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石臼:歲月雕飾的地質奇觀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海南地理發現 石臼篇

專家現場考察龍門石臼。武威 攝

昌江霸王嶺石臼。文贊 攝

黎母山上的花崗巖石臼。海南日報記者 蘇建強 攝

  石臼有兩大類:一類是人工的,一類是天然的。《新華字典》對「臼」的定義是:「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頭製成,樣子像盆。」這是人工石臼。地球上還存在著大量自然形成的石臼,對於它們的形成原因,學術界一直莫衷一是。

  海南島也有天然石臼,它們大多分布在河道上,豐富多樣的形態造就了獨特的地質景觀。儘管它們廣泛分布在海島各地,但就成因而言不外乎兩種———「水流石臼」和「火山石臼」,就分布區域來講也是兩種———瓊北石臼和瓊南石臼,就物質構成而言亦是兩種———玄武巖石臼和花崗巖石臼。

  「火山石臼」分布在瓊北火山巖地帶,「水流石臼」散布在瓊南花崗巖地區。

  生長在瓊北,小時候看到屋簷下被雨水滴出一個個小窟窿的玄武巖石板,總覺得柔弱、無形的水怎麼可能「創傷」緻密、光滑的石塊?老人說,再滴上幾十年,水還能把石板滴穿。這是對「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最直觀的詮釋,說明「以柔克剛」是完全有可能的。

  想像一下,在奔流不息的江河之上,一塊巨石,經過流水千百年,甚至上萬年的衝擊,難免在其表面留下痕跡或造成磨損,而如果它本來就有破口或坑窪,水流在石頭上的作用就更加快速和明顯,長年累月,就會形成深穴,「石臼」也就應運而生了。地質專家的這一合理推斷,無疑為我們理解某一類型石臼的形成,做了生動的描述。不過,專家還認為,有些石臼的形成並不需要水流的作用,而是在起初就成形了,譬如在火山噴發時。

  海南各地分布約200個奇特石臼

  在定安縣龍門鎮文龍溪邊,在瓊中和平鎮萬泉河上遊以及黎母山等地,在五指山市太平山陡峭的河溝中,在昌江霸王嶺的雨林河谷間,在東方市江邊鄉昌化江的支流上,都能看到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各種石臼,歲月的雕飾,使得它們與周邊的環境已融為一體,形成一道道奇特的自然景觀。

  從2003年至今,已經退休的海南資深水文地質專家李福對行政部門調查海南島地質遺蹟時所忽略的石臼景觀,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研究。

  據初步摸底,海南島的石臼主要零散地分布在定安、瓊中、五指山、昌江和東方等縣市,總體數量估計在200個左右,但位於瓊中萬泉河上遊河段和定安龍門鎮的相對集中,而且數量比較可觀,有一定的規模。

  李福從物質構成的角度,將海南島的石臼分為兩大類,其中定安龍門的為玄武巖石臼,其餘地區的屬於花崗巖石臼。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海南島大可以『文教-王五深大斷裂帶』為界分為兩個部分,斷裂帶以北的4000平方公裡土地為瓊北,屬於玄武巖(火山巖)地貌;斷裂帶以南為瓊南,屬花崗巖地貌;就此種意義而言,定安龍門的玄武巖石臼位於斷裂帶交界處,可歸入瓊北地帶,其他縣市的花崗巖石臼都在瓊南地區。」李福告訴記者。

  罕見的火山石臼

  穿過稻田、花生地和小樹林,聽到湍急的流水聲,向前望去,豁然開朗,一條伸入河心且散布著獨特石坑的石堤橫亙在眼前。這裡是定安縣龍門鎮裡沙塘村委會皇來村文龍溪河段,河邊分布的23個大大小小的石臼,一直被當地村民稱為「仙人井」。

