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符號,有關於窯洞,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2021-01-10 我可愛的一家

原創|我可愛的一家,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未經允許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抄襲!

提起生活,是怎麼也離不開衣食住行的,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質量可不是止步不前,但為啥提起小編所在的黃土高原,你就只能想到窯洞呢,我們現在也不住窯洞了好不好,我倒要反問一句,你了解窯洞嗎?大家是不是都以為所謂窯洞只是在土崖下挖一個洞就行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黃土高原的符號,有關於窯洞,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先從黃土高原說起,作為中國的四大高原之一,黃土高原西靠青藏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北接內蒙古高原,南連秦嶺山地,地跨甘肅、陝西、山西、青海等多省,佔地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之所以稱之為黃土高原,是因為除了少數沙石地質之外,盡皆覆蓋黃土,黃土的厚度最高已經到達200米,是地球最大的黃土分布區域,黃土高原當之無愧。而在溝壑縱橫、墚峁交錯的黃土高原上,有種古老而天然的生土建築一直在延續著,這便是依託黃土高原而生的窯洞,窯洞的生命力並不長久,隨著時間的行走它們都會化作一抔黃土回歸黃土高原的懷抱,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記錄中國北方民眾真實生活的見證意象和其獨特的文化魅力。那與黃土渾然一色鱗次櫛比的窯洞,有人曾經這樣比喻:「如掛在雲霧中的洞天神府,似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顆顆明珠」,不禁讓人心生感嘆,如果說黃土高原是一篇美文,那這一孔孔窯洞就是一個個恰到好處的符號啊。

窯洞這一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穴居式」民居,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種種歷史記載表明,人類很早就開始了穴居的居住形式,古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在黃土高原的斷崖上鑿穴而居,如今黃土高原上隨處可見的窯洞大概也是受其影響,所以,大家以為的窯洞只是在土崖下挖一個洞還是有點道理的。

真正窯洞的挖鑿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簡單,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已經放棄了窯洞這種居住形式,所以掌握窯洞挖鑿技術的人還真的不多了,小編有幸從十裡八鄉箍窯好手的姥爺嘴裡了解到一二。

第一步當然是選窯址了,不是什麼崖面都可以挖窯洞的,挖窯洞的崖面不能是那種土質疏鬆的崖,尤其是帶綿土的,還有一些崖面,它的上面是農民的自留地,常在上面進行務農作業,如果崖面不夠深也是不可以挖窯洞的,一般崖面要達到高九米,長十七到二十米的要求。當然,這裡所說的都是莊窯,關於坑窯、箍窯等其它的又會有些許不同,暫不贅述了。

選好窯址之後就可以動手挖地基了,這個挖地基不是蓋平房那樣平整地面,夯實地基,拿莊窯來說,你只需要將崖面修理整齊,去除上面的雜草什麼的,如果是坑窯,不好意思,你得在平地挖好大的長方形地坑,這就有很大的工作量了,以前機械不發達的時候,挖出來的土全都是靠人力一擔一擔挑出來的,而且因為只能在農閒的時候進行,有時候一址坑窯可能得經過兩代人才能完成。挖好地基的大概形狀,就要對崖面進行修理,我們把這個工作叫做「刮崖面子」。刮者會用撅頭將平整的崖面上刮成一條一條水波紋的樣子,技藝高超的師傅有時候會根據主人家的要求刮出各種圖案造型,很是美觀。

接下來就該打窯洞了,先是淺淺的刮出窯洞門口的位置,然後就扯開膀子往外運土了,莊窯的話因為崖前就是山溝,窯挖出來的土用架子車推倒進溝就行,很是方便。挖窯洞切不可操之過急,再挖空一截的時候,需要停下一段時間,讓裡面的土壤水分散失掉,不然一直往裡挖很容易造成坍塌。窯洞挖好後,肯定需要對其進行修整,也就是我們那所說的「銑(xuan)窯」。先是在窯頂銑出拱形,為什麼是拱形,想必大家都了解了,然後把窯幫幫刮光,刮平整,如此,打窯就算是完成了。等到窯洞晾乾之後,就用黃土和鍘碎的麥草和成的泥對窯洞糊泥,和泥的土必須選用幹土,這樣泥粘性會好一點。一般給窯洞要糊兩層泥,一層粗泥,一層細泥。

