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給懸崖村修路?

2020-12-25 騰訊網

懸崖村修路事件是我國精準扶貧中的一個典型事件。為懸崖村修路,不僅僅是解決懸崖村學生上學、村民對外交流的交通難題,也是解決懸崖村農民常年貧困的一條主要措施,更重要的是,為懸崖村修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這個政治意義,就是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全民奔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一個村都不能落下的政治影響。

也許有人說,一個懸崖村,不過70多戶人家,如果單純從扶貧來說,將其整體搬遷,不是更省勁嗎?如今修的路,也不過是鋼梯工程,又不能通汽車,這樣耗費精力地去修所謂的「路」有意義嗎?

其實,我們常說的"懸崖村",真正的名稱叫"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鋼)梯。這個懸崖村被報導出來,修路和扶貧問題受到普遍重視,但是,大涼山遠遠不止一個"懸崖村"。對於懸崖村的修路和扶貧,只是一個模式,以此為典型,引導大涼山其他村莊的脫貧和發展。

在大涼山,阿土勒爾村這樣的村莊,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也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旅遊資源,是開發旅遊極好的地方。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區",這個民族和這個地區,可以極好地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

在歷史戰亂中,阿土勒爾村與世隔絕,他們的生活環境類似世外桃源,沒有匪患,沒有戰亂。這裡土地肥沃,村民自給自足,村民們世代過著比較安逸和富庶的生活。但是,隨著歷史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突飛猛進,這種與世隔絕的桃源般的生活,顯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交通問題,嚴重影響著村裡對外交流。

據報導,村民進出懸崖村,就是靠著山下藤梯,一般每周下山趕集一次。他們種植的花椒和核桃,就要靠著這些藤梯背下山去到離山腳幾公裡的莫紅小集鎮交易。而一些收購商知道他們從山上背下來不能再背回去,就會故意壓低價格。因為交通,村民們無法購買和使用大件物品,農業機械無法使用,生產方式比較原始,養殖業基本上自產自銷,無法獲取利潤,致富根本不可能。而孩子們上學,人們就醫,都是非常大的問題。

所以,為這樣的村子修路,解決他們脫貧致富問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大的政治意義。應該說,阿土勒爾村擁有峽谷、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而隨著對外宣傳,懸崖村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開發旅遊省去了包裝和宣傳的大筆費用,打造旅遊景區或以獲得極大的收益。旅遊開發後,村子和外界實現了無縫連接和溝通,村民們的各種特產完全可以依靠旅遊進行外銷。

總體來說,為懸崖村修路,不僅是促使這個彝族村莊脫貧致富,更重要的是一種政治意義和政治需要,可以做為中國共產黨人帶領民族實現全民小康的一個示範點,極大地提高全國民從對共產黨的愛戴,強化黨的威信。這,不是簡單搬遷幾個村莊所能達到的。

