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老渡口社區和豐樂屯、紀店、胡官營等6個社區成立『協同發展型』聯合體,統一流轉土地200餘畝種植金銀花,僅我們社區集體經濟就增收了10萬元。我們藉助黨建聯合體區域謀事合力,將分散的資源、產業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管理,激活了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二屯鎮老渡口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勝凱說。
去年以來,我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動力引擎,堅持因村施策,找準消薄的「發力點」,不斷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66個農村社區(村)在全市率先完成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的目標。
我區建強幹部隊伍,鍛造集體經濟發展「生力軍」。通過公開遴選一批、擇優選派一批、調整撤換一批等措施,選拔14名懂經營、善管理、有思路的「新鄉賢」擔任農村社區(村)黨組織書記。全面實行社區(村)黨組織書記「三級培養」機制,把優秀的農村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優秀的黨員培養成農村致富能人、把優秀的黨員致富能人培養成社區(村)班子成員,目前已培養後備人才198名、農村致富能人256名。推行「增效獎勵」制度,出臺《關於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增量獎勵的實施辦法(試行)》,明確年度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且與上年度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相比,增量達到1萬元以上的農村社區(村),可從當年度集體經濟收入增量中拿出不超過10%(最高限額20萬元)作為社區(村)幹部獎勵資金,大大激發了農村社區(村)幹部的幹事創業動力。
我區多種發展模式並舉,鋪就集體經濟發展「快車道」。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集中行動,按照清查、建帳、核實、確認、公示、審核六步對合同不規範、管理不到位、權屬不確定、隨意侵佔4大類問題進行「大起底」,對清理中發現的問題,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完善承包合同、收回集體「三資」。截至目前,共整治收回集體土地、坑塘10340畝,實現集體增收1000餘萬元,村均增收8萬餘元。發展特色產業,激發發展「活力」,以社區黨組織為依託,結合社區優勢,先後引進鑫昂、合益種苗等19個農業產業園區,創建沙楊河、五穀雜糧、德惠淡水魚、金鬥麵粉等品牌20餘個,打造高附加值營養型農產品全產業鏈。藉助與省農科院合作建成的全省首個縣域特色農業產業工作站——德城區雜糧特色產業工作站,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或村集體與農業龍頭企業進行對接,發展訂單農業。黃河涯鎮焦莊社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山東種業集團發展訂單農業,種植高葉酸玉米、支鏈澱粉糯玉米,合作社每年增收40餘萬元。
我區強化多元共治,建強集體經濟發展「橋頭堡」。針對部分社區面積小、資源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問題,打造「以大帶小型」聯合體,由區域內資源豐富的大社區幫帶周邊發展薄弱的小社區共同發展。充分發揮轄區龍頭企業資源優勢以及社區土地、人力等優勢進行共建,形成「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動」新局面,實現黨建搭橋、「村企聯姻」。黃河涯鎮桃園社區與轄區德州交投物流建立「村企共建型」聯合體,由社區黨組織成立服務型合作社向交投物流輸送閒置勞動力,實現村民、社區、企業三方共贏。
【來源:德城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