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所謂的詩與遠方是換個地方苟且

2020-09-16 洞見時空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你一定在網絡上刷到過這樣的故事:

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他們常常把一些看似特別激勵人心的話掛在嘴邊:


「再不去看看世界我們就老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趁還年輕,為什麼不再瘋狂一次」。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想去追尋遠方、想去看看世界的年輕人。

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

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他說:

很多年輕人,他們發朋友圈是蔚藍的天空,美麗的背影,再加幾句感悟人生的話語,仿佛靈魂得到了升華,可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正在青年旅社聞別人的腳臭味兒,吃著泡麵,比之前的生活更苟且。


那些年輕人不知道旅行所產生的花銷,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多,於是在旅行不久後,就把錢花得差不多。

而這種方式的旅遊,還暗藏著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風險。

沒錢坐車在路上豎個大拇指,就有好心的大叔會載你去想要去的目的地?別做夢了!

25歲北漂女白領,她帶5000塊錢去西藏窮遊,卻發現在路邊根本攔不到車,只有解開衣扣,才有司機願意停下來。



一名女孩搭順風車,可是對方卻對她圖謀不軌。



一名司機強姦搭順風車女孩,然後狡辯說對方是自願的。



其實像這樣的新聞還有很多,一搜一大把。

我們仔細想想,現在都是講究利益的時代,人家憑什麼好心讓你免費乘車呢?這裡面的陷阱,你根本想像不到。

有的年輕人,辭職出來旅行,沒錢就上街向街上路人要錢,說實話,我挺看不起這樣的人,別人憑什麼要為你們的理想買單?



還有,我們以為是一個人背著行囊的旅行,驚險又刺激,可是你根本不知道這其中的兇險。

95後小夥李凱洋辭職之後獨自一人旅行,最後命喪可可西裡,然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他以為可可西裡是青山綠水遍地野驢,可是沒有想到是一片荒漠,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



然而像這樣在旅行中失去生命的新聞,還有很多很多。



辭職旅遊能夠改變什麼實質性問題嗎?

很難。

它只是一種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可以滿足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然而很多人把它當成逃避當下生活的一種方式,讓自己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但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旅行前遇到的問題,旅行後依然存在。

比如廣州那個賣房去旅遊小夥,他厭倦自己的工作,幾年前辭職賣掉自己在廣州的房子出去旅遊。

旅遊回來後,自己之前的房子升值了很多,而他之前賣房的錢卻花了很大一部分。

然而更要命的是,由於他這幾年都在外面旅遊,心態有很大的變化,工作上的技能變得生疏,很難再融入之前的工作。

旅遊之前,他的生活順風順水,旅遊之後,由於自己的任性,滑落了一個階層,卻依然要面對工作的煩惱。

還記得那個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師嗎?



她用一句話激蕩起無數人內心波瀾,可是她在玩了一些地方之後,也不得不迫於生計,開始想著怎麼賺錢養活自己。



後來,她也過上我們大部分人普通的一生,結婚生子,在一個地方定居,陪伴家人。


所以,詩和遠方,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永恆的詩和遠方,如果人一直追求詩和遠方,那麼他很容易就廢了。

《非誠勿擾》有一期節目有過這樣一個男嘉賓:


年輕的時候,他一直在追求詩和遠方,任性生活,四處流浪,45歲卻一無所有,只有貧窮和家人對自己的怨恨。

他出去找了一圈夢想,最後只能蝸居在狹窄的工棚裡睡覺生活。



而他又是多少曾經去追求詩與遠方的年輕人的縮影呢?

很多人想要用旅遊來擺脫現有生活,想要逃避現實,可殊不知,當年逃避的東西都會變成以後打臉的巴掌。

旅遊無法淨化心靈,生活本來就有問題的人,在旅行結束之後,只會被這些現實問題裹挾得更加嚴重。

我們一直想期待「遠方」,覺得眼前的生活就「苟且」,殊不知「遠方」的生活卻是一個更大的「苟且」。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苟且?什麼是詩和遠方?

最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我們總認為苟且就是天天被老闆罵,是加班加點的工作,是回到家裡柴米油鹽的瑣事;

而詩與遠方就是一切美好與嚮往,可以是美食評論家,是自由撰稿人,是咖啡店老闆,是說走就走的任性旅遊青年,反正和普通人無關。


然而我們仔細想想,詩和遠方就一定在這些「光鮮亮麗」的人身上嗎?難道我們普通人就沒有詩和遠方?


其實真正的行者,都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著。

我很認同這個說法。

真正的詩和遠方是什麼?

