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現)

2020-12-19 K眼看世界

就在曹操摩拳擦掌打算在官渡跟袁紹大打特打的時候,傳來了一個令他炸毛的消息:孫策打算偷襲許都。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許多投奔朝廷的士族聽到江東殺人魔王在那裡一邊磨刀一邊投來淫笑的消息之後,慌了起來。

不過就在大家小腿肚哆嗦的時候,郭嘉站了出來:大家都震驚,別害怕。孫策這個傢伙剛剛坐穩江東,殺得又全都是當地頗有名望的豪傑人物,再加上他輕浮不愛防備,平時出門也不知道帶幾個像樣的保鏢,估計不多久就要死在刺客的手上。

不得不說,郭嘉這輩子做過很多次的判斷,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已知前提的情況開的腦洞。到不能說郭嘉的水平有多高,只是他的這些想法,大多都是一些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劍走偏鋒的奇思妙想。要是曹操沒有那種爆棚的運氣,那麼採用郭嘉的計謀,估計早就死上八百回了。甚至於郭嘉力主的遠徵烏桓,雖然最後曹操贏了,但要不是郭嘉自己掛在半道上,很難說回來之後曹操不會追究他的責任。

這是因為郭嘉給出的這些建議也好,計謀也罷,主動權往往都是掌握在別人的手上,他所給的建議往往都是:你就照我說的做,對方肯定會怎樣怎樣。但對方是否真的如郭嘉所說的那麼做,其實不一定。但郭嘉對於孫策的見解,卻是他所提建議中,腦洞開得最小的一次。因為孫策的性格特點和行事作風,早就在江湖上傳的人盡皆知了。

幾乎每個逃到許昌投奔曹操的江東士族,聊天的第一句話就是:可算找到親人了,差點就死在江東啊,孫策那個殺人魔王太他喵的可怕了!

並且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傅子》,說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那麼郭嘉為何會作出判斷,孫策一定會被暗殺呢?

因為同樣都是誅殺當地的豪族大家,但孫策在殺完人之後,卻並不跟曹操一樣配備典韋許褚這樣的猛將作貼身護衛。在孫策眼裡,自己才是江東第一勇烈的男子。但是,哪怕孫策渾身是鐵,卻能打幾根釘子呢!

在袁術投奔袁紹不成氣死在半道上之後,他手下的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本來打算去投奔江東的孫策。結果卻在半道上被同屬於袁術的廬江太守劉勳襲擊,袁術的殘部跟珍寶被洗劫一空。

孫策在聽說了以後,主動示好劉勳,然後勸他北上去攻打豫章郡的上繚城。孫策說那邊有著宗民萬餘家,屬於誰都想吃的肥肉。然而劉勳前腳率領部隊剛走,孫策後腳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廬江。劉勳大敗,最終帶著數百人投奔了曹操。

此時的袁紹已經南下,為了安撫孫策,他拿自己的侄女去婚配孫策的弟弟孫匡,而且又安排自己的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閨女為妻,同時安排揚州刺史嚴象舉了孫策弟弟孫權的茂才。

說真的,曹操就差親自出馬去娶孫策的老媽了。

但曹操的這些示好,在孫策眼裡,不過都是一些障眼法而已。孫策知道曹操跟袁紹開戰,後背虛得很,而恰恰這位少年英雄,就愛搞虛的人。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孫策準備偷襲許都,將漢獻帝迎到江東。孫策先下手為強,派小弟廬江太守李述殺了曹操任命的揚州刺史嚴象,算是徹底撕破了親家的這張臉皮。

不過,孫策要迎接漢獻帝,也是逼不得已的。

因為他依靠殺伐,快要鎮不住江東了,因此急需漢獻帝這張名片鎮場子。也就是說,將漢獻帝迎接到江東,算是孫策想要繼續統御江東的唯一辦法。但真的如郭嘉所料,就在這頭江東猛虎要下山的時候,他卻死在了一個小人物的手上。

就在孫策即將出兵許都的前夕,他曾經親自勒死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將他刺殺。這個過程很簡短,就是某一天孫策突然來了興致,於是一個人出門去打獵了,結果在江邊遇到了許貢家的三個門客。

孫策高聲問道:來者何人?

這三個門客回答:我們仨是韓當將軍手下的士兵。

孫策大怒:少在我面前放屁,韓當將軍的兵我都認識。說完彎弓搭箭,射死了一個。

與此同時,另外兩個哥們也射出了弓箭,利箭一下子就射中了孫策的臉。這個時候,孫策的衛隊趕了上來,將剩下的兩個門客全都殺死了。

孫策回去之後,傷口感染,病勢漸重。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孫策開始託孤後事。

根據《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記載: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創甚,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中原戰亂,咱們以吳越之眾,依靠三江的天險,足夠穩守一方,觀天下大勢的走向。你們可要好好輔佐我的弟弟!)

