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新開啟「造艦競賽」,這次的戰書給了中國!甭管接不接,先來算...

2020-12-24 騰訊網

100年前,美英日等國在華盛頓締結《五國海軍條約》,暫時遏制了當時列強間幾近失控的海軍軍備競賽。 100年後的今天,這熟悉的一幕重映了:12月17日,美國軍方發布海軍戰略文件,鼓動海軍大肆擴軍,頗有要給拜登時代的海軍政策定調的意味。結合此前提出的「海軍力量2045」計劃,美軍即將在西太平洋掀起一場規模更浩大的造艦競賽,目標直指中國。

美國人這一計劃無疑讓亞太地區有了風雨欲來之感,但其實只要細看這個計劃,不難發現氣勢洶洶的面具後,隱藏的是各方掣肘、囊中羞澀導致的色厲內荏。

面對這份戰書,我們既不必一味嘲諷或唱衰對手,也不必迎合西方「冷戰難以避免」的論調。

1909年的漫畫《Puck》畫出美、日、英、德、法等五國的「造艦競賽」,這一詞彙也在西方語境下成為危機感十足的代名詞

疑問1:島礁究竟好不好守?

先從備受熱議的話題說起吧——南海島礁,究竟好不好守。

老實說,這是持續被西方炒作、總能撩撥國人心弦的老話題。但在11月美國總統選舉前,有關川普政府是否會突襲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報導再次充斥海外媒體,國內輿論也不禁受到影響,以至於中國國防部在10月末特意證實時任美國防長埃斯珀曾親自向中方澄清這些傳言不屬實,表示美國無意製造對華軍事危機。

埃斯珀的這番話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要說美國視我們的南海島礁為眼中釘、肉中刺,想要除之而後快,那絕不是杞人憂天。但想法歸想法,意淫不能成為現實政策的目標和基礎。畢竟,中國可不是伊拉克或阿富汗。

實際上,西方媒體和「鷹派」觀察家常炒作的那些南海島礁在衝突和戰爭中「脆弱」的理由,比如面積狹小,缺乏防禦縱深;遠離大陸,難以得到及時增援……難道只有美國人想得到,中國人就想不到嗎?

永暑礁上的飛機起降跑道(圖左灰褐色長線條部分)

當然不是。但中國依然決定在這些島礁進行陸域吹填,是經過謹慎的評估與細緻的準備的。

首先,南海島礁完成陸域吹填後,功能得到極大豐富,其主要功效不在戰時,而是在平時確保中國保持常態化的存在——這對於鞏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在複雜的南海談判博弈中增強話語權的意義是難以估量的。

其次,一旦到了戰時,尤其是面對美國這樣海空實力強悍的對手時,單靠島嶼自身防禦力量的確斷難守衛。美日在二戰期間多次殘酷的奪島戰表明,島嶼的歸屬取決於區域制海權掌握在誰手裡,決戰空間在海上而非島上。一旦區域制海權喪失,哪怕防守方在島嶼上部署再多的兵力,失敗也難以避免。

中國對此十分清楚。因此,儘管中國十分注重南海島礁自身防禦力的建設,但從沒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島礁自身,而是通過儘量實現軍艦和航空兵在島礁周邊海域的常態化部署,與島礁形成互動配合,擴大防禦縱深。

換句話說,美國天天炒作南海問題,包括「宣傳」炒作我島礁防禦弱點,不過是口水仗。其實雙方都清楚,無論是平時的對峙還是戰時的較量,足夠數量的軍艦與戰機才是決勝的關鍵——這就是美國推出「海軍力量2045」的根本原因。

疑問2:「海軍力量2045」 有多可怕?

