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湯問文化
比「產品」高一個維度的是「品牌」,比「品牌」高一個維度的是「文化」 ,比「文化」高一個維度的是「文明」。
古代經商、發配、貶官去廣東,溯贛江而上,經梅關去嶺南。贛江十八灘為交通險途,也一種景觀。許多名人路過十八灘,都曾留下詩文。蘇軾有詩:「七千裡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文天祥留下絕唱:「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城頭遙望昔日「惶恐灘」 @09/29當年文天祥為抵抗元軍,率兵渡過贛江,越過城牆下的「惶恐灘」,在此浴血奮戰,殺退了元軍十多次進攻。但元軍兵多將廣,文天祥勢單力薄,最終兵敗。詩中的「惶恐灘頭」即指此處。
古代有詩文記述了當年十八灘險況。有一篇《水中石記》描繪灘石:「石多如牛者,如狗馬者,如龍蛇而獰欲飛走者,如猿而上下其臂,或蹲以啼者,皆激水聲聞百裡。……舟行無不動心,稍不慎必齧之而碎。」「灘聲嘈雜如轟雷,頑石參差撥不開;行客盡言灘路險,誰教君向險中來?」
江裡有糧船觸礁沉沒,許多男子都會去搶救糧食。當地許多男子吃的是「水上飯」,其中不少人以灘師為職業。凡船到灘前,都要攏岸請灘師上船引航,灘師對水下隱伏的暗礁,瞭若指掌,歷險如夷。但在風大浪急時,灘師也不敢冒險行船,須下錨等到風平浪靜才敢過灘。惶恐灘上填石造船閘 @09/29
船行首發白澗灘,只是一般沙瀨無險,到了鱉灘,但見亂石羅布,如無數大鱉潛伏水中,一路不絕,中有航道,仍無險象。我以為灘險不過如此,船工笑道:『還早著呢!「果然,船行未到界坪,就見水中巨石如犬牙交錯,木船小心翼翼地在人頭石、虎頸石的空隙中穿行。此時心情開始緊張起來,但這不過是序曲。過了界坪,來到天柱灘,只見三座石峰潛伏中流,路狹水急,浪湧如山,小船既要度風向,又要審水勢,更要察暗礁。越過一柱,眼看要撞上另一柱,船工一個急轉舵,灘師同時一點篙,才倖免觸礁。連續三次周折,方從天柱中脫身出來、我捏了一把汗,灘師和船工也鬆了一口氣。
「寶塔鎮河妖」,有的說建造此塔為鎮住惶恐灘的兇險,實際不然。據《萬字縣誌》記載:清道光年間知縣潘尊賢介建,職員嚴祥獨力捐資興建。傳說萬安縣城系排形(處於龍溪水與贛江交叉處),歷代文人輩出,士官較多,但無論外鄉還是本地歷任萬安知縣者,均因所作所為未能遂鄉紳民意,而被告官落職。潘尊賢通曉地理,倡議在此建塔,以增觀瞻,實意為打擂固排,破壞風水,以馴服紳民,而期官運永亨。
前蘇聯援華水電專家住過的辦公樓 @09/29
詩證十八灘 @09/29
亞洲第一高閘 @09/29
1960年,萬安開建江西省目前最大的水力發電廠站,工程結束後,險灘多已消失。這萬安水電站大壩是千裡贛江第一壩。大壩全長1104米、壩高68米,水庫控制面積36900平方公裡,總庫容22.16億立方米,水電站閘門高140米、寬14米,號稱亞洲第一高閘。
湯問與志趣者同行,交流請聯繫182466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