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
風水文化發源於中國,後來傳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漢文化圈,影響非常深廣。
比如韓國,就深受風水文化的影響,數百年來長盛不衰。不僅在民間,在政界、商界也很流行。
例如,在韓國總統競選期間,曾盛行一種遷祖墳的風氣,一些候選人為了獲勝,竟不惜以翻新或遷移祖墳的方法來求得轉運。
像前總統金大中就曾在1995年,把祖墳從其出生地遷到了首爾南部的一座山中。
2007年,有媒體報導韓國正在以「風水」申請世界遺產,還一度引發了中韓兩國網民的論戰。
不少韓國網民甚至認為:「韓國的風水學早在三國時期(此為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就有文獻記載。中國的風水家也是在韓國學習後,從韓國引進的風水學。」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外興起了對風水的研究熱潮;而當時在我國,風水由於長期被視為迷信,將之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寥寥無幾。
在韓國研究風水的學者中,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地理系的尹弘基教授是一個代表人物。其著有《韓國文化與自然的風水關係》等書及相關論文。
針對中國古代風水,尹弘基提出了諸多觀點,對後來的風水研究有很大影響。
比如他提出,風水是為尋找建築物吉祥地點的一種景觀評價系統,是中國古代地理選址與布局的藝術。
在這一古老的、獨特的中國系統中,既有科學的成分,也有迷信的成分。
在尹弘基看來,風水思想中對人天和諧的追求,對於現代人居環境的建設、生態危機的解決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他還認為,中國古代風水是從陽宅風水發展起來的,即陽宅風水比陰宅風水出現更早;儘管在中國歷史上,陰宅風水往往比陽宅風水更重要。
此外,關於中國風水的起源,他還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即認為風水起源於中國的黃土高原,最初是為了給建窯洞尋找理想地點。
對此,尹弘基列舉了四點理由:
1.從地形條件來看,風水中典型的吉祥地點,要背山臨水,前面有開闊地(通常朝南)——這最符合北方黃土高原的居住條件,既擋住了冬天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冷風,又能保證得到最多的日照。
而背靠山,前臨開闊地,正是窯洞最常見的地形,幾乎所有的居住窯洞都是從背靠的山壁挖出來的,前面的平地是院子,用於備耕和飼養家畜。附近通常臨水,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
2.從土壤條件來看,風水通常認為,理想的土壤是質地堅硬而又細膩的黃土,像壓實了的精製黃豆粉。這很可能就是對典型黃土條件的描述,因為挖窯洞正需要這樣的土壤條件。
3.在中國古代的五行和五色理論中,東方屬木,為青色;南方屬火,為紅色;西方屬金,為白色;北方屬水,為黑色;中央屬土,為黃色。
這一系統應該是從黃土高原產生出來的;而且把黃色定為中心,很可能與居住在黃土窯洞中的中國人早期的家有關。「家」意味著起源和中心。
4.風水中把最吉祥的地點稱為「穴」,但這並不意味著確實有一個洞穴。
這很可能是源於風水誕生之初的古老慣例,即找到黃土高原上最適合建窯洞的地方。演化到今天,找到「穴」在風水中表示找到吉祥之地,而不再指真正的洞穴。
基於以上分析,尹弘基認為,這些基本的風水原則都主要敘述了尋找窯洞基址的理想條件,風水的最初形式正是尋找吉祥窯洞地點的一般準則。
此後,風水才逐步應用於建造不同形式的房屋、廟宇、宮殿、城市及墳墓。陰宅風水的主要原則都來自陽宅風水,並大體與之相同。
當風水術從黃土高原擴散到其他地區,它的主要原則仍然保留了下來;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還逐漸附著上了宗教和迷信色彩。而在最初,風水的主要原則並不是迷信的。
對於這位韓國專家的觀點,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相關閱讀:
唐代風水大師「鬥法」,「葬壓龍角」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