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江南水鄉的歲月靜好,上海的美,完全來源於大城市與生俱來的底蘊。
作為中國少有的國際化都市,你能在這裡感受到它與眾不同的氣息。
即使已經有2500萬人口在這裡忍受擁擠和吵鬧,每天還有數不清的外地人擠破頭似的想要進入這個圈子。
的確,上海的包容力遠遠超過了它實際地域面積的承受範圍。
因為它還有一個夢幻的名字--魔都。
很有意思的是,人們把北京稱為「帝都」,把廣州稱為「妖都」,而把上海稱之為「魔都」:魔幻之都。這個名字看似出自網友之手,實際上卻有些來頭,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人首先提出來的。百年前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風寫了一本暢銷小說,名字就叫《魔都》,此後「魔都」一詞被人們接受,用來代指上海,好像還指代過南京。對於那些年蟄居上海的日本人來說,儘管長期居住在滬,可始終無法參透上海錯綜迷離的世相,在霓虹燈與高樓大廈的掩映下,在租界和縣城之間,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離奇的事都會發生,變幻莫測,讓人捉摸不透。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生活有時候比電視劇的情節還要離奇。
就算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上海的魅力也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座城,不信您看
我想說的是,經歷過上海的燈紅酒綠,其他地方的夜生活,你可能真的看不上眼。
「夜間經濟」作為都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美國布朗大學教授戴維·威爾研究指出,一個地區夜晚的燈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如果您曾經見過燈火通明的上海,您一定能理解:在這個人心愈發浮躁的社會,上海的確能滿足你的所有幻想。又或者不管你有多麼怪異,不合群,在上海,你都能找到同類。這,相比就是人們嚮往它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我大學時代關係很好的一個同學,實習的時候就去了上海工作,我曾經問他以後是否打算就從上海定居。
他的回答簡單明了:」不啊,我去上海待兩年,就是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後肯定還是要落葉歸根的。」
是啊,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有那麼大的夢想,上海是很大,它有包羅萬象的能力,但並不是所有去上海的年輕人都適合在這裡生存,壓力與機遇並存。但就算如此,在這裡生活的年輕人,我依然佩服你們的勇氣,也十分確信,比起北漂的人,你們的故事會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