  與瓊南花崗巖石臼光滑如削、大致垂直的內壁不同,龍門石臼上寬下窄,內壁則是不規則的層狀玄武巖,視覺上也很有衝擊力。

  李福對龍門石臼極其看重。因為那裡的石臼不但是海南島目前發現的石臼中,唯一的火山巖石臼,在國內外也未見記錄或報導,很有可能全球只此一處。

  對於龍門石臼成因的不同觀點,越發增加了它們身上的神秘感。有專家認為它們是水流磨蝕火山巖後形成的,但李福認為早在當初火山噴發時,熔漿冒出氣泡,冷卻後就形成了這類石臼。

  石臼奇觀是珍貴的旅遊資源

  關於石臼的成因,學術界存在兩種觀點,即「冰川磨蝕說」和「水力磨蝕說」。

  持「冰川磨蝕說」者認為,大約在200-300萬年的第四紀早期,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從數十米至數百米以上的高度,自上而下以「水滴石穿」的方式,對冰川覆蓋下的基巖進行強烈的衝蝕作用,因而產生了石臼,這種石臼被稱作「冰臼」。在這類專家眼裡,「冰臼」是古代冰川曾經存在過的有力證據之一,也是古氣候、古環境變遷的極其重要的歷史見證,在我國的黃山、廬山、西藏和德國、波蘭等地均有發現,它們均分布於冰川、U型谷和冰床上,但分布於山脊、山峰和山麓地帶的冰臼則十分罕見。

  「水力磨蝕說」則認為,石臼是普通巖石河床被水流衝磨而成的深穴,它分布在石質河床基巖節理交匯點或破碎處,水流使之成為坑窪;坑窪裡的礫石在流水的帶動下旋轉、撞鑿和磨蝕坑壁,使坑窪不斷擴大和加深,最終形成深度和寬度達數十釐米至數米的深穴,這類石臼可稱為「壺穴」或「甌穴」。

  據李福介紹,關於石臼的成因問題,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冰川作用形成的,他並不反對這一學說,但他認為這並不是唯一的成因,水流作用也是石臼的另一種成因;瓊南地區的花崗巖石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當地為山地丘陵區,降雨量充足,河水流量充裕,為打磨花崗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所以石臼一般形成和分布在河床坡度較大,特別在有陡坎的地方,有些還在繼續發育和形成當中。

  李福對石臼的分類還有另一番見解,並增加了新的種類,其理論的提出源於去年在定安縣龍門鎮新發現的石臼群。

  李福認為,根據新的發現,石臼的分類不應該還停留在「冰川磨蝕說」和「水力磨蝕說」,自然形成的石臼應分為「冰川石臼」、「水流石臼」和「火山石臼」3種;定安龍門石臼屬於「火山石臼」,分布在瓊北火山熔巖地區,是最新發現的種類;萬泉河上遊等地的石臼當屬「水流石臼」,分布於瓊南沒有冰川的水流發育地帶。

  李福補充道:「水流石臼發育形成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裂隙開始,或從巖石的晶洞、軟弱部位開始,由於河水及其所含泥沙的打磨形成洞穴的初期;第二階段發育形成一定體積,形體相對較圓的中期;第三階段由於河水和泥沙繼續作用形成圓的石臼的成熟期。」

  「至於『冰川石臼』,一般分布在冰川發育地區,在我國北方分布較廣,海南島沒有此類石臼。」李福說。

  他認為,石臼是一種在地球內外動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質遺蹟,具有科考、科普、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特別是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它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應當很好地進行開發和保護,使它們產生良好的資源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記者 陳耿 洪寶光)

(責任編輯:韓茜)

