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藏普洱,不試巖茶。巖茶江湖,真的如此可怕?

2020-12-10 百味茶集

在喝茶的江湖世界,似乎一直存在著隱形的等級高低之分。而在這個等級中,巖茶則扮演著身手高超的「江湖俠客」位置。

所謂俠客,自然獨來獨往,讓人捉摸不透。巖茶的難以捉摸,在於它的品種多樣、生長環境(山場和土壤)、製作工藝,更在於讓人難以捉摸的「巖韻」。因此,許多愛茶之人也對巖茶敬而遠之,甚至有茶友「寧藏普洱,不試巖茶」。

九年大紅袍

不懂巖茶,真的就不能喝巖茶嗎?大可不必。即使是武功蓋世的俠客,也未必不食人間煙火。

揭開巖茶的神秘面紗,你就會發現它也是如此平易近人。

武夷巖茶有多少種?非常多!單命名方式都可以分出幾大類。誰讓武夷山被稱作「茶樹的品種王國」,正所謂「巖巖有茶,非巖不茶」。

看到網上有許多帖子在給大家科普武夷山巖茶的分類和品種來源,這樣的文章好的,可以讓希望學習茶學的人了解更多,但也給普通的茶友造成了困擾。左翻翻,右看看,早已不知道何去何從。

其實,大可不必。巖茶,市面上見到最多的無非是水仙、肉桂、大紅袍這三種。而在武夷山轉轉,就會發現種植面積最大,種植最廣泛的,也不過水仙、肉桂而已。想要了解「十大名樅」或是「奇種」,可能只能走進種植廣泛的品種園了。而且,就算是走進品種園,像是「金雞公」「金雞母」這樣的巖茶,名字都沒聽過,想短時間內對號入座,簡直天方夜譚。而且沒有必要一定要了解,這種茶只為教學有一棵兩棵的種植,市面上根本見不到。

品種園中的金雞母茶

事有兩面,巖茶品種繁多,但有些巖茶其實非常容易辨認。水仙葉大,屬於大葉種巖茶,肉桂葉小,屬於中葉種巖茶。鮮葉如此,成茶亦如此。再說一種外形獨特的小品種——佛手,茶如其名,鮮葉有小孩手掌那麼大,當然,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雪梨」。

佛手

其他的,當你碰到的時候在網上查一查,研究一下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請教身邊的茶友。

巖茶的生長環境怎麼區分?換言之,是正巖、半巖還是洲茶?

在對待這個問題上,奉勸各位茶友,理性看待。也提醒各位茶友,正巖茶價格非常高,而被稱之為「巖上巖」的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和流香澗、悟源澗),更是一茶難求,少之又少。

市面上有些賣家會混淆正巖茶的概念,理由是只有「巖上巖」稀少,正巖茶並不少,因此價格其實不貴,甚至很便宜。這個理論,仔細想想就不攻自破了,正巖茶是指武夷山景區內所產的茶,而且只採春天一季,要供全國愛茶的人喝。這懸殊的比例可想而知。

所謂正巖、半巖和洲茶,跟海拔有關、也跟土壤有關。作為茶友,如果不想學茶,也沒必要深入了解。你會發現,學無止境這個詞在茶領域非常實用,越學越有一種到不了岸的感覺。

再說製作工藝。

簡單來說,巖茶的工藝非常複雜,製作巖茶的師傅在茶季每天最多可以睡2小時,茶廠大多24小時燈火通明,就連街道上的小賣部、小餐館,很多都是24小時不打烊。簡單來說,巖茶製作主要包括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焙、挑揀、復焙等幾道大工序,而每一道工序中又包含了一些小步驟,而且需要憑藉多年的經驗進行。

與武夷山制茶師傅聊起工藝,那真是侃侃而談,大有文章。小小的一步做青,一步焙火,就夠學上許多年了。

在武夷山,有個有趣的現象,每年茶季,各家師傅會相互交流,如若誰家收到一批質量上乘的鮮葉,那整條街的做茶師傅都會集中再次交流。製成的毛茶,又會相互品評挑問題,以求更大的進步。

試茶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別人研究了一輩子的本事,怎麼茶客簡簡單單就能學明白的?

