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未來哪一個發展潛力更大?

2020-12-10 盤古論今2020

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承認的大型世界級城市群共有六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所謂世界級城市群,是指世界上最大的數個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高級成熟階段的最高組織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構成單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

城市群一般是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在一起而成的龐大的、多核心、多層次城市集合體,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

在《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中顯示長三角城市群已躋身於六大世界級城市群。

一、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被公認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它以紐約為中心,包含波士頓、費城、巴爾的摩和華盛頓等主要城市。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規模:紐約距城市群北端的波士頓約350公裡,距城市群南端的華盛頓約370公裡。城市群佔地13.8萬平方公裡,佔美國總面積的1.5%。

2015年,城市群總人口達到5345萬,佔美國總人口的17%,預計2025年人口將達到5840萬,2050年人口達到7080萬。2016年,城市群GDP達到4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萬億元),佔全美GDP的比例超過20%。

城市群佔美國總人口的20% ;製造業產值佔全美的70%,城市化水平達到9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城鎮體系呈金字塔型結構,城市群的增長由紐約、波士頓、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等中心城市逐漸向外輻射和擴張,並且出現了紐瓦克、卡姆登、安納波利斯等次級中心城市,各等級城市相互交織構成該城市群的城市網絡。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

1)人口大於100萬的城市有:9個;

2)人口介於50萬~100萬的城市有:29個。這兩區域的城市匯聚了區域內65%的人口;

3)人口介於20萬~50萬的城市有:34個;

4)人口小於20萬的城市有:116個,這種類型的城市平均規模只有6.4萬人。

紐約是城市群中的最核心城市,位於產業結構的最頂層,充分發揮輻射和帶頭作用。紐約是美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市,並且是一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是世界金融中心,在商業、文化、娛樂、科技、教育、研究等領域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全球地位。

紐約集中了大量的全球性跨國公司的總部,是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所在地,聚集了各類專業管理機構和服務部門,形成了強大的全球服務、管理的控制中心。

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政治中心,聚集了眾多的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及國際組織,紐約擁有大量歷史遺蹟,旅遊業十分繁榮。

波士頓被稱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現如今是美國重要的高科技中心,是全球創新創業的領導者。波士頓由於聚集了大量的頂尖高等院校,因此,成為美國重要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其中包括全球著名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塔夫茨大學等。

波士頓重要的優勢產業有:金融業、商業服務業、生物科技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等,在世界城市宜居排名上始終名列前茅。

費城是美國聞名於世的的歷史名城,是美國重要的教育中心和經濟中心。費城重要的優勢經濟部門包括:金融服務業、醫療健康產業、生物科技產業、信息技術產業和旅遊業,是美國東海岸重要的鋼鐵、造船基地以及煉油中心,是美國承擔近海航運的主要的港口。

巴爾的摩位於華盛頓大約64公裡處的城市,與美國華盛頓聯繫十分緊密,是中大西洋地區的第二大港口,航運業非常發達。巴爾的摩曾經是一個以鋼鐵加工和汽車製造為主的工業城市,現如今經歷了產業轉型,科技產業快速發展。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交通十分發達,其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多種交通基礎設施構成了多層次、網絡化的交通系統,為城市群的協同發展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最大程度上拉近了城市之間的相互聯繫。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內,幾乎所有的城市都能通過高速公路到達;

在城市群內的鐵路網方面,主幹道起始于波士頓,途徑紐約到達華盛頓,負責城市群內各中心城市的連接;

輕軌主要負責中心城市與遠郊地區、周邊城鎮等的短途客運,輕軌擴大了中心城市的輻射範圍。公路、輕軌、地鐵等密集的交通方式構成了十分便捷交通網,服務於日常的短距離客流。

五個中心城市的軌道交通(主要指地鐵和輕軌)的客流量佔全美的80%。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內擁有甘迺迪國際機場、洛根國際機場、費城國際機場等9個大型機場。這些機場都分布在5個中心城市內。

二、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五大湖城市群世界級名城眾多。五大湖區城市群的組成城市超過百個,著名城市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密爾沃基、大急流城、克利夫蘭、辛辛那提、匹茲堡、布法羅、多倫多、渥太華和魁北克城等。

