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增值稅降稅率這道「硬菜」加上個稅改革等一系列「配菜」,讓企業嘗到了減稅降費大餐的美味。
「國字號」:小米粒實現大夢想
國家稅務總局溫嶺市稅務局持續發力,深入餐飲企業輔導減稅降費政策。圖為稅務幹部在該市特色海鮮主題餐廳開展政策宣傳。(蔡書 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說,江西萬年是當今發現的較早種植人工栽培稻的地方,並親筆題寫了「野稻馴化萬年之源」。金土地中出貢米,稻花香裡品萬年。從1000年前萬年香米入貢,到如今走上百姓餐桌的「國米」;從推著板車叫賣,到打進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超市,再到在北京等大城市開旗艦店,創出馳名商標……萬年貢米品牌響徹全國。而今,隨著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萬年貢米產業借力做大做強,繼續唱響「國米」品牌,演繹米業品牌化、跨越式發展的傳奇。
這裡出產的大米體長粒大、形狀如梭,其白如玉、光潔透亮,古時曾被欽定為「代代耕作、歲歲納貢」之珍品。在2011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萬年縣「中國貢米之鄉」稱號。為進一步發展萬年貢米產業,當地在2016年組建成立了萬年貢米業產業化聯合體。該聯合體包括糧食合作社22個、家庭農場36個,其中的核心企業便是萬年貢集團有限公司。
在談及稅收對企業的支持,該集團負責人蔡陽厚很是感慨:「我們企業這麼多年來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
早在2000年,蔡陽厚便與稅結緣。創業初期,集團由於經營模式單一、產品價格高昂,品牌競爭力不強,連續幾年銷售低迷,整體陷入困境,萬年貢米長期埋沒在普通的大米市場裡。為支持貢米產業發展,當地稅務部門成立了行業「稅收智囊團」,組織業務骨幹對萬年貢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涉稅輔導。稅務人員對企業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管理進行風險排查,引導幫助企業健全帳務,並在2005年將企業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的好處隨之而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資金流轉難題,也為蔡陽厚大刀闊斧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資金保障。
「正是這一桶金,讓我更有底氣和膽量去拼一拼。」 隨後幾年,蔡陽厚加大投入生產經營,將「小、弱、散」的32家糧食加工企業資源合併起來,重新組建起萬年貢集團有限公司。如今,以萬年貢集團為核心的產業化聯合體,精米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而集團也實現年銷售收入逾13億元,品牌價值已超48億元,躋身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
「增值稅稅率下調又給企業發展加了把後勁!」企業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從去年5月1日的11%調整為10%,沒有想到今年4月1日又從10%調整為9%。「別看這百分點的小小改變,一年就能給集團省下近40萬元。」萬年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蔡陽厚滿懷欣喜說道。
萬鬥米反哺貢米之鄉,減稅降費不僅僅贏得了企業的連連點讚,還有萬家農戶的笑臉。裴梅鎮荷溪村村民程記慄談起蔡陽厚樂呵呵地說道:「自從參加萬年貢集團的農民合作社項目,我這農民也過上了富裕日子。今年我承包的500餘畝土地種上了集團下發的稻種,一年利潤將超過15萬元。」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扶持力度很大,為農產品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們打算用節省下的資金更新升級農機設備,擴大種植面積,目前已經開始對村莊的種植環境和能力進行摸底,這樣會有更多的農戶加入。」蔡陽厚說。
減出餘姚美食的「鄉」味
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奉化區稅務局幹部來到奉化滕頭農創園區的滕頭薑糖店宣傳減稅降費政策,幫助納稅人享受稅收紅利。(周時光 攝)
晚上7點,正是寧波餘姚市陽明溫泉山莊中餐廳的用餐高峰。
幾位服務員舉著託盤穿梭於桌子之間,推介著熱氣騰騰的糕點:「這是我們當地特色美食耐糕。在餘姚方言裡,『耐』與『年』同音,耐糕也有著祝您年年高升的寓意,這是酒店贈送品嘗的。」現場顧客一片叫好。
餘姚市陽明溫泉山莊坐落於餘姚市陸埠鎮,是一家依託天然溫泉資源而建的五星級休閒度假酒店。酒店雖冠以「溫泉山莊」之名,但餐飲卻是招攬四方來客的重要招牌,在企業營業收入中佔比約44%。「溫泉讓客人慕名而來,而我們希望通過餐飲吸引客人住下來,細細咀嚼餘姚味道。」陽明溫泉山莊的財務負責人谷建芬說。山莊大力挖掘耐糕、水磨年糕、鯗、筍乾菜等「餘姚味道」,讓每一道菜品都浸潤著當地特有的文化和故事,更有著和和美美、年年高升的彩頭,深受遊客的歡迎。
