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開放 而立浦東】
光明日報記者 尚文超 陳慧娟
從外灘隔江眺望,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的摩天大廈勾勒出浦東美麗的天際線。這裡的最高建築上海中心大廈,高632米,30年前,這裡的最高建築是東昌路消防瞭望塔,高24米,兩者相差26倍。2019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是1990年(60.24億元)的211倍。
如果為這對有形和無形的「最萌身高差」尋找成因,「開放」必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答案。
以開放基因為浦東注入發展動能
30年前,面對改革開放如何突破的關鍵抉擇,黨中央、國務院打出了開發開放浦東這張「王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在總結浦東經驗時說:「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
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諸多讓當時的中國人感到驚訝的第一都在浦東誕生。浦東的開發開放從一開始就在「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的期待中起步。
1992年,一家日本公司——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獲批在上海原外高橋保稅區註冊成立,這是外高橋保稅區的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那時我還不相信浦東地區開放那麼快,那麼先進。」公司總經理森常隆見證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堅定和不可思議的速度。
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金融中心加速成型,外資企業紛至沓來,跨國公司總部相繼入駐……
30年來,浦東吸引外資1029.5億美元,聚集170個國家和地區的3.62萬家外資企業、35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全球500強企業中346家在浦東有投資項目。
當目光放眼全球,對標國際高水準,浦東將開放投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
在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浦東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形成了一批基礎性創新。
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後,浦東率先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等關鍵領域金融改革。
可以看到,開放在浦東經濟社會發展大戰略中的地位和分量。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開放」已內化在浦東發展理念的基因之中。
在上海市委黨校理論創新工程首席專家胡偉看來,浦東開發開放30年,之所以能夠實現天翻地覆的歷史性跨越,根本就在於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實現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良性互動,充分利用了「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敏銳地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之中,切實貫徹了鄧小平同志「要把進一步開放的旗幟打出去」的戰略意圖。
以制度型開放為全國創造經驗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制度型開放」被首次提出。會議要求,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當前,開放的內涵外延正在發生變化。有媒體報導稱,全球多個貿易談判的主要方向,已經由關稅、股比限制等準入的「邊境」領域,逐漸轉向智慧財產權、環境、政府採購、競爭中立等「邊境後」領域。
與開放初期一定程度上依靠低成本或者優惠政策來形成吸引效應不同,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必須依託制度型開放。
「實現全方位、全領域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實現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的關鍵提升,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我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提供制度支撐並積累經驗。」胡偉認為。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支持浦東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強配置全球資源能力、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造經驗。先行先試的浦東,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政府職能轉變、貿易投資、金融開放創新等領域加快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
浦東近年推出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由貿易帳戶、「證照分離」「一業一證」「六個雙」政府綜合監管等一批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創新,55個擴大開放全國首創性項目在浦東落地,328項制度創新向全國複製推廣。
3月,國內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落戶浦東,進一步表明了外資金融機構對浦東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的認可。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樸學謙對此有切身體驗:「在浦東,我們感受到政府對外資機構的重視和務實的作風,我們對浦東有了越來越大的信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
浦東的試驗與探索,無疑對上海以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乃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戰略意義。
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掛牌成立,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在浦東全面鋪開。
3個月後,特斯拉Model3電動汽車從臨港駛出,向全球展示了選擇臨港之後的「特斯拉速度」。這一年,臨港著力改革審批審查制度,完善「一網通辦」,致力於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臨港新片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顧長石信心滿滿:「臨港不會止步於『特斯拉速度』。」
11月4日,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辦。這給困境中的全球經濟注入了極大的信心和能量,對促進貿易投資、推動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
全力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浦東,一方面在政府職能轉變、貿易投資、金融開放創新等領域加快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另一方面,國際規則尚未形成廣泛共識,而浦東在已經具備參與塑造和引領國際規則能力的領域,加快形成規則體系,為世界規則制定提供「中國方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認為:「作為上海自貿區的實際承載區、『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區,浦東有基礎、有能力、有責任積極探索、率先作為,助力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
今年以來,中船集團、中化集團、民生證券、開市客等央企、外企、民企總部接連在浦東落地;沃爾沃建築設備把亞太總部從新加坡搬到浦東;世界最大的工業軟體提供商達索系統也把亞太總部從日本搬到浦東。
目前浦東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總量已達350家,佔上海總量的46.2%。張學良說:「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總部,將成為浦東構建輻射國內外全球供應鏈樞紐、高質量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的重要載體。」
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浦東號」航船揚帆再出發。「面向未來,浦東將奮力打造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引領示範區;面向全球代表國家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面向當下率先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勇當標杆、敢為闖將,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努力在新發展階段走在前列,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