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鼓樓與鐘樓

2020-12-12 往事推送

北京鼓樓和鐘樓,位於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最北端,是明清北京城的報時建築。兩座樓原建於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明朝永樂年間於今天的位置重建。此後鼓樓和鐘樓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鐘樓和鼓樓建成之後,每到每天的戌時,鼓樓擊鼓18下,再鐘樓擊鐘18下,各擊三遍,共計108下,俗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從而報完一個時辰,稱為定更。此後亥時(二更)、子時(三更)和丑時(四更)只撞鐘不擊鼓,且每個時辰只撞一次。次日寅時擊鼓和擊鐘的模式與戌時相同,稱為亮更。全程用一座銅壺滴漏來定時。清朝時改為用時辰香定更次,欽天監太監掌香,鑾儀衛派旗鼓手司鼓。

鼓樓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四周砌有磚牆,門前有一對高1.25米的石獅子。鼓樓通高46.7米,底部有一層4米高、東西長56米、南北長33米的的臺基,臺基南北兩側各開有3座券門,東西兩側各開有1座券門。臺基內開有無梁式磚石結構的十字形券洞。臺基的東北角開有一座小門,進入小門後有向上的69級石梯,其中底部60級為南北走向,頂部9級右轉向西,可達臺基的頂端。

鼓樓第一層樓室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築面積925平方米,共有36根木柱。樓的室內方磚鋪地,門窗為六抹方格槅扇。樓內原擺放有25面鼓,其中1面主鼓,24面群鼓,鼓均為整張牛皮蒙制,長2.25米,直徑1.34米。鼓座為木質,高1.8米,寬1.9米,厚2米,外表上漆並雕有雲紋。第二層為暗層,本沒有樓體相通,1984年維修時安裝有一副鐵樓梯以供上下,可以檢查房屋和存放物品。圖為鼓樓內部。

鐘樓位於鼓樓北側100米處,是北京城中軸線的北終端。鐘樓坐北朝南,整體為磚石結構,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通高47.95米,下部為磚石臺基,臺基上為高33米的樓體。樓體分兩層,第一層高15.74米,四面各開一座券門,內部呈十字相交。內部東側有75級石梯可達第二層。第一層頂部有城垛,城垛內側的第二層樓體每面均有一座拱券門,拱券門左右兩側各有一扇石制雕窗,樓體外四周圍有漢白玉護欄。

樓內屋頂正中呈半球形,正中有一個八角形的木框架,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個防線每邊長2.3米,其餘四邊每邊長1.35米,木架上懸掛有一口大銅鐘,該鐘高5.4米,底部直徑3.4米,上頂徑約1米,鍾鈕高約1米,全鍾重約42噸,鐘上有「大明永樂年」銘文。