相關焦點

  • 白雲山景區:地質奇觀 天下一絕
    白雲山石臼奇觀 丁立凡 攝>石臼奇觀 嘆為觀止  白雲山景觀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是集火山巖、晶洞鹼長花崗巖地質地貌和峽谷深切曲流地貌、河床侵蝕地貌等多種典型獨特的地質景觀和蔚為壯觀的水體景觀、優雅古樸的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天然地質公園。
  • 海南島的奇觀,你其實從未見識!
    一如擁有豐富內含物的琥珀,海南島也是一座奇觀與激情並存的寶島。海南島,也是一座逐夢寶島,是無數人夢想開啟的地方。一代人在這裡沉澱,樂觀地搏擊風浪;一代人自這裡啟程,擁抱更加廣闊的海洋。也因這場地殼運動,引得海南島北部的火山爆發。隨著火山噴發物地堆積,海南島的面積隨之擴大。也有科學家認為,先是火山噴發,導致海南島的地表塌陷,從而形成了瓊州海峽。
  • 【資訊】海南島的奇觀,你其實從未見識!
    ▲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內,如同地球之眼的馬鞍嶺火山口。攝影/謝墨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景觀固然壯美,人類活動蹤跡的裝點,讓海南島的海岸線景觀更顯靈動。千舟競發、迎來送往的漁港,將唯美靜態的海岸線,轉化成視頻格式。
  • 海南島的海岸線分布及地質分析
    作者:by有很多朋友加微信留言問我海南島海岸方面的相關問題,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解答該問題,我特意寫了這篇海岸分析文章。海南島約有長度為1823公裡長的海岸線,其中自然岸線約為1227公裡,剩餘公裡數為人工岸線。
  • 臺灣野柳:清水出巨石天然去雕飾
    (原標題:臺灣野柳:清水出巨石天然去雕飾)
  • 我國最美的幾處峽谷,經過歲月的沉澱形成的地質奇觀,景色壯美
    的確,世上有那麼多優美的景色怎麼能錯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處我國最美的峽谷,這些峽谷都是經過歲月的沉澱形成的地質奇觀,景色壯美。怒江大峽谷這個峽谷是位於雲南的一個地質奇觀,它在雲南境內的長度有300多公裡,平均深度為2000米,最深處有3500米,是一處非常壯觀的地理景觀。在其兩岸,是巍峨的群山,綿延無邊,山勢陡峭險峻,山間的樹木生長茂密,鬱鬱蔥蔥。
  • 海南島的奇觀和電影,你其實從未了解!
    攝影/謝墨南海奇觀海南島長什麼樣?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又像一塊碧綠色的琥珀,鑲嵌在藍色的汪洋之上,一如擁有豐富內含物的琥珀,海南島也是一座奇觀與激情並存的寶島。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 白雲山景區:地質奇觀 天下一絕(四)
    太后公廳 黃俊 攝人文景觀 獨具魅力  白雲山不僅自然風光旖旎迷人、地質科研價值不菲,而且在漫長的歲月中,古文化、畲文化、茶文化、紅色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在此交融、積澱,孕育了別具特色的鄉土風情,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 福建平潭島的海上地質奇觀,體積世界之最,遊客可乘船著陸
    福建平潭島旅遊資源豐富,因為湛藍色的大海和每年特定時間可以看到「藍眼淚」奇觀而被全國各地的遊客所熟悉。平潭島也是國內第五大海島,繼海南島之後的第二座國際旅遊島,所以還有很多一般遊客所不太了解的地方。因為我大學時候是學習地質這一塊的,所以來到平潭旅遊,我一下子就被一座叫做「石牌洋」的景點吸引了。
  • 福建平潭島的海上地質奇觀,體積世界之最,遊客可乘船著陸
    福建平潭島旅遊資源豐富,因為湛藍色的大海和每年特定時間可以看到「藍眼淚」奇觀而被全國各地的遊客所熟悉平潭島也是國內第五大海島,繼海南島之後的第二座國際旅遊島,所以還有很多一般遊客所不太了解的地方。因為我大學時候是學習地質這一塊的,所以來到平潭旅遊,我一下子就被一座叫做「石牌洋」的景點吸引了。
  • 地質奇觀,嘆為觀止!
    這個地質奇觀是古希拉波利斯城遺址,古城古老的陵墓現在也成為景觀的一部分。這裡本身是由石灰華和溫泉組成的。石灰華純白的顏色就像是棉花一樣,而溫泉把鈣沉澱在河口,從而形成了這種奇怪的地貌。人們可以在34號州立公路上看到這個美麗的地質奇觀。4美國新墨西哥,帳篷巖石