五大湖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是芝加哥,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則為多倫多。如果把五大湖地區當成一個獨立的經濟體系,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五大湖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地表淡水,湖岸線總長度達17017公裡。並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湖運體系。五大湖沿岸擁有豐富資源和充足的水源,這一點對於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優勢條件激發其周圍發展出了龐大的工業和名城,比如享譽世界的著名城市有芝加哥、底特律、多倫多、蒙特婁等。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布於五大湖沿岸,從芝加哥向東到底特律、克利夫蘭、匹茲堡,並一直延伸到多倫多和蒙特婁。

什麼是城市群? 在1961年,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在《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國東北海岸》中第一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具體是指人口規模在2500萬以上和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裡250人的特大城市。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符合標準,並成為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美國著名的"鋼鐵城"—匹茲堡、"汽車城"——底特律匯聚於此。這裡擁有聞名遐邇的美國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其產量和銷售額約佔美國總數的80%左右,成為巨大的世界工廠。

五大湖城市群以蒙特婁-多倫多-底特律-芝加哥為軸線

什麼是北美五大湖?

五大湖分別為:伊利湖、蘇比利爾湖、安大略湖、密西根湖和休倫湖位於北美洲中部,分布在美加之間。由於歷史上美國人開通了運河,使得5個湖泊連為一體。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水系,面積達94250平方英裡,其所蓄的淡水佔世界地表淡水總量的1/5。

美國的航道網以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主幹。密西西比河和伊利運河對美國的中西部經濟的早期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五大湖是始於約100萬年前的冰川活動的最終產物。

蘇必利爾湖(Superior,lake)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世界僅次於裏海的第二大湖。湖面東西長616公裡,南北最寬處257公裡,水面積82103平方公裡,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公裡。

休倫湖(Huron,lake)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長331公裡,最寬處163公裡。湖面積59570平方公裡。有蘇必利爾、密西根湖和眾多河流注入。最大深度229米。

密西根湖(Michigan,lake)也叫密執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積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屬於美國的湖泊。南北長517公裡,最寬處190公裡,湖盆面積近12萬平方公裡,水域面積57757平方公裡,最深處281米,平均水深84米,湖水蓄積量4875立方公裡。

伊利湖(Erie,lake)是北美五大湖的第四大湖,湖水面積25667平方公裡。長388公裡,最寬處92公裡,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是五大湖中最淺的一個,湖岸線總長1200公裡。

安大略湖(Ontario,lake)是北美洲五大湖最東和最小的一個,主軸線東西長311公裡,最寬處85公裡。水面約19554平方公裡,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蓄水量1688立方公裡。

三、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其核心組成部分是:東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日本著名的三大都市圈,同時也包括三大都市圈外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其他城市。區域面積達3.5萬平方公裡,佔日本國土面積的6%,人口近7000萬,佔日本全國總人口的61%。

日本二戰後在美國的扶持之下重構了經濟體系,形成了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及瀨戶內海的"三灣一海"沿岸地區,其中包括京濱、名古屋、阪神、北九洲四大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全國的65%,分布著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開發機構。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覆蓋了聞名於世的日本重量級城市,比如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靜岡,京都、神戶等。東京是最重要的核心城市。

東京,位於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東京古稱江戶,是日本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的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遷都江戶,後來改名東京,成為日本首都後,逐漸發展成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

東京下轄23個特別區、26個市、5個町、8個村,總面積約2155平方千米,城區面積621平方千米。東京市區人口約1351萬(2016年), 東京都市圈總人口達3700萬(2016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013年9月,日本東京當選為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這是東京繼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的第二次承辦奧運會。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重要工商業城市、水陸交通中心、著名歷史古城。大阪位於日本中部的關西地區。關西是日本的發源地,歷史名勝的密集度堪稱全日第一。是大阪府的府廳所在地,大阪市面積223平方公裡,總人口約有267萬人,是日本次於東京、橫濱人口第三大的城市。GDP位列亞洲第二,僅次於東京,世界第六位。

