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雖說茶排在最後一位,但很多人都離不了它。茶葉的種類有很多,人們喜歡品飲武夷巖茶,大概有以下九大理由:
1.武夷巖茶性溫和,不傷胃
現代人處於節奏快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致使胃病普遍,氣血偏虛。對常飲用不發酵茶或輕發酵茶的愛茶人來說,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在咖啡因、單寧酸的長期浸漬下,常有搜腸刮胃之苦。武夷巖茶介於紅綠茶之間,系半發酵茶,它能充分兼收紅綠茶的優點,將其不利因素減少到最低程度,適合於絕大多數人飲用。所以脾胃虛寒者更樂於接受茶性溫和經過發酵製成的武夷巖茶。
2.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的武夷山,「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峰」,「山湧千層青翡翠,溪搖萬頃碧琉璃」,碧水丹山構成一幅天然畫圖,有如人間仙境。山內群峰競秀,幽澗流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正因為此武夷山丹霞地貌,溝谷縱橫,利用谷地、溝隙、巖凹,開園種茶,沿邊切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茶園,長年衝積,使得溝谷土地富含有機質,茶園周邊懸崖絕壁。絕壁之上竹木蔥鬱,縫隙泉水叮咚,形成了特有的巖茶小環境。
3.深厚的文化底蘊
武夷山的武夷茶史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曾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史上輝煌一時。南朝時以「晚甘候」之稱聞名,唐朝時即成為朝廷貢品,元時朝廷在武夷山創建御茶園。明末清初,武夷巖茶成為烏龍茶的始祖,開始大量出口境外。武夷巖茶文化也因此而成為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之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武夷巖茶的傳奇故事和文人名士讚美武夷巖茶的詩,詞等,體現出了武夷巖茶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因素富有傳奇文學色彩。2003年武夷山,獲得了「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這是我國惟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4.原產地域命名產品保護
2001年武夷巖茶申報「原產地域命產品保護」獲得成功,武夷巖茶作為我國傳統的茶精品,採取原產地域保護制度,有效的保護武夷巖茶這個凝聚了數百年來武夷山人民創造性智慧結晶和文化積澱的歷史名茶不被流失,保護武夷巖茶這具有典型地域特徵的著名的土特產品不受侵害,以自身優異獨特的品質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5.採用獨特精湛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
武夷巖茶這個凝聚了數百年來武夷山人民創造性智慧結晶和文化積澱的無形資產而成的獨特的加工工藝,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現在的武夷巖茶製作工藝仍保留了這種傳統工藝的特點。也基本沿用了傳統的巖茶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傳統加工工藝製作工藝也是武夷巖茶實施原產地域保護的內容之一!飲食起居的返樸歸真已成為當代人健康生活的新概念。茶文化似乎出現了一種返樸歸真的現象,而使武夷巖茶的傳統製作工藝再現其魅力!
6.武夷巖茶的保健作用
武夷巖茶生長在巖壁溝壑爛石礫壤中,而經風化的礫壤具有豐富的礦物質供茶樹吸收,不僅滋養茶樹,而且巖茶所含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也更豐富,如鉀、鋅、硒的含量較多。1847年羅萊特在茶葉中發現「單寧」(兒茶素)並從武夷巖茶中分離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證實武夷酸乃是沒食子酸、草酸、單寧和槲皮黃質等的混合物。由此可見,武夷巖茶所含的化學成分,具有藥理功能和營養價值的物質,優於其它茶類是確實無疑的。據中國預防醫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實驗證實,武夷巖茶抗衰老,防癌,提高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病,減肥和美容,保護泌尿器官,對消化器官的保健,對牙齒的保健,防止眼病,止渴、除疾、清涼解毒、興奮神經中樞、消減疲勞、醒酒、解除酩酊、沉澱有害離子、消炎殺菌、抑制病毒、抗輻射、治輻射內外損傷等功效。國際友人曾讚嘆武夷巖茶為「萬物之甘露,神奇之藥物」。
7.典型地域特徵性
武夷巖茶是探索出的順應當地自然條件的產物,是武夷茶人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應用茶葉的典範,創造了一個離開武夷山就生產不了的特殊產品。神奇的武夷山,智慧的武夷茶人,造就了天然真味的武夷巖茶。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批准的範圍。根據原料產區的不同劃分為兩個產區:武夷巖茶名巖產區和武夷巖茶丹巖產區,武夷巖茶名巖產區為武夷山市風景區範圍,區內面積70km2,即: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的景區範圍。武夷巖茶丹巖產區為武夷巖茶原產地域範圍內除名巖產區的其他地區。
8.武夷巖茶的特殊巖韻
武夷巖茶特有的「巖骨花香」之巖香,譽稱「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以香氣馥鬱持久、滋味濃而醇厚、香滑回甘、回味悠長飲譽中外,是烏龍茶中的珍品。其獨具一格的「巖骨花香」之巖韻,令人為之神往,是眾多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至愛。巖骨花香」之巖香就是指巖韻,即活者鮮滑,指茶湯滯留咽喉,鮮爽潤滑,無苦澀難咽之感,滋味回甘,指茶湯入口先微苦、微澀、咽下後,回味甘爽甜和,餘韻無窮,銳則濃長,清則幽香,香氣馥鬱具幽蘭之香,這也是它令人為之神往之魅力!