「海軍力量2045」由埃斯珀在離任前夕提出,可以說是川普心心念念的355艘艦隊計劃的擴大版。其具體內容,是指美軍計劃到2045年建立一支包括有人駕駛和無人艦艇在內的龐大艦隊,使軍艦數量由現在的290艘擴充至500艘。詳情如下表所示:

如圖可見,美軍擴充艦隊的重點並未放在傳統「主力」——核動力航母和巡洋艦、驅逐艦等大型水面戰艦上,而是攻擊型核潛艇、小型水面戰艦和無人作戰艦艇三類艦艇上。

美軍的選擇具有高度針對性。縱觀過去幾年美國在南海的動作,雖然美國海軍執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的次數在川普任內急速增長,但表現出的一個鮮明趨勢就是——愈發力不從心。

2017年,美國第七艦隊接連發生惡行撞船事故,兩艘驅逐艦遭重創,17名水兵死亡,導致艦隊司令直接被免職。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美軍「羅斯福號」航母因艦上疫情暴發被迫停靠關島休整,導致美軍在西太平洋再次出現航母「真空」,艦長也因被迫公開求援被免職。

對於原因,被免職的第七艦隊前任司令約瑟夫·奧金看得很清楚:艦隊承擔了遠超額度的任務,人手入不敷出,艦艇維護滯後。一句話,幹活的人太少了。

被油輪撞到幾近報廢的美軍驅逐艦

但這並非最關鍵的原因。

從2013年起至今,中國海軍被譽為「下餃子」的造艦速度使得新艦下水噸位連年高居第一。海軍艦艇數量與質量的雙增長使得中國海軍能夠在遠離大陸的南海保持不間斷的海上存在,並與島礁上的防禦力量互成犄角。對此,稱霸全球大洋為目標的美軍如鯁在喉,只得以更多的「航行自由行動」來抵消中國影響力的增強。

但在這樣的消耗與比拼中,雙方承受的代價是不同的:

首先,雙方艦艇數量差距迅速縮小。2016年,中國海軍服役的戰艦數達到18艘,2017年又至少新增了14艘,而美軍同期新增僅為5艘和8艘。至2018年,中國海軍主戰艦艇數量達約300艘,與美軍287艘的作戰艦艇規模幾乎一致。

其次,中美軍艦的部署方式迥然不同。中國海軍艦艇的活動範圍仍以周邊海域為主,距離本土港口較近,但美國海軍實施全球部署,且在南海周邊沒有常駐港口。因此,即便同樣是在南海保持存在,相關任務給雙方艦隊官兵造成的疲勞度是完全不同的。

再次,雙方的任務成本相差巨大。美軍現有的水面艦隊以大型軍艦為主,缺乏4000噸位以下的輕型艦艇。而縱觀中國海軍近年來的發展,噸位較輕卻戰力不俗的054和056兩型護衛艦佔據重要位置。在非交戰性的軍事任務中,中國海軍造價約3億美元的054型護衛艦就能完成的任務,美軍只能使用單價高達近20億美元的伯克級驅逐艦才能對衝,而且還是要「遠道趕來」。

據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爆料,中國海軍還將追加訂購20艘054型護衛艦,以加強對周邊近海的控制

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海軍,急於打壓遏制中國的美軍能不心急火燎地抓緊造船嗎?能不更加重視小型水面艦艇和無人作戰嗎?

疑問3:美軍為何更重視無人作戰?

但造船歸造船,一向財大氣粗的美軍為什麼偏偏重視小型水面艦艇和無人作戰呢?原因很簡單,山姆大叔已非昨日,早已風光不再。當下的美國,錢包著實有些乾癟。

川普執政以來,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一改歐巴馬時期壓縮軍費的態勢,不斷透支財政增加軍費。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估算,「海軍力量2045」的目標若要完成,每年僅造艦上的花費就高達285億美元,再加上其他相關費用,非得300億美元以上才能滿足需求。

但這一數字不僅遠高於目前美國海軍每年的造艦預算,也與美軍武器裝備整體更新迭代的需求相衝。

首先,美軍目前優先進行核武器系統的升級,需要在2030年前推進海基、陸基和空基核武器的全面換代,僅這一項就要近1000億美元。

其次,美軍海陸空現有的主戰裝備基本都在冷戰結束前後完成更新,服役年限基本已達30年,個別裝備甚至遠超這個數字。新型裝備的研發與生產需要巨量的資金,缺錢的可遠不止海軍一家。

