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suyu,意為「匯聚四方之地」),公元15世紀時突然崛起,印加人自稱太陽神的子孫,版圖擴張至今天南美洲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一帶地區,因其沒有文字,究竟從何而起已無從知曉。他們的歷史主要集中於1438-1533年的前哥倫布時期,1533年被西班牙殖民後,又立了幾位新印加傀儡國王,至1572年最後一位國王圖帕克·阿馬魯被殺,徹底宣告滅亡。
對於大多數旅行者來說,今天秘魯的庫斯科(Cusco)是遊覽聖谷的起點,也是前往馬丘比丘的中轉站。這座深藏於安第斯山中的古城,不僅是昔日印加帝國的都城,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應該停下腳步來慢慢品味,才能讀懂印加帝國的故事。
說到庫斯科,就要從那個流傳已久的故事開始:
還記得印加帝國的第13代帝王阿塔瓦爾帕嗎?就是印加帝國達到巔峰時期的第11代帝王瓦伊納·卡帕克與基多公主所生的兒子。印加帝國禍起蕭牆,阿塔瓦爾帕不甘心偏安一隅,費盡心機弄死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第12代帝王瓦斯卡爾,坐鎮庫斯科,看著被群山環抱的古城,帝國六百萬人俯首稱臣,阿塔瓦爾帕頗為得意。
其實,此時的印加帝國已經是外強中乾,軍隊四分五裂,戰爭損失了至少十分之一,加之天花瘟疫流行,局面更加混亂。
西班牙著名的殖民者皮薩羅別看大字不識一個,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盲,卻志向遠大,對於局勢有著超乎尋常的嗅覺,意識到這是徵服印加帝國的最好時機。1531年,在同為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的推薦下,皮薩羅得以面見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對於皮薩羅的膽識大為讚賞,同意出資資助他前往美洲。於是,56歲的弗郎西斯科·皮薩羅帶了不到200人,從西班牙港口啟航前往美洲。他們面對的,是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和未知的風險,此去成功了就是君臨天下,失敗了屍骨無存。
他們整整航行了一年才到達美洲,1532年9月,帶領著177人和62匹馬向內陸挺近,穿越安第斯山脈向今天秘魯西北部的卡哈馬卡(Cajamarca)進發。狡猾的皮薩羅擺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樸實的印加人民搞不清這些裝束怪異的白種人是來做什麼的,反而認為他們是傳說中第8代帝王維拉科查(Viracocha)的後代,處處給予關照。帝王阿塔瓦爾帕更是派人給他們送來了物資,嗯,這時候看出來近親結婚後代是弱智了……
1532年11月15日,皮薩羅和他的部隊只剩下169人,一路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沒遇到什麼抵抗就來到了卡哈馬卡,發話要和印加帝王談判,要求對方只能帶5000非武裝的士兵。
談判前一晚上,皮薩羅還精心把他手下的168人分成四支隊伍埋伏在廣場周圍,不斷給士兵們打氣:印加帝國的軍隊只有區區4萬人,我們會勝利的!
169人VS4萬人,不少士兵當場尿了褲子。而當時真實在附近的精兵有多少呢?答案是8萬。皮薩羅怕當場嚇死幾個,只能打個五折。
第二天早上,阿塔瓦爾帕坐在80人抬的「轎子」上去和皮薩羅會面,他頭戴皇冠,身上披滿了金銀和寶石,在印加領主的簇擁下來到皮薩羅面前。西班牙隨隊的神父神甫比森特·德·維爾巴德遞上一本《聖經》,他們希望印加王和他的臣民們皈依基督教,也是為自己動手找個藉口。文盲皮薩羅忘了印加帝王也不識字,阿塔瓦爾帕抬起眼皮,翻了一下《聖經》,發現完全看不懂……隨手就扔在地下,明確的告訴皮薩羅:「我們只信仰太陽」!