隨後,孫策又對自己的弟弟孫權,將自己的印綬交給他,並且拉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我的歐豆豆孫權啊,你的任務不是開疆拓土了,你不是那塊料。本來老哥我想把漢獻帝弄來給咱家洗白,但沒想到哥哥壯志未酬要先走一步了。這些年我一直把你帶在身邊,就是為了有一天我死了你能夠繼承咱們家業。這一天已經來臨了,你在我走後,要好好安撫江東,以觀天下之變!攻取,你不如我,守成,我不如你!)

說罷,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一代將星隕落。

而隨著孫策的去世,佔據著江東的孫氏政權開始猛烈轉向。

由於孫家在江東殺的人太多,主少國疑的孫權即將面對江東有如暴風驟雨般的反噬,這個就是體現孫權個人能力的時候。同時,這也意味著,江東孫家想要北上擴張的勢頭就此打住了。

隨後曹操迅速派了一個人南下,將當時的神州大地南北分界線死死地釘在了合肥。這個人,名字叫做劉馥,跟曹操算是半個老鄉。他此前一直在揚州避難,對於當地的門路是很熟悉的。曹操在自己無瑕南顧的情況下,任命劉馥為揚州刺史。

在孫策死後,江淮之地大亂。廬江的梅乾、雷緒、陳蘭等人聚眾數萬,九江和廬江兩地全境被禍害。在劉馥受命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前往揚州的治所--壽春,而是單槍匹馬來到了人去樓空的合肥。

劉馥在這裡建立了治所,出手安撫江淮群盜,表示只要不再作亂,那麼朝廷就既往不咎並將其招安。劉馥通過在合肥短短幾年時間的發展,使得江北地區恩化大行,百姓安居樂業。大量無家可歸的流民越過長江,翻過群山前來投靠,高達萬計。劉馥吸收了這些流民的力量,加大江北地區的建設力度。不僅如此,他還設立學校,開發農田,使得人人有屋住,家家有田耕。

在豐厚的物質基礎上,劉馥開始修建合肥城防,積累檑木滾石。更是編草苫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作為戰略儲備物資。至此,合肥這座城成為了孫權的噩夢。孫權先後四次興十萬大軍前來,卻次次無功而返,最終落下了一個大魏吳王--孫十萬的美名。

那麼為什麼合肥對於孫權這麼重要呢?

因為合肥幾乎是江東政權向北拓展勢力的唯一通道。江東最強的是水軍,而行軍最節省成本的就是水路。自古南方勢力想要跨越長江北上中原,只有三條路可走。

這三條道分別是右邊的中瀆水道,中間的合肥水道以及左邊荊州的漢水淯水道。

對於右邊的中瀆水道來說,當時的蘇北地區也就是廣陵郡,存在著大量的丘陵。不僅丘陵多,還水網密布,屬於完完全全的陸軍行軍噩夢地區。中瀆水道就在廣陵郡裡,理論上可以由此自長江進入淮河。但是這條航道非常淺,而且動不動就淤塞了。

再加上當時江南大開發尚未開始,地廣人稀,根本找不到足夠的民夫來把河道打通。只要北邊的守軍堵在淮河的口子上,那麼就能輕鬆將南邊的部隊堵死,甚至連泗水都進不去。

所以無論是從北到南,還是想從南到北,走這條水路都是最次的選擇。後來曹丕為了收繳臧霸等人手上的泰山兵兵權,找茬出兵孫權,讓青徐地區配合,就選擇了這條水道。結果就被堵在了半路上。

最右邊的不好走,最左邊的同樣不好走。倒不是漢水淯水線水路不好走,這條水路水量充沛,而且沿途人口旺盛,民力十足。但是比較要命的是,淯水到了宛城就到頭了。如果想要進一步挺進中原,那麼剩下的三百裡路就得靠雙腳走了。

不僅糧草物資需要大規模的民夫去運輸,孫權還得捨棄自己最具有優勢的水軍。但是,從南往北不行,從北往南卻很便利。這條水路後來成了北方政權南下的一個好通道。因為南陽盆地富庶,北方大軍在進入南陽地區後,可以依靠當地就近解決物資運輸問題,並且順著漢水進入長江,就能有效利用水網的力量。也正因為這樣,襄陽這個橫斷南北的關鍵地帶成了對於南方政權生死攸關的命門。

最終比較的結果,這三條水道就剩下最後一條,那就是合肥水道,這也成了南方政權想要進入中原的唯一通道。合肥這個名字的由來,最早是因為施水和肥水在夏天河水暴漲時,交匯於此處。後來當地百姓開挖了運河,將肥水和施水合流。這條運河的學名叫:巢肥運河。

