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茶隔年喝,普洱放10年,新白茶寒涼?喝茶的偏見,該改觀了

2022-01-24 白茶大課堂

《1》


喝茶這件事,茶圈正面臨兩大極端。

一是,用搶頭炷香的心態去追春茶,追新茶,覺得喝茶喝越早越新越好。

二是,被經驗主義、教條主義誤導,陷入XX茶不存若干年,根本不能喝的怪圈。

很顯然,站在客觀立場,這兩種做法都不值得提倡。

一款茶買到手後能不能馬上喝?要放多久喝?多長時間內要喝完?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能盲目一刀切。

結合自己的喝茶感受,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準確答案。

不過最近在網上看到個「快餐式」茶知識短視頻,講解六大茶類怎么喝:

「綠茶越新越鮮,紅茶能存3年左右,巖茶隔年喝好,普洱熟茶10年口感佳,白茶3年以上不寒涼?」

看完後不禁讓人擔憂,一味地向新手灌輸這些偏激的喝茶理念,簡直就是誤人子弟!

《2》

喝綠茶,越新越鮮?

蘇東坡寫過,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提到「試新茶」,綠茶茶客無疑是興致勃勃。

六大茶類裡,不發酵,且經歷高溫殺青的綠茶,確實是「趁早喝完為好」代表。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綠茶不是喝越新越好,越新越鮮。

剛剛加工完畢的綠茶,新茶身上還保留一定火氣,直接泡來喝容易上火。

不僅喝起來茶湯的香氣滋味仿佛被一股「火氣」包住,達不到理想的清新鮮爽風味。

而且,喝多了幾杯新茶,還容易出現牙齦疼、牙齦腫等上火的小毛病。

所以,剛剛完成加工的綠茶新茶建議不要馬上就喝,而是先放一放。

放十天大半個月左右,才是喝新茶嘗鮮的好時機!

等火氣散開後,綠茶的清香鮮香才能更好呈現,風味表現更佳。

趁著綠茶風味正鮮美清爽時,建議及早飲用,並且在當年內喝完。

不然等放到第二年再去喝,綠茶「鮮」味容易流失,風味變差。

《3》

紅茶能存3年左右,不著急喝?

市面上的紅茶,保質期在2-3年左右。

但是不代表,將一罐紅茶買到手後並不著急喝,放一、兩年也沒事。

這樣想,太斷章取義。

六大茶類裡的紅茶,包括正山小種、金駿眉、坦洋工夫、祁門工夫等在內,它們的發酵程度較高,沒有「越陳越出色」的表現,以喝新茶為主。

尤其是以茶香馥鬱,香氣獨到著稱的紅茶,像是擁有「桂圓香」的正山小種、擁有「祁門香」的祁門紅等,將它們放到兩、三年後再去喝,茶湯風味表現遠不如新茶好。

究竟紅茶買到手後,該放多久再喝?

大多數情況下,直接喝。

雖說製作完成不久的紅茶,同樣要等新茶散一下火氣,放半個月左右再喝。

但是新茶在加工完成後,要經過裝箱、打包、分裝、運輸等,才流入市場內。

等到將其買到手時,十有八九的紅茶新茶,可以拆開後直接泡開喝。

不過,帶有「松煙香」的正山煙小種,要再放久一些。

煙小種在加工時有經歷「煙燻」,茶坯吸附了馬尾松在燃燒時發散出來的松煙氣息,形成了獨特的松煙香風味。

經過煙燻後,煙小種在新茶剛出來時「煙味」氣息較重,許多茶友接受不來。

要放一放,等到松煙香逐漸純正、悠揚、恬淡時,再去喝茶也不遲。

至於說,煙小種「放一放」的等待時間,是3個月,還是半年,一年?關鍵看個人的接受程度。

對於喜歡松煙香風味的茶友而言,將新茶放數個月後,便可飲用。

這股獨特的松煙香,類似煙燻柿餅、煙燻筍乾。

喝茶時,能讓人聯想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般,寧靜放鬆的畫面。

在一眾紅茶裡,的確是很特別的存在。

《4》

巖茶要等褪火,隔年喝才好?

