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旅中國 文旅中國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線路概況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蹟。在這裡品嘗皇城根角落裡的小吃,漫步在北京特有的胡同裡體驗古色古香的北京生活,體驗地地道道的北京文化。
行程規劃
路線: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北京市房山區紅井路、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遺址公園——北京市東城區故宮博物院、東城區南鑼鼓巷胡同、東城區菸袋斜街胡同、東城區什剎海景區
總裡程:150公裡
推薦時長:3天
非遺體驗:泥塑(北京兔兒爺),北京絹花,相聲,北京皮影戲,京繡,北京烤鴨,北京醬菜
北京特產:炸醬麵,炒肝,驢打滾,豌豆黃,冰糖葫蘆,杏仁豆腐,滷煮,焦圈
豌豆黃(徐銘綺 攝)
乾隆白菜 (徐銘綺 攝)
北京烤鴨 (徐銘綺 攝)
杏仁豆腐 (徐銘綺 攝)
炒肝(徐銘綺 攝)
DAY 1
從出發地抵達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
上午抵達北京市,驅車前往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到達十渡風景區開始觀光遊覽。
十渡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有著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巖溶的地貌。十渡風景區是中國國家AAAA景區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並授牌。
北京十渡風景區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公園的申報成功,為北京增加了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科技型世界地質公園,也使北京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共有八個園區,其中十渡為八個園區的核心園區——十渡園區。十渡風景區是大清河支流拒馬河切割太行山脈北端而形成的一條河谷,全程約20公裡。由於在歷史上這條河谷中一共有十個渡過拒馬河的擺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公路已經修入河谷,這十處渡口早已改建為漫水橋沒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
在這裡可以體驗蹦極,尋找刺激,釋放生活工作的壓力,也可以在拒馬河上租一隻竹筏,協同家人一起體驗划船的樂趣,最受歡迎的還是高山峽谷漂流,景區利用峽谷地形形成強大的水流,驚險刺激。
特色景區:仙棲洞、十渡誓言玻璃棧道、百裡峽、野三坡、樂谷銀灘景區、十渡拒馬樂園
特色餐飲:全魚宴、鐵鍋燉魚、農家玉米餅、烤虹鱒魚、炸花椒芽等
全魚宴
烤虹鱒魚 賈亭沂 攝
DAY 2
(126.4公裡)
從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出發前往北京市房山區紅井路打卡網紅拍照地,然後驅車前往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遺址公園。
從十渡風景區出發前往圓明園遺址公園,途徑紅井路。
特色景區:紅井路、圓明園遺址公園
紅井路:起始於十渡鎮臥龍村紅港口終於108國道霞雲嶺鄉井兒峪,道路全長18.94公裡,紅井路最高點在14公裡處,海拔905米。目前,在此附近修建了觀景臺,一條依山而行的觀景步道正在修建。站在稍顯簡陋的觀景臺上,環顧四周,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近幾年,很多旅遊愛好者,特別是自駕遊和騎行者都選擇這條公路。紅井路沿途,是至今為止保持最完整的原生態區域,除了新建的公路以外,沒有任何被人為開發的痕跡,是一處很好的旅遊勝地。這裡還被譽為「騎行者的天堂」,北京最美鄉村公路之一的「紅井路」,帝都最具視覺曲線衝擊力的公路。
王登基 攝
圓明園遺址公園: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這裡終變成一片廢墟。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2009年,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景區被原文化部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圓明園景區
回歸圓明園的馬首銅像
伴手禮推薦:圓明園文創產品
圖片來源於圓明園淘寶旗艦店
DAY 3
(4.4公裡)
從參觀北京市東城區故宮博物院開始,體驗完皇帝的地盤,再去到東城區南鑼鼓巷胡同、東城區菸袋斜街胡同、東城區什剎海景區,穿梭在胡同中,體驗地道的北京生活。
特色景區:北京市東城區故宮博物院、東城區南鑼鼓巷胡同、東城區菸袋斜街胡同、東城區什剎海景區
北京市東城區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複雜。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博物院 賈亭沂 攝
東城區南鑼鼓巷胡同:南鑼鼓巷是一條胡同,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於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已有740多年的歷史。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
鼓樓東大街 徐銘綺 攝
南鑼鼓巷街區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東城區菸袋斜街胡同:菸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徐銘綺 攝
特色餐飲:滷煮火燒、炒肝、鮑師傅、冰糖葫蘆、炸咯吱
炒肝包子
鮑師傅——肉鬆小貝
北京特色小吃合集 賈亭沂 攝
伴手禮推薦:鮑師傅、稻香村
文旅小編Elisa
文/賈亭沂
原標題:《精品自駕路書 | 暢遊北京,感受地道的北京生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