合肥水道不管是對於南方還是對於北方,都是生死至關重要的水道。這條水道不僅航道靠譜,而且位置極佳。只要南方政權掌握了這條水道並且控制了壽春,那麼就可以橫跨整條淮河進入中原水網,駕著戰船抵達中原各地。

這樣子堵,是絕對堵不死的。

孫策之所以敢隔著上千裡就打起了漢獻帝的主意,就是因為可以順著合肥水道進淮水,再走潁水一路直插許昌。

當然,這條水道不僅僅威脅著北方,同樣也威脅著南方。

因為一旦來自中原的北方軍隊攻克濡須口,掌握了長江的入江口之後,那麼中原龐大的兵力就能登陸江東!不僅如此,還能完成對長江中遊和下遊的分割。

而隨著孫策被許貢門客的刺殺,成了曹操在這場官渡大戰中爆發出來的最驚人的運氣。孫策如果不死,那麼不僅官渡之戰的結果尚未可知。哪怕官渡之戰被曹操僥倖獲勝,但他後期也很難集中力量去攻略河北之地。

因為孫策依靠江東精銳水軍,將徹底點燃長江戰線,整個淮河將永無寧日。曹操將不得不在豫州和徐州投入大量兵力,去防守小霸王孫策隔三差五的北上武裝自駕遊。

但是孫策一死,再加上劉馥的精準戰略眼光,將戰線死死地釘在了合肥。這就意味著,江東政權的北上之路被徹底鎖死,而北方政權攻略江東則收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橋頭堡。

合肥對於曹操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在國防層面上,它更是曹操的一面國力保障盾牌。只要合肥在曹操手上,那麼整個淮北地區就全都是安全的,淮北就成了曹操的一個糧食生產基地。

就算江東再怎麼富裕,但本質上還是以一隅來對抗全國。只要中原政權緩過勁來,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和徐州這五大平原開啟產糧機器,那麼江東政權消亡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自古守江必守淮,除了江淮之間的層層水網可以對北方政權的入侵造成層層阻擊之外,最終戰爭的問題還是會回歸到本質上來,那就是國力的比拼。

如果淮水一線掌握在南方政權手裡,那麼豫州和徐州就會淪為南北對峙的緩衝區。南北雙方將在這片平原上展開人口的爭奪,甚至會隔三差五的爆發戰亂,這就使得淮水一片平原上的百姓無法安心地生產糧食。北方政權不僅少了一個糧食生產基地,而且處處布防就得消耗巨大的國力。

此消彼長之下,北方政權大體量的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同樣,如果合肥控制在北方人的手裡,那就意味著國防成本的大幅度縮減,並且豫州和徐州就會成為糧食生產基地。

合肥,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曹操的「函谷關」。

在孫策死後,曹操身邊的所有定時炸彈全都被拆除。不久,袁紹率軍進抵陽武(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

公元200年7月,曹操軍和袁紹軍,終於在曹操選定的地點展開對峙,這個地方,就是官渡!