正式闢謠,巖茶要隔年喝這一說法,並不靠譜。

武夷巖茶裡,有句「膾炙人口」的經典——「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這句詩出自《閩小記》,作者周亮工,清代人。

詩中提到巖茶要「隔年喝」,特指當時的時代背景。

清朝年間的武夷巖茶,剛剛做出來時不適合馬上喝,要放到第二年再喝。

但是,今天的武夷山人做茶,極少有人再做那種需要褪火一年,放到隔年再喝的火功。


所以,巖茶要隔年喝才好,早已不成立。

工藝繁複的武夷巖茶,在做茶過程,有經歷複雜的「焙火」。

剛下焙的巖茶新茶喝起來帶有濃烈的煙火氣,既嘗不到巖茶本身的風味精彩,又容易讓人喝了上火。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巖茶要等褪火後再喝。

一般情況下,按焙火火功不同,巖茶主要有輕火、中火、足火之別 。

已經焙到「足」火後,再往上繼續焙,過猶不及,容易將巖茶焙得近乎焦炭,焙成高火。

按現在業內的劃分,高火屬於病態火功,不是巖茶主流。

不同的火功,對應不同的褪火時間。

中輕火茶,放三五個月左右。

中足火,要半年以上。

至於高火巖茶,才需要隔年以上。

從巖茶的「適飲期」看,等到新茶褪火後,講究及時飲用,風味更出彩。

所謂「巖茶要隔年喝」的一刀切說法,早已成為過去式!

《5》

喝普洱熟茶,10年口感才好?

站在理性的立場,這種喝茶建議相當不靠譜!

首先,以10年陳作為喝普洱熟茶的起步,市面上能有多少茶,滿足這個要求?

要知道,原料好,工藝到位,倉儲得當的普洱熟茶,存量其實並不多,價格也絕非是「白菜價」。

將10年作為喝普洱熟茶起步,門檻過高,註定會讓一眾新手茶客望而卻步!

其次,十年路漫漫,在這段較長的時間尺度內,對熟茶的後期儲存有很高的要求。

從基礎的存茶原則看,要做到密封、乾燥、乾淨、陰涼、衛生、無異味。

只是隨意堆放在一個角落,就不管不顧。

甚至任其布滿蛛網,落滿灰塵。

這樣存出來的「老茶」,倉味重,雜味重,可讓人沒有勇氣喝!

最後,一位向新手灌輸「老茶喝年份越老越好」的茶掌柜,不是好掌柜。

新手在剛剛開始喝茶時,不建議盲目喝年份太高的老茶。

不然很容易踩坑,遇到各式年份造假,價格虛高的茶品,上當受騙。

尤其是,作為什麼都不懂的新人,將一款普洱熟茶買到手後,商家建議你再存7年、10年喝,不然不好喝。

這樣的說辭,極有可能是為劣質茶推脫,找出來的藉口。

當下喝起來讓人咽不下的劣茶,放到10年後也不會「醜小鴨變天鵝」。

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天鵝,原因在於,它本身就是天鵝!

《6》

喝白茶,3年以上不寒涼?

不對,3年以內的白茶同樣可以喝。

從客觀上分析,「寒涼」一詞本身就沒有科學量化標準。

所謂性溫、性寒、性熱、性涼一說,沒有準確的劃分規則。

所以,將「寒涼」一詞扣在白茶身上,本身就不妥。

就事論事,從喝茶感受看,一款白茶要放多久才適合喝?

從大方向看,不同存放階段的白茶,各有各的特點。

新白茶(存放時間不滿一年),茶味清新鮮爽。

老白茶(存放時間不低於3年),茶味甘香醇厚。

陳白茶(儲存時間是1-3年),風味居中派,既帶有新茶的鮮,也初具老茶的醇。

原料好,工藝好,儲存到位的白茶,新茶老茶各有所長,關鍵靠個人飲茶口味偏好!