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為繁榮的商業都市。

大阪擁有以鋼鐵、機械製造、金屬加工為主的重工業和以紡織、印刷、食品、造紙和化工為主的輕工業。大阪以獨具一格的文化風格而著稱於世。大阪的工商活動規模、捷運鐵道密度均居日本前茅。

橫濱: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的日本第三大城市,人口數量僅次於東京,位居全國第二。

橫濱是神奈川縣東部的國際港口都市。橫濱擁有日本僅次於東京都區部的人口數,也是最多人口的市級行政區。市內的橫濱港常被視為是東京的外港,雖然橫濱港貨物吞吐量低於神戶和千葉港,但港口貿易額卻居全國首位,是日本最大的國際貿易港。橫濱以極為融洽和睦的國際氣氛和尖端技術產業而聞名於世。

橫濱是日本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城市。

日本擁有五座日本國家中心機場,承擔國際、國內航空輸送網的中心任務。據日本《空港法》規定顯示,五座機場為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東京羽田國際機場、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和大阪伊丹國際機場,都位於日本三大都市圈,屬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東海道新幹線作為日本國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大動脈,連接日本三大都市圈,並且打通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根據統計,每年輸送乘客達約1.65億人次。

日本開建中央新幹線之目的,就是再次連通日本三大都市圈,使其構成安全保障的二重連接網絡,形成世界領先的巨型城市群。

四、英倫城市群

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中地域面積最小、發展最早、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英倫城市群,是英國以倫敦為核心的城市群,由倫敦-利物浦一線的城市構成,其中包括世界紡織工業之都—曼徹斯特、紡織機械重鎮—利茲、伯明罕、謝菲爾德等大小城市。面積為4.5萬平方千米,人口3650萬。

倫敦: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館、圖書館和體育館數量最多的城市。

倫敦擁有19家世界500強總部,7座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比如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等。

倫敦是一座全球領先的世界級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金融、商業、體育、傳媒、時尚等各方面影響著全世界,是全球化城市的典範。

倫敦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控制著全世界45%的外匯交易和黃金、白銀、原油等大宗商品定價權,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銀行、保險、期貨和航運中心。倫敦平均每日的外匯交易額高達2.7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一,居民財富總額位居全球第二。

2019年11月,倫敦在日本森紀念財團發布的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GPCI)中連續第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美國科爾尼全球城市實力指數排名發布,倫敦位列世界第二。 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第一名。

在福布斯全球城市影響力排行榜上,倫敦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同時倫敦擊敗紐約,當選全球第一大財富中心。 2019年9月,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布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倫敦位列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

五、歐洲西北部城市群

歐洲西北部城市群,由大巴黎地區城市群、萊因-魯爾城市群、荷蘭-比利城市群時所組成。重要代表城市有:法國的巴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荷蘭的鹿特丹、荷蘭的海牙、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德國的科隆等

集聚了4個國家40座10萬以上人口城市,總面積14.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4600萬,內含法國的巴黎—魯昂—阿費爾城市圈、德國的萊茵—魯爾城市圈、荷蘭的蘭斯塔德城市圈以及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城市圈。

西北歐城市群,雖然保持著N中心的城鎮結構,但中心城市之間的職能分工非常明確,等級結構十分合理,在人口與空間規模上井然有序。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相近、經濟聯繫十分緊密,大巴黎地區城市群、萊茵-魯爾城市群、荷蘭-比利時城市群在空間上不斷綿延,已融合為超大型的世界級城市群。

歐洲西北部城市群的塞納河萊茵河是歐洲經濟發源地。巴黎也是以塞納河的西堤島和河兩岸為發展起源。塞納河兩岸集中了巴黎的古建築群、博物館和眾多休閒場所。

歐洲西北部城市群重要城市:

巴黎:是法國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巴黎面積105.4平方公裡,人口224萬; 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都會區人口約為1100萬,佔據全國人口的六分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2017年8月1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巴黎成為202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城市,市區人口約110萬。阿姆斯特丹在荷蘭黃金時代一躍而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當時該城是金融和鑽石的中心。現為歐洲第四大航空港(前三是倫敦、巴黎、法蘭克福),

