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這個村子的人了不起,為了保護大熊貓,退耕還林搬出大山

2020-11-02 無尾象和貓


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

最近的成都大熊貓熱潮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去陝西旅遊的經歷,一提到大熊貓,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四川成都,殊不知中國大熊貓最多的地方並不在成都,而是位於陝西秦嶺下一個叫佛坪的地方。這裡平均5.4平方公裡內就有一隻大熊貓。就連四川拍大熊貓誕生的紀錄片都是去這裡取的景。

這裡是有「大熊貓的故鄉」之稱的佛坪,是全世界遇到野生大熊貓概率最高的地方。這裡地處秦嶺腹地,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區氣候特徵。為了保護大熊貓和所屬森林的生態系統,1980年佛坪正式成立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其實,別看這裡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要想進入保護區的流程非常繁瑣與嚴格,聽生活在這裡的巡山人員講:目的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趁機亂入,和防止過多人類參與造成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生活棲息地的破壞,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

與偶爾來做一次科考的工作人員相比,真正為這片區域做出最大貢獻的其實是原本生活在這片區域內的原著名,從三官廟保護站往下走大約半小時,遠遠就能看到一個正在被廢棄的村莊。村子裡原來生活著好幾十戶人家,靠山吃山,因此他們主要以種植茱萸和養殖蜜蜂為生。

這些年來因為大熊貓保護區的建設,生活在村子裡的人也開始響應號召,選擇把祖輩開墾裡幾輩子的土地重新種上樹木和竹子,把這片自己的家園還給這個區域內的大熊貓,而有趣的是這些竹子全部來自於1257萬網友雲種植的虛擬竹。我們到訪的時候遇上最後一戶人家還在收拾行李,打包蜂箱。

與所有進入保護區的人一樣,即便是像他們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原著名,出來的時候必須把自己產生的不可降解垃圾悉數帶出,對此,村子裡的人沒有一絲怨言。我相繼查看了已經搬走的村民,空空的屋子內沒有剩下任何一絲會對大熊貓產生傷害的物品,現在房子的周圍和屋頂都長滿了雜草,估計再過一兩年就成為了這大山的一部分。

而那些搬出來的村民沒有耕地和土地又要怎麼生活下去呢?山下的第一個村子就是全部從山裡搬遷而出的,他們沒有靠補貼,而是靠自己的能力修建了休閒山莊和農家樂,而他們就是全國唯一一個離大熊貓最近的休閒村莊。

