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來源:艾了個灸(ID:ailegejiu)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音頻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鬥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
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多。大雪節氣最常見的就是降溫、下雨或下雪。
大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
有的人會明顯的感覺到情緒浮躁、身體乏力、各種鬱悶……
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是因為你的體質出現了陽虛的症狀。
陽虛怕冷,做什麼最好?當然是艾灸!
陽虛體質者在此時主要表現為怕冷、四肢冰冷、晚上睡不暖、臉色蒼白、沒血色、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溼邪。
大雪是比較適合「補」的季節,除了食補養生外,中醫傳統的艾灸養生保健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以其顯著的功效,用無痛溫和的手法,來補充陽氣,調理身體平衡。
利用艾的藥效及燻灼的火力,刺激經絡腧穴,打通經脈,調節臟腑,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大雪艾灸穴位推薦:
腎俞、關元、足三裡、太溪、太衝、湧泉
腎俞穴是腎的背俞穴,腎臟的寒溼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艾灸此穴,可增加腎臟血流量,改善腎功能,有效緩解腰痛、耳鳴、乏力等症。
艾灸關元穴有助於恢復「元陰元陽」,達到祛寒回陽、補虛益損、增強臟腑功能的目的。(與中脘穴同時進行,可以加快祛寒速度。)
足三裡穴又稱為「長壽穴」,艾灸此穴,可溫中散寒、補益氣血、培補元氣,尤其對於寒性胃痛效果很好。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艾灸此穴,可以滋陰益腎、壯陽強腰,生命的原動力強了,就能讓氣血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大雪節氣,天氣陰冷,光照較少,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因此調暢氣機、舒暢肝氣很重要。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艾灸此穴,可調暢氣機、疏肝解鬱、暢達情志。
湧泉穴位於腳底,艾灸此穴,可以溫陽益氣、通絡活血、去除下肢寒氣,有效緩解膝蓋酸痛、關節無力、全身溼冷疼痛等症狀。
除了艾灸之外,做好以下事情對我們身體也是很好的,可以讓我們溫暖的度過將要到來的冬天
01曬太陽
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
特別是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大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正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02保暖防感冒
大雪季節,天氣較為寒冷,起居要做好禦寒保暖的工作,防止感冒的發生。同時,可食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
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
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慄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
03清火少辛辣
這個節氣裡,室內暖氣都開始供暖,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
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
04泡腳抵外寒
大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每晚用熱水泡腳(患有不適合泡熱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冬天是天寒地凍、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
因此,冬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以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