阿姆斯特丹有很多旅遊景點,包括歷史悠久的運河網、荷蘭國家博物館、凡·高博物館、安妮之家、大麻咖啡館等。位於阿姆斯特丹西南郊的阿斯梅爾花卉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市。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擁有7700餘家工業企業,其工業用鑽石產量佔世界總量的80%。另外,阿姆斯特丹還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 

六、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佔中國2.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1/4的經濟總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圈,綜合實力第一,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GDP的20%,且年增長率遠高於中國平均水平。

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且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是核心城市。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衝積平原,據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規劃範圍正式定為蘇浙皖滬三省一市全部區域。

上海市是長三角的中心城市。江蘇省包括無錫、南京、蘇州、常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包括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戰略地位,被稱為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

長三角城市群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擁有健全高速公路網,值得一提的是,長三角的公鐵交通幹線密度全國領先,已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絡。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指明,長三角城市群要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建成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裡河網長度達4.8-6.7公裡。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由於河川縱橫,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

長三角區域內河網密集,主要有江蘇的太湖、洪澤湖、金牛湖、石臼湖、固城湖、高郵湖、駱馬湖、邵伯湖、登月湖,浙江的西湖、東湖、南湖、東錢湖、千島湖和安徽的巢湖、太平湖、花亭湖、升金湖、天井湖、平天湖、雨山湖等湖泊,除淮河、長江、錢塘江、京杭大運河等重要河流;

有上海的黃浦江、吳淞江、薀藻浜,江蘇的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通揚運河,浙江的甌江、靈江、苕溪、南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浙東運河,安徽的青弋江、水陽江、秋浦河、皖江、新安江、滁河、漳河、淠河、潁河、渦河、東淝河、南淝河、裕溪河、柘皋河、杭埠河、濉河、史河等水系。

長三角的教育極為發達:擁有大量的985及211等一流大學。比如上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江蘇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南大學、蘇州大學;浙江省:浙江大學;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

長三角城市群的定位:

1.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

2.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3.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中心。

4.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

5.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

6.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一核:為了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按照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五圈:1)蘇錫常都市圈包括蘇州、無錫、常州三市。2)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鎮江、揚州三市;3)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四市。4)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5)寧波都市圈包括寧波、舟山、台州三市。

四帶:1)滬寧合杭甬發展帶;2)沿江發展帶;3)沿海發展帶;4)滬杭金髮展帶。

長三角重要及潛力城市

上海: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

上海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海已成功舉辦了2010年世界博覽會。

上海轄16個市轄區,總面積6340平方公裡。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蘇州: 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蘇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17年5月,蘇州成功舉辦世界城市峰會。

無錫:中國最宜居城市(唯一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宜居城市。數據來自中國社科院和經濟日報社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7》)

無錫擁有很多城市名片:比如江南勝地、太湖明珠;無錫自古就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

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全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製造業最具競爭力城市、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中國生態環境十佳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中國最佳環境實踐獎第一名、國家花園城市E類第一名、全國首批信用示範創建城市、國家傳感器創新示範區;

無錫是中國唯一的文明城市群(無錫江陰宜興),;無錫是中央軍委三大聯勤保障部所在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世界最快計算機太湖之光就在無錫、世界潛水最深的姣龍號也在無錫。並且無錫馬拉松比賽已成為全國最炙手可熱的四大馬拉松,被稱為「畫中跑」。

南京: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並且被譽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中國科教文衛聚集度除了北京上海,南京是中國第三城。

孫中山先生曾經評價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南京有52所大學,兩所985南京大學、東南大學;8所211大學

杭州: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新一線城市。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杭州很多靚麗城市名片:比如東方休閒之都、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第一)、國際旅遊金星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城市)、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中排名第一、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全球科研城市50強(第33)、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等等。

在所有城市群中,長三角城市群雖然與前者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之前的對比平均指標顯示,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無論是人均GDP、還是鐵路面積密度、鐵路人口密度分別為我們的數倍等等。但長三角城市群未來的潛力最大,畢竟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很快,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的長三角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不是夢,當然,需要時間積累。

