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先農壇

2020-12-25 往事推送

先農壇建築群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農諸神和太歲諸神以及舉行親耕的地方,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中軸線西側,與天壇東西相對,遙相呼應。先農壇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山川壇,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為天神、地祇二壇。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以後先農壇逐漸衰敗,後很多建築被拆除。1916年,先農壇被闢為城南公園。1936年,在原址東南角蓋起北平公共體育場,後更名先農壇體育場。1949年7月華北育才小學(後稱北京市育才學校)遷入北京,進駐先農壇。先農壇太歲殿被育才學校佔用,具服殿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佔用。1979年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育才學校圖書館從俱服殿搬出。現在先農壇建築群設有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先農壇建築群可以可分為三組,即先農壇(先農神壇、神廚庫院、神倉院、俱服殿、觀耕臺、慶成宮),太歲殿(太歲殿院和焚帛爐)和天神地祇壇。明清兩代,祭祀先農成為國家重要的祭祀典禮。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並親耕(稱為藉田禮)。在先農神壇祭拜過先農神後,在俱服殿更換親耕禮服,隨後到親耕田舉行親耕禮。親耕禮畢後,在觀耕臺觀看王公大臣耕作。

觀耕臺為皇帝親耕完畢, 觀看王公大臣們耕作的高臺。 觀耕臺呈方形見方18米,高一層1.9米,四面各有臺階9級,臺階踏步由漢白玉條石砌成,側面雕有蓮花圖案。

太歲壇,又稱太歲殿,位於先農神壇東北,是祭祀太歲神及十二月將神的院落。 建築有太歲殿,拜殿及東西配殿, 太歲殿正殿祭祀太歲神,東西配殿祭祀十二月將神。

神倉院是存放耕田收穫的穀物的地方,親耕收穫的穀物供北京各壇、寺廟祭祀使用。 院子分為前後兩個院,前院有收谷亭、圓廩神倉和庫房,後院是祭器的庫房。神倉院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圖為《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局部)。該卷是描繪雍正帝在先農壇祭祀農神活動的紀實性繪畫作品,作者不詳。全套分上、下兩卷(或有三卷),分別表現皇帝祭農神和扶犁耕耤田,由此構成皇帝祭祀農神活動的全部內容,是清代宮廷繪畫的上乘之作。此為上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根據史料記載,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曾多次前往先農壇參加祭祀典禮。