這一段短短的路程,我們走了整整三天,沿途看到了野生大熊貓,也認識這群為了保護大熊貓而自動選擇退耕還林搬出大山的樸實村民。

相關焦點

  • 穿越中國最神秘的大山,拜訪秦嶺深處的原住民
    如果不是真的體會過失溫,如果不是真的回到文明,如果不是這段歷史深刻,我不可能到現在也無法忘卻這段旅行。我想我會銘記,並記得一輩子。到底我們在秦巴大山深處遇見了什麼?到底這座中國最神秘的大山裡藏著什麼?本來打算伸手去摘的我,被極力制止說:這個有毒,不要隨意亂碰。這下我才收回了伸到一半的手。沿著這條小溪流開始往前走,梁教授告訴我,在高山區這裡的竹葉是比較小的,箭竹。現在往下一點的竹葉比這個好,所以熊貓在往更下面的地方。這是一條去往保護站的路,以前是一條泥濘路,水泥路也是斷斷續續,行走在路上,感覺給格外寒冷。
  • 農村退耕還林補助政策 補貼幾月份發放
    退耕還林是國家推出的一項補助政策,主要是為了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把水土流失的耕地,有步驟停止耕。當然,農民會獲得一筆補貼,根據2020農村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補助標準又上漲了,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退耕還林是很重要的三農項目,這是為了保護環境而制定的政策,修復、改善生態環境。而大家最關心的是退耕還林補助標準,今年補貼標準已經公布了嗎?根據最新農村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補貼仍然是為8+8年,標準也公布了。
  • 退耕還林 雅州大地的一場綠色革命
    「當時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長期以來盲目毀林開墾和進行陡坡地、沙化地耕種,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退耕還林,可以有效的遏制水土流失。」市林業局退耕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時的天全縣,有26.9萬畝耕地,其中不適宜耕種的耕地有17.9萬畝(坡度在25度以上的有7.4萬畝)。25度以上的陡坡,最容易發生水土流失,低生產力也證明這樣的陡坡本身不適合作為耕地。
  • 退耕還林 南部縣3年完成2萬餘畝
    該村黨支部書記高明全說,目前該村已完成退耕還林308畝。為保證苗木栽植質量,村子按照「挖大坑、施好肥、栽大樹」的原則,在村委會監督管理的基礎上,聘請村民為護林員進行專門管護。目前,村裡25度以上的坡耕地都逐漸實施了退耕還林,村裡的環境得到改善,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明顯增強。  「採取『因地制宜,尊重規律』的原則逐步推進。」
  • 佔地1095畝,選址長安丨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曝光
    歷經多年建設,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基本完成,它由繁育中心及飼料基地兩部分組成,繁育中心還分為飼養區、研究與繁育區、管理與生活區,其中飼養區建設大熊貓圈舍七處二十套,研究與繁育區主要包括大熊貓繁育場、幼仔園、配膳中心、保育院以及繁育研究中心等。從航拍畫面可以清晰觀察到,研究中心環境優美、植被茂密,圈舍與室外活動區域布置猶如大熊貓掌部形狀。
  • 【共和國的故事·興林記】退耕還林:還林美山川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退耕還林工程。從1999年起,前一輪退耕還林先後經歷了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區3年試點、2年大規模實施、3年結構性調整和2007年以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四個階段。黨的十八大以後,國家作出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的決定。
  • 退耕還林能否換回青山綠水
    洪澇災害中失去每一個生命,我們都很痛惜,有關部門分析,歷年洪澇災害的遇難者中,80%都死於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而這兩種災害又都和水土流失有直接關係,因此,1998年抗洪勝利之後,我們國家就啟動了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北京天津風沙源治理和三北防護林等6大生態保護建設工程。  而作為長江、黃河上遊重要水源地的四川省,又是退耕還林面積最大的一個省份。
  • 走進綠色秦嶺
    「為了大熊貓,我們農業生產不用農藥,過年過節、紅白喜事不放鞭炮。破壞生態環境的事兒,堅決不搞!」宋建軍說,「能和大熊貓做鄰居,大伙兒都很自豪。」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是佛坪的「鐵規」。為保護生態環境,佛坪堅持「生態立縣、林藥興縣、旅遊強縣」發展戰略,抓好林業資源保護、大氣汙染防治、主要汙染物減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植樹造林、護林防火、禁漁禁獵、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如今,佛坪森林覆蓋率達90.3%,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60天。
  • 陝西將對涉秦嶺6市進行檢查 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前期工作啟動
    本報訊(記者 趙明)10月13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組全體會議,對執法檢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聽取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情況匯報。  會議強調,要突出檢查重點,充分發揮「法律巡視」的利劍作用和人大監督的職能作用,推動法律法規落地見效。
  • 退耕還林后土地屬於誰?這些土地將不屬於農民所有!
    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環境,而為了保護農村環境,國家一直都在推動退耕還林政策,將農用耕地用來種植林木,對此國家還給於一系列的補貼,但是對於退耕還林的相關政策農民朋友卻不太了解,尤其是退耕還林之後能夠領取到哪些補貼,退耕還林后土地是屬於誰的?
  • 秦嶺大熊貓論壇舉行 將保護和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