長三角城市群擁有巨大的成長優勢及潛力:

優勢一:城市數量和規模。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囊括了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全部面積,超過35萬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積的2.5倍,是歐洲西北部城市群的2.4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10倍,是英倫城市群的7.7倍。

優勢二:經濟總量及規模大。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擁有的大城市數量就達到了27個。2019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合計大約23.7萬億元,約佔全國的23.9%。如果以GDP總量過1萬億元為標準,長三角城市群在2019年有六座城市上榜,分別為: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長三角是長江的入海口,長江中上遊的優勢資源匯聚於此,長三角的交通十分發達便利,呈現出巨大的經濟合力。

優勢三:龐大的人口基數。長三角城市群總人口大約在1.5億(2014),遠遠大於世界上其他五大城市群人口。是英倫城市群3650萬的4.1倍。 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預計2025年人口將達到5840萬,2050年人口達到7080萬;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人口近7000萬;英倫城市群人口3650萬。歐洲西北部城市群:總人口4600萬

相關焦點

  • 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未來哪一個發展潛力更大?
    在《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中顯示長三角城市群已躋身於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一、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被公認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巴爾的摩位於華盛頓大約64公裡處的城市,與美國華盛頓聯繫十分緊密,是中大西洋地區的第二大港口,航運業非常發達。巴爾的摩曾經是一個以鋼鐵加工和汽車製造為主的工業城市,現如今經歷了產業轉型,科技產業快速發展。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
    當前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進入趨於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海峽西岸等11個城市群處於快速發育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個城市群處於雛形發育期。NO1.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
    當前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進入趨於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海峽西岸等11個城市群處於快速發育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個城市群處於雛形發育期。NO1.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目錄1.2019年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1.1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1.2世界城市群的發展歷程與經驗1.3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榜單及分類2.中國五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群NO1.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 2019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長三角珠三角發展潛力居前
    2.中國五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群NO1.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目前大部分城市群依舊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培育。城市群更具生產效率,更節約土地、能源等,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根據恆大研究院2019年4月報告《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發展潛力百強城市中有96個位於19大城市群。19個城市群土地面積合計約240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的1/4。
  • 觀察|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當前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進入趨於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海峽西岸等11個城市群處於快速發育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個城市群處於雛形發育期。NO1.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 未來10年哪幾個城市發展具有發展潛力?發展更為迅猛?
    並不是說未來10年它們的發展速度也一定會排名前列,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有600多座,可能一些小城市未來10年發展很快,但論發展潛力,它能夠與大城市相提並論麼?為什麼行政級別更高的城市發展就更好?因為這些城市在我國的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會優先享有國家的政策、產業、資金支持,比如現在的北上廣深,哪座城市不是國家傾力打造的?再比如省會,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等,它們發展得很快,GDP在省內基本上也是「一城獨大」,因為它們基本上是傾全省之力來發展的。
  • 全球六大城市群,中國上榜一位,不是粵港澳而是長三角
    全球六大城市群中,中國上榜的不是廣東港和澳門,而是長江三角洲。國家的繁榮離不開城市,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相鄰城市的互助,所以出現了都市群這個概念,那個出現表明了新時代的到來,現在,放眼國際大都市周邊,一定會有一個大系統的都市群作為支持者存在,當然建設城市群的好處還有很多,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都市群。
  • 中國四大城市群,像一把弓箭,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中國四大城市群,像一把弓箭,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的城市建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的建設也已經由單一的發展,轉向了更大區域的城市群協同規劃。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四大城市群,這四個城市群組合起來像一把弓箭,是中國未來崛起的關鍵。這四個城市群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從區域分布看,四大城市群剛好立足於我國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關鍵性不言而喻。