裡面收拾好了,就是外面的門窗了,一般窯洞都是一門兩窗,門的上面會安一個高窗,左面一個大窗和門並列。安好門窗後需要進行扎山牆,就是在窯口三分之一高以下,全部用土墜子紮上。此時就需要主人家對空空的窯洞加以設計和布置了。一般都是在進門靠窗打炕,這樣煙囪出煙快,而且光線好,對了,煙囪是開在窯洞門口一邊四五米的樣子。以前的時候,人們吃飯和住都在一個窯洞裡,所以在窯洞最深處的窯幫下,會做一個灶臺,也都是用泥塑起來的,然後就是家具什麼的,如此,一個完好的窯洞就出現了。

窯洞的類型達到數十之多,按照大類來分的話,有莊窯、坑窯以及箍窯三種。

莊窯也被稱作崖莊窯,它的選址一般都是一面靠崖,一面臨溝,挖窯時都是先削崖修莊,一莊一般可挖三窯或是五窯,當然,也有五窯以上的,在寧縣瓦斜鄉遺有一個千年大窯洞,佔地大200平方米,一門五窗,窯內可容納數百人集會。有時候崖面不夠高的情況下,人們會向下再挖幾米然後瓦窯,這也就形成了三面高一面低的半明半暗莊窯。

坑窯的修造是需時最久的一種窯洞類型,坑窯的選址一般都在地勢平緩的坳口,在地面挖一個長方形巨坑,然後在四面崖上挖造窯洞,是不是有點地下室的意思,人們會在一邊崖面修一個長坡路或者是斜洞子連接地面,以此作為進出通道。坑窯的這種建造方式致使其「冬暖夏涼」的特點更為顯著。

箍窯可以說是根據傳統窯洞演變成的一種窯洞,它是保留了窯洞的形狀,是脫離崖面修造的一種窯洞。箍窯的基牆最先是用土胚和黃土和麥草耳朵泥漿堆砌而成,窯頂是用竹竿預設成拱形再糊上厚厚的麥草黃泥漿,用椽樑支撐。窯頂上覆土呈雙面坡,用泥漿抹平,前後壓短椽挑簷。箍窯發展到現在已經用磚瓦代替了土胚泥漿,這種遠看像房近看是窯的箍窯,代替傳統窯洞成為人們的最愛。

在一孔窯洞內再挖窯洞用來儲藏稱為拐窯,在莊窯兩窯洞之間的上面挖一孔小窯,拾階而上,可作防盜用的稱之為高窯,還有大門窗石窯,頂門窗土窯等等,勞動人民用智慧創造了各式各樣的窯洞,深深的烙印著黃土高原的風情。

窯洞的形成是西北人民一代代的勞動智慧所得,千百年來蘊養出自己獨特的居住價值和文化內涵。窯洞還是很堅固耐用的。窯洞的拱形構造具有穩定的重心,分力平衡,其穩固是有著科學依據的。而且,一些主人家會在窯洞裡使用椽樑來架撐窯頂,除去自然災害的影響,一些窯洞甚至可以住好幾代人。窯洞最大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如今在陝北地區的旅遊區內,不少人都是奔著一試窯洞居住的目的而來,這種自然和諧的居住之所,怎麼能不讓人嚮往呢。