「星座」級護衛艦之所以被美軍寄予厚望,計劃訂購20艘,根本上是因為其批量建造後的成本有望降至10億美元

但目前看來,拜登上臺後很可能把資源優先供給海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本月初在講話中表示,軍方需要將主要財政投入到海軍的擴張上,而陸軍、空軍的部分項目經費將被削減。

需要注意,馬克·米利出身陸軍,同時也是華盛頓建制派人物。他的講話,既代表美國軍界高層相當的共識,也勢必為注重建制派聲音的拜登重視。

且不論這種資源的分配方案能否成功,這裡面的動向是中國必須重視和辯證分析的。美軍重視小型作戰艦艇,表明美軍仍舊重視雙方在非交戰性的任務中的較量,這對雙方管控危機的目標是個利好。從這個角度說,美軍此番造艦計劃,與冷戰時期同蘇聯的海上博弈存在不同。

但美軍更重視無人作戰艦艇和潛艇的建造,卻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的。「海軍力量2045」計劃增加約200艘無人作戰艦艇,而大量運用無人裝備的顛覆性戰術在今年的納卡衝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軍早就藉助無人潛航器在南海水域活動,並曾被中方捕獲

此外,反潛歷來是軍界公認難度很高的作戰課目,對我國這樣技術積累仍相對薄弱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美軍大幅擴充攻擊型核潛艇艦隊的數量,肯定不是為了來南海捕魚吧。