  • 中國西部地區,未來哪座城市最有發展潛力?來看看各個城市實力
    中國西部地區,哪座城市最具發展潛力?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西部地區?在區域劃分上,不同的性質有著不同的劃分範圍。地理上,我們國家分為7個地區,分別是:華中、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所以西部地區,未來最有潛力的城市,大概率就是在這六座城市中產生。成渝雙核心成都和重慶是「老牌」經濟強市,GDP長期位列全國前列。不僅如此,這兩座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市,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而成都則是西部地區的軍事中心。這兩個城市實力可謂不相上下,但是最好的發展模式不是競爭,而是合作。
  • 國內三大城市群,經濟發展極好,你最看好哪一個?
    導讀:國內三大城市群,經濟發展極好,你最看好哪一個?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當一座城市發展到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時,一定會在一定範圍內一個或者多個特大城市為核心,三個以上大城市為組成的單元,依託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各種類型的基礎設施網絡,形成了一個空間組織非常緊湊,經濟緊密相連的一片區域,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
  • 未來10年哪幾個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最迅猛?專家一句話道出真相
    下面我們客觀總結下那個城市發展潛力大,我國城市按政治等級劃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又分為世界一線、國內一線、國內二線、國內三線四個等級。我國現有直轄市4座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副省級城市15座: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
  • 未來十年,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更大?可否分析一下?
    所以關注城市發展的人群越來越多,關注房地產動態的人群也越來越多。今天我們不妨就一起來聊一聊,未來10年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更大?房地產市場還有潛力嗎?10年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更大?所以我們都想知道未來10年究竟哪個城市發展的潛力更大,因為潛力大就意味著房價會漲得更高。
  • 河南開封和洛陽,同是千年古都,哪一個的發展潛力更大呢?
    那麼這兩座同一省份的古都,哪一座的發展潛力更大呢,你更願意去哪個地方旅遊呢?2019年開封把核心景區整合成了宋都皇城度假區,不斷改善交通與旅遊服務,開封還有類似奇瑞,化工,空分設備等大型工業,一座幾千年建城史的城市,一座被黃河決堤掩埋無數次的城市,一座中軸線從未改變過的城市,相信未來也會更好。
  • 我國兩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和西安,未來哪座城市的發展潛力更大
    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中的最高層級,位於金字塔的頂端!大家都知道,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和位於我國西部地區的陝西省省會西安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這兩座城市的地域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未來的區域帶動和輻射作用也會越來越突出。
  • 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是世界6大城市群之一,經濟作用深遠
    今天,在許多國家,它們組成了自己獨特的城市發展群,這些群體基本上可以帶動其他城市的發展,包括一個或多個特大城市和多個重要城市,組成這樣的經濟發展組織,更好地利用各種發展資源,加快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其他方面的發展,在我國境內,長三角城市群是其中最典型、發展效率最明顯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從成立那一刻起就起到了巨大的發展作用
  • 完美世界蕭泓:抓住遊戲工業化機遇 釋放更大發展潛力
    實際上,近年來業內許多專家都在強調:中國遊戲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想整個產業實現優質產品的穩定輸出,持續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必須要形成強大的工業化能力。伽馬數據發布的《2021中國遊戲產業潛力分析報告》也指出,是否具備完善的工業化體系,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工業化在目前也遇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遇期。
  • 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布 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圖)
    報告顯示,中國六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在優質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質量和文化發展水平上走在前列,位居第一陣營。
  •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
    目前公認有北美五大湖、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中國長三角六大世界級城市群。   此次北京全會提出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說明京津冀城市群離世界級還有努力的空間。而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又面臨著區域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科技合作與科技博弈等諸多挑戰。
  • 國家級城市群已經確立!這三個城非常有潛力!
    但是,隨著國家級城市群的確立,這三個城市未來房價可能會逼近北上廣,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在說這三個城市之前,我們可以看下國家大城市群戰略,這幾個城市群正好是處於國家的五大經濟帶,分別對應的東西南北中。我們在討論一個城市將來是否有升值潛力的時候,主要應該從國家戰略,人口數量,產業能力等方面來看。
  • 我國7大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粵港澳大灣區排前3,成渝位列第4
    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上升到城市群層面,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對於整個區域的發展則顯得尤為重要,既要負責分工協作,還要作為「發動機」輻射引領整個城市群的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家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我國未來將主要發展7個城市群,以14個中心城市為依託,這七大城市群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如何,我們且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