到底什麼是「巖韻」。在巖茶領域,最玄幻的詞莫過於「巖韻」二字。那麼,「巖韻」到底是什麼樣的滋味體驗。

曾經在以為巖茶師傅的帶領下遊覽正巖產區,問起這個玄幻的問題,他的答案是「可以找塊石頭嘗一下味道就懂了」。我想,這大概就是說巖石、青苔、水汽等多種味道的綜合吧。

話說回來,大多數茶友開始接觸巖茶都不是從正巖開始的,那也就沒有那麼明顯的巖韻一說了。對於品質已屬於上乘的半巖產區巖茶,我認為品到的更多是「品種香+環境香+工藝香」了入水的花香、杯蓋的奶香、入喉時的甜潤以及啜茶後的回甘。

行文至此,你有沒有對巖茶有全新的認識?如若想要學懂巖茶再嘗試,可能要等上很多年吧。而且,學茶與品茶本就相輔相成,不品滋味,何來懂得呢?

via:百味茶集——用心尋找口糧茶。歡迎加入「關乎於茶」茶友會。

相關焦點

  • 茶博會丨牛首對話薄荷塘,論普洱與巖茶的辯證關係
    俗話說得好:「鳥大了什麼林子沒有」,在茶博會第一天,茶語網便見證了參會茶企「放大招」——孝文家茶聯合歲月知味,將巖茶「牛首」與普洱「薄荷塘」擺放於同一茶桌之上進行一場直接「對話」。不止一個茶人說過,喝樹齡,喝到普洱你算是到頭了;喝工藝,喝到巖茶你也算是到頭了。普洱與巖茶,是大多數人喝茶的最終歸屬。
  • 福鼎白茶的這三十年,熬過了普洱、巖茶、綠茶、紅茶,自始方興!
    古龍大師說過,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的時候。這句話,放到颱風季節,一樣適用。風去,焦慮情緒也去。朋友圈裡頓時安定了。據悉,一家以打造知名巖茶品牌而聞名江湖的公司,進軍了白茶。在這暴雨如注的時候,推出了它家的第一款白茶單品。有人說,這家以巖茶起家的公司,後來又進軍過普洱,這一次,是要放棄巖茶,改投白茶懷抱了。村姑陳深以為然。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
  • 並非所有的茶類,都適合喝老茶的,沒復焙的陳年巖茶,像老普洱!
    揭蓋一聞,哎,真的是一股熟普洱茶的味道,濃濃的歲月的陳味,沉浸在茶湯裡,湯水稠稠的。但是,武夷巖茶那冠絕天下的,因為獨有的焙火工藝而形成的焦糖香、火功香,以及半發酵工藝加焙火而生成的蜜餞果子香,還有巖骨花香的花香,這些武夷巖茶獨樹一幟的香氣,便全然消失了。
  • 黃梅時節家家雨,梅雨來臨,巖茶、普洱、白茶、綠茶該如何儲存?
    巖茶的加工,講究焙火。茶葉內焙進火後,巖茶才能形成獨特的巖骨花香韻致。但另一方面,焙火後的巖茶最怕潮。為了茶葉防潮,武夷山當地的茶農想出了不少的方法。陶瓷紫砂罐/缸倉儲的巖茶,根本達不到密封效果。3、茶葉不能隨手放置。經過泡袋獨立密封包裝的巖茶,最好是放在架子、柜子等乾燥陰涼處。隨意擺在桌面,或其他空氣流通性強的地方,會增加巖茶跑氣返青的概率。
  • 茶如江湖,巖茶是哪一派?
    如果茶葉世界是一片沒有刀光劍影的江湖世界,那麼各大茶葉種類則是構成這個紛亂世界的各個武俠門派。
  • 誠壹看世界,假如未來武夷巖茶與雲南巖茶有共生共長之路