另外,從不同的時節特點看。

早春三四月,當年度的新茶還未上市,春日百花開,適合喝香氣馥鬱的茶類,選去年2020年白牡丹,正好適合。

等到初夏,到了5月後,不出意料,2021年度的高山春白茶,陸續上新,此時可以少量嘗嘗新茶的鮮爽鮮靈滋味,清新消暑。

轉眼到下半年,進入秋冬季後,此時喝白茶的選擇,更是豐富多彩。

除了老白茶、陳白茶這個四季皆宜的喝茶選項外。

喜歡喝新白茶的茶客,可別忘了存放滿半年之久的白毫銀針、白牡丹等,此時的它們,鮮香醇爽正當時!

《7》

喝茶的選擇,不宜奉行一刀切。

對待新茶,不能一味追求越早越好。

對於老茶,也不能盲求越老越好。

尤其是對剛喝茶不久的新手,在喝老白茶、老普洱時,更是要多留心。

從新手入門而言,當你感受過白茶在存放半年、一年喝起來是什麼滋味時,再去買老茶才不易被騙。

不然,遇到用新茶做舊出來的「七年陳老茶」,分分鐘就會讓人交學費。

何況享受飲茶帶來的樂趣,好比登山,更在意路途過程的風景。

究竟,一款茶要放到多久才適合喝?