Kyle·Broflovski

2020年11月27日

相關焦點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花)
    而官渡之戰的勝負,也在隨著烏巢陷落的那一刻,徹底見分曉了!另外一邊,曹洪率領著守營的士卒死命拖住高覽與張郃的猛攻。當淳于瓊戰死,烏巢陷落的消息傳來,高覽和張郃臨陣倒戈,燒毀了攻城器械,率眾歸降曹操。當張郃派遣使者前來表達投降的意願之後,曹洪一時之間拿不準主意,於是找荀攸商量。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柳)
    而且官渡西邊還有一片巨大的圃田澤,東西五十餘裡,南北十六裡。這片圃田澤沼澤池塘密布,非常不利於步騎大軍通行。這就造成了,袁紹軍隊想要攻打許昌,只有南下一條路。所以官渡,是袁紹的必經之路。雖然曹操選了一個袁紹不得不面對的戰場,但袁紹並沒有束手待斃。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回)
    要是劉備不搞那次偵查,官渡之戰的歷史會不會就改變了呢,很難說。不過劉備但凡在徐州拉住曹操幾個月,那麼袁紹就肯定摧枯拉朽了。當然,除了劉備,還有一個人幫了曹操的大忙。這個人,就是于禁。袁紹親自引大軍攻擊于禁軍團,結果于禁發揮了泰山兵釘子戶般的英勇作風,死死地扼守住了黃河渡口。
  • 官渡之戰誰贏了呢?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誰?
    官渡之戰對於了解中國軍史的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場經典的戰役。官渡之戰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被列入在了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中。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誰的兵力較少又取得了勝利呢?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峰)
    郭嘉給的理由也是比較充分的: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劉備這傢伙雄才大略,個人魅力十足。手下又有關羽、張飛兩員SSR萬人敵等級的武將為他效死力。劉備這傢伙肯定不會屈居他人之下的,應當儘早除之。)
  • 《策馬守天關》官渡之戰怎麼打 官渡之戰通關教程分享
    導 讀 策馬守天關手遊中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官渡之戰怎麼玩,也不知道官渡之戰戰術及打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策馬守天關官渡之戰攻略
  • 《三國志14》官渡之戰劇本內容是什麼 官渡之戰劇本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遊戲中有很多不同的劇本,官渡之戰目前是很多玩家比較喜愛的一個,可能有些玩家還不知道官渡之戰劇本內容是什麼
  • 《三國英雄壇》簡單難度官渡之戰怎麼過 官渡之戰通關攻略
    導 讀 三國英雄壇簡單難度官渡之戰怎麼過?
  • 官渡之戰與以訛傳訛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也間接地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千百年來,人們每每提及以少勝多的戰役,總要提到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終)
    自公元199年袁紹吵吵鬧鬧著南下,到公元200年秋天曹操獲得官渡大戰的全勝。僅僅過了七年時間,曹操就一掃北方,徹底消滅了袁紹勢力。而對於曹操來說,所有的量變轉化為質變,也就是拿下北方四州,其實就是在公元202年春天,袁紹病逝後發生的。還是那句話,不管是曹操也好,還是袁紹也好,那都是頂級的精英。
  • 官渡之戰,以弱勝強的「教科書」
    提到官渡之戰的「以少勝多」,有人說是曹操謀略深、膽子大,有人說是袁紹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官渡之戰改變了當時的時勢和局面,而它也成為了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例子,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例子。
  • 官渡之戰:成也許攸,敗也許攸
    官渡之戰曹操以2萬的兵力擊敗袁紹10萬大軍,一舉奠定了在北方的地位。然,整個三國時期,以如此懸殊的兵力贏得戰役勝利的案例並不多見。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能戰勝袁紹,並非是其用兵有多麼高明,其中的詭異之處皆因一人 ——許攸。
  • 《三國志14》官渡之戰劇本張繡勢力怎麼玩 官渡之戰劇本張繡勢力...
    導 讀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來自「名牌洗澡卡」分享的三國志14中官渡之戰劇本中張繡勢力的玩法心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史志新鄉 歷史事件之官渡之戰
    十月,曹用許攸計,自將部將五千,皆用紹軍旗幟,人銜枚,抱束薪,馬縛口,夜從間道出,至烏巢(在延津東南)圍屯,放火燒之,人皆殊死戰,盡燔其糧草。紹軍大潰。紹與其子譚渡河北逃,餘眾皆降,操盡坑之。前後所殺七萬餘人。 1995年版《原陽縣誌·大事記》:獻帝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曹操駐軍官渡,袁紹軍進陽武。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為營攻曹,曹軍也立營相距。
  • 兵勢篇:官渡之戰
    電視劇《三國》中「官渡之戰」劇照 資料圖片戰役背景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 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會輸?
    官渡之戰,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當時雄霸北方的霸主袁紹,無論土地,錢糧都曹操的數倍,其實我們看一下當時真實的數據情況啊,袁紹領軍步兵十萬人,和數萬騎兵,然而曹操兵不過兩萬,所以兵力上懸殊比較大,袁紹平定北方,無後顧之憂,起兵直接渡過黃河,攻取許都,但是曹操在兗州之地,四周都是軍閥
  • 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發生在什麼地方?
    公元200年,東漢建安五年,發生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縣東北)的這場袁紹和曹操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官渡之戰,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劣勢兵力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從此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的許多精彩片段發生在延津
    記者張波通訊員張法祥古代戰爭史上,官渡之戰可謂知名度極高。這次大戰雖以中牟縣的官渡命名,但其眾多的精彩片段發生在延津,這也成為延津歷史上的一大亮點。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之間的「延津之戰」,與「白馬之戰」一起被歷史學家稱為官渡之戰的「前哨戰」,易中天在《品三國》中,稱之為官渡之戰的「第一個階段」。
  •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而且在「官渡之戰」與袁紹病死,袁氏的勢力出現分裂之間,還有一次戰役,那就是「倉亭之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官渡之戰」只是挫敗了袁紹南下的趨勢「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然而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次防守戰的勝利。
  •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在兵力上有什麼爭議
    三國"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讓曹操挫敗了袁紹的攻勢,在袁曹爭霸中扭轉局勢;"赤壁之戰"奠定劉備崛起的基礎;"夷陵之戰"鞏固了"荊州之戰"之後的局勢以及三國鼎立形勢的版圖。這三次戰役對漢末三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不過它們的兵力卻多多少少有些爭議之處。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