今年以來,減稅降費的春風吹進了巍巍四明,吹到了陽明溫泉山莊,為山莊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谷建芬認真算了筆減稅帳: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實施後,陽明溫泉山莊享受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進項稅額加計抵減政策,今年預計可以少繳稅30多萬元;國內旅客運輸服務也納入了抵扣範圍,能減少近萬元的支出;此外,山莊正在擴建二期工程,現在進項稅額可一次性全額抵扣了,估算將減少50萬元的資金佔用。一系列實打實的減稅降費舉措,堅定了山莊傳承和創新傳統特色美食的信心。谷建芬感慨地說:「現在村裡的人在往外走,會做耐糕這樣傳統特色小吃的人越來越少;而城裡的人在往回看,想尋找回憶裡的味道。但傳統美食的經營不易,投入多、見效慢,我們在不斷創新和探索。減稅政策的連續出臺,是一種莫大的鼓舞,讓我們更能耐下性子、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從聚焦美食到凝聚情懷,從探尋歷史到弘揚文化,山莊正在傳承餘姚「味」,講述餘姚情。而精緻的美食和特色小吃,成為山莊源源不斷招徠客人的新秘訣。
六月:楊梅之鄉的甜蜜帳
福建寧德水產業發達,國家稅務總局寧德市蕉城區稅務局幹部將減稅降費政策送到福建嶽海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楊威 攝)
浙江省仙居縣仙林楊梅專業合作社老闆鄭智勇一年中最期盼的6月終於來了。
6月是楊梅成熟的季節。仙居楊梅更是享有「世界楊梅在中國,中國楊梅出浙江,浙江楊梅數仙居」的美譽。早在2001年,仙居便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全域共有楊梅種植面積13.8萬畝,建有25個高標準仙居楊梅示範園區、65個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帶動周邊梅農1.8萬戶。
鄭智勇就是其中之一。對他來說,今年的6月更加讓人期待。「今年我多承包了20畝楊梅,產量可增加近14000公斤。」講起如此豪爽擴大種植面積的原因,鄭智勇直言,因為國家政策好。「今年稅收減免政策力度空前,讓我嘗到了甜頭。」他說,農業用具、化肥等農資增值稅稅率下降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種植成本,「讓我擴大種植面積更有底氣了!」
近年來,除了新鮮楊梅,仙居依託現代科技,做好楊梅深加工這篇文章。目前,仙居有2條投資總額近億元屬國內首創的萬噸楊梅深加工生產線,加工轉化近4萬噸楊梅,開發了楊梅幹紅、楊梅原汁、楊梅濃縮汁、凍幹楊梅等10多個系列產品。
浙江聚仙莊飲品有限公司就是楊梅加工企業的佼佼者。其研發的楊梅汁、楊梅酒以及青花素等產品更是遠銷海外。公司董事長李國維介紹,預計今年公司的銷售額將繼續增長15%左右。李國維的信心不僅得益於楊梅加工市場的升溫,更是來自於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今年,增值稅稅率從16%下降到13%,預計給聚仙莊帶來近80萬元的稅收優惠。李國維說:「稅收政策優惠力度如此之大,對我們企業的發展著實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
李國維透露,下一步,企業準備利用節約的稅款加大楊梅冰淇淋、楊梅果凍、楊梅果醬等產品的開發,未來,產品線還會不斷豐富。
同樣嘗到減稅降費甜頭的楊梅加工企業,還有浙江揚百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讓公司95%的員工實現了「零個稅」,揚百利公司員工一年在個稅上的優惠就達10萬多元。不僅如此,減稅降費政策推行以來,國家稅務總局仙居縣稅務局不斷優化辦稅體驗,「近20萬元的出口退稅,隔天就能到帳。」公司財務負責人戴水英笑言:「減稅幅度大,退稅速度快,讓我們的資金鍊毫無壓力。」據戴水英介紹,在稅收政策的扶持下,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78%。
說到楊梅,仙居縣桃源人家土菜館的楊梅仔排更是一絕。每年楊梅季節,慕名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這給老闆胡軍輝帶來了一些額外的「煩惱」。「客人一多,開票量就會增加。每年楊梅季,我們在稅款上要額外支出近萬元。」不過,今年胡老闆的煩惱解決了。「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免徵增值稅,這簡直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好政策!」胡老闆高興地說,今年的楊梅季預計能實現增值稅「零繳稅」。
「楊梅季節馬上就要來了。今年,有了減稅降費的扶持,仙居楊梅產業一定更紅火!」仙居縣農業局局長張金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