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 南部縣3年完成2萬餘畝

2020-12-15 中國網·錦繡天府

  「馬上要進入冬季了,防火是重點。」近日,記者在南部縣興盛鄉二龍場村看到,護林員高良先正在林區醒目位置樹立防火標識牌。

  「採取『村委會+護林員+農戶』的管理模式,確保樹苗栽得下、能成活。」該村黨支部書記高明全說,目前該村已完成退耕還林308畝。為保證苗木栽植質量,村子按照「挖大坑、施好肥、栽大樹」的原則,在村委會監督管理的基礎上,聘請村民為護林員進行專門管護。目前,村裡25度以上的坡耕地都逐漸實施了退耕還林,村裡的環境得到改善,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明顯增強。

  「採取『因地制宜,尊重規律』的原則逐步推進。」該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部縣自2014年10月底開始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到2017年,共下達退耕還林任務3.18萬畝,目前已完成2.38萬畝。

  據了解,該縣通過向林農和業主無償提供種苗、對從事造林的業主和大戶進行獎勵、對鄉鎮造林工作進行考核等方式,激發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按照「一片基地、一個專業合作社」的總體思路,探索建立了「園區+林產業」的聯動機制、「公司+基地+農戶」的帶動機制、「專業合作社(大戶)+基地+農戶」的引領機制,目前全縣已發展林業產業合作社47個,發展業主大戶1.9萬餘戶。

  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楊樹、榿木、臭椿、紅椿等速豐林。全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5.2%,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1億元,曾先後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 (劉銳峰) 

