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又到橘紅時
現在走到超市、菜市場
哪哪都是金燦燦一堆堆
這大冬天的格外喜人
一看就讓人心動
一心動就忍不住想買兩斤帶回家
吃起!!
話說,你是不是常聽網上說
橘子分公母?
網上還說挑橘子得這麼挑:
挑橘子底部帶小圓圈的母橘子
不要帶小點的公橘子
母橘子比公橘子甜
另外有說法就是:
果蒂凸起的橘子沒成熟
平展的橘子才是熟透的
買平不買凸
越醜的橘子,越好吃……
好有理有據
來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
聊一聊那些挑橘子的誤區
從橘子表面和口感給橘子分「公母」,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首先,橘樹屬於雌雄同株的植物,並沒有公母之分。
位於果實頂部(即與果柄相對位置)的「臍」,其實是脫落的花器官在果實上留下的疤痕,多數是點狀的。
這些疤痕主要是運輸水分和養料的維管束的殘跡,因為下方的果皮組織發育速度通常比果實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發育),所以就形成一個略微凹陷的「臍」。
而花朵脫落時留下的痕跡,會各不相同,因此有些「果臍」是凹的,有些「果臍」則是凸的,並無性別一說。
所謂的公橘子其實是「內臍」,母橘子則是「外臍」而已,而且也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臍部這一小塊果皮的發育與果實的味道相關。
水果味道的酸與甜和溫度、土壤、肥料、日照、樹齡等有直接關係,產地、品種、形狀的不同也都會影響水果口感的好壞。
所以,水果的甜度和「雌雄」無關。
果蒂凸起的橘子沒成熟,平展的橘子是熟透的,這種說法也毫無科學依據。
果蒂通常就是指水果和它們的枝莖連接在一起的部分,而果柄也是水果果實和枝莖連接在一起的地方。
我們可以將果蒂和果柄理解成同一個東西,只是不同地區,或者是有不同習慣的人對它使用的稱呼的不同。
果蒂是否凸起,跟品種有很大關係。比如醜橘,就很好吃,但它幾乎就都是凸起的。
所以,看是否有凸起選擇橘子,並不靠譜。
橘子也並不是長得越醜越好吃。
橘子果皮有結疤、不平整的情況是病蟲斑,只能說明果農在管理上比較粗放,可能施肥也沒跟上,果實可能因為缺乏氮磷鉀等營養物質,糖度大打折扣。
買橘子,一般表皮光潔、賣相好的是首選,因為這說明橘樹的管理比較到位,果農施肥也比較勤快,長出來的果子也會比較甜。
好了,聊完挑橘子誤區
咱們還是正正經經科普一下
挑柑橘首先可以看個頭,最好挑中等偏小的個頭,一個橘子的重量最好在90~11克,稱一斤橘子有5~6個是最合適的大小。
除了個頭,還可以看顏色,橘子顏色越紅的往往越甜,水分也會比較充足。
因為橘子紅需要充足的日照,還要晝夜較大溫差,這樣有助橘肉的糖度提升,一般溫州蜜柑糖度在10-12,好的糖度可以達到14以上。
還有專家表示,橘樹越老橘子越甜,一般15年以上的老樹結出果實成熟後,能結出糖度達到12以上的柑橘。至於這個,科科建議,可以去柑橘園裡慢~慢~挑。
實在擔心挑不出不好吃的,怎麼辦!嘗嘛!超市、菜市場買橘子,基本上都有剝開拱大家品嘗的橘子,好不好吃,嘗一下就知道了。
最後,小編想友情提醒下冬天仍要保持身型的寶寶們,橘子糖分還是比較多的,如果吃太多橘子,能量攝入可不低。所以,不要吃太多。
根據我國膳食指南的推薦,普通成人的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 g 左右,折算到柑橘類,差不多也就是 2-3中等大小的橘子。
*微信改版後,好多人都說找不到我們了,為了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把我們設為「星標★」吧~
來源 | 科普熊貓
原標題:《WHAT!!橘子分公母,選平不選凸,越醜越好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