    接下來,我們帶大家去了解另外一個產茶大戶的巖茶,為什麼是大戶?因為那裡的茶葉相當出名,可是一說到那裡的巖茶,就顯得尤為的山野村夫,那就是雲南巖茶。雲南茶區地大物博,茶葉產量大,而雲南大葉種、中小葉種等適制性使得其茶葉種類豐富多樣,茶類之多,可以說是獨步於其他茶葉大省。其中,滇綠、滇紅、普洱熟茶都為大眾熟知,雲南白茶也已逐步在市場上流行起來,而雲南巖茶,卻知者甚少。
  • 看完巖茶十問十答,基本了解武夷巖茶!(巖茶入門)
    其實,武夷巖茶指的是武夷山產的烏龍茶,屬於六大茶裡的青茶。而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因為其知名度高,很多人習慣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其實大紅袍只是一個樹種名稱。大紅袍的別稱,又名奇丹,在唐朝亦以「晚甘侯」茶名著稱於世。
  • 巖茶隔年喝,普洱放10年,新白茶寒涼?喝茶的偏見,該改觀了
    不過最近在網上看到個「快餐式」茶知識短視頻,講解六大茶類怎么喝:「綠茶越新越鮮,紅茶能存3年左右,巖茶隔年喝好,普洱熟茶10年口感佳,白茶3年以上不寒涼?」看完後不禁讓人擔憂,一味地向新手灌輸這些偏激的喝茶理念,簡直就是誤人子弟!
  • 焙火高低與巖茶品質,應該選擇哪種焙火的巖茶?
    巖茶,以其品種多樣、產區差異、滋味多變讓眾多茶友感嘆,要學懂巖茶實在太難。想要喝懂巖茶,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展示在外的武林秘籍,人人可見,人人可品,可以看懂皮毛,可以嘗到滋味,但若想參透其中的真諦,成為蓋世高手,確實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 巖茶、烏龍茶、青茶、普洱茶是什麼關係?
    青茶、烏龍茶、巖茶的關係是,青茶又稱烏龍茶是六大茶類的一種,巖茶是烏龍茶的一種。烏龍茶分為閩北烏龍和閩南烏。鐵觀音是閩南烏龍茶,巖茶(大紅袍)是閩北烏龍茶,巖茶(大紅袍)主要產區在福建北部武夷山景區,大紅袍種類繁多,這裡只做概述,之後詳解。
  • 開講了,為什么喝懂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如此重要?
    剛開始喝巖茶,不以為然,要喝懂水仙、肉桂,不是很簡單嗎?分分鐘搞定,水仙有蘭花香,肉桂有桂皮香,so easy!然,某年鬥茶賽,到閨蜜的小鋪喝茶。她用一把紫砂壺,徹底改變了麻花的想法,原來自詡自己是喝茶高手,真的啪啪打臉。閨蜜分別用紅泥壺衝泡水仙、肉桂,竟然猜錯了!
  • 巖茶中的極品貢茶:巖茶雀舌
    武夷山脈名山出名茶,所出巖茶聞名遐邇巖茶雀舌很多人不要說喝過,可能聽都沒有聽過。但卻有它專屬的江湖地位!巖茶雀舌茶葉小巧狹小細長巖茶雀舌因茶青相對其他巖茶要小,葉片狹小尖細,小巧似雀舌而得名。與綠茶不同的是,巖茶要用100度開水。前面兩三道可以高衝出香味,後面就按正常衝泡手法。巖茶雀舌大約可以衝泡十次左右。每一道香味滋味各有不同。
  • 為啥巖茶一喝就上癮,是什麼讓武夷巖茶有如此的魅力?