說起來窯洞在革命歷史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因其造價低廉,施工方便,在戰時是用來防空、防火、防震的絕佳之所,瓦窯堡革命舊址,毛主席舊居延安窯洞都是遺留至今的時代見證。怎麼樣,說了這麼多,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進窯洞睡個回籠覺了。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解析
    中國有五大傳統民居建築,它們之間各不相同但均有自己的特色。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在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窯洞。作為黃土高原的產物,在中國西部的千溝萬壑中可謂是隨處可見,它們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沉入地下,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地理風貌。說起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的歷史,你可了解?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黃土高原有了綠色窯洞
    黃土高原有了綠色窯洞       這種窯洞從外表上看與傳統窯洞相似,但具有了現代人類居住的功能分區,一層為起居室,二層為臥室,並且在窯洞的頂部裝有太陽能系統,居住在窯洞裡的人們可以隨時有熱水洗澡。
  • 為什麼黃土高原的窯洞不容易塌陷呢?原因有這兩種
    我們大家都聽說過窯洞,但是這種窯洞基本上在黃土高原比較多,那裡至今都有不少人住窯洞,現在的生活條件都不錯,窯洞裡面也修繕得非常好,住在裡面真的是冬暖夏涼。
  • 淺談西北黃土高原的古老居住形式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最古老的居住形式之一,這種「穴居式」的民居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傳統的窯洞在外觀上呈圓拱形,與外部方形的輪廓配合,體現傳統思想中天圓地方的理念。窯洞成為黃土高原的全土民居,這和黃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環境有極大的關係。
  • 黃土地上的窯洞變奏曲
    新華社西安5月11日電 題:黃土地上的窯洞變奏曲  新華社記者姜辰蓉、張斌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在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省延安市,窯洞曾是這裡人們的典型民居。曾經許多人辛勤勞作,為的就是能修得起幾口窯洞,讓家人安居其中。如今,隨著生活的改變,延安人對居所有了更多選擇,傳統窯洞也隨時代再次新生。
  • 窯洞:黃土高坡上的穴居風景(圖)
    窯洞:黃土高坡上的穴居風景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符號  《墨子·節用》中說:「古人因丘陵掘穴而處。」《新語》中還有「天下之民穴居野處,未有室屋,則與禽獸同域,於是黃帝乃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的說法,這些證明人類都曾有過穴居的歷史。而從考古發現的50萬—60萬年前的三稜大尖狀石器推斷,古人可能從那時起就開始在黃土高原挖掘洞穴。
  • 民族地理文化:窯洞——黃土高原的居住形式
    今天要講的便是在黃土高原地貌下的典型民居形式:窯洞。曾有人寫詩讚揚窯洞:"遠來君子到此莊,休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天涼。"窯洞的好處:俗語有云:「沒有三十年不漏的瓦房」,卻有數百年安然無恙的窯洞。窯洞經久耐用,施工簡便,造價低廉,冬暖夏涼,採用黃土高原地貌,因地制宜,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自然居所。相較於其他建築,窯洞與自然的聯繫是非常親密的。
  • 韓國專家:風水起源於中國的黃土高原,最早是給窯洞選址!
    此外,關於中國風水的起源,他還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即認為風水起源於中國的黃土高原,最初是為了給建窯洞尋找理想地點。對此,尹弘基列舉了四點理由:黃土高原1.從地形條件來看,風水中典型的吉祥地點,要背山臨水,前面有開闊地(通常朝南)——這最符合北方黃土高原的居住條件,既擋住了冬天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冷風,又能保證得到最多的日照。
  • 黃土高原的窯洞,曾經有洞就有媳婦兒,如今卻無人居住
    經常可以聽到黃土高原這個詞語,很多人以為黃土高原就是陝西,但其實黃土高原所涵蓋的面積非常多廣闊,位於我國的中部偏北,屬於是北方地區才有的高原地貌,範圍涵蓋了晉、陝、甘、青、寧、豫等省區。黃土高原地區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礦物資源,以及石油、鋁土礦等重要能源,成為了我國開展化工實驗的基地。
  • 黃土高原的窯洞我生命開始的地方
