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下午茶|浦東未來三十年:開放、制度創新和微基建不可少

2020-12-14 澎湃新聞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過去三十年,在思想解放、制度創新引領下,浦東不斷先行先試,一路前行,書寫了一部城市發展的傳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未來三十年,浦東又將會有怎樣的發展?

8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沈國明、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建做客第十一期澎湃下午茶,從不同角度討論浦東未來三十年的發展,並提出建言。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徐建:在「點」與「面」中暢想浦東未來三十年

浦東發展的深層動力來自何處?徐建認為,過去三十年,浦東積累了很多人無我有的獨特優勢。這些底層優勢將會在未來全面釋放,並且嵌入國家發展、區域戰略發展中。市場經濟本質是要素的自由組合。浦東具有明顯的要素優勢:要素種類豐富、結構健全、規模大、質量高、載體與平臺豐富。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場景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新經濟的核心驅動因子。而基於要素,浦東具有了眾多智能應用場景:無人駕駛、智慧酒店、智慧商業、智慧養老、智慧停車、智慧旅遊、智慧樓宇,等等。

徐建表示,在要素豐富的基礎上,不同要素間的聯動催化、要素與功能之間雙向塑造活躍,這些都是浦東發展的寶貴資源和優勢。而面向長三角區域,浦東完全可以成為:要素供給者,即供給和輻射資本、技術、管理等關鍵性生產要素;也能作為各類功能平臺的搭建者;同時,浦東利用先行先試和制度創新優勢,還將發揮標準示範和潮流引領作用。

在國家戰略中,浦東扮演什麼角色?浦東有豐富的戰略基礎設施和戰略空間,面向國際市場,有齊全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浦東都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徐建表示,在「雙循環」格局中,浦東是「最佳樞紐門戶」。

未來三十年,浦東會變成什麼樣?徐建表示,浦東是世界城市網絡的「節點」,上海城市功能與能級的「極點」,是外資進入中國的「據點」。浦東是上海的「基本面」,也是絕無僅有的「扇面」,是民族復興的臉面。

沈國明:浦東在未來的改革中,要用足政策,更要制度創新

在雙循環背景下,經濟對外依存度很高的浦東怎麼做?沈國明表示,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浦東仍要堅持在改革中前行,承擔好先行先試的任務,堅持制度創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之所以要改革,是因為既有的思路和辦法不靈了,必須要探索新的思路和辦法。新一輪的浦東改革開放與30年前不同,當時,改革的目標剛剛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這個目標相適應的法律體系還沒有形成,浦東開發開放不能等,特別是大量外資要進入,為保障浦東開發開放順利進行,上海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滿足了現實急迫的法律和制度需求。

現在,雖然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新時代改革過程中仍然會遇到法律不能滿足現實需求的情況。法律的特點之一是具有穩定性。我國調整微觀層面社會關係的民商事法律基本穩定,即使缺失或者不完善,道德、公序良俗能夠發揮一定的規範作用。而調整宏觀層面社會關係的法律也一味強調它的穩定性,勢必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導致在實際生活中不起作用。以浦東為例,浦東在這三十年間,GDP總量增加了200多倍,如果法律法規在這樣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發揮作用,其生命周期一定是相對短的。

為此,改革者不能坐等新的法律出臺,透徹了解實際,認真研究政策和法律,通過制度創新,從絕路中走出活路來。當年所謂的「財政資金空轉,土地批租實轉」,堪稱教科書式的制度創新。就目前的情況看,現有的政策還沒有用足,也就是還沒有用到政策的邊界。2019年7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促進和保障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這是根據浦東的實際需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其中有些舉措很有力度,比如:賦予浦東新區市級經濟管理權限;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圍繞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兩大重點工作,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有權在一定期限內,暫時調整或者執行上海市現行地方性法規的規定等等。沈國明表示,地方立法的這些授權給了浦東較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好好琢磨,將其用足用好。

上海和浦東都在為浦東爭取地方立法權。浦東改革開放是國家戰略,所需要的肯定不是設區的市所擁有的地方立法權。如果能夠享有深圳特區那樣的立法權是比較理想的,如果能取得領域較廣的一攬子授權,應該也是較好的結果。不管能否擁有立法權,發揚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形成的好傳統、好經驗,勇於創新是應有的精神狀態。通過創新,讓法律的原則性規定得以落地,讓既有規則具有解決新問題的延展性,讓創設的新規則有效、管用。