    11月19日下午,秦嶺大熊貓論壇在西安舉行。論壇以「守護熊貓、擁抱未來」為主題,與會專家分享研究成果、交流保護經驗,共同探討秦嶺大熊貓保護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薛建興在致辭中說,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陝西省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突破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科研難題,人工繁育大熊貓18胎18仔,圈養數量22隻,建成全球第三大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基地,陝西將以這次論壇為契機,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區體制試點工作,認真組織實施秦嶺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積極開展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與野化放歸,著力提升秦嶺大熊貓文化影響力,力爭把秦嶺建設成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教育示範區
  • 2020年退耕還林補助來了,每畝地1200元!
    但是總的來說,農村相關的土地改革主要都在圍繞以下幾個主題進行:加大對農村耕地的保護力度,更充分地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農村土地。而近年來,不少農民都選擇了外出發展,這樣一來老家的土地就閒置了下來,為了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農民朋友們選擇了退耕還林。那麼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好消息!2020年退耕還林補助來了,每畝地1200元!
  • 法國人:中國人簡直有毒,當年花大價錢開墾如今卻退耕還林
    我們都知道,開墾荒地和退耕還林,其實是兩個背道而馳的事情,一個是把自然資源變為我們所能用的資源,而另一個則是把我們所能利用的資源又歸回自然資源,這兩個一來一回,看起來好像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但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決定都是有它的原因的。
  • 保護秦嶺丨從隔斷到連通:恢復秦嶺野生動物棲息版圖
    以秦嶺大熊貓為例,陝西省先後進行過四次大熊貓種群調查,最新的「四調」結果顯示,陝西秦嶺大熊貓約345隻(不含幼體),佔全國18.5%,棲息地面積36.06萬公頃,潛在棲息地面積24.46 萬公頃,涉及5市11縣。  好消息是,與10年前相比,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增幅26.4%,超出全國平均增幅9.8個百分點,為全國最高。
  • 四川若爾蓋: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仍是退耕農戶的重要生活來源
    若爾蓋縣政府辦指出,該縣屬老少邊窮地區,受自然條件制約,購買糧食運距長、運輸成本高,各類口糧均價約2-2.2元/斤,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仍是退耕農戶的重要生活來源。若爾蓋縣前一輪退耕還林以生態林為主,地處高山峽谷,立地條件差,生長周期長,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已到期,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已全面停止。
  • 大寨梯田退耕還林
    虎頭山不再光禿禿 大寨梯田退耕還林       曾長期遵循「以糧為綱」思想的大寨村,如今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昔日的「海綿田」已經有一半以上退耕為林。大寨村過去種玉米,投入高,效益低,加上近幾年持續乾旱少雨,全村人畜吃水都發生了困難。為確保糧食豐收,大寨人還得四處拉水澆田。1999年全村玉米產量不到10萬公斤,僅為正常年份的20%。     近年來,大寨將自然坡度在30度以下的坡地全部退耕還林,提出以林養土,以林蓄水,改善生態環境的思路,這便使原本光禿禿的虎頭山變了樣。
  • 2019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80萬公頃 我國森林覆蓋率近23%
    完成退耕還林還草任務80.3萬公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國有天然商品林全部納入停伐管護補助。防沙治沙226萬公頃,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淨減少。全國溼地總面積穩定在0.53億公頃,溼地保護率達52.19%,溼地保護修復進一步加強。城鄉綠化一體化步伐加快,全國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11%。首批認定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
  • 烏蒙大地譜寫綠色華章——畢節市七星關區退耕還林20年紀實
    廣大人民群眾放下斧頭、扛起鋤頭,持之以恆堅持綠化不動搖,矢志不移地發展生態,展開了一代接一代、波瀾壯闊的生態接力,破除生態魔咒,力同心,變荒山為綠山,實現了從砍樹人到栽樹護林人、從糧農到林農的轉身。    2014年以來,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中,通過建好區級領導每人每年5000畝、鄉級領導每人每年1000畝的「領導示範林」,共完成經濟林種植44.8萬畝,涉林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特色產業、亮點產業不斷湧現。
  •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的通知
    第一節 封山育林與禁牧第二節 營林造林第三節 天然林保護第四節 退耕還林還草第五節 森林草原防火第五章 水資源保護第一節 水土保持第二節 水源保護第三節 水功能區劃第四節 流域治理第六章 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一節 野生動植物保護第二節
  • 雲南石林:多舉措做好退耕還林後續管理
    3月20日,記者從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退耕還林辦獲悉,在疫情防控當前,石林縣在全面恢復退耕還林涉及企業復工復產同時,結合退耕還林工作實際,採取措施做好退耕還林後續管理工作,保障退耕還林工作穩步健康發展。為使廣大幹部群眾知曉退耕還林項目建設情況及實施相關政策要求,石林縣林業和草原局開展形式多樣的退耕還林宣傳活動,在縣內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趕集天深入宣傳國家、省、市、縣退耕還林實施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政策內容、配套措施,累計發放宣傳材料8萬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