不過我們也無需過分緊張。南海問題,說到底,政治仗高於軍事仗。美國把南海問題軍事化的企圖並不符合周邊國家的意願,這就給中國的外交留下更為廣闊的空間。

文/巴山酒

相關焦點

  • 西太造艦競賽拉響,被嚴重低估的一款中國艦,已掀起波瀾
    近十年來,解放軍海軍迅速崛起,現在已經擁有了2艘航母、055萬噸驅逐艦、052C/D、075兩棲攻擊艦為代表的先進大型艦船。而目前我國周邊海域局勢不容樂觀,美國已經聯合盟友拉開了「大網」,中國海軍發展更是迫在眉睫。但是最近解放軍的一筆軍購引發討論,而外界開始關注一款被嚴重低估的中國艦。 前段時間,俄媒「bmpd」曾披露,解放軍準備增購20艘054A型護衛艦。既然增購就表明054A的路子是對的,同時也表明我國周邊局勢確實已經刻不容緩。
  • 美軍造艦新計劃5年造82艘!美國人受到驚嚇,這是被中國刺激了?
    ●為什麼美軍造艦計劃嚇到了美國人自己?美國軍事媒體《突破防務》以標題《造艦計劃要求億萬美元的指出,這令人驚訝》軍事專家保羅的文章,該文章報導了美軍新的造艦計劃,並指出該計劃的矛盾和缺陷如此顯而易見。但是美國軍事專家指出,看起來很美好,但是沒有可能實現這樣的造艦計劃。
  • 中國海軍造艦「下餃子」 美海軍同時推出「未來30年造艦計劃」
    海軍造艦「下餃子」助力遠洋作戰,還痛打美軍一計劃。有觀點認為,中國海軍長期受困於艦隊防空和艦用大型發動機兩大因素的制約,實力長期徘徊不前。但是事實並非如果,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擁有了1~2支航母編隊所需的驅逐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艦。
  • 帶電接線:先接火線還是先接零線?老電工其實都不對
    電工接線必須要嚴謹,尤其在帶電的情況下,首先帶電接線,先接火線或者是先接零線,其實都是不正確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在帶電的情況下,接線時常見的觸電方式第一種:雙手觸電1.在帶電接線的情況下,雙手如果同時觸摸到了一根火線,如果兩手的間距大於米的話,就會形成電勢差
  • 接不接美國總統電話?華為總裁任正非表蔑視:我聽不懂英文
    通過接受採訪,也讓大家更加看到了任正非的底氣有多強,他是那麼的自信,甚至有網友佩服的表示說,他還時不時的蔑視美國! 原來,最近任正非接受了金融時報的採訪,而在這次採訪中,任正非被問及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就是接不接美國總統的電話!這個問題,任正非咋回答的呢?
  • 接電線應該先接火線還是零線?聽聽電工師傅的解釋,別傻傻不懂了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給物業打電話,請電工來幫忙修理。但是如果這種停電情況是發生在晚上九、十點鐘的時候,電工師傅也下班了,那麼我們就只能自己來進行修理了。那麼,如果是要接電線的話,應該先接火線還是零線?聽聽電工師傅的解釋,別傻傻不懂了。小編之前就遇到過半夜停電這樣的事情,已經晚上10點多了,房間裡突然停電了。
  • 澳洲將於明年開放出境遊 各州先接回接留學生和移民
    但聯邦政府依然表示在滯留海外的澳洲公民返澳之前,暫不考慮讓讓留學生進入澳洲。伯明罕表示,在等待有關疫苗成功的進一步信息,以及它們將如何生產和推廣之前,澳洲將重新審視國際邊境的封鎖問題。他說:「我希望我們能看到疫苗及其有效性方面的成功。」伯明罕表示,他也期待國際旅行能在2021年恢復,但他也警告稱,這不太可能在2021年的年初實現。他說:「我認為2021年上半年依舊充滿挑戰。」
  • 電動車充電是先接電池,還是先接電源插座?修車師傅告訴你!
    相信在電動車的使用過程中,很多電動車用戶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電動車充電是先接電池,還是先接電源插座?對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名修車師傅今天來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答案。其實,給電動車充電,是需要先接電池埠,再接電源插座。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三個。
  • 美國總統打電話接不接?任正非的拒絕很有技巧
    本文由「職場的路途不平凡」原創,嚴禁轉載!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遭遇了很多發展阻力,這在外界看來,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在華為老闆任正非看來,雖然有困難,但是在這樣的困難下,反而會更加能夠激發華為員工的鬥志,所以呢,也不能單純片面的看待目前的困難,還是要從中發現一些積極的因素!
  • 日本關西機場被淹成孤島 中國領事館來接人!臺灣同胞問…
    關西國際機場實際上是一座填海造地的人工島,也是世界第一座以填海造陸完成的機場,於1994年9月4日完工啟用,原本9月4日要迎接滿24歲生日,卻碰上強颱風「燕子」攪局,導致海水灌進跑道、停機坪,已有800個航班取消。
  • 最想讓美艦過海峽變成「臺海危機」的,是臺灣當局