制度創新不是花拳繡腿,而要注重質量。所謂質量,最重要的是管用,具有可執行性。浦東在這方面應該做出榜樣。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制度創新,一定要讓企業有獲得感。是否真的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實際問題,要去聽企業的意見,要依據企業的感受。沈國明表示,人都有局限性,所以,法律法規也會有短板,但是,是否具有可執行性不是短板問題,而是底板問題,沒有可執行性這塊底板,再好看的條文都是空的。所以,制度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的原則,要重視可執行性。

諸大建:建設「人民城市」,要提高城市綜合發展質量

上海的目標是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怎麼建設?過去三十年,中國一直在學習歐美經驗,未來三十年是要繼續Follow他們,還是自己探索?諸大建表示,學習歐美經驗無法回答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版本全球城市是題中之義。「人民城市」是上海建設獨具特色全球城市的最好路徑。何謂人民城市? 諸大建從三個層面詳細解釋:For people為人民,從經濟增長到人類發展;Of people,城市人群的不同需求;By people,靠人民。

落實到「人民」,就不能僅僅用經濟發展指標來評判。如果僅僅從經濟功能理解全球城市發展,上海市當不了領頭羊,浦東也一樣。

根據森財團2017 研究:上海經濟在全球城市排名第7位,科研和文化分別排名16、17位。可見,全球城市的經濟平均線上海已經達到,但是,上海的綜合發展線沒有達到。

未來的發展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全球城市競爭力;一個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質量。衡量城市發展,也不僅僅用GDP指標來衡量,進一步要用HDI(人類發展指數)指標來衡量。HDI涉及到教育、醫療等方面,這一指數包括期望壽命指數、教育指數和GDP指數。

諸大建表示,未來要從高速度增長PfB(people follow busniess)發展到高質量發展BfP即Business follow people,即從以吸引企業到來為核心,到以吸引高層次人才為核心的轉變。

如何才能吸引高質量人才?人才的流動方向是高生活質量城市。而高生活質量城市包括:經濟、就業、住房、衛生、公共服務、教育、文化與娛樂、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上海打造全球城市,不僅要提高經濟競爭力,也要支撐經濟的生產、生活、生態這「三生系統」的競爭力。「浦東要發展,要從營商環境作為單一的評價標準轉到注重整個城市綜合發展質量,」諸大建表示,只有好的地點質量才能吸引人和企業。

「地點質量」包括可創業性、可居住性、可旅遊性三個層面。

可創業性,上海在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吸引人才,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可居住性和可旅遊性方面,上海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上海正在打造15分鐘生活圈,除了新基建和老基建,還要在社區營造微基建,包括30分鐘物流圈層、15分鐘步行圈層、線上實時服務圈層。而可旅遊性要從增量擴展到存量優化,要進一步開發城市的生態空間。

諸大建認為,大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並不稀奇,如果在魔都旁邊看到一片江南水鄉風光,這才是真正的城市競爭力。上海未來的城市規劃和發展不要把土地都變成產業,也要考慮生態和生活。

何萬篷:面向未來、面向全球的浦東新動能

何萬篷認為,從30年前「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走向世界」,到今天「開放旗幟、強國窗口、功能高地、治理樣板」,可以洞見浦東30年開發開放的持續升級。過去30年,浦東新區通過陸家嘴、張江、金橋、外高橋、臨港等區域的發展,以點帶面,以部分帶整體,進而實現了系統性崛起。面向未來,就35.8萬平方公裡的長三角地區而言,上海是高原,浦東是尖峰。對浦東未來30年,何萬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考慮基於自由貿易制度、促進資源要素在全市域接力型流動和布局,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建設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打造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二是要堅持「以極點思維,謀拐點效應」,未來不是當下的線性趨勢外推,提高準備度,不一定全是以複製推廣為前提,應該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三是把開放經濟、消費社會、科技創新、文化賦能、智慧治理這五大KDF(關鍵驅動因子)作為新動能,去建設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的自由經濟區。這其中,開放是第一位的,而且是5個開放,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對未來開放、比美國還開放、自主開放。