我之前看過華少的一個採訪,而在他在採訪中,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答案。




他說他當時隨機採訪一名環衛工人,問她什麼是詩和遠方,而這名環衛工人的答案,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她說:我把我的路段掃乾淨了,和花園一樣就是詩,回家了就是遠方。



很樸素直白的答案,卻又回答得恰到好處。

還是這個問題,華少又去採訪了一名電路工人。

這名工人一邊拭去安全帽下不斷流下的汗水,一邊認真地說:當我爬到電桿頂部看到這城市亮起萬家燈火的時候,就是我的詩與遠方。



和之前的那位環衛工人一樣,很簡單的回答,卻誠摯純真到足以觸動人心。

他們的答案,不知道比那些年輕人的答案要高明多少倍。

很多年輕人苦苦追求的詩和遠方,卻沒想到被環衛工人和電力工人的短短幾句話就點破。

是啊,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而詩也未必就在遠方,把當下的生活過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意義,讓平凡的日常開出花兒來,這樣又何嘗不是「詩和遠方」呢?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詩與遠方根本就不在於距離,而是在於你的內心。


你的內心有詩和遠方,去哪裡都是詩和遠方,如果你內心是苟且,到哪裡都會變成苟且。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一個來自湖南農村的同學。

他家裡很窮,父親是殘疾人,母親需要長期吃藥維持生活,他大學到畢業從來沒有出去旅行過。


參加工作後,他也沒有穿過一次名牌衣服,吃過一次肯德基麥當勞,談起很多著名景點和打卡聖地,他都不知道。

但是,我覺得他的人生很酷,他供妹妹讀完了大學,還幫家裡人在農村建了一棟房子,讓父母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記得當時畢業的時候,他說自己好想要一個房子,放下自己的書籍,哪怕一個很小的房子就行,後來他終於買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


即便那個房子連基本的家具和電器都沒有,但我覺得那裡就是他的詩和遠方。

是啊,沒吃過肯德基麥當勞,沒出去旅行過,難道這樣的人生就不配談詩和遠方麼?而真正的詩和遠方又是什麼呢?

如果辭職去旅行才算詩和遠方,那每天堅持工作到深夜才下班的人算什麼?

如果能夠去西藏,騎行一趟川藏線才算詩和遠方,那每天都要早起擠地鐵公交,為了生計整日奔波勞碌的人算什麼?

如果拿著爸媽的養老金去開咖啡館才算詩和遠方,那靠自己湊夠房子首付,給家人更好生活的人算什麼?

我認為,靠花錢,靠辭職就輕而易舉能夠做到的事情,不叫詩和遠方,而難以做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詩和遠方。

那是一種背負著生活的重擔,但依然堅持前行的勇敢。

就像房屋中介堯濤,他雙腿殘疾,只能靠大腿行走,但每天依然要走上25000多步,養活一家老小,難道他的內心沒有詩和遠方?



就像迪士尼樂園裡,那個穿著厚重玩偶服的工作人員因為中暑倒下,但最後她都沒有摘頭套,因為她想要給孩子們一個最完整的童話世界,難道她的內心沒有詩和遠方?



還有這對夫妻,他們工地上幹體力活,經常都是灰頭土臉的樣子,很苦。


但只要一個彼此的凝視,他們知道對方在和自己一起為了更好的生活打拼,這不就是他們的詩和遠方嗎?



有人說,心中有詩,就有遠方,心中沒有詩的時候,去哪裡都是苟且。

也許現在的你,內心充滿遺憾與躁動:想去的地方還一個都沒去,想做的事情沒有錢去做,

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格子間裡忙碌著,或者做著最基層的工作,或者承擔著最繁重的生計,一點也不偉大。

但這一點都不丟人,因為你做的每一步努力,都是為了接近心中最赤誠的夢想。

並不是只有任性張狂才叫精彩的人生,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依舊能夠保持熱愛,並且著堅持下去,這樣的人生也很酷。

