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視頻」探冰川遺蹟,訪地質奇觀,赤峰這個國家地質公園統統都...

2020-12-25 視覺赤峰

大約在250萬年前,地球進入第四紀冰川時期,冰融風化交替作用千百萬年,強烈的冰川運動,成為了改造地貌山貌的刻刀,在山體上留下了刀劈斧鑿的痕跡,形成了獨特的巖牆等地質構造景觀和巖臼群、石排、壁龕、象形石等7類地貌景觀。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七鍋山頂發現的7個最長達10.3米,深3.5米的鍋形巖臼,被譽為「世界奇觀」。

七鍋山鍋形巖臼

在七鍋山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區40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峰無不奇、山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秀,巍然挺立的將軍山,雄奇險峻的天龍山,憨態可掬的聖象山,體態纖細的美女峰,虎守雙芝、壽桃石、點將臺等地質遺蹟,以獨特的神韻記錄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依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巴林左旗規劃建設了七鍋山國家地質公園景區,目前已建成接待中心、景觀大道、木棧道、古城樓、樂舞宮等項目,脈動索道、玻璃棧道、玻璃吊橋、玻璃滑道等單體項目正在建設中。

七鍋山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將於2021年5月正式開放,是一個集科學研究、文化普及、觀光遊覽、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待明年山花爛漫時,記得來這裡感受歲月雕刻的痕跡,領略200萬年前的冰川遺蹟奇觀!