相關焦點

  • 北京鼓樓、鐘樓
    北京鼓樓、鐘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鐘樓灣臨字9號,鼓樓是明永樂十八年建,清嘉慶五年重建,古代的報時臺,元、明都市建築的重要體制之一,並為元大都城的中心,是北京地區城市發展史的實物資料,鐘樓是明永樂十八年建,清乾隆十年重建,古代的報時臺,元、明都市建築的重要體制之一,全部用磚石建成,不用一木,為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終點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張家口宣化古城
    其中,清遠樓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朔樓於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清遠樓。宣化城牆於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與清遠樓、鎮朔樓合併為宣化古城。戰國、秦漢時,天下分36郡,宣化屬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縣(州縣同治),明代為宣府鎮,清朝改為直隸省宣化府。
  • 絳州三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州三樓,指鼓樓、鐘樓和樂樓,全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老城西部。絳州三樓並峙之格局,國內少見。樂 樓 樂樓,位於鼓樓東南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平遙雙林寺
    1988年雙林寺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林寺佔地約1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禪院在東,寺院居西,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為堡門、天王殿(圖)、釋迦殿、大雄寶殿、娘娘殿,兩側有地藏殿和土地殿、羅漢殿和珈藍殿、鐘樓、鼓樓、千佛殿、菩薩殿、貞義祠。寺內現存彩塑2056尊,大小各異,藝術價值極高,是元明彩塑的精華。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正定開元寺鐘樓與須彌塔
    這也是為何全國有如此多「開元寺」的原因所在了。>圖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照開元寺鐘樓在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塔則是2006年第六批被列入,同時兩者合併,現在文保名錄和牌照上所示的,是開元寺。其他的諸如三門樓、法船殿等,均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惜如今僅剩遺址了。法船殿毀於1966年,我在鐘樓一層的展覽中找到一張它的老照片,不知是否為梁先生在三十年代所攝的。
  • 北京被忽略的一座寺廟,曾是皇家寺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下在對北京的很多寺廟發展中說,不少寺廟建築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內涵是非常高的,除了是名氣大的寺廟外,即便是名氣很低的寺廟,但它們的實際發展意義和作用也都顯得很突出,這更是能得到不少人的關注,也能起到很好的助推意義,畢竟在我國地域內,寺廟建築的保護和開發都是需要同時做的。
  • 【陝西文物覽】古建築——西安鐘樓、鼓樓
    西安鐘樓西安鐘樓、鼓樓,明代報時建築。位於西安市城區中心,地處明西安城牆以內核心區域,分別是中國現存造型完美、規模最大的鐘樓、鼓樓,是古城西安的標誌性建築。西安鐘樓鐘樓坐落於城內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西大街廣濟街口,萬曆十年(1582)遷建今址,清乾隆五年(1740))修葺。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北京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北,東依饅頭山,西依蟠龍山,北連福壽嶺。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至正統八年(1443年)竣工,明英宗賜名法海禪寺。寺有「五絕」,即明代壁畫、古銅鐘、白皮松、藻井曼荼羅和四柏一孔橋。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先農壇
    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以後先農壇逐漸衰敗,後很多建築被拆除。1916年,先農壇被闢為城南公園。1936年,在原址東南角蓋起北平公共體育場,後更名先農壇體育場。1949年7月華北育才小學(後稱北京市育才學校)遷入北京,進駐先農壇。先農壇太歲殿被育才學校佔用,具服殿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佔用。1979年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旅局:武山聖壽寺被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16日,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國保單位共官寺承載了700多年的歷史信息,原建築規模較大,從北向南,分山門和下、中、上三院,曾有天王殿、三官殿、股肱殿、鐘樓、鼓樓、燃燈佛殿、十八羅漢堂等建築,現僅存中院的燃燈佛殿及其東西兩配殿,保存著鮮明的元、明、清三代修築風格。1981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篇):昆明太和宮金殿
    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宮,又名銅瓦寺。金殿因用黃銅鑄成,在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照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名金殿。金殿初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由雲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磚牆保護,有城樓、宮門等建築,稱太和宮。崇禎十年(1637年),由巡撫張鳳山將銅殿拆運至賓川雞足山。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戒臺寺
    戒臺寺,又名戒壇寺,位於北京門頭溝的馬鞍山麓。因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擁有規模宏大的戒臺而著稱於世。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中的戒臺並稱中國三大戒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戒臺寺始建於唐代(622年),舊稱慧聚寺。遼代高僧法鈞來寺開壇講授戒律,在這裡營造戒臺。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鐘樓歷經兩個多月修繕恢復開放
    央廣網西安8月26日消息(記者雷愷)歷經兩個多月的鐘樓保養維護工程全面竣工,西安鐘樓今天(8月26日)正式恢復開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鐘樓。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十方普覺寺
    十方普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壽安山南麓,北京植物園內,因寺中臥佛殿供有臥佛銅像而俗稱「臥佛寺」。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方普覺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以後歷代有廢有建,寺名也隨朝代變易有所更改。
  • 貴州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至第八批)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計180處。,共計518處,另有23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貴州省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圖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計1080,另有106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碧雲寺
    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大宦官魏忠賢又出資擴建碧雲寺,欲將碧雲寺作為自己的墓地,結果沒有用成便因罪大惡極而在崇禎初年自縊後被戮屍。1644年,魏忠賢的黨羽葛九思隨清軍進入北京,將魏忠賢的衣冠葬在墓中,成為魏忠賢衣冠冢。康熙四十年(1704年)下詔平魏忠賢墳。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泉州天后宮
    1988年,被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天后宮前德濟門外的聚寶街、萬壽路富美碼頭是泉州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據記載,11世紀時鎮南門內外「異貨禁物堆積如山」。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孔廟
    北京孔廟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中國第二大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場所。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作為國家級祭孔廟宇,規模甚大,建築物的級別也較高。孔廟大門為先師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簷歇山頂,簷下鬥拱體量碩大,為元代遺物。先師門兩側連接廟宇的外圍牆猶如城門,大門外左右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塊,碑上刻滿、漢、蒙、回、託忒、藏六種文字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先師門後,迎面即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簷廡殿頂。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汝州風穴寺及塔林
    1988年,風穴寺及塔林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原名香積寺,至隋代改名為千峰寺。唐代進行了擴建,易名為白雲寺。寺廟地處嵩山支脈少室山的南麓,寺東南山側有穴,天變而出風,故山又名風穴山,寺也俗稱風穴寺。此後歷代尤其是五代、明代和清代,都對寺廟進行過較大規模的修葺和增建。
  • 懷化有1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你知道幾個?
    1996年11月20日龍興講寺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馬田鼓樓1950年重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是侗寨的特殊標誌,959年馬田古樓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大修,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