相關焦點

  • 懸崖村的日與夜
    他也開玩笑,是吃懸崖村百家飯長大的。但這種親厚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帕查有格想,要把第一書記當好,要把自己的思維往商人去靠:要為懸崖村創造什麼商機,讓老百姓能夠掙到錢?以前村民種水稻,成熟了自己吃,沒什麼經濟收入,帕查有格把玉米和土豆換成了產量更高的品種,又引入了核桃和青花椒,還在山腳下種了臍橙。
  • 站在高處的村莊——懸崖村
    文章是中央一套發布一篇關於下莊村村莊修路脫貧致富的奮鬥史。 下莊村又叫井村,他的特殊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四周被群山圍繞,要想出去就必須爬山,山很高,高到讓人望而卻步,但就這樣,在村幹部毛相林的帶領下硬生生的「扣」出來了一天8公裡的道路
  • 「天梯上的村落」脫貧,修路不是唯一出路
    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說,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涼山州「懸崖村」的報導,特別是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鐵梯,心裡稍稍鬆了一些。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 易地搬遷,搬遷不易:「懸崖村」的雲端蝶變與雲下新生之路
    這裡的村民居住在海拔超過1400米的山坳中,出入都要攀爬落差達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的「天梯」。這條「天梯」是他們通往外界的唯一必經之路。「要想富,先修路」,但斥巨資修建盤山公路不太現實,那就先改造「天梯」。為改善「懸崖村」艱難的出行條件,2016年涼山州和昭覺縣政府共同出資,村民出工、出時,在「懸崖村」原先就地取材搭建的「藤條天梯」旁邊,重新施工修築了一條使用鋼筋結構的梯道,這是一條更加堅固和安全的「鋼梯」。
  • 村民走出「懸崖村」不是扶貧的終止
    上山下山險途中,曾有多人摔死摔傷……200年前,懸崖村的祖先選擇在這裡定居,應該有不得已的原因,但今天,村民沒有理由不想走下山,融入現代社會。那一壁懸崖,成了「懸崖村」與現代社會的「最遙遠的距離」。據報導,當地政府從未放棄過對包括阿土列爾村在內的「懸崖村」的幫扶,曾籌劃修一條通向山下的路,但所需資金只能籌到一半。
  • 四川這樣的懸崖村,看一看腿都軟!他們咋脫貧?
    四川各地幹部群眾認為,懸崖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戰勝思想上的懸崖,消除等靠要思想。唯有打破畏難情緒,才能攻克「堡壘」,實現精準脫貧。當年村裡的特困戶張正仁對修路記憶猶新:「那時人均集資1200元,我家3口人要交3600元。我一大早就去借錢交了修路款。再窮也要修路。」  去年水泥路進村後,他豪情滿懷,立志不吃低保,寫下「貧窮哪由天命定,汗珠落地土生金」的勵志對聯。今年春節後他連續發展了金銀花、苗圃、中藥材、母豬和肥豬等致富項目,項項收入能超萬元。「脫貧致富了,我才臉上有光啊!」
  • 走進四川大涼山深處的懸崖村——雲端上的脫貧路
    拉 博供圖「那麼小的娃娃上學要走這麼難的路,哪個家長不心疼?」說是「懸崖村」,其實是一個村民小組,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是獅子山腳下阿土列爾村的勒爾社。63戶村民,住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半山臺地上,從下面仰看,上去的路就像掛在懸崖上一樣,所以得了個名字叫「懸崖村」。
  • 螢火演講:他用照片改變了懸崖村命運 嚮往貧苦地區農民簡居生活
    這次,他分享了三個貧困地區的故事,分別回答了「為什麼懸崖村不搬遷」「畢節烏蒙山的二代留守兒童如何生存」「被稱為苦甲天下的定西生存現狀如何」三個問題。 為什麼懸崖村不搬遷?
  • 雲端上的巨變 這幾年「懸崖村」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這是四川涼山昭覺縣支爾莫鄉的阿土列爾村,又被叫做「懸崖村」,住在大山裡的村民出入都要攀爬落差達800米的懸崖,這個梯子就是他們通往外界最主要的路。隨著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這幾天,這裡的84戶貧困戶告別了懸崖爬梯,搬進了縣城的新居。記者從2015年12月就開始關注這個村子和這裡的村民。四年半的時間,這裡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 當年被自助的懸崖村,現在情況如何了?花6億修了個鐵梯?
    這個村子叫阿土勒爾村,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轄自然村,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懸崖村」。全村72戶人家居住在這裡,這個村處於美姑河大峽谷斷坎巖肩斜臺地,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裡通向外界,需要順著懸崖斷續攀爬17條藤梯,每年摔死摔傷的人很多。
  • 四川省會東縣:懸崖村老君洞修路記(圖)
    四川省會東縣淌塘鎮老君洞村地處金沙江畔,靠山臨江,是個懸崖村,境內有金沙江「第一險灘」老君灘。從山頂到山腳,老君洞村4個村民小組零星散落在垂直落差達1500米的懸崖上。  一直以來,當地村民出門,要麼徒步兩個多小時到鄰近的普咩鄉通公路的地方,要麼往背後的大山攀登3小時到淌塘鎮有公路的地方。「路不通、水常斷,結個果子地裡爛,出門不想把家還」成為這裡交通閉塞的生動寫照。
