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2020-12-23 佳沛文化漫談

前言

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傳統文化的定義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文」既指文字、文章、文採,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代「文」字是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統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易經》實際上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源頭,也是儒、道共尊的經典。《道德經》的出現使道家成為獨立的思想流派。而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中原,並逐漸與儒、道融合,構成佛與儒、道,三足鼎立的格局。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之學為支柱,之後是六藝,再之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各種文化。

傳統文化的分類

傳統文化其實可分為八大類,分別是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類、生活日常文化類、漢字語言詩詞歌賦經典文化類、琴棋書畫文化類、音樂戲曲文化類、民間工藝文化類、歷史文化類、醫藥醫學文化類。

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類,包含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神話文化、周易、陰陽、五行、八卦、佔卜、風水、面相等

生活日常文化類,包含禮儀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傳統節日文化、民俗文化等

漢字語言詩詞歌賦經典文化類,包含甲骨文、漢字、數字、唐詩、宋詞、元曲、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四大名著、對聯、燈謎、俗語、歇後語等

琴棋書畫文化類,包含書法、、文房四寶、二胡、古琴、古箏、鼓、琵琶、十大名曲、國畫、山水畫、中國圍棋、象棋等

音樂戲曲文化類,包含京戲臉譜、皮影、武術、雜技、崑劇、湘劇、京劇、粵劇、花鼓戲、評書、木偶戲等

民間工藝文化類,包含篆刻印章、中國結、漆器、陶瓷器、剪紙、年畫、兵器、織繡、泥人麵塑、龍鳳紋樣等

歷史文化類,包含歷朝歷代的興盛衰敗、官員科舉、軍事起義鬥爭等

醫藥醫學文化類,包含中醫、中藥、養生、針灸、推拿、名醫、食療、拔罐等

小編認為

中華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繼承、借鑑與創新,並融入世界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之路,不要因為看了周易、論語、禪宗等思想成果價值,就盲目崇拜,那樣容易走上歧途,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有百年了,需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今年來出現了國學熱,湧出一些國學大師,但小編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應該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下去研究發展,小編準備通過《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生活日常文化》《漢字語言詩詞歌賦經典文化》《琴棋書畫音樂戲曲文化》等多個系列 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傳統文化,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歡迎給為留言提供寶貴素材,讓我們一起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民族精神力量,讓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於世。

相關焦點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兼收並蓄博採眾長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九州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劉餘莉傳統文化十二講》,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劉餘莉教授。
  • 弘揚黃河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孫擁軍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和華夏文明的搖籃。奔騰向前、川流不息的九曲黃河,塑造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鍥而不捨的拼搏與奮進精神,更孕育了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推動著中華民族鏗鏘前行。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各民族對文化、精神追求的積澱。作為一項獨特的重要的精神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日益突出。我們應該在文化自信視域下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境和傳承路徑,更好地發揮其價值。
  • 「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主題徵文啟事
    原標題:「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主題徵文啟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文化自信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於5月12日在京舉辦了以「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為主題的「首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017」論壇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在全國人民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斷湧現的平凡英雄身上就體現出這種優秀的中華文化帶給我們的深厚而強大的力量。
  • 傳承中華國粹,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中華國粹,堅定文化自信  朱博文  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時強調,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要給予支持和扶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覺自信的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三種文化形態構成的中華文化體系,是新時代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對象、來源和依據;對她的理性認知、歷史自豪、價值和生命力的確信,就是新時代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 弘揚炎帝精神,堅定文化自信
    (9月27日華聲在線)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並把「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自信的重要底色之一加以強調。以弘揚炎帝精神、傳承中華文明為核心的炎陵祭祖活動,正是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文化瑰寶,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良方。 回顧歷史,炎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和民族之魂。
  • 鄧州市城區五小舉行「抵制洋節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活動
    鄧州圈(教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彰顯華夏文明悠久豐富的歷史,2019年12月23日,鄧州市城區五小舉行了一系列以「抵制洋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
  • 李媛媛等: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以正確輿論凝心聚力,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以優秀作品鼓舞鬥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時代楷模、英雄模範不斷湧現,文化藝術日益繁榮,網信事業快速發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 堅定文化自信的四個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精神動力。  堅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有以經濟崛起為重要標誌的硬實力,還要有以文化繁榮興盛為標誌的文化軟實力。
  • 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堅定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自信,善於承古開新
    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至今仍充滿蓬勃生機與旺盛生命力,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蹟。本固根深、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是鑄就這一奇蹟的重要基礎。 先秦時期是中華文化的創生期。在早期國家形成過程中,我們的先人積累了初步的國家治理經驗,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法律、文化等各個方面,最終以典章、思想的形式進行總結和傳承。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建設進程中得到進一步充實和鞏固。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過好傳統節日 增強文化自信——《王者歷史課》文化名家中華優秀...
    圖片取自網絡  中國青年網上海5月6日電 (記者 樊慧琴 通訊員 張普慶)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巨量的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和象徵。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發言會上,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發言表示,文化強國,必須要有歷史文化作為堅實的基礎。同樣,文化自信的基礎也離不開歷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中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精神內涵和文化資源,是文化強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