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經過四十餘年的飛速發展現在2019年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5%。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城市圈
我們比較熟知的京津冀都市圈;長三角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也就是珠三角經濟圈);而這三個都市群都位於東部沿海地區,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西部城市群開始崛起;成渝經濟帶;中原城市群;長江經濟帶;遼中南;山東半島;關中經濟帶;海峽西岸經濟帶;
長三角經濟圈長三角城市群譽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同時也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位居我國沿海中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26個城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2億人。長三角城市群的經濟總量佔到了全國的五分之一(GDP總量23.75萬億人民幣;人均GDP10.79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58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群擁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寧波、無錫、合肥、蕪湖等眾多強市。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廣東珠三角9市將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城市群位居我國沿海南部,包括廣東、香港、澳門、一省兩特別行政區共23個城市,國土面積 18.1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18億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佔到了全國的14%(GDP總量13.06萬億人民幣;人均GDP11.28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65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群擁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東莞、珠海、汕頭、等眾多強市。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第三大都市圈位於東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以及河北的石家莊、保定、唐山等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擁有政策優勢、高教優勢,另外也是中國傳統的工業基地,未來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地區發展呈現南強北弱的局面,而京津冀城市群代表了中國北方發展的最高水平,未來京津冀的發展不容小覷。國土面積 21.71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13億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佔到了全國的9%(GDP總量8.45萬億人民幣;人均GDP7.5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13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群擁有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滄州、張家口、承德等眾多強市,未來雄安新區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千年新城。
以上三大經濟圈是中國目前最穩定的城市圈。那麼第四大都市圈是哪一個呢?
首先要想形成都市圈必須有特大城市至少兩個及以上作為輻射帶動。比如長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深圳、香港;京津冀的北京、天津;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並列
成渝經濟帶升級為成渝經濟圈:包括成都、重慶兩大中心城市;國土面積56.8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15億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佔到了全國的7%;(GDP總量7.02萬億人民幣;人均GDP6.1萬人民幣美元匯率0.91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群擁有成都、重慶、綿陽、攀枝花、自貢、等眾多城市。成渝城市群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城市,另包含了四川的瀘州、德陽、綿陽、宜賓等15個城市。成渝城市群總面積為18.5萬平方公裡,輻射人口超過9000萬。成渝城市群戰略意義突出,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後方,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亦是長江經濟帶的關鍵支撐。
能晉升為中國第五大都市圈的暫時可以從以下經濟帶挑選;
山東半島經濟帶:包括濟南、青島雙城市,煙臺、威海、濰坊、臨沂、淄博等眾多城市。(GDP總量7.1萬億人民幣;人口1.007億;人均GDP7.06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06萬美元。)
中原城市群:鄭州為中心洛陽,開封、平頂山、安陽、三門峽、南陽等眾多城市。(GDP總量5.42萬億人民幣;人口1.09億;人均GDP4.95萬人民幣美元匯率0.75萬美元。)
海峽西岸經濟帶:福州 廈門為中心 莆田 泉州等城市。(GDP總量4.24萬億人民幣;人口4000萬;人均GDP10.71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59萬美元。)
長江經濟帶:武漢為中心(GDP總量4.58萬億人民幣;人口6000萬;人均GDP7.63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13萬美元。)
關中經濟帶(西鹹經濟帶):西安為中心(GDP總量2.58萬億人民幣;人口3800萬;人均GDP6.5萬人民幣美元匯率1.0萬美元。)
遼中南;以瀋陽 大連為中心;(GDP總量2.5萬億人民幣;人口4300萬;人均GDP5.81萬人民幣美元匯率0.88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