到2025年要實現倍增目標,浦東尤其要關注哪些方面?何萬篷講道,根據前灘綜研自主研發的「前研區域洞察系統」推演,第一是科技,尤其是發展專利密集型服務業和打造科技創新氛圍;第二要高度關注風險管理,幫助企業提高反脆弱能力;第三是年輕人導入,這方面杭州的一些做法值得學習。

此外,何萬篷還表示,浦東不能只盯著「高大上」,也要包容性發展,學會容錯、容缺、容低、容小、容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30年,浦東應開放而生_浦江頭條_澎湃新聞
    2020年4月5日下午,上海,眺望浦東。 IC photo 資料圖開放寫就50餘項第一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浦東開發起步。不過,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浦東視線所及之處,仍是成片的農田、老廠房和碼頭。
  • 馬榮華:支付寶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浦東制度創新下新興行業創造力的...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日電  「支付寶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浦東制度創新下新興行業創造力的
  • 深觀察|三十年風雨歷程,黨建引領浦東乘風破浪
    百年來,無論時代風雲怎麼變幻,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未變,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回望浦東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史,就是一部黨帶領人民攻堅克難、奮力前行、開創輝煌的奮鬥史。浦東基層黨組織緊密結合黨員和群眾的需求,不斷探索創新,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建立了多元開放的黨建服務陣地——金領驛站(即現在的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通過區域聯動、打造工作陣地等方式組織各方力量,服務和保障金融城的改革發展;自貿區黨員政治生活館依託上海兩新組織黨建網為基層黨建工作服務,實現黨員教育服務積分全程管理;滬東街道依託微信等網絡平臺創建了「微心願」服務對接平臺
  • 風從東方來|浦東30年,從卓越走向偉大
    我們從百年風雲中解讀出歷史的浩瀚,也從浦東三十年的日新月異中領略到永不停歇的奮鬥氣息和澎湃力量。進入而立之年,從勇立潮頭走向成熟的浦東,平添了幾分「勝似閒庭信步」的堅韌和從容,平添了幾許成熟氣質和世界眼光。
  • 中華民族的浦東,面向世界的開放|而立浦東再出發
    上世紀90年代之前,筆者對於浦東區域的基本印象只有一隻瓜和一句民諺。瓜,是著名的南匯8424西瓜,是那個時代上海農業嫁接種源了不起的突破。民諺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當然,現在這句民諺早已失效。三十年前,浦東開發開放由國務院宣布成為國家戰略、發展是硬道理深入人心。從那時起,筆者就投入了浦東發展的規劃和評估研究。
  • 澎湃下午茶|熊易寒:城市人口是生態系統,需要不同層次的人
    2019年12月27日,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熊易寒與上海市浦東新區地區工作黨委社會治理推進處處長張輝做客「澎湃下午茶」,就城市移民和城市競爭力與在座聽眾進行了探討。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熊易寒(左)與上海市浦東新區地區工作黨委社會治理推進處處長張輝(右)。
  • 更開放更便利,浦東創新海內外人才集聚制度
    來自日本的黑澤和則、大坂宏彰作為創徒叢林創業孵化器引進的外國創業人才,12月24日拿到了全國首批外國創業人才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首證發放突破了以創業為工作內容的外籍人才因沒有聘請主體而無法辦理工作許可的限制,為其來上海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加穩定的工作預期。
  • 新基建的模式與制度創新
    同時也要看到,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新基建自身的科技支撐力量、承載的數據要素形態、面向的經濟社會需求都與傳統基礎設施有很大不同,在投資運營模式和相關制度方面有其獨特性。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新基建的模式和制度創新,為新基建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新基建的「新」特徵   新基建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提供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
  • 浦東香格裡拉大酒店的保時捷下午茶時光
    給自己一杯下午茶,清空思緒,遺忘時間,不需要有意識,這便是放空最理想的狀態。當下午茶的芬香薰陶著房內的每一個角落,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木製桌面上,感受自己內心的祥和,抑或與閨蜜、愛人之間的柔聲輕談,生活如斯,夫復何求?
  • 接續浦東三十年奇蹟,譜寫上海「十四五」華章!站在新起點,青年人...
