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娑羅國淨飯王宮生處寶塔——佛陀降生地藍毗尼

2020-12-24 智慧文明心時代

拘娑羅國藍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位於今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上,即靠近印度邊境的小鎮羅美德上,距離加德滿都約360公裡,屬熱帶氣候,年最高氣溫達50攝氏度左右。藍毗尼原是天臂城善覺長者妻子的名字,因為善覺長者在這裡為其妻建造了一座別墅花園而得名。

娑羅樹 沐浴池

關於佛陀的誕生,在佛經中有許多記載,在民間也有許多傳說。迦毗羅衛國的國王淨飯王與其妻摩耶夫人相親相愛,過著十分幸福的生活,但遺憾的是淨飯王夫妻已到中年卻還沒有嗣子。在摩耶夫人45歲時,一天晚上,王宮裡萬籟俱寂,摩耶夫人做了一個夢,在夢中看見天空中有一頭六牙白象,五彩祥雲相伴,而且這頭六牙白象在摩耶夫人仰觀時競冉冉而下,來到摩耶夫人身邊,並安然地從摩耶夫人的右脅中進入,摩耶夫人猛然驚醒,只覺身心十分舒暢,充滿喜悅。

摩耶夫人高興的將這一夢境告訴淨飯王,淨飯王趕忙請來幾位佔相師,以詢夢境何意。佔相師對淨飯王說,這個夢是個吉祥的夢,是夫人已懷聖胎的徵兆,夫人將來必生貴子。果不其然,夫人懷孕了!光陰似箭,十月懷胎,按照印度習俗,摩耶夫人頭胎要到娘家分娩。於是摩耶夫人由眾多侍女及衛隊護送前往天臂城,當他們走到藍毗尼花園時,夫人想在此休息。藍毗尼花園,樹木茂盛,泉池流水,百花盛開,幽雅別致,摩耶夫人走到一棵娑羅樹下,將手扶在樹枝上,就在這時,太子從摩耶夫人的右脅誕生了!

太子降誕時,即能夠站立行走。太子向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而且在太子行走過的地方,都長出蓮花來。只見太子口中念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時,天空中出現了九條龍,九龍口吐清泉,為太子沐浴。

後來,在孔雀王朝時,阿育王還特地到藍毗尼朝拜,並建造石柱以志紀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石柱於189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是藍毗尼園遺址中最俱價值的歷史遺存。據考證,阿育王在他執政的第二十年(公元前244年)時,來到藍毗尼朝拜,並立柱以紀念。現存石柱高約6米,直徑約80釐米,柱上有裂痕,雖然阿育王柱曾遭到破壞,但幸運的是柱上的銘文還完好無損。

阿育王銘文上寫道:「天愛善見王(阿育王)即位二十年,因釋迦牟尼佛誕生於是地,親來敬禮。王命刻石,上作一馬。是為世尊誕生地,故免藍毗尼村之一切租稅,以示慧澤。」(《大唐西域記校注》,季羨林等,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第525頁。)

在離阿育王柱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摩耶夫人祠,是一座小型的現代寺廟,祠中收藏有一塊用大理石雕成的浮雕,石雕上表現的是太子降生的情景:摩耶夫人手攀無憂樹樹枝,身邊有幾名侍女。雕像正下方是「初生佛陀」腳下蓮花朵朵,描繪的是「行走七步,步步生蓮」的傳說。

