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海報
國慶長假期間,不少觀眾選擇到影院打卡。作為國產電影少有的登山題材,《攀登者》演繹了中國登山隊隊員勇敢面對人生抉擇與挑戰的攀登精神,成績喜人。《攀登者》改編自中國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兩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的真實事件。
井柏然飾演的登山隊員李國梁(原型鄔宗嶽)
其中,井柏然飾演的登山隊員李國梁原型鄔宗嶽,是成都理工大學1960屆畢業生,生前曾任國家登山隊副政委。
鄔宗嶽舊照
1975年3月至5月,鄔宗嶽率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在第四次適應性行軍中行進到海披8500米的高度時,為保護隊友不幸滑墜,英勇犧牲,終年42歲。1975年7月19日,《光明日報》以《珠穆朗瑪一青松》為題發表長篇通訊,詳盡報導了這位英雄為祖國登山事業英勇獻身的事跡。
北坡登頂未獲公認,決心為攀登事業貢獻一生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在鄔宗嶽等後備支援隊員的全力保障下,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然而,這次的成功攀登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竟沒有獲得世界的公認。這深深地刺傷了鄔宗嶽的民族自尊心,他決心要在攀登的事業中貢獻出自己的一切,為祖國爭得榮譽。
徵服珠峰後,鄔宗嶽正式加入了中國登山隊,並被隊裡選派去北京新聞電影製片廠學習攝影技術,很快成了一名優秀的攝影人及出色的登山教練。
1961年6月,鄔宗嶽帶領中國女子登山隊,登上海拔7595米的公格爾久別峰,打破了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紀錄。
1964年5月2日,鄔宗嶽和其他9名運動員,登上了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他成功拍攝了首次攀登這座高峰的電影,公映後轟動世界。鄔宗嶽因此榮立特等功,並獲國家體委「五好運動員」稱號。在國慶15周年時,他登上了天安門觀禮臺,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
登山英雄,長眠珠峰冰雪間
1975年,中國登山隊決定再次從北坡登上珠峰,進行綜合科考,拍攝電影及登頂照片。身為國家登山隊副政委、突擊隊隊長的鄔宗嶽帶領突擊隊,頂著每秒20米的高山風暴,極為艱難地到達珠穆朗瑪峰8200米高度營地,開始突擊登頂。
為留下攀登海拔8200米以上高度人與大自然搏鬥的珍貴資料,鄔宗嶽解開繩子,走在隊伍後面拍攝衝頂鏡頭。
高山行軍,必須結成登山小組,否則很危險。他作為突擊隊長不是不知道,但為了更好地完成拍攝任務,他選擇了與隊友分手……正當他將沉重的攝像機和照相機放進背包準備前行時,一失足從8200米處滑墜山崖,被千古積雪掩埋……
他的隊友們化悲痛為力量,於5月27日登上珠穆朗瑪峰,在世界屋脊最高處飄起了五星紅旗,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不畏艱險、敢於攀登的意志和力量。
中國登山隊勝利完成任務返回北京,國家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隆重的慶功大會,為鄔宗嶽同志追記特等功,追認他為烈士。
1980年,日本科考隊在珠峰發現了他的遺體,集體為這位中國登山英雄默哀致敬,這支科考隊回來告訴鄔宗嶽的愛人:「鄔宗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葬在那麼高的地方,那裡沒有鳥獸,沒有細菌,他百年不腐,千年不化。」
鄔宗嶽將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人類勇攀高峰的光榮事業,為祖國爭得了莫大的榮譽,成都理工將他的雕塑永久地安放在橘頌園內。
追憶英雄,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英雄精神始終映照著民族歷史的堅守,指引著我們不斷前行。(部分圖片、文字源自成都理工大學新聞網)
來源: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