班牙人來到美洲,不僅僅是為了財富,在他們身上同樣肩負著他們認為極其神聖的宣教使命,皮薩羅更是找到了絕好的藉口——為上帝而戰。
於是,皮薩羅摔杯為號,周圍埋伏的一百多士兵叫喊著衝了出來。按理說,別說是幾萬大軍,就是5000人也能碾壓這一百多人,然而此時的印加帝國雖然強大,也有著先進的建築、醫學技術,但軍隊卻極為落後,武器僅僅是石塊、青銅或木棒。即便有金屬的斧狀武器,也多用做儀仗用途。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馴化馬,在他們眼中,胸披鎧甲、騎著戰馬的西班牙殖民軍簡直就是天神。
皮薩羅手拿寶劍一路砍死了幾個印加領主,衝到了阿塔瓦爾帕面前,七八名西班牙騎兵衝過來,撞翻了肩輿,印加皇帝就這樣被活捉了。失去了皇帝的印加人設法推倒了廣場的一段圍牆逃了出去,幾十名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山谷中全是印加人的哀號聲。要不是西班牙人因夜幕降臨收兵,恐怕這8萬印加大軍會全軍覆沒。印加人至少損失了7000人,而西班牙人幾乎未失一兵一卒。
皮薩羅對印加的臣民說,想救你們的國王也行啊,給我把黃金裝滿一間長22英尺、寬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間屋子就放了他。於是印加帝國發動全民拆黃金,據考證塞到屋子裡的黃金價值超過2800萬美金。然而跟流氓加文盲是沒道理可講的,皮薩羅拿到黃金後就撕票了。智障被文盲殺了也算是死得其所,只可惜強大的印加帝國從此陷落。
皮薩羅一路殺進庫斯科,來到太陽神廟面前時,他們形容這裡是「難以置信的美妙」。
通體遍布黃金的太陽神廟(Qorikancha),在克丘亞語中為「黃金院落」,在印加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崇拜太陽的印加人自譽為太陽的後裔,神廟就是為了祭祀太陽神因蒂(Inti)而建立。他是印加文化裡最重要的神之一,也是帝國的守護者。每年南半球的冬至(6月),在這裡還會舉行太陽祭。除去太陽神外,還祭拜月亮女神基利亞瑪瑪(Mama Killa)和其它眾神,如雷電之神尤拉帕(Illapa)、少女之神查斯卡(Chaska)、海洋之神科查瑪瑪(Mama Qucha),大地母親帕查瑪瑪(Pachamama)等。
神廟是印加最偉大的第9代帝王帕查庫提(Pachacuti)在位時所修建,當時神殿除用於宗教儀式外還有天文臺的作用,向殿內居住的神職人員提供了大量金銀以作裝飾,還將七位前印加王的木乃伊接入殿內。欣喜若狂的西班牙人將每一個角落的金銀都颳走了,在神殿的基礎上蓋起了聖多明各大教堂(Iglesia de Santo Domingo)。
太陽神殿位於武器廣場的東南方向,遠遠就能望見它深色的舊城牆,曾經被金箔完全覆蓋,昔日該是何等的威嚴?
入內後開闊的庭院曾是印加人舉行儀式的場所,春播、秋收和祭拜日都會在此舉行典禮。
內部的庭院被迴廊所包圍,一層牆壁上是各種宗教藝術畫作,二層有一些現代藝術的臨時展覽。
太陽神殿是印加人石質建築登峰造極的典範,他們將石塊打磨後,不需要任何黏合劑就能精確地結合在一起。迴廊一側有兩個小會議廳,牆上的壁龕在舉行儀式時放置聖物。會議廳叫彩虹殿(Temple of the Rainbow)和閃光殿(Temple of Lightning)。石頭被打磨得十分光滑細緻,之間根本找不到任何縫隙。
小會議廳對面是太陽神殿的主殿,是當時舉行會議的大禮堂,據推測可能叫群星殿(Temple of the Stars)或月亮殿(Temple of the Moon)。正面兩個門之間有個比較大的儀式壁龕,舉行儀式時會懸掛門帘和窗簾,屋內的牆上也有一排放置聖物的壁龕。
旁邊的鐘樓就是聖多明各教堂,西式建築與印加遺址結合在一起,各放異彩卻又令人唏噓。秘魯歷經數次地震,教堂損毀多次又重修復,神殿仍屹立不倒。
地址:Santo Domingo s/n, Cuzco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7:30,周六、周日14:00-17:00
門票:15新索爾(任何庫斯科套票都不能在此使用)
電話:+51-84-249176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4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2016&2017年新浪V影響力峰會嘉賓,2017&2018年新浪旅遊盛典嘉賓,2017騰訊旅遊核心自媒體,騰訊旅遊2017年度最佳合作獎,騰訊企鵝優品首批入駐自媒體人,新浪微博籤約自媒體,微博旅行博主,螞蜂窩攻略作者&達人,窮遊精華作者&探路者,窮遊&途風體驗師,旅遊衛視嘉賓,秒拍籤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