用張愛玲的一句經典,可以解釋。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相關焦點

  • 綠茶喝越早越好,但白茶三年以內不宜喝?因為新白茶性寒涼?
    其次,從喝茶的實際體驗看,對症下藥,對症解決。有人認為「白茶性寒涼」,給出的理由1是新茶苦味重,苦味則為寒;理由2是喝了新白茶感覺胃不舒服,所以性寒;理由3是……從這些飲茶的體驗看,從科學的層面解釋,茶湯中的苦味主要和咖啡鹼有關。
  • 綠茶喝越新越好?這些錯誤的六大茶類喝茶建議,看完別再被誤導了
    她連續喝了兩年2018/2019年的新白茶,也從沒感受過性寒這回事!嗯,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網上的信息徹底大爆炸。新人喝茶,學會判斷內容觀點的真與假,去偽存真,很有必要。從常識和邏輯看,學會喝茶,靠的是喝而不是聽。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又一回,遇到有人分享他的喝茶心得體會:「綠茶喝新,白茶喝老茶,巖茶喝隔年陳,紅茶三年以內都能喝。」到底,從茶界裡縱橫來看,這樣的說法合不合理呢?《2》綠茶喝新茶沒錯,但不是喝越早越鮮。為了嘗到最好的茶湯風味,建議是先放一放,放上十天半個月後,再去喝新茶嘗鮮。那時,才是一款優質綠茶的最佳風華展現期。《3》喝白茶年份越高越好?這是對白茶的狹隘審美!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又一回,遇到有人分享他的喝茶心得體會:「綠茶喝新,白茶喝老茶,巖茶喝隔年陳,紅茶三年以內都能喝。」到底,從茶界裡縱橫來看,這樣的說法合不合理呢?《2》綠茶喝新茶沒錯,但不是喝越早越鮮。為了嘗到最好的茶湯風味,建議是先放一放,放上十天半個月後,再去喝新茶嘗鮮。那時,才是一款優質綠茶的最佳風華展現期。《3》喝白茶年份越高越好?這是對白茶的狹隘審美!
  • 市面上常見的茶葉裡,綠茶、白茶、普洱、紅茶,放隔年還能喝嗎?
    結果從倉庫裡面將樣品取出後,發現了兩袋用密封袋包裝的安吉白茶(綠茶),看起來葉片顏色已經沒這麼綠了,看起來變暗變深了許多。肉眼上看這放隔年的綠茶,色相大變。從飲茶的絕佳風味來看,風味以清新為主的綠茶,不適宜隔年後再去喝啊。
  • 市面上常見的茶葉裡,綠茶、白茶、普洱、紅茶,放隔年還能喝嗎?
    結果從倉庫裡面將樣品取出後,發現了兩袋用密封袋包裝的安吉白茶(綠茶),看起來葉片顏色已經沒這麼綠了,看起來變暗變深了許多。肉眼上看這放隔年的綠茶,色相大變。從飲茶的絕佳風味來看,風味以清新為主的綠茶,不適宜隔年後再去喝啊。
  • 白茶、綠茶、紅茶、武夷巖茶、普洱茶,頭道茶到底該不該喝?
    關於泡茶喝茶,不少朋友會遇到這樣糾結的問題,第一泡茶湯到底該不該喝呀?每到泡茶的時候,若是三五人一起泡茶,身邊常會有人提醒,這頭道茶得倒掉,不能喝。原本沒這個動作的茶友,不知不覺間聽從了這個習慣。養成這個習慣後,無論是喝老熟普,還是喝其他茶,都將頭道茶拒之口外。頭道茶,真的是如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嗎?其實不然!中華茶類何其多,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頭道茶該不該喝,得視情況而定。
  • 秋季喝茶有講究,白茶巖茶普洱紅茶鐵觀音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
    如此看來,秋天最好不要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寒涼,如果喝多了容易和秋天的養生法則所衝突。根據這條飲食規律,適合秋天喝的茶,大致有5種。白茶、紅茶、巖茶、鐵觀音、普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起來看看,這些茶該怎么喝才最養生吧!
  • 普洱茶、白茶都在追求越老越香,那武夷巖茶也要刻意存老的喝嗎?
    當你喝過了幾年巖茶後,對火功要求變高,對湯感要求加強。喝茶口味更偏好醇一點,熟一點的火功時。譬如,中足火、足火茶。麻花的個人建議是,喜歡喝足火巖茶,隔年陳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刻意追求老茶。如果是喜歡湯感略渾厚,滋味感更充足的足火巖茶,那麼隔年陳完全足夠。周亮工的《閩茶曲》裡寫巖茶:「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隔年陳的說法,常喝巖茶的朋友都不陌生。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喝茶宜喝紅茶、老白茶、熟普、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但是,當假期大餐過後,消食解膩時分。泡上一杯清香的綠茶為伴,也是不錯的選擇!《3》喝白茶,喝茶時機選擇豐富。而存放時間不低於三年,是老白茶。陳白茶,則介於兩者之間。白茶,該什麼時候喝茶比較好?對此給不出標準的答案建議,需要看個人的口味來定。新白茶,花香毫香張揚,鮮爽無比。