    說到武夷巖茶必少不了「活、甘、清、香」四字,中國的茶種類豐富異常,為什麼巖茶讓人一喝就上癮呢?武夷巖茶是具有「巖骨花香」的特徵的烏龍茶,產自福建閩北,因其茶樹生長於武夷山的巖縫之中,故稱巖茶。武夷的魅力在於,它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又包含紅茶的甘醇,多數人初接觸武夷巖茶,還頗為不習慣,等到多喝幾次之後都會被巖茶的魅力所折服。為什麼武夷巖茶的魅力會如此之大呢?
  • 深扒藏茶的真相,白茶、普洱、巖茶、紅茶,哪些茶才有收藏價值?
    老白茶、老普洱、 老黑茶可以存。武夷巖茶、桐木紅茶,也能長期收藏。甚至是綠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鐵觀音、黃茶等,只要自己高興,照樣能將它們存老。話說如此,事實上可不是一回事。茶葉,是買來喝的。藏茶,亦是為了將來喝茶做打算。喝茶本身的出發點,是為了喝到一杯適口的、口味豐富的好茶。
  • 在武夷山呆了五年,就懂巖茶了嗎?
    最神奇的是,這種可怕的形容,不僅沒有讓人知難而退,反而把人的好奇心給吊起來了,這老鍋底究竟是什麼味道呢?吃!吃過才曉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那正宗的麻辣味。這個老裘頭,是個老年人,按說進入江湖的時間很長,拜師學藝的時間也很長,弟弟和妹妹,比他晚學藝,卻早已經名揚天下。一個是鐵掌幫的幫主,一個是絕情穀穀主夫人。這兄弟和妹子,憑著高強的武功,在江湖上鼎鼎大名。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講真的,分清大紅袍和肉桂之間的關係,還真不是這樣亂來的。 首先,大紅袍和肉桂,它們都是不同的巖茶品種。 好比是,蘋果和葡萄,它倆屬於不一樣的水果那樣。
  • 從福鼎白茶,到雲南白茶,那武夷巖茶之後,會出現雲南巖茶嗎?
    也不知道是拍彩虹屁,還是真的感覺如此玄乎。 總之宋人一生嗜茶,誰的詩詞裡都脫不開茶的影子,不論是李清照還是王安石、歐陽修,誰也脫不開對福建茶的夢寐與渴求。 再接著雲南茶吸收了白茶的做法,再結合普洱的曬青工藝,做出了雲南白茶(大多數人做生普是不烘乾的,不知道做雲南白茶時,會不會烘乾?) 月光白是不是白茶,還有待專家或者法規確定——按網上能查到的月光白的資料,它是夜裡採摘的,這就不符合傳統白茶的加工製作要求了。
  • 武夷巖茶中的真假武夷酸?
    十三夷在剛接觸巖茶時,一直在想這巖茶到底有什麼魔力呢?,讓各路茶客們對其如此著迷,沉迷在巖茶的世界裡 無法自拔。老茶客們玩過了「正巖茶」概念,「老巖茶」概念又殺了出來,十三夷也不得不由衷感嘆。武夷巖茶憑藉「巖谷花香」這一必殺技,牢牢坐穩了自己的江湖地位,除此之外,聽說,這「老巖茶」裡還有一種特殊的「武夷酸」。
  • 從一片白紙,到略懂巖茶,你會遇到的這些28條經典巖茶語錄
    知道自己不懂,不可怕,可以慢慢學。不知道自己壓根不懂,那單就學巖茶而言,麻花感覺帶不動,帶不了。3、聽說真正的大紅袍就景區裡的六棵樹,一般人都喝不到。大紅袍的概念,可沒有那麼簡單。山珍海味,任何好巖茶,都捨得往裡面添!9、巖茶都是男人茶,重口味。沒真正喝過好巖茶,才會這麼想。一泡真正的好茶,正巖茶,哪怕火功焙到了足火。新手在最開始喝時,也能慢慢接受。
  •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