    不然國民黨反動派來個「反攻」,民進黨當局搞個「公投」、甚至來個選情對泛藍不利的「大選」都算危機的話,那「臺海危機」也不會到現在才第七次。▲ 要把海峽兩岸準備開瓢的事兒都算上,「危機」得有個十幾次為什麼不少人要將美艦進入臺灣海峽看那麼重呢?
  • 「中國製造」又火了!美國人連夜排隊搶購,訂單多到商家不敢接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有趣的人生,一半是人間煙火,一半是山川湖海近些年,中國的企業與外界交流更為頻繁,很多老外也重新認識到中國製造的魅力,在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擴大海外業務的背景下在美國,《今日美國報》也曾發表過一篇題為《美國人24小時離不開中國貨》的文章,表述了「中國製造」對美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在今天的世界,中國製造已經無處不在,成為了許多國家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0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產出中佔比不足3%,而如今份額已經近1/4,全球近80%的空調、70%的手機以及60%的鞋類都是「中國製造」。
  • 給電動車電瓶充電,是先接電瓶還是先接電源插座?很多車主都做錯
    電動車作為現在十分普及的交通工之一,有著超3億車主選擇,不過,真正會保養電動車的相信並不多,電動車因為價格便宜,換新成本比較低,很多人很難有耐心學習和規範電動車的保養習慣,但是,殊不知你的隨意一個充電方式的改變,就讓電池使用壽命更長,比如,給電動車電瓶充電,是先接電瓶還是先接電源插座
  • 英國留學生接回來後,德國,法國留學生接不接?
    剛剛看到有網友在討論:小留學生包機接回來後,德國,法國的留學生怎麼辦?要不要接回來?其實,我知道這是一種抱怨的語氣和討論,在4月3日,首批180多名英國留學生已經回到了國內,落地的城市是山東濟南,後續還會繼續派出包機接回這些留學生。
  • 它是英國唯一用戰列艦改裝的航空母艦,卻毀於德國潛艇的偷襲
    20世紀初,南美的幾個地區強國——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之間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大不小的軍備競賽。按說當時這幾個地處地廣人稀的「地球邊緣」的國家之間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矛盾,但外部勢力一插手進來,軍備競賽就停不下來了。看到幾個南美強國之間拼命加強軍備,最高興的是歐洲和北美的老列強。
  • 日本大阪關西機場淹成孤島,中國領事館來接人了!網友:我媽接我回家...
    5日下午,微博朋友圈陸續傳來消息:中國領事館來接人了!在中國領事館的積極協調下,昨天上午11:30,集中轉運中國旅客工作開始!被困遊客告訴觀察者網,當時並未想到領事館會來接人。導遊稱如果按日方的安排排隊,要3-5天才能離開,但一早傳來消息——領事館已經和日方對接過,「一定派車接我們過去!」
  • 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有啥區別?又是如何演化的?
    各國紛紛以此標準建造新戰艦,最終引發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造艦競賽。 當時主炮的技術提高很快,射速從原來的4分鐘1發提高到1分鐘2發,精度也大幅改善。前無畏艦時代的多口徑主炮因彈道、射速參數不同,火控和觀測彈著點都很困難,「無畏號」統一主炮口徑為射擊指揮和後勤供應帶來了極大便利。
  • 關西機場淹成「孤島」...中國領事館來接人了!臺灣同胞問...
    機場近3000名旅客被困,其中中國大陸旅客750餘人。日方派出輪渡和巴士運送旅客,但運力有限,機場仍有大批旅客滯留。今天下午,微博朋友圈陸續傳來消息:中國領事館來接人了!在中國領事館的積極協調下,今天上午11:30,集中轉運中國旅客工作開始!被困遊客告訴觀察者網,當時並未想到領事館會來接人。導遊稱如果按日方的安排排隊,要3-5天才能離開,但一早傳來消息——領事館已經和日方對接過,「今天一定派車接我們過去!」
  • 日本航母剛要開往南海就直接被中國軍隊攔下!
    僅僅論造艦能力 日本海自根本無法在這一領域跟中國展開競爭當然,如果放在20年前,中國海軍對日本海上自衛隊必然會事仰視。可今非昔比,中日海上實力的天平已經逆轉。中國海軍的這次公布的「6驅4護」的陣容包括了4艘052D「中華神盾」飛彈驅逐艦,2艘052C飛彈驅逐艦,4艘054A飛彈護衛艦。僅僅按照現有編隊規模已經符合日本「十十艦隊」的編制。
  • 「再拿八千元上轎禮,不然就不讓接新娘」「不接就不接,退婚吧」
    後來,小方一鼓作氣考上了大學,拿到通知書時,母親一字一頓地把通知書衝父親的遺像念了三遍,最後母親流下了熱淚,進入大學以後,小方除了學習以外,就是找各種兼職做來賺錢,大學生活被小方安排得滿滿當當,根本無暇去談情說愛。大學畢業以後小方憑藉自己不俗的專業成績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底薪比同齡應屆生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