相關焦點

  • 先農壇3年內啟動騰退
    多年來一直被佔用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先農壇,將在未來3年內啟動騰退。4月7日,記者從西城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了解到,先農壇騰退整治已啟動前期的方案研究,有望在3年內正式實施。先農壇將現歷史景觀格局先農壇和天壇一樣,都是北京著名的祭祀建築。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戒臺寺
    戒臺寺,又名戒壇寺,位於北京門頭溝的馬鞍山麓。因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擁有規模宏大的戒臺而著稱於世。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中的戒臺並稱中國三大戒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戒臺寺始建於唐代(622年),舊稱慧聚寺。遼代高僧法鈞來寺開壇講授戒律,在這裡營造戒臺。
  • 北京著名「五壇八廟」之——先農壇遊記
    皇家的祭祀不但有祭祀天地的天壇和地壇,祭祀日月星宿的日壇和月壇,也有祭祀炎帝神農氏的先農壇。 北京先農壇,原名山川壇,是中國古代祭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農場所。現為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著名「五壇八廟」旅遊景點之一。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十方普覺寺
    十方普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壽安山南麓,北京植物園內,因寺中臥佛殿供有臥佛銅像而俗稱「臥佛寺」。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方普覺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以後歷代有廢有建,寺名也隨朝代變易有所更改。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碧雲寺
    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大宦官魏忠賢又出資擴建碧雲寺,欲將碧雲寺作為自己的墓地,結果沒有用成便因罪大惡極而在崇禎初年自縊後被戮屍。1644年,魏忠賢的黨羽葛九思隨清軍進入北京,將魏忠賢的衣冠葬在墓中,成為魏忠賢衣冠冢。康熙四十年(1704年)下詔平魏忠賢墳。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安陽靈泉寺石窟
    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泉寺始建於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初稱寶山寺,隋開皇年間改稱靈泉寺,至清末僅存石窟造像及摩崖石塔共209處、北齊及唐代石塔各兩座,它現存建築均為現代重建。靈泉寺石窟以摩崖浮雕塔龕最具特色,共有153座,被稱為「寶山萬佛溝塔林」。寺西北崗上,現存北齊石塔一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平遙鎮國寺
    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於五代北漢時期,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間改名為鎮國寺,延用至今,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作為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宣武門天主堂
    宣武門天主堂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41號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北京最早設立的天主教教堂,俗稱南堂。始建於1605年,現行的三層巴洛克建築建於1904年。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張家口宣化古城
    其中,清遠樓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朔樓於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清遠樓。宣化城牆於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與清遠樓、鎮朔樓合併為宣化古城。戰國、秦漢時,天下分36郡,宣化屬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縣(州縣同治),明代為宣府鎮,清朝改為直隸省宣化府。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鼓樓與鐘樓
    北京鼓樓和鐘樓,位於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最北端,是明清北京城的報時建築。兩座樓原建於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明朝永樂年間於今天的位置重建。此後鼓樓和鐘樓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大同善化寺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1篇:大同善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佛像及老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善化寺正門善化寺與華嚴寺同為遼金建築遺珍,也均是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善化寺已取消門票免費參觀,顯得非常敞亮。剛參觀了九龍壁不久,又在善化寺門前見到了一個五龍壁。
  • 青海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北篇(1)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 西海郡故城遺址、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門源古城及海晏縣尕海古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篇):溪州銅柱
    1968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以其為馬氏所建,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都長沙。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貴州省東部和廣東省北部。楚王馬希範是馬殷之子,932年至947年在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篇:廣州沙面建築群
    近代以來,這裡曾經是英、法兩國的租界區,島上建有眾多西洋風格建築,目前有50餘處文物保護建築。1996年,沙面建築整體被認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英法兩國原本打算在舊有「廣州十三行」的河對岸設立租界,但遭到當地居民反對,無法徵收土地,遂決定將江中一處小沙洲作為租界地址,隨後填築成島,命名為沙面島(Shameen Island)。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天寧寺塔
    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歷史文獻,天寧寺塔為隋代時期隋文帝所建舍利塔。1935年時,梁思成、林徽因發表了《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之鑑別問題》,其中曾以天寧寺塔為例,主張建築年代的鑑別方法應該「用科學考據態度辯證其確切年代」,斷定「天寧寺塔絕對絕對不是隋宏業寺的原塔」,並給出了該塔建於遼代末年的結論。
  • ...卻是與天地日月恆重的國之根本|北京先農壇(古代建築博物館)上篇
    ··· 先 農 壇 ···農為國本,是以宰牲祭山川重農親耕,建築神壇祀先農 要想了解先農壇,得先大概對北京中軸線有個概念。不過遊人少也是先農壇的優勢,安靜、空曠、無遮無擋。無論是想認真地看展覽還是選一個好角度拍照,都能稱心如意。上面這張圖是清代先農壇鳥瞰圖。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銀山塔林
    1988年,銀山塔林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山因「冰雪層積,色白如銀」而得名,又因「麓有石崖,皆成黑色」,故稱「鐵壁銀山」,明代曾列為「燕平八景」之一。金天會三年(1125年)時,該地始建大延聖寺,至大定六年(1166年)當地已有五百餘名僧尼。除去大延聖寺外,周圍還有鐵壁寺、松棚庵、清涼庵等七十二座茅庵,以及大量的僧尼舍。這些高僧、和尚、尼姑等死後就在此修造靈塔。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牛街禮拜寺
    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牛街禮拜寺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度大修,在寺門棚面懸掛橫額「敕賜禮拜寺」。民國十年(1921年)重修。禮拜寺坐東朝西,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集中對稱,採用中國古典磚木結構,細部帶有阿拉伯建築裝飾風格。主要建築為望月樓、禮拜殿、碑亭、宣禮樓、講經堂、沐浴室、對廳等等。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篇):南京棲霞寺舍利塔
    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舍利塔始建年代沒有明文記載,相傳該塔建於隋代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向全國83個州散舍利建塔的時期,其中棲霞寺位於83個州中的蔣州,最早為木塔,但原塔已毀。五代南唐年間,重建該塔,是為現存石制舍利塔。該塔是南京市境內現存最古老的舍利塔,同時也成為了中國現存最大的舍利塔。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大境門長城
    2019年夏季張家口、大同遊記第9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境門長城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長城這個文保項目挺有趣,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三段長城是作為三個單項被列入的,其後的二三四批各有一些增加。直到第五批時,新評上的與以前評上的合併為一個整體的文保項目「長城」,也就是說,從這之後再有新評上的某段,就只是國保單位「長城」的一個子項了。張家口的大境門長城就是這種情況,它是在2013年被納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