視頻來源:巴林左旗委宣傳部、赤峰三和影視

編 輯:張 華

來源:視覺赤峰

更多精彩請下載「今日赤峰」APP

相關焦點

  • 「震撼視頻」給我十分鐘,帶你看遍赤峰第四紀冰川遺蹟!
    根據科研人員推斷,冰川運動時期,現在的赤峰地區曾經是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赤峰周邊有大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山和七老圖山。大約在2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在這些山脈上積累了厚厚的冰雪層,三大山脈的崇山峻岭中,留下無數體量巨大的冰川遺蹟。赤峰本地人最先發現了境內的冰川遺蹟。
  • 美麗的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美麗的赤峰
    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佔地面積1343平方公裡,以第四紀冰臼群和花崗巖石林地貌及地質構造為主要特色。園區內具有10種類型的地質地貌景觀,即冰川地貌、花崗巖地貌、火山地貌、泉類地貌、峽谷地貌、湖泊景觀、河流景觀、溼地景觀、典型礦床及採礦遺蹟景觀和沙地景觀。
  • 第四紀冰川遺蹟在赤峰
    冰川遺蹟的發現在赤峰這片九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崇山峻岭中,第四紀以來數次冰期的冰川活動,給這裡留下了無數冰川遺蹟。冰臼這個「世界奇觀」,多少年來,一直默默地躺在那裡,沒有一雙慧眼去認識它。然而,時光的歲月走到1997年10月,才有了轉機。
  • 大自然奇觀丨湖南唯一的「第四紀冰川」地質公園
    在湖南瀏陽大圍山境內,就擁有著大量第四紀冰川的遺蹟。大圍山是湖南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蹟發育較好、類型較全的地區,其地質遺蹟齊全並且保存完整,堪與阿爾卑斯山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蹟媲美,卻鮮為人知。圖來源網絡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長沙市唯一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蹟為主的國家級地質公園。此外,它還是中國東部繼廬山後建立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蹟地質公園。
  • 嶗山深藏冰川地貌 專家:遺蹟宜建地質公園(圖)
    昨天,嶗山風景管理局對外公布,嶗山將正式啟動申報國家(世界)地質公園。    正反雙方激辯古冰川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的「中國東部存在第四紀古冰川」的觀點在世界引起震動。圍繞嶗山是否存在古冰川,一代又一代的地質學家在艱難地尋找和求證。
  • 大圍山獲批國家地質公園
    長沙晚報訊(記者 顏開雲 通訊員 林湘國 劉鳳娥)長沙有了首個國家級地質公園。昨天,瀏陽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大圍山已正式獲國土資源部批覆為國家地質公園。這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蹟為主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中國中東部繼廬山後獲批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蹟地質公園。
  • 走進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崑崙山地質公園以聞名中外的地震遺蹟,冰川地貌為主旋律,輔以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景觀和崑崙神話,兼有秀麗的高原風光和珍貴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是一個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登山探險、觀光遊覽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科學內涵豐富、地方特色濃鬱、文化氣息濃厚、極具觀賞價值的綜合性自然公園。
  • 中國最美的世界級地質公園,川流如歌江山如畫,老外看完都想來大中華
    這個總面積達1060平方公裡的地質公園,源於1719年-1721年間,火山噴發,熔巖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個相互連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連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無價的地理紀念碑」。「巖溶洞穴地貌」也極富特色,大小洞穴幾十個,以黃龍洞最具代表。相互連通的5層巖溶洞穴,遍布色彩絢麗、晶瑩剔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享絕世奇觀,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旅遊溶洞」。 景區內寶峰湖為張家界山水之魂,素有「人間瑤池」的美譽,更被譽為「世界湖泊經典」,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 青海: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入圍世界地質公園預選名錄
    中國園林網5月2日消息:經省國土資源廳、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格爾木市的積極申報,青海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入圍世界地質公園預選名錄,兩年後有望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
  • 古冰川地貌保存完整 擬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圖)
    (圖片由徐興永提供)  嶗山  連日來,近百名地質專家匯聚嶗山,對嶗山的古冰川地貌進行了考證,專家認為,嶗山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冰川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有著巨大的科研價值,其條件足以申報世界級地質公園。目前,嶗山風景區正準備申報國家地質公園。
  • 國內冰川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質公園在青海果洛建成
    新華網西寧11月4日專電(記者李亞光)記者近日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委宣傳部獲悉,阿尼瑪卿雪山國家地質公園已通過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驗收,標誌著我國現存冰川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質公園基本建成。  阿尼瑪卿雪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瑪沁縣境內,2012年入選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名單。
  • 看遼闊內蒙古 盡享神奇地質公園奇觀
    近日,國家地質公園增至214家,看咱們內蒙古都有哪些地方……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佔地面積1343平方公裡,以第四紀冰臼群和花崗巖石林地貌及地質構造為主要特色。
  • 美麗的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美麗的赤峰,值得一遊
    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內,面積1343平方公裡,以第四紀冰川學群群和花崗巖森林地貌及地質構造為主要特徵,公園內有冰川地貌、花崗巖地貌、火山地貌、泉水地貌、峽谷地貌、湖泊地貌、河流景觀、溼地景觀、典型礦床及坑穴遺址景觀、沙地景觀等10大類地質地貌景觀,此外還有貢格爾草原、大興安嶺原始森林
  • 地質奇觀,嘆為觀止!
    這個地質奇觀是古希拉波利斯城遺址,古城古老的陵墓現在也成為景觀的一部分。這裡本身是由石灰華和溫泉組成的。石灰華純白的顏色就像是棉花一樣,而溫泉把鈣沉澱在河口,從而形成了這種奇怪的地貌。人們可以在34號州立公路上看到這個美麗的地質奇觀。4美國新墨西哥,帳篷巖石
  • 地質奇觀——走進騰衝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
    伴著騰衝的雨季,記者一行來到了騰衝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雲南騰衝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滇西騰衝縣,由多個火山群組成,保護面積12平方公裡,主要地質遺蹟分布面積8平方公裡。騰衝火山群位於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為我國最典型的新生代第四紀火山。據統計,公園內有97座火山體。整個火山公園包括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三個保存完好的火山口。
  • 地質奇觀——青山景區
    青山景區位於大興安嶺的東南邊緣,克什克騰旗東部,距經棚鎮25千米,是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景區內花崗巖形成的山體巖石經第四紀冰川運動,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質奇觀,其中以巖臼最為著名。這種大型巖臼群與以奇險著稱的花崗巖峰林融於一體的地質奇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光價值。青山神石青山神石也即青山象形石,在景區內隨處可見,且具有形態好、數量多的特點。
  • 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提質升級
    近日,筆者來到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這個因汶川特大地震形成的公園道路乾淨整潔,標識標牌完善,充分展現了青川人民在災難面前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生動場面,激發人們珍愛生命、奮發向上的豪邁情懷。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是
  •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探寶」大美青海河山 掀開地質遺蹟「面紗」
    2015年之前,省內地質遺蹟調查主要限於以地質公園建設為目的的局部地區調查,不同地勘單位在政府部門支持下依託地質遺蹟建成世界級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礦山)公園7處,省級地質公園1處,園區外其它地區地質遺蹟調查幾乎處於空白,許多重要地質遺蹟尚未發掘出來。
  •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人氣爆棚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人氣爆棚停車管理及停車難問題引來市民吐槽這裡有1.35億年前的古火山遺蹟,有來自各地的寶石玉石,還有歷經萬年海浪侵蝕的獨特海積、海蝕地貌……去年12月26日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以下簡稱地質公園)正式開園後,成了市民冬日休閒的好去處。
  • 【省林草局】我省新增一處國家地質公園
    3月20日,記者從省林草局了解到,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國家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至此,我省正式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增至11處。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河北鄉、秀麻鄉,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祁連、西秦嶺、東崑崙三個造山帶的交會部位,公園內共有地質遺蹟點96處,其中以氣勢恢宏的高原丹霞地貌為主體景觀,融冰川遺蹟景觀和黃河峽谷景觀為一體,丹霞崖壁、峽谷、雪山、冰川遺蹟與高原牧場、人文宗教共同構成了和諧的人與自然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