    我出生在黃土高原陝北的邊邊上,在那千溝萬壑數不清的大山深處,我家有四孔窯洞。這冬暖夏涼寬敞明亮的窯洞,是用青磚建起來的,窯洞裡建有土炕和火爐,記憶深處,每到冬天外面冷風嗚嗚的刮著,吹著門窗吱吱的叫喚著,母親在炕上納著鞋底,我和弟弟在一旁玩著,火爐上的鍋裡煮著稀飯或是蒸著紅薯,咕嘟咕嘟的響個不停。昏黃的電燈下,母親常年累月的做著全家人的鞋。時光匆匆媽媽如今已是滿頭白髮,我也人至中年。因為沒法做一個農民,我遠離了家鄉,遠離了父母去打工。
  • 黃土高原上,四千多年前居住的窯洞成了一組攝影作品
    窯洞是生我的地方,在黃土高原上它是一代又一代農民古老居住的形式,在這古老的窯洞裡孕育出了一個又一個農民的孩子。如今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成了一組攝影作品。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地。
  • 黃土高原百年窯洞豪宅,陝北大財主歷時16年建成,媲美古堡
    在我國的陝北地區,人民的居住房非常有特色,大家都是住在窯洞裡面,因為黃土高原的土質具備直立的特性,可以建造窯洞,這裡的氣溫變化也快,住在窯洞裡冬暖夏涼非常適合,而且在黃土高原的經濟發展不是很好,窯洞的建造成本很低,符合當地人的需求。
  • 窯洞:傳統建築中的「黃土文化」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窯洞是黃土高原上一種特殊且古老的民居建築形式,有著強烈的地方特色。它源於自然,又融於自然,是先民們與大自然不斷頑強抗爭、改善艱苦生存條件過程中的偉大成果。
  • 【地理觀察】黃土高原地區的窯洞有哪些類型?地坑院又是如何挖成的?!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前言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是獨特的民居形式,是陝北農民的象徵。具有十分獨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風情。修建窯洞滿足的條件氣候條件: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土質條件: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裡,垂直高度達二三十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
  • 陝北窯洞:黃土地上的「活化石」(高清組圖)
    架子車、土窯洞、土黃色調構成了陝北窯洞民居的特色。張龍攝  窯洞是陝北一種古老的民居形式,也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陝北的窯洞分為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接口子窯洞多種。  在陝西延川縣土崗鄉的碾畔村,有一處碾畔民俗文化博物館,它是當地村民自己籌辦、自己管理的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利用被遺棄的舊碾畔村,將幾千年來古老的黃河農耕文化,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
  • 李家山:黃土高坡上的鳳凰展翅古窯洞,中國傳統風水學的實物範例
    過去在外經商是不帶家眷的,只能留在老家。有了錢,傳統的中國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蓋房子,李家山人也不例外,要在老家蓋房子。請來風水先生一看,見李家山村有兩條向南流的小河溝,在村口匯合,注入黃河,兩溝之間的山峁,形似鳳凰頭,左右兩山則是風翼了。這個三面環山,一面望河的地形。
  •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自駕遊陝西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自駕遊陝西 2013-09-27聯合越野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白羊肚手巾紅腰帶……《平凡的世界》展開厚重而溫情的人生畫卷。  Day2:宜川 宜川地處渭北高原、黃河沿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溝壑縱橫、川原相間,分為三個地貌區:黃河沿岸為薄層黃土覆蓋的石質丘陵區;縣川河以北為 黃土破碎塬區;西南部為丘陵土石山區。地勢由西向東緩傾,形成西南高、東低的簸箕狀地形。
  • 黃土高原上的奇特建築,塞北風情的奇觀「地下四合院」
    其實,並不是真的沒有房子,而是那些房子都在地下呢,這種房子就是中國黃土高坡有名的地坑院。地坑院又叫天井院,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早在古代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這種標誌性的建築物。在黃土高原上,因為氣候的原因,夏天非常炎熱而冬天又十分寒冷,我們聰明的祖先便發明了這種建築,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約750公裡,面積64萬平方公裡左右,煤炭、鋁土礦等礦山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現在的黃土高原,通過打壩淤地、修建水平梯田、人工造林等舉措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