9.健康飲茶之優勢
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茶葉,就是要十分重視飲茶人的心情,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出口茶葉多次因農藥殘留被退回給茶農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國內媒體也多次報導茶葉藥殘對人民生活的影響。還有,儘管使用了大量的農藥,茶樹的病蟲害仍然越來越多、越來越厲害。而且,茶園的土壤越來越板結,狀況越來越差究其原因,農藥、化肥的使用過度導致了這些惡果。武夷巖茶由於其獨特的生態自然環境,在茶園的管理上肥料的施用上大多菜籽餅等有機肥,農藥上的使用也是儘量採用低殘留,農業部門指定的茶葉專用農藥。所以近幾年很少看到有關武夷巖茶農殘超標等報導。加上天然真味的武夷巖茶自身具備的多種保健作用,確實可以譽為真正的健康飲料!
位於武夷山南麓的邵武,峰巒懷抱,雨澤充沛,自古以來就是重要茶葉產區。
一塊立於康熙五十八年,題為「龍橋記」的碑石,碑文中出現的「觀音坑御茶園助銀二十兩」也漸漸揭開了「觀音坑御茶園」的神秘面紗。
據《閩北茶業志》記載:「大德五年(1301年)詔令邵武總管高久住監製武夷貢茶,次年,選定九曲溪第四曲希賀堂舊址,創皇家焙局,不久,改稱御茶園。」史料中所載御茶園,目前多認為分布在現武夷山市和建陽市境內,那麼坪上村的「觀音坑御茶園」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龍橋就在坪上村,而在村民口口相傳的村落歷史中,「觀音坑御茶園」建成於元代,是古代朝廷貢茶的重要源地。
史料中提到的高久,曾是元朝邵武路總管,兼任武夷山御茶園監製長官。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坪上村崇瑞坪組,保存完好的總管廟香火旺盛。負責打理總管廟的席鳳金老人表示,這座廟原是高總管府邸所在,後人為紀念高總管在此基礎上建廟,每年高總管生日那天,都有上千人前來上香。總管廟位於邵武西南方向,從地理位置上看,與武夷山、建陽的御茶園距離較遠,把住址選在這裡,增加了御茶園存在於附近的可能性。
閩王茶【觀音坑御茶園之聖水聖茶】武夷山閩王茶,不僅通過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9項檢測,並通過SGS全球認證的共計481項號稱世界最嚴格的檢測。閩王茶種植地谷底有甘泉細流,夏季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冬季巖谷可抵擋冷風,氣溫變化下。巖谷峽縫間的茶園土壤均為風化巖石,通透性好,富含有豐富微量元素,酸度適中,茶品巖韻明顯,是武夷山巖茶傳統標準中,正巖茶的中心產區。
絕世清幽的武夷山,仙居一般鮮有人煙,綠水青山間坑澗遍布,土質優異,海拔不低,都是好茶的天然要因。正巖茶園土壤通透性能好,鉀錳含量高,酸度適中,茶品巖韻明顯。換句話說,即「三坑兩澗」間出產的茶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