  • 「精彩視頻」探冰川遺蹟,訪地質奇觀,赤峰這個國家地質公園統統都...
    大約在250萬年前,地球進入第四紀冰川時期,冰融風化交替作用千百萬年,強烈的冰川運動,成為了改造地貌山貌的刻刀,在山體上留下了刀劈斧鑿的痕跡,形成了獨特的巖牆等地質構造景觀和巖臼群、石排、壁龕、象形石等7類地貌景觀。
  • 遊記|遊青要山地質奇觀,挑戰比華山長空棧道更刺激的攀巖
    青要山以地質奇觀出名,這裡的地質很獨特,除了山頂的巨石陣,還有峽谷奇觀,可以媲美附近的5A景區龍潭大峽谷,但是這裡的遊客就少多了。由水流長期衝刷出來的石臼形成了一個個潭。鄭州戶外驢友團)參與活動請私信或留言,或關注公眾號:鄭州戶外驢友團,每周出發【走遍嵩山·9月6日(周日)】嵩山公川峽谷、石佛寺穿越,賞地質奇觀
  • 探秘「神仙洞府」,賞房山自然生態地質奇觀!
    探秘「神仙洞府」,賞房山自然生態地質奇觀!10-27 09: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探秘房山地質奇觀
  • 瓊北玄武巖地帶:「火山石臼」定安龍門獨有
    文\海南日報記者 洪寶光 特約記者 林先鋒 圖\海南日報見習記者 武 威  定安縣龍門鎮的23個石臼,一直被當地老百姓叫做「仙人井」,因為它們的存在,還誕生了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龍門石臼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石臼,它們是在火山噴發巖漿冒出氣泡,冷卻後形成的,因此形狀也獨具特色,玄武巖的質地也是它們異於花崗巖石臼之處。
  • 大別山又一自駕戶外秘境,罕見的地質奇觀冰臼群大峽谷
    在大別山東部的安徽金寨的偏遠大山裡深深處,有一條尚未開發的原生態大峽谷,峽谷裡密布著罕見的自然遺產、地質奇觀——冰臼群。峽谷入口一側的陡峭山坡上有一顆巨型奇樹,古樹不僅獨木成林,而且裸露、龐大的樹根呈倒三角形,像陀螺般立在一塊巨石上,似樹王欲帥眾山林出徵迎戰似的,自然奇觀讓人難以置信。
  • 「踏春賞花」——賞穆陽桃花 探冰臼奇觀大巴車一日遊
    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現場考察發現,這一奇觀為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的產物,遺蹟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精品」,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的冰川遺蹟地質公園條件。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質奇觀—新聞—科學網
    ■圖/文 餘翔林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地區新北市萬裡區。公園所在區域為突出於海岸線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和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使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臺灣地區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
  • 地質奇觀——青山景區
    青山景區位於大興安嶺的東南邊緣,克什克騰旗東部,距經棚鎮25千米,是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景區內花崗巖形成的山體巖石經第四紀冰川運動,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質奇觀,其中以巖臼最為著名。這種大型巖臼群與以奇險著稱的花崗巖峰林融於一體的地質奇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光價值。青山神石青山神石也即青山象形石,在景區內隨處可見,且具有形態好、數量多的特點。
  • 恩施地心谷,如詩如畫如歌的地心奇觀(二)
    分別由空中峽谷地心天塹、地心奇觀、巴鹽古道、地心洞天四部分組成,以其「險、奇、古、野、秘、秀」,深受遊客喜愛。完整地保留著先秦以來「巴蜀咽喉」最純原生態風貌。上一篇,我們欣賞了恩施地心谷的地心天塹,本篇接著欣賞她的精華:地心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