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哈馬卡戰役:印加帝國的覆滅,就是在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
印加帝國,一個全盛期面積近200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1000萬,包括今天厄瓜多和秘魯山區、玻利維亞高原、智利北半部和半個阿根廷的大國。這一地區公元前8000年即有人居住,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就進入農耕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璀璨的人類文明。當地人培育出馬鈴薯、玉米、可可等特有的植物,能建造巨大的石頭建築和複雜的水利設施。
印加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運用了從武力徵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帝國的國力在君主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期間達到頂峰。人口達到600萬人,有精銳部隊8萬多人,當時是稱霸南美洲的大帝國。
然而在公元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是救世主的意思,但哥倫布這個救世主拯救了剛剛興起的歐洲,但是在改變歷史的同時,也給美洲帶去了災難。從此,先進的「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美洲盛產的黃金和白銀更讓貪婪的歐洲殖民者趨之若鶩,伴隨著宗教的狂熱和尋寶的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最富戲劇性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率領169名士兵徵服龐大的印加帝國。
公元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文盲冒險家和徵服者,弗郎西斯科·皮薩羅,率領著他那由62名騎兵和106個步兵組成的疲憊不堪的弱小入侵部隊,在印加帝國的卡哈馬卡,會見了擁有六百萬人口,當時帶領八萬名隨從的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阿塔瓦爾帕對於即將到來的會面毫不擔心,因為此前他的一個使者剛剛探訪了皮薩羅的營地。使者告訴印加皇帝,皮薩羅和他的隨從看上去不像武裝人員,而且疲弱不堪,只要給這個使者有動作,那麼200名印第安人,他就能把他們全部捆綁起來送交皇帝。
然而當印加王進入營地,等待他的是一名牧師,向他遞上一本聖經,並詢問他是否願意皈依天主教,並效忠西班牙國王,憤怒的印加王將聖經狠狠擲在地上,此時牧師高聲喊叫,西班牙騎兵立即衝殺過來,從未見過馬匹和刀劍的印加衛士或倉皇逃散,或不知所措地伏在印加王身上,結果據說有幾千人被殺,阿塔瓦爾帕也被俘。
雖然印加人數眾多,但武器極為落後。印加武士的裝備僅是石頭、青銅或木棍棒、短斧、彈弓和護身軟墊,而且當時印加人並沒有學會馴馬,因此沒有騎兵隊伍。而西班牙人則胸披鎧甲、騎著戰馬,並擁有鋼刀、火繩槍、小炮等先進武器。當印加皇帝來到廣場後,皮薩羅發出信號,埋伏的西班牙人衝了出來,對來得印加人發動進攻。面對擁有優勢裝備的西班牙人,印加人毫無招架之力,被殺死的印加人大概有7000人,西班牙人卻損失很小。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皮薩羅率領著他那支袖珍部隊,(以及隨後從西班牙本土陸續趕來的,每次最大規模不超過兩三百人的後援部隊),最終滅亡了擁有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並在印加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第一個大型殖民地秘魯。印加帝國的覆滅,用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一個600萬人口的大帝國,就被區區幾百人就給徵服了。打落後者,打弱者——這已經成了人類社會的規律。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