  • 四川懸崖村現狀如何?村民住進縣城新房,村子成為新景點
    曾四川的懸崖村就讓人非常揪心,村落連通外界的便是藤條編成的梯子,走錯1步就會跌落深淵,經過報導以後修建了攀爬的門路,但兀自不是長久之計。現在四川懸崖村也已搬走了,整個村民都住進縣城的新居,而原來的村落也被塑造成了景點。
  • 四川懸崖村情況怎麼樣?鄉親們住進了縣城新房,村莊成了新的景觀
    曾幾何時,四川懸崖村就令人非常揪心,村裡連外面都是藤編梯子,走錯一步就會跌入深淵,經過報導建造了攀登的梯子,但仍不能長久。現在四川懸崖村也搬走了,村民們都住進了縣城的新房子裡,而原來的村莊也變成了一道風景。之所以叫懸崖村,是因為這個村莊是靠峭壁建起來的,住在山頂上。即使在古代,這裡也是一個避世的好地方,但在現代社會,這裡卻是一個隔離的地方。
  • 輝煌中國|懸崖村天梯上孩子的笑容,扶貧攻堅戰裡的幸福縮影
    從山腳到山頂,人們每天要這樣攀爬,直上直下的懸崖有13處。這條讓人揪心的路,僅僅是中國扶貧脫困要闖過的險關之一。這些天梯上的孩子,是趙明拍攝的。這是他第13次來到這裡。攝影師 趙明:我去年的時候因為拍全家福來到了這個村子。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條人走的路,可以說是猴子走的路。
  • 懸崖村獲得6億巨資資助,卻僅僅「為了」修個梯子,錢都去哪了?
    大家好,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看完小編我的文章後,如果你有和小編不同觀點一定要說出來,這是對小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謝謝!有一個村子,因險峻而出名,它就是「懸崖村」,村子本不叫懸崖村,就是因為它坐落在海拔1500餘米的山坳中,村中與外界聯通的只有一條險峻得幾乎垂直的山路。山中的村民出入非常不便,為此,2018年初,村子獲得了6億元的資助,但是據了解,目前村中僅僅修了一條鐵梯子,那剩下的錢呢?為此小編特去詢問了當地人。
  • 瀘沽湖經西昌後前往涼山懸崖村(上海人自駕床車行攝遊記-39)
    瀘沽湖屬川滇共有,雲南一邊在寧蒗縣境內,四川一邊在鹽源縣境內,結束瀘沽湖二天三晚的休閒活動,前往走307省道經鹽源縣、西昌市前往涼山懸崖村。從西昌市前往涼山懸崖村走356國道、307省道,途經昭覺縣,全程167公裡,全程盤山公路,路況:部分路段修路,常有堵車現象。
  • 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首演 舞出大涼山「懸崖村」觀念碰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說到「懸崖村」,很多人腦海裡會閃現出那個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的驚險畫面。12月7日晚,四川大劇院舞臺上,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就以現實為基礎,通過藝術創作,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和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當晚7:30,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的大幕正式拉開——在遙遠的大涼山,深山幽幽,峽谷險峻,懸崖上有一個特殊彝家村寨——懸崖村。
  • 「天梯」上的巨變——新華社記者蹲點大涼山「懸崖村」見聞
    新華社成都4月8日電題:「天梯」上的巨變——新華社記者蹲點大涼山「懸崖村」見聞新華社記者吳光於、楊華、劉海、薛晨美姑河一路向北,奔騰不息。2016年11月之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賴「天梯」——17段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由藤條、木棍編成的藤梯,成年人上山要耗費兩三個小時。2016年5月,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將藤梯升級為鋼梯。全村人花了7個月時間,把總重量120噸的6000多根鋼管背上了山,最終建成了這段寬1.5米、總長度2.8公裡的鋼鐵「天梯」。
  • 中國一座建在懸崖上的村莊,村民用藤條出行,國家撥款6億修路
    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涼山的昭覺縣,村莊坐落在一個海拔將近兩千米的山坳中,因此又被人們稱為懸崖村懸崖村因為它獨有的地理位置,受到很多國人的關注,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保護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政府撥款6個億為懸崖村修建上山的路。
  • 「懸崖村」上的「留守青年」
    不知不覺間,懸崖村的土蜂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這意味著,懸崖村的農產品也可以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憑藉綠色、無公害、以及懸崖村獨特的品牌標識,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這一次脫貧有了新途徑。楊陽只是「懸崖村」的一個代表。網際網路的到來,給古老的阿土列爾村安裝上了引擎,多個輪子高速轉動起來。在通往阿土列爾村的山路上,遊客必須要經過「拉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