相關焦點

  • 武漢市江夏區全面完成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兌現工作
    12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全面完成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兌現工作。為確保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兌付工作順利實施,江夏區園林和林業局按照「先檢查、後公示、再兌現」的工作要求,嚴格把關開展退耕還林檢查驗收工作,「嚴把標準,公開公示」。
  • 四川若爾蓋: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仍是退耕農戶的重要生活來源
    針對當地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提高退耕還林補貼的提案》,四川若爾蓋縣政府辦在12月3日公布的答覆中介紹,退耕還林工程屬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其政策制定、任務和資金下達等事權在中央。若爾蓋縣政府辦指出,該縣屬老少邊窮地區,受自然條件制約,購買糧食運距長、運輸成本高,各類口糧均價約2-2.2元/斤,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仍是退耕農戶的重要生活來源。若爾蓋縣前一輪退耕還林以生態林為主,地處高山峽谷,立地條件差,生長周期長,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已到期,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已全面停止。
  • 【共和國的故事·興林記】退耕還林:還林美山川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退耕還林工程。從1999年起,前一輪退耕還林先後經歷了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區3年試點、2年大規模實施、3年結構性調整和2007年以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四個階段。黨的十八大以後,國家作出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的決定。
  • 為完成退耕指標 鏟毀2萬多畝將熟麥子油菜
    據了解,鏟毀莊稼地,是為了退耕還林。2019年末,呼倫貝爾市成為內蒙古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自治區給市裡下達退耕還林還草指標20萬畝,市裡給該旗下達5萬多畝指標。對此,陳巴爾虎旗林業和草原局回應:「種植戶在未籤訂合同情況下,強行種植,林場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制止,種植戶依然進行播種,屬於違法行為。」據介紹,從今年春耕前的3月25日起,旗裡多次下達停止和禁止種植的通知。
  • 退耕還林 雅州大地的一場綠色革命
    數據顯示,我市第一輪退耕還林面積94.27萬畝,配套荒山造林(含封山育林)81.4萬畝。  20年,一個綠色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已然成型;20年,也是退耕還林工程從摸索到成熟的歷程。>  1999年9月29日,天全縣退耕還林大會召開。
  • 將2萬多畝快熟的麥子油菜鏟毀,就是為了完成退耕指標?
    初秋時節,人們的臉上都寫滿了笑容,因為該歡慶豐收了,但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卻有人滿臉愁容,至於原因則是,自家快熟的小麥的被鏟毀了,據了解,自7月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鏟毀2萬多畝即將成熟的麥子、油菜,突擊完成退耕還林指標,目前,該旗已暫停鏟毀餘下的2萬多畝莊稼,但此事已造成數百萬斤麥子、油菜籽損毀。
  • 稻草人式履職導致退耕還林補助金躺帳3年
    補助金擱淺三年陳某華負責退耕還林工作開始於2015年。當年8月,陳某華由忠縣金聲鄉社會保障服務所調到塗井鄉農業服務中心,退耕還林是他在新工作崗位上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據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塗井鄉退耕還林面積經忠縣林業局驗收合格後,鄉農業服務中心需及時組織村社幹部,將面積核算至各退耕還林戶,經籤字、公示等程序後,及時足額發放補助資金。
  • 退耕還林能否換回青山綠水
    如今,那裡退耕還林工程已經實施了8年,那這八年來的努力,究竟能不能換回青山綠水?  洪雅縣地處長江上遊水系青衣江旁,早在8年前全縣就開始了退耕還林,累計已經有38萬多畝大片陡坡耕地完成退耕還林,現在僅剩下一些零星小片耕地需要繼續退耕,雖然退耕還林已經在洪雅縣家喻戶曉了,但是,這裡退耕的村民仍然十分擔心土地退耕造林後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和經濟收入。
  • 大寨梯田退耕還林
    虎頭山不再光禿禿 大寨梯田退耕還林       曾長期遵循「以糧為綱」思想的大寨村,如今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昔日的「海綿田」已經有一半以上退耕為林。為確保糧食豐收,大寨人還得四處拉水澆田。1999年全村玉米產量不到10萬公斤,僅為正常年份的20%。     近年來,大寨將自然坡度在30度以下的坡地全部退耕還林,提出以林養土,以林蓄水,改善生態環境的思路,這便使原本光禿禿的虎頭山變了樣。如今,大寨虎頭山上,「海綿田」種上了經濟價值較高的優質乾鮮果樹,以及松、柏等耐旱、易成活的風景樹。
  • 雲南石林:多舉措做好退耕還林後續管理
    3月20日,記者從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退耕還林辦獲悉,在疫情防控當前,石林縣在全面恢復退耕還林涉及企業復工復產同時,結合退耕還林工作實際,採取措施做好退耕還林後續管理工作,保障退耕還林工作穩步健康發展。為使廣大幹部群眾知曉退耕還林項目建設情況及實施相關政策要求,石林縣林業和草原局開展形式多樣的退耕還林宣傳活動,在縣內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趕集天深入宣傳國家、省、市、縣退耕還林實施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政策內容、配套措施,累計發放宣傳材料8萬餘份。
  • 林上山糧下川羊進圈 山西退耕還林換來山青民富
    春風又起,大地復甦,吉縣車城鄉退耕還林戶展開了緊張的林木修剪工作。經過8年的精心管護,該縣不少退耕地已經逐漸變成幼林,農戶家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農民王紅革在退耕地上栽下的1000多株核桃樹前年已經進入盛果期,年可收入1萬元左右,家裡還有兩個勞力在外打工,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他高興地說:「退耕還林把我們從坡耕地上解放出來,還讓我們口糧有保障,增收有門路,這真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山西省實施退耕還林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精心組織,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有關部門嚴格管理,工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退耕還林地 建健身步道
    自1999年來我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32.89萬畝(含簡陽)其中退耕地還林57.89萬畝、配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75萬畝全市退耕地涵養水源能力達到1.26億立方米固土能力達到1.89萬噸/年在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給氧氣等方面的綜合生態價值經折算綜合貢獻值每年達2.71億元退耕還林132.89
  • 退耕還林保生態 治溝造地惠民生
    1999年以來,延安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方針,實施了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還草,使植被覆蓋率逐年上升,山川大地基色開始由黃轉綠。然而,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之後,延安的耕地保有量減少了一半多,新情況、新問題很快擺在了面前。國家給予8年的錢糧補貼結束後,群眾靠什麼增收?農民的吃飯問題又怎麼解決?退耕還林的階段性成果又如何鞏固?
  • 烏蒙大地譜寫綠色華章——畢節市七星關區退耕還林20年紀實
    2002年至2006年,七星關區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造林11.59萬畝,涉及3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482個行政22468戶農民,共發放國家政策性補助資金33412.36萬元。    2014年以來,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中,通過建好區級領導每人每年5000畝、鄉級領導每人每年1000畝的「領導示範林」,共完成經濟林種植44.8萬畝,涉林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特色產業、亮點產業不斷湧現。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
    工人日報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 6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年來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成林面積佔全球同期增綠面積的4%以上。
  • 嶽西:退耕還林工程讓荒田荒地茶果飄香
    嶽西網訊(特約記者 餘方北)嶽西縣在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建設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使4614畝荒田荒地變成了茶果飄香的茶園和桃園,帶動1368戶、4054人增收。姚河鄉龍王茶葉專業合作社2017年與本村15戶村民籤約流轉荒田荒地180畝,其中通過退耕還林項目新建茶園60畝,今年茶園開始採摘,收入3000多元。
  • ...林草局核查組充分肯定我省退耕還林管理/鄭州觀鳥林森林公園...
    2019年第188期(總第225期·2019年10月8日) 本期提要 ★國家林草局核查組充分肯定我省退耕還林管理
  • 2020年退耕還林補助來了,每畝地1200元!
    而近年來,不少農民都選擇了外出發展,這樣一來老家的土地就閒置了下來,為了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農民朋友們選擇了退耕還林。那麼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好消息!2020年退耕還林補助來了,每畝地1200元!退耕還林實際上指的就是把農民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在空地上種植上樹木和植被,以此來避免土地浪費,同時還能保護生態環境。
  • 套取退耕還林補助金176萬餘元 村幹部被追刑責
    會寧縣頭寨子鎮塬邊村虛報冒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問題2005年至2018年,塬邊村虛報冒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4560元,用於村級陣地建設、道路維修等支出。2019年1月22日,塬邊村黨支部原書記劉登軍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塬邊村黨支部書記常宗民、村文書劉學海被誡勉談話,村委會主任常登府被告誡約談。
  • 農村退耕還林補助政策 補貼幾月份發放
    退耕還林是國家推出的一項補助政策,主要是為了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把水土流失的耕地,有步驟停止耕。當然,農民會獲得一筆補貼,根據2020農村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補助標準又上漲了,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退耕還林是很重要的三農項目,這是為了保護環境而制定的政策,修復、改善生態環境。而大家最關心的是退耕還林補助標準,今年補貼標準已經公布了嗎?根據最新農村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補貼仍然是為8+8年,標準也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