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1月27日消息:日照市嵐山區,地處魯東南,與江蘇交界,瀕臨海洲灣。2004年設區成為全省140個縣(區)中最年輕的一員。短短八年間,黃墩板慄、碑廓蔬菜、巨峰綠茶等特色農業漸成規模,並成為知名品牌走出山東、走向世界。山東省最具競爭力十強縣市區、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和「2011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等桂冠紛紛落居嵐山佳績背後,究竟是什麼支撐嵐山農村經濟飛速發展?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答案,或許可由此尋找:2004年設區以後,嵐山區委、區政府歷屆班子對農村公路非常重視,到2011年,嵐山累計投入資金12.8億元,新建了21.5公裡、貫穿嵐山東西的疏港大通道;改造12條、156公裡縣道;建設40條、224.4公裡鄉道;硬化536條、822.4公裡村村通公路,新建大、中型橋梁108座;規劃建設了16條、39.2公裡的鋼鐵、化工、木材園區路網。今年,又籌集資金5890萬元,改造老沿海公路,對破損嚴重的疏港大道東段、巨碑線南段、南沿海公路進行維修。11月,又規劃了16公裡南疏港公路……「村村通、鎮鎮聯、全區大循環」,「六縱六橫」的交通主幹線和密集的農村公路路網,為嵐山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嵐山區交通運輸局局長一語道出嵐山交通人的心聲:「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應該通上硬化路!越是百兒八十米的地方,越是不能讓它短路。」早在2008年8月26日,隨著高興鎮六合村「溝子裡」農村公路竣工通車,嵐山提前兩年在全省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車」雙通,被命名為山東省首屆批群眾滿意「雙通縣」。但實現「雙通」並不是嵐山交通人的終極目標。
幾年來,嵐山交通人積極投身於文明鄉村建設。巨峰鎮孟家官莊距鄰村六甲村僅1.6公裡,雖近卻往來不便,行車需遠涉20多公裡。今年,該局把解決類似情況納入重要議程,投資1632萬元,新建了82條、68公裡農村公路,打通「斷頭路」、建成農村特色產業「循環路」。
創新管養,扮亮風景
「考核不是目的,通過以考促管來保證農村公路暢潔亮美!」近日,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現場,分管公路的副局長告訴記者。在持續抓好農村公路改造的同時,為發揮農村公路最大效益,嵐山交通人創新實施了「公司化管養、專業養護、代管代養」三種機制,制定了《嵐山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目標績效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納入了全區目標績效考核。通過開展「春節、元旦」保暢通、夏季防汛和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集中養護周」活動,組織進行4個季度常規考核,使農村公路始終保持亮美暢潔。2008年以來,該局先後迎接了交通運輸部政策諮詢小組、省委常委及省委巡視組、省人大立法組的視察調研,在全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中持續6年名列前茅,日照市連續4次在嵐山區召開現場會,推廣嵐山經驗做法。嵐山區被表彰為山東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示範區。
打造名片,傳承文明
「農村公路不能僅僅滿足於富民便民,還要承載歷史和文明,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張名片。」在市、區「文化建設年」動員大會上,局長斬釘截鐵地話語為農村公路文化建設作了全面規劃。為提高農村公路文化「含金量」,在農村公路集中整治活動中,該局高薪聘請專業機構,充分挖掘「聖公」、劉墉等知名歷史人物、「甲子山反頑戰役」故地以及磴山黃海九寨溝、嵐山阿掖山等旅遊特色資源,按照聖公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及鎮村特色文化分類,綜合文化、旅遊、新農村建設等多種因素,科學合理設計,分批次製作了520塊標識,給農村公路貼上了「文化標籤」。僅2012年,又投入資金480餘萬元,栽植綠化苗木45000棵,培築路肩壩651公裡,設置了紅綠燈35套,設置爆閃燈、警示樁、警示牌等警示標誌430處。還創新通過出讓道路綠化使用權等方式,公開招標有資質的綠化企業參與綠化,既節省了政府資金,又保證了綠化效果,僅魯班大道、莆田路就節約資金700餘萬元。
推薦閱讀:
山東:沂水縣四項措施提升公路綠化美化水平
安徽:潘集區加快淮潘公路綠化帶工程建設
梧州:打造美麗寶巾花長廊 馬梧高速公路綠化改造收尾
四川巴中全域推進公路綠化美化升級改造工程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