    「接續浦東三十年奇蹟 譜寫上海『十四五』華章」上海青少年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主題活動暨上海青年講師團主題宣講活動今天下午在浦東圖書館舉行。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更懂浦東,更能理解浦東發展的深遠意義,體會到30年曆程所凝聚出的浦東精神。我所在的制度創新和風險防範處,是全國首創、獨一份的處室名字,制度創新代表了油門,風險防範代表了剎車,不僅要跑得快,還要能剎得穩。對我而言,新的崗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知識和本領的恐慌與日俱增。
  • 上海浦東四季酒店推出特色中式下午茶
    從11月15日起,上海浦東四季酒店推出回歸經典中式下午茶, 讓愛和朋友聊天聚會共度午後時光的下午茶一族又有了一個好去處。 上海浦東四季酒店推出特色中式下午茶 下午茶源自西方的飲食文化,現在滬上的下午茶也多以西式飲品和糕點為主。
  • 「微更新」帶來「大幸福」!浦東370多處繽紛社區項目已完成
    浦東370多處繽紛社區項目已完成 2020-12-21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從東方來|歷史大坐標,浦東大未來
    編者按:30年崢嶸歲月,30年砥礪奮進。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澎湃評論部即日起推出特別策劃《風從東方來》,全景展示浦東30年開發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入剖析「浦東樣本」「浦東奇蹟」的時代密碼。此為系列第四篇。
  • 民航創新服務案例:國航「海派特色風情下午茶」
    民航資源網2018年3月28日消息:CAPSE 2018民航服務峰會即將於4月10-12日在上海舉辦,屆時,峰會將頒發「2017年度民航創新服務獎」,自CAPSE啟動「2017年度民航創新服務產品」徵集活動以來,眾多民航實體紛紛遞交了各具特色的創新案例,CAPSE近期將在民航資源網及CAPSE官網等平臺展示部分成效顯著的創新性服務產品
  • 改革開放成就浦東30年奇蹟
    2020年,浦東這一「90後」迎來了而立之年。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一聲號角,浦東這片爛泥渡、阡陌農田和蘆葦蕩開啟了蛻變過程。30年滄海桑田,30年風雨兼程!面對「四不像」的新業態,浦東沒有簡單說「No」,而是突破原有做法,積極探索創新,在全國率先頒發「零售+餐飲」一體的食品經營許可證。一次探索,催生了一個行業。「正是浦東頒發了『二合一』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才催生了新零售這一新業態,京東7FRESH、小象生鮮和超級物種等陸續誕生。」沈麗說。「二合一」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誕生,只是浦東30年來試點探索的改革措施之一。
  • 觀浦東三十巨變 悟幹部成長之道
    浦東新區三十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應當以浦東三十年巨變為啟示,感悟黨員幹部成長之道。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艱苦奮鬥中書寫輝煌成就。曾經,上海人這樣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 回首浦東三十年,郵儲銀行浦東新區分行舉辦4月主題黨日活動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開發開放浦東的決策部署。從那天起,浦東以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先行先試的精神造就了一座新城,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新風貌。2020年,適逢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而立之年,為感受浦東開發開放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郵儲銀行上海浦東新區分行組織黨員幹部、青年員工等90餘人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共同參觀了「在國家戰略的偉大旗幟下——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展」。
  • 高水平開放造就浦東傳奇
    2019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是1990年(60.24億元)的211倍。如果為這對有形和無形的「最萌身高差」尋找成因,「開放」必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答案。以開放基因為浦東注入發展動能30年前,面對改革開放如何突破的關鍵抉擇,黨中央、國務院打出了開發開放浦東這張「王牌」。
  • 浦東三十年:十三個獨家故事|陸家嘴|外高橋|楊浦|金橋|浦東新區...
    浦東開發,規劃先行。建設藍圖一筆一划,皆出自深思熟慮。1990年浦東規劃圖紙上,浦東機場已標註在現在的位置,選址海邊為未來發展留下足夠空間。湯超記得楊昌基說過:浦東辦是「空辦」,沒有審批權、財權和人事權;同時又是「控辦」,要落實中央和市領導指示,嚴格按照高標準進行規劃和開發,避免盲目建設。
  • 心得體會範文: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觀後感共5篇
    30年內,浦東地區的生產總值從60.24億元,躍升為到1990年211倍,創造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激蕩的三十年,從爛泥渡路到陸家嘴,浦東完成了飛一般的跨越,成為知名的金融改革開放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