相關焦點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的詩與遠方在哪裡?
    ,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什麼是詩和遠方?,去哪裡都是詩和遠方,如果你內心是苟且,到哪裡都會變成苟且。,不叫詩和遠方,而難以做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詩和遠方。就有遠方,心中沒有詩的時候,去哪裡都是苟且。
  • 為了詩與遠方,辭職去旅行反而被騙財騙色
    你一定在網絡上刷到過這樣的故事: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詩和遠方嗎?
    你有不有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心靈雞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的城市沒有夢想,你的夢想在遠方」「30歲買20歲喜歡的東西沒有一點意義」「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再不出去逛逛就去不了了」這些話聽起來很打動人,也很吸引人。所以很多網友一批又一批的辭職去追求詩和遠方,去看這個世界的繁榮昌盛。
  • 辭職去旅行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 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及時更新收錄新聞、國學文化、時尚生活、健康旅遊、社會熱點你一定在網絡上刷到過這樣的故事: 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 95後驢友命喪無人區:偽旅行,騙了多少中國人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亞丁稻城的純潔,去無人區探尋未知的秘密,在旅行的路上接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能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失戀了、辭職了、迷茫了……但凡在生活中遇到一點難以解決的「苟且」,就要去遠方,好像遠方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 揭秘:騙財騙色的假活佛為何會屢屢得手(圖)
    騙財騙色的假活佛為何會屢屢得手(圖)近日,藏傳佛教真假法王、真假坐床之爭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沸沸揚揚,未有定論。不過,下面這例假僧人案卻被逮了個正著。 假活佛假僧人騙財騙色為什麼屢屢得手 某汽車廠家舉行萬人汽車直銷團購會,現場推出限量祈福版,為千名車主的車鑰匙及配飾開光加持。圖片來源:網絡 這只是最近關於假僧人報導的案例之一,此前類似的報導屢見不鮮:有的打著宗教旗幟,兜售所謂「開光法物」,有的則是冒充活佛、上師,講歪經、講假經,更有甚者飲酒破戒,假借雙修之名,行姦淫婦女之實等等,不一而足。
  • 先正雜評:致驢友,生活不止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先正曾在一本網絡小說裡面讀到過一句話,印象深刻:當你邁開腳走出家門時,你就可以開始旅行!造物主賦予了我們雙腳,就是用來徒步旅行的,健康地行走,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人快樂的事。所以,我不反感徒步旅行,相反,先正本身也是一個驢友,喜歡爬山,喜歡徒步穿越。
  • 現實版的詩和遠方
    1你一定在網絡上刷到過這樣的故事: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不同的人,會譜寫不同的詩,會渴望不同的遠方。1.現狀如果能喝茶養花談詩書,誰會願意上班帶娃洗衣服?如果不是被生活摁在地上無情的摩擦,誰不想花時間去思考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來輕鬆,做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誰的生活不是經常苟且呢?
  • 你嚮往詩與遠方,而我只想掙錢
    但是真正做到無所顧忌,停掉手中的工作,背上行囊去追尋你口口聲聲強調的詩和遠方的人,有多少?15年走紅網絡的那份頗具情懷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引來那麼多羨慕的聲音,而不是第二天頭條報導的「一封辭職信引發辭職潮」的主題,說明仍然有很多人沒辦法做到無所謂的放棄手中的一切,去尋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 那些辭職環球旅行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辭職旅行,不知不覺間成了一種趨之若鶩的風潮。「詩和遠方」,所謂的儀式感,還是被層層包裝的虛榮心?」衝突的,並非是眼前這些讓你煩惱的「苟且」。而是你的內心不夠強大,目標不夠堅定,財務狀況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夢想。一切的問題,並不是辭職就能得到一個答案。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是需要條件的。
  • 那些辭職環球旅行的年輕人們,後悔了嗎?
    辭職旅行,不知不覺間成了一種趨之若鶩的風潮。「辭職旅行」四個字,開始象徵著對自由的追求,對靈魂的探索。追求的到底是所謂的「詩和遠方」,所謂的儀式感,還是被層層包裝的虛榮心?其實真正與「詩和遠方」衝突的,並非是眼前這些讓你煩惱的「苟且」。而是你的內心不夠強大,目標不夠堅定,財務狀況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夢想。
  • 那些辭職環球旅行的年輕人們,後來怎麼樣了?
    辭職旅行,不知不覺間成了一種趨之若鶩的風潮。」四個字,開始象徵著對自由的追求,對靈魂的探索。「詩和遠方」,所謂的儀式感,還是被層層包裝的虛榮心?」衝突的,並非是眼前這些讓你煩惱的「苟且」。>還是一場以「詩和遠方」為名,不敢面對現實的逃避?
  • 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們,後來怎麼樣了?
    辭職旅行,不知不覺間成了一種趨之若鶩的風潮。追求的到底是所謂的「詩和遠方其實真正與「詩和遠方」衝突的,並非是眼前這些讓你煩惱的「苟且」。而是你的內心不夠強大,目標不夠堅定,財務狀況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夢想。一切的問題,並不是辭職就能得到一個答案。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是需要條件的。
  • 辭職旅行:想像的自由?
    這種衝動有時甚至不需要鮮活的圖片,僅僅是一句話就能喚醒,例如高曉松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以及2015年鄭州女教師顧少強辭職信裡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兩句話在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反映了人們一種普遍的情緒:對工作和生活的不滿,對遠方旅行的嚮往。被津津樂道的旅行敘事必定包含三個元素:非日常空間、旅行者、故事。
  • 辭職旅行:想像的自由?
    這種衝動有時甚至不需要鮮活的圖片,僅僅是一句話就能喚醒,例如高曉松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以及2015年鄭州女教師顧少強辭職信裡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兩句話在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反映了人們一種普遍的情緒:對工作和生活的不滿,對遠方旅行的嚮往。被津津樂道的旅行敘事必定包含三個元素:非日常空間、旅行者、故事。
  • 民國四大美女,唯有林徽因結局最好,她在精神病期間被騙財騙色
    民國四大美女,唯有林徽因結局最好,她在精神病期間被騙財騙色 民國四大美女,唯有林徽因結局最好,她在精神病期間被騙財騙色 民國期間,新時代的開啟,中國各行各業全都開始搬上檯面,最值得讓人說的是,男女地位平等,女子不用像舊社會的女子那樣待嫁閨中,流行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