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上升到城市群層面,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對於整個區域的發展則顯得尤為重要,既要負責分工協作,還要作為「發動機」輻射引領整個城市群的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家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我國未來將主要發展7個城市群,以14個中心城市為依託,這七大城市群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如何,我們且來看看。
一、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以北京和天津兩大城市為中心,是華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和發動機。北京和天津經濟實力不俗,均為萬億俱樂部城市,但是遺憾的是,天津和北京之間的差異正在快速擴大,近些年天津經濟縮水嚴重,在城市群中的輻射影響力也快速下降。反而北京發展迅速,科技創新能力領跑全國,也將成為整個城市群的發動機,輻射引領三省發展。
二、長三角城市群
地處華東地區,包括蘇浙滬皖三省一市,是我國實力最強的城市群,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就是它。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城市。上海的實力不多贅述,經濟總量全國第一,雙循環經濟實力以及科技創新能力都遙遙領先,以一己之力即可擔當長三角地區的「發動機」!
三、粵港澳大灣區
位於我國南方,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力度最大、國際化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引領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珠三角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國際大都市組成,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其中深圳、香港和廣州3個中心城市屬於2萬億俱樂部,實力相當不俗。而且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僅次於北京,位列全國第二,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四、成渝城市群
西部地區的增長極,涵蓋四川和重慶部分地區組成,以成都和重慶兩個萬億俱樂部為中心城市,也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重慶和成都,除了經濟總量大,在內、外雙循環經濟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也實力不俗,經濟結構較為合理,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正在衝刺我國第四極,未來潛力無可限量。
五、關中平原城市群
關中平原城市群,位於陝西關中地區一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和山西部分地區,承擔著輻射引領大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任。西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的中心城市,屬於準萬億俱樂部城市,經濟實力一般,但是內循環經濟和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外循環經濟還需不斷加強。就大西北地區來說,經濟實力最強的就是關中平原城市群,帶動著大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責無旁貸,西安也責無旁貸。
六、長江中遊城市群
位於中部長江中遊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地區,以武漢、長沙和南昌3個為中心城市,其中武漢和長沙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城市行列,經濟實力位於我國城市第一梯隊;缺點就是外循環經濟實力太弱,長沙的科技創新能力是短板,江西省會城市南昌經濟實力還不夠強,綜合來說,該城市群綜合實力在7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中是最弱的。
七、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涵蓋河南省以及周邊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等地方組成,是中部地區第二個進入七強的城市群,以萬億俱樂部城市鄭州為中心,目前鄭州在內外雙循環經濟方面比較均衡,科技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有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未來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能夠強強聯合,借用武漢的科技創新能力,中原城市群的科創短板將會得到極大提升,整體實力也將迎來重大增長。就此來看,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實力最強,未來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緊隨其後, 長江中遊城市群排在第五,關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分列第六、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