相關焦點

  • 拘娑羅國淨飯王宮生處寶塔——佛陀降生地藍毗尼
    拘娑羅國藍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位於今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上,即靠近印度邊境的小鎮羅美德上,距離加德滿都約360公裡,屬熱帶氣候,年最高氣溫達50攝氏度左右。藍毗尼原是天臂城善覺長者妻子的名字,因為善覺長者在這裡為其妻建造了一座別墅花園而得名。
  • 淨飯王一心求子,摩耶夫人險被毒害,無憂樹下佛陀降生
    三分時代,羅摩降生為至聖,建立理想世界,二分時代,奎師那借薄伽梵歌闡述了責任的意義,並樹立正法。時代變遷,正法衰微,不信,不公,不義,非法與迷信滋生與蔓延,恐懼令人迷失於無知的黑暗。為驅散黑暗,又一位偉人降生世間,這位偉人,名叫「佛陀」。
  • 佛陀誕生天龍灌浴 藍毗尼六大奇蹟遺址
    佛陀以願力由兜率天宮下降到娑婆世界,託質為迦毗羅衛城淨飯王的長子,在藍毗尼花園從母親摩耶夫人的右脅降生。太子在迦毗羅衛的王宮中長大,由觀察人生之苦而決意出家尋求解脫之道。他在苦行林明確了修行的折中之道,轉而降伏眾魔,在金剛座的菩提樹下證得佛果。此後,由鹿野苑開始組建僧團,初轉法輪,行化四方。
  • 佛陀父子出家,淨飯王把王位傳給誰?釋迦族結局如何?
    淨飯王年四十終於生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摘掉了「無嗣之王」的帽子。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七天後難產而死,阿私陀仙人跑來預言太子必將出家。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有了後,卻註定妻離子散,佛陀的降生對這個家庭是災還是福?淨飯王不認命,為了不讓佛陀感受人間悲苦、生老病死,他甚至另建了一座分城,將國中老弱病殘遷出。
  • 淨飯王一心求子,摩耶夫人險被毒害,無憂樹下佛陀降生
    三分時代,羅摩降生為至聖,建立理想世界,二分時代,奎師那借薄伽梵歌闡述了責任的意義,並樹立正法。時代變遷,正法衰微,不信,不公,不義,非法與迷信滋生與蔓延,恐懼令人迷失於無知的黑暗。為驅散黑暗,又一位偉人降生世間,這位偉人,名叫「佛陀」。
  • 藍毗尼:佛陀與佛陀之前的佛陀
    藍毗尼聖園傳說在公元565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就在藍毗尼花園中的無憂樹下出生。 佛經上說,世尊剛生下來就能說話,無人扶持即能行走。現存的阿育王柱,含破損的共十九處。授記釋迦牟尼佛出生地的阿育王石柱位於摩耶夫人祠側面。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天愛喜見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佛祖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減免賦稅,僅交納收入的八分之一。」
  • 佛陀的故鄉,尼泊爾藍毗尼Lumbini
    從前,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德隆望尊的淨飯王,他擁有世間一切權勢,唯獨膝下無子來繼承王位,直到有一天,皇后摩耶夫人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腹中。按照當時的習俗,孕婦必須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座美麗的花園,園內有一棵茂盛的無憂樹,當她將手攀在樹枝上休息的時候,太子就誕生了……。
  • 佛陀父子出家,淨飯王把王位傳給誰?釋迦族結局如何?
    淨飯王年四十終於生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摘掉了「無嗣之王」的帽子。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七天後難產而死,阿私陀仙人跑來預言太子必將出家。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有了後,卻註定妻離子散,佛陀的降生對這個家庭是災還是福?淨飯王不認命,為了不讓佛陀感受人間悲苦、生老病死,他甚至另建了一座分城,將國中老弱病殘遷出。
  • 佛陀之前的佛陀:藍毗尼的秘密聖地
    現存的阿育王柱,含破損的共十九處。授記釋迦牟尼佛出生地的阿育王石柱位於摩耶夫人祠側面。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天愛喜見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佛祖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減免賦稅,僅交納收入的八分之一。」
  • 尼泊爾藍毗尼:佛教徒的朝聖大本營
    關於這段傳奇,尼泊爾流傳的佛傳這樣記載:懷孕的迦毗羅衛國王后摩耶夫人從迦毗羅衛國王宮出發,準備回娘家生產,由於道路顛簸,她選擇在藍毗尼花園沐浴休息,當她用右手攀住花園中的娑羅雙樹時,釋迦牟尼便降生在世間。
  • 佛陀的故鄉,尼泊爾藍毗尼Lumbini
    從前,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德隆望尊的淨飯王,他擁有世間一切權勢,唯獨膝下無子來繼承王位,直到有一天,皇后摩耶夫人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腹中。按照當時的習俗,孕婦必須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座美麗的花園,園內有一棵茂盛的無憂樹,當她將手攀在樹枝上休息的時候,太子就誕生了……。
  • 佛陀之前的佛陀:藍毗尼的秘密聖地
    現存的阿育王柱,含破損的共十九處。授記釋迦牟尼佛出生地的阿育王石柱位於摩耶夫人祠側面。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天愛喜見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佛祖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減免賦稅,僅交納收入的八分之一。」
  • 佛陀降生七天後,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她在這段時間經歷了什麼?
    於是,他們第二天就啟程了,摩耶王后的妹妹波闍波提王后也隨侍左右,淨飯王還派了很多侍女護衛保護王后,但他們還未到天臂城,王后在途經藍毗尼園時就誕下了王子,王子剛出生通體發出金色的光芒,剛落地就會走路,走了七步,步步生蓮。
  • 邱承彬淺談尼泊爾藍毗尼奇觀
    按照印度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待產,當路過藍毗尼園時,在一個月圓之夜,在無憂樹(菩提樹)下從右肋生下了釋迦牟尼佛。佛陀誕生後,朝東南西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花,然後站在一塊石頭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 尼泊爾 | 藍毗尼園以外的佛陀秘密聖地
    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屍那羅並稱為佛教四大聖地。每年藍毗尼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信徒前往朝聖。石柱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無憂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佛祖在此誕生。
  • 佛陀故事會:摩耶夫人 久遠緣深為育佛陀來人間
    如要成為懷孕佛陀聖胎的女人,她必定具有三十二種功德相:例如正德而生,肢體具足,所生之處尊貴,德行無缺,種族清淨,端正無比,身體容貌上下相稱,從未生育,心常隨順一切善事,無有邪心,身、口、意三業自然調柔,要多聞,極工巧,心無所畏、無諂曲、無誑詐、無鎮恚,無嫉妒、無慳吝、能忍辱、有慚愧,薄淫、怒、疑、無有女人過失,孝順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諸功德等。
  • 藍毗尼花園(Lumbini)——佛陀出生的地方
    傳說佛陀(Buddha)俗家姓名為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hartha),父親是釋迦族(Sakya)的首領淨飯王(Suddhodana),母親摩耶夫人(Mahadevi)。這裡的執政官就是悉達多的父親淨飯王,他勇武善戰、治國有方,深受臣民愛戴,只可惜一直沒有兒子。
  • 佛陀故事:佛母摩耶夫人
    如要成為懷孕佛陀聖胎的女人,她必定具有三十二種功德相:例如正德而生,肢體具足,所生之處尊貴,德行無缺,種族清淨,端正無比,身體容貌上下相稱,從未生育,心常隨順一切善事,無有邪心,身、口、意三業自然調柔,要多聞,極工巧,心無所畏、無諂曲、無誑詐、無鎮恚,無嫉妒、無慳吝、能忍辱、有慚愧,薄淫、怒、疑、無有女人過失,孝順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諸功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