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發展,絕不能單純靠一組組經濟發展指標來衡量,更需要一種有溫度的精神力量來指引。這樣的精神力量,來自哪裡?來自文明!
「創城不是形式,創城最終指向市民文明素質的培養。」在嵐山,文明因子根植於每個人心底,文明已化為城市底色,展現在日常之間,將創城工作與文明風尚融為一體,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用實際行動彰顯城市魅力。
交通秩序
斑馬線上的「爭」到「讓」
當人車搶行的危險係數降低再降低、文明志願行動成為習慣常態,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度、參與度也隨之大大提升。
嵐山區第一中學附近,過馬路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一長串車流陸續停在斑馬線前,自覺禮讓行人。隨著禮讓斑馬線日益深入人心,「斑馬線上的感動」隨處可見,這已成為嵐山一道新的風景線。「沒想到車都在讓我,司機也沒有按喇叭,一直在耐心等我過去,一股暖流在心中湧動。」市民張麗說。
禮讓斑馬線,「讓」的不僅僅是幾秒鐘的時間,更是「讓」出了禮儀風範與魅力形象。為帶動全區市民整體文明程度提升,一批身著螢光色馬甲的文明交通勸導員活躍在嵐山的各交通路口交通要道上。
在早晚交通尖峰時段7個主要路口,文明交通勸導員手拿小紅旗,通過統一培訓過的規範動作,協助交警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幫助行人有序通行,對非機動車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引導市民遵守交通法規、文明出行。
禮讓斑馬線,考驗著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素養,展示著文明出行的精神內涵,更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底蘊氣質。
「自從成為一名文明勸導員後,我深刻感受到了嵐山交通出行的轉變,從最開始司機跟行人爭搶斑馬線、車窗拋物等,到現在主動停車、禮讓行人,這種轉變讓我體會到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交通勸導員蘇晨說道。
文明鄉村
從「顏值」到「內涵」
文明鄉村路上,嵐山深耕厚植,做成了一件件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且樂於參與的實效工作:成立文明迎親志願服務隊413支,招募志願者2749人;成立文明禮葬志願服務隊434支,招募志願者1200餘人;創新開展「文明實踐小巷管家」志願服務活動,全區8個鄉鎮249個村共競聘出「小巷管家」3119人,實現「小巷管家」全覆蓋……從整潔有序的村容村貌,到馨香撲面的文明新風,嵐山的「面子」與「裡子」,都在變。
小巷管家,讓美麗的清風吹進農村。小巷管家是嵐山區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治理背街小巷的一項創新之舉。嵐山區下發《關於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小巷管家」志願服務活動的方案》,試點村郭家莊村立即組織「小巷管家」志願服務競選活動,將村內劃分出10個責任區,並畫出網格圖,每個網格平均20戶,由2名黨員和1名「小巷管家」負責。從那天起,「小巷管家」便走馬上任,為小巷「深度美顏」。
移風易俗活動,將文明的種子播到群眾心田。沒有繁文縟節的接親儀式,沒有鋪張排場的婚禮現場,近日,嵐山區碑廓鎮馬家湖村的新人馬德江、朱麗雲迎來了一場別樣的迎親儀式———一支扛著小旗子、頭戴小紅帽、身著紅馬甲的迎親隊伍,將新娘從娘家一路迎到「新家」,也將文明風氣送到家門口。
面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催生「人情債」等損害鄉風民風的弊病,《嵐山區關於深化「移風易俗·文明迎親」工作的意見》《關於在全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文明禮葬」工作的意見(試行)》應運而生,通過喜事新辦、儉辦,弘揚家庭美德,向群眾展示精神文明建設,讓「抵制惡俗婚鬧、健康文明辦喜事」理念沁入人心。
凡人善舉
當「做好事」成為一種習慣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身邊的普通人帶給我們感動,也常常有「平民英雄」讓人肅然起敬。城市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城市中的每一個平凡人。
在2020年第二季度「德耀日照·系列先模」名單中,筆者看到了第一時間趕往民房救火的高興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丁明東的事跡。
上半年,高興鎮南範家村一處被用作床墊加工的民房上空滾起濃煙,正在開會的丁明東見狀二話不說,衝到現場。著火的民房充斥著滾滾濃煙,正門出口被烈火阻斷,而這時廠主一家六口都在裡面。丁明東果斷借來梯子,從搭界牆破玻璃、拆防盜窗,在隨後趕來的消防車的配合下,被困的五口人相繼被救出。得知廠主的妻子還沒找到,丁明東沒有絲毫猶豫,再次衝進現場。濃煙高溫中,他四處尋找,最終發現了暈倒在地的女主人,並將其背離現場。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這都是該做的事情,人命關天的時候,沒有瞻前顧後的心思,救人是第一位的。」丁明東說。
這樣的好人好事,在嵐山並非個例。今年以來,嵐山區持續開展身邊好人薦評樹活動,提倡各部門單位、各鄉鎮街道從身邊著手,廣泛發掘身邊普通人的凡人善舉。僅1—8月份,各部門單位、各鄉鎮(街道)共推薦好人達900餘人。目前,共推薦山東好人9人,德耀日照·系列先模19人。
一個城市的文明底色,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身影繪成;而城市的文明程度,又會反哺每一個市民的身心。美好生活不僅僅包括優良的營商環境、整潔的衛生環境、日益提升的城市美譽度,更包括每個市民文明素質的提升。
如今的嵐山,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不僅有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更有一幀幀美好和諧的文明畫卷,印證著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