  • 紅茶趁早喝,還是放一放更好喝?老茶客10年的喝茶經驗給你答案
    而許多茶友在買到了紅茶之後,卻猶豫了,「紅茶是趁早及時喝,還是放一放再喝呢?」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多數人在喝紅茶前都在思考的。今天,作為超過10年的老茶客,村姑陳跟茶友們分享一下紅茶的喝茶經驗。
  • 深扒藏茶的真相,白茶、普洱、巖茶、紅茶,哪些茶才有收藏價值?
    武夷巖茶、桐木紅茶,也能長期收藏。甚至是綠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鐵觀音、黃茶等,只要自己高興,照樣能將它們存老。話說如此,事實上可不是一回事。茶葉,是買來喝的。藏茶,亦是為了將來喝茶做打算。喝茶本身的出發點,是為了喝到一杯適口的、口味豐富的好茶。既然如此,弄清茶葉收藏的方向,很有必要。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第一種,綠茶,鐵觀音,茉莉花茶,喝越早越好。第二種,巖茶,紅茶,褪火兩三年後喝。第三種,白茶,普洱,黑茶,久存無妨。到底這份大神喝茶秘籍是對,還是不對?尤其是主打高香風味的坦洋工夫、祁門紅茶等,隨著茶葉放置的時間越久,香氣分子反而會飄散,越放越不香。由此可見,所謂「紅茶要褪火2-3年」的言論,實在誤導人。紅茶裡面為數不多需要放一放更好喝的茶,是煙小種。
  • 常喝茶可以養生,但白茶、綠茶、巖茶、普洱等各不相同,切莫選錯
    而經過表明,白茶所含有的物質成分能夠很好地輔助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故而,老年人可以長期堅持飲用白茶。同時,老年朋友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白茶。如果喜歡香一些、清爽一些的茶,那就選擇新白茶,當年的白茶香氣清新、滋味鮮爽;如果喜歡口感醇厚、柔和一些的茶,那就選擇老白茶,老白茶香氣沉穩、口感敦厚。
  • 紅茶趁早喝,還是放一放更好喝?老茶客10年的喝茶經驗給你答案
    而許多茶友在買到了紅茶之後,卻猶豫了,「紅茶是趁早及時喝,還是放一放再喝呢?」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多數人在喝紅茶前都在思考的。今天,作為超過10年的老茶客,村姑陳跟茶友們分享一下紅茶的喝茶經驗。
  • 有的茶越喝越上火,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白茶、巖茶、紅茶沒選對
    原本那天下午他過來喝茶時,特意給他準備了幾泡今年的肉桂、大紅袍。沒想到等他過來後,卻連連擺了手,說最近試了太多火氣很旺的新茶,最近上火牙疼不敢再喝新茶了,得緩個幾天。聽完他的這番話,將桌面上的巖茶撤下,給他換了生態白毫銀針和四年陳的高山白牡丹。
  • 白茶性寒涼、白茶含糖,你也這樣誤會過白茶的功效嗎?
    便趁著好天氣,邀請了幾位「茶中密友」一同喝茶,一行幾人到了茶室後,笑鬧著說,要喝白毫銀針。她們說,早就聽聞白毫銀針是白茶中仙子一般的存在,而且毫香高揚,入口十分淳和,跟喝了瓊漿仙露一般。聽她們如此誇讚白毫銀針,心下不禁高興了一會,於是趕緊拿出了2018年的白毫銀針,泡來一起品嘗。
  • 有的茶越喝越上火,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白茶、巖茶、紅茶沒選對
    原本那天下午他過來喝茶時,特意給他準備了幾泡今年的肉桂、大紅袍。沒想到等他過來後,卻連連擺了手,說最近試了太多火氣很旺的新茶,最近上火牙疼不敢再喝新茶了,得緩個幾天。聽完他的這番話,將桌面上的巖茶撤下,給他換了生態白毫銀針和四年陳的高山白牡丹。
  • 黃梅時節家家雨,梅雨來臨,巖茶、普洱、白茶、綠茶該如何儲存?
    那究竟,梅雨季節來臨後,無論綠茶、紅茶、白茶、巖茶、黑茶、普洱茶。這些不同的茶葉究竟該如何防潮呢?《2》焙火的巖茶,包裝嚴實密封是關鍵。武夷山的巖茶,名氣很高。更細緻一些的,就在庫房放上抽溼機,控制室內的溼度變化。以上的精心考慮,全都是為了茶葉能更好保存。如果是平常客人需要過來喝茶,茶農們一般會將樣品提前包出來。稱一斤散茶,用獨立包裝包裝,按8克一泡的包起來。
  • 深秋降溫後,不再適合喝新白茶、茉莉花茶、綠茶,這是真的嗎?
    而對白茶、普洱等茶葉而言,雖然它們在良好保存的前提下,能夠經得起多年的儲存和轉化。但在選擇喝茶時機上,不能一味追求喝年份越高的越好。針對白茶的風味變化歷程看,其實它也需要抓緊時間,趁新嘗鮮。要想領略白茶、普洱新茶的絕妙風採,可不容錯過好時機!《5》第四,秋天不適合喝**茶的說法,依據不足秋季該喝什麼茶比較好,主要看的是個人。喝茶的選擇,體現的是個性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