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法國生態轉型部部長芭芭拉·蓬皮利(Barbara Pompili)宣布,法國計劃在數年內逐步禁止巡迴馬戲團使用野生動物、禁止海洋公園圈養海豚和虎鯨、禁止水貂養殖場,支持動物園改善飼養條件以提升圈養野生動物動物福利。
人們逐漸意識到表演場上海豚頂球、小熊行走等可愛精彩的表演背後,野生動物們可能遭受著鐐銬與鞭子的折磨。野生動物演員被迫離開自然棲息地,每日面對嘈雜人群與表演壓力,遭受反自然習性的規訓,它們身心情況不容樂觀。
「A dolphin's smile is nature's greatest deception. It creates the illusion they're always happy.」——Richard O'Barry
海豚的微笑是由於其寬大嘴巴的生理構造,「微笑」的海豚並不快樂。被圈養、被迫表演的海豚承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
海豚劇場中的背景音樂與觀眾歡呼聲可達110分貝,相當於搖滾音樂會的噪音分貝,會損害海豚的聲納系統,帶來精神壓力。
大多數圈養海豚的人工氯水池只比電影院屏幕稍大一點,比它們的天然活動範圍小20萬倍。狹小的圈養環境會導致海豚出現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問題,包括嚴重的潰瘍、自殘、產生自殺傾向、刻板行為及異常攻擊行為。
黑猩猩「咧嘴笑」來表達恐懼,但是為了博得人類的歡心,黑猩猩演員養成了咧嘴的習慣,導致與同伴交流產生障礙,出現社交問題。
在訓練小熊直立行走表演時,通常使用負強化的訓練方式。將鎖鏈套在小熊脖子上,如果他們試圖前腳著地,就會窒息甚至被勒死。
大象:無助的龐然大物
為了使大象順從地提供騎乘和表演服務,訓練往往需要通過摧毀其意志的方式進行。它們被僅有3米長的鐵鏈不分晝夜地拴在有限的空間裡。
我們有時在動物園看到大象搖頭晃腦,這是由於環境單一,動物長期不能依天性活動,產生刻板行為。
關於動物福利、動物權利的討論還涉及到動物實驗、養殖和食用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觀看紀錄片《地球公民》《海豚灣》。
2012年7月7日,在劍橋大學籤署《劍橋意識宣言》,來自認知神經學、神經生理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再次評估了人類腦部和動物腦部的意識活動,以及相應發生的行為,得出結論:動物是有感知力的生命。
動物能感知身體的疼痛,也能感知精神上的痛苦、恐懼和壓力,這已經在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以及魚類和蝦蟹類動物上得到驗證。
比如,亞洲象會用身體接觸和聲音安慰其他處於沮喪情緒中的大象。老鼠也可能具有同理心,當老鼠發現自己的選擇會讓其他鼠受傷害時,它們會作出改變。
1)動物權利主義(湯姆雷根)
認為生命具有內在價值,主張動物的消極權利應當優先於人類的積極權利,即動物的固有的本質的權利應當優先於人類觀賞享樂的權利。
2)動物功利主義(彼得辛格)
動物也能感到痛苦,應被給予平等的考量。人類在對待動物時應當平等的考量行為本身帶來的幸福和痛苦所佔比。
3)環境道德理論(羅爾斯頓)
人類對動物不能高於自然界本身可能對動物造成的傷害,不能做出超出自然道德規律的行為,如虐待、虐殺。
4)動物福利主義
主要目的是滿足動物最基本的需求。按照動物福利的5F 原則(Five Freedoms—animal welfare standards)——動物享有不受飢餓、生活舒適、不受傷害痛苦和疾病、不受驚恐、表達天性的自由。
拒絕野生動物表演,拒絕觀看含野生動物演員的視頻作品。
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不要追趕、抓捕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用於合影。
樹懶與陌生人接觸,可能帶來驚嚇過度,甚至產生焦慮、留下「心理陰影」,導致睡眠減少,可能早死。
當周圍同學朋友為野生動物演員喝彩時,告訴他們事情的另一面。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assandra Koenen曾言「遊客通常因為喜歡野生動物才觀看馬戲表演,但他們並未意識到娛樂表演對動物造成的終生痛苦。遊客只有在野外或者真正的庇護所觀看野生動物,才能擁有對野生動物友好的旅遊體驗。」
人類與動物是平等的朋友,是地球上的鄰居。野生動物不同於家養動物,喜歡它們,就應該讓野生動物在自然中自由生活,應該保護好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我們可以在夢裡給海豚、樹懶一個巨大的擁抱,但在現實裡,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推薦觀看與閱讀:
Frans de Waal:Moral behavior in animals
https://www.ted.com/talks/frans_de_waal_moral_behavior_in_animals
Carl Safina:What are animals thinking and feeling?
https://www.ted.com/talks/carl_safina_what_are_animals_thinking_and_feeling
沈志軍:一個動物園的追求
https://yixi.tv/#/speech/detail?id=898
花蝕: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https://yixi.tv/#/speech/detail?id=159
梁文道/錢永祥:動物倫理與道德進步
https://www.douban.com/note/184715677/?dt_dapp=1
喬納森·巴爾科姆《魚什麼都知道》
彼得. S. 溫茨《環境正義論》
湯姆·睿根《打開牢籠:面對動物權利的挑戰》
彼得·辛格《動物解放》
弗蘭西恩《動物權利導論:孩子與狗之間》
資料和圖片來源:亞洲動物基金、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果殼、中國綠髮會
文案:朱安淇
排版:燕語
責任編輯:黃佳玫 王怡雯
初審:林天傑
審核:彭靈靈
審核發布:甘遠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