥大還沒有普及,而且非常昂貴,是只有富人才用得起的行動電話。號稱臺灣「大哥大之父」的人名叫孫道存。 孫道存更有名的,就是他迎娶自己同學女兒的故事了。
  • 共和國科技檔案:從「大哥大」到3G手機
    手機,曾是人們炫耀身份的資本,遙想當年的大磚頭時代,手機只是少數富人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如今,一個人裝著幾個手機都不鮮見,手機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從第一代採用模擬技術的手機「大哥大」,到第二代的GSM、CDMA手機「落入尋常百姓家」,再到TD-SCDMA的第三代移動通訊閃亮登場,中國移動通信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已經邁向自主發展的3G時代。
  • 廣州第一條跨越珠江的橋梁,曾在最早的中軸線上,入選過羊城八景
    ,但在相對遙遠的過去,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一帶才是城市的中心,海珠橋正好就在這條最早的中軸線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是個自行車大國,廣州的自行車使用率幾乎達到人手一輛的程度,由於海珠橋上設有行人和自行車道,每天往返穿梭於海珠橋的自行車潮非常壯觀,曾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
  • 那個為傍上富婆,拋棄女人的男人後來怎樣了?
    邱俊沒說原因,他拿出兩摞錢,放在悠悠面前:「這個是給你的,還有之前我們攢的那些錢都給你,就當賠償給你的青春損失費。」說罷,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行李揚長而去。悠悠追出去,卻見一個富態卻很胖的女人從車上下來,在邱俊的腰上擰了一把。邱俊下意識地回頭,正好對上悠悠的眼,他的眼裡有些慌亂,不過很快就消失,他隨富婆一起上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