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增速達358.47% AI獨角獸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2020-12-15 界面新聞

1

雲從科技在AI四小龍中絕對算是異類。

首先是年輕,雲從從創立到上市,僅5年時間。與經常一起比較的AI四獸等公司相比,都要更年輕,更快實現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

這既有雲從的努力和奮鬥,但也說明,以深度學習驅動的AI技術創新,正在不斷臨近商業模式大爆發的臨界點,節奏會越來越快。

AI技術的研發、落地和應用的基礎設施,正在日趨完善。

從已披露信息看,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量子位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從2019年曠視嘗試赴港IPO、今年12月雲天勵飛科創板IPO獲受理,到如今雲從科技招股書披露,敏感的大眾似乎早已留下「AI公司都是吞金獸」的印象。

因此,這次拿到雲從的招股書後,輿論場也再次泛起一輪輪的口誅筆伐。

「3年虧損20億」、「研發投入偏低」、「毛利率低」、「中庸」......

但這些似乎是AI企業們最不在乎的一件事。

市場之所以給AI企業高估值是由因為他們有高成長的實力傍身。雲從科技作為四小龍之一,奉行的「務實之道」,增速一直是幾家中最高的。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雲從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453.37萬元、48411.34萬元、80734.72萬元,2017年至2019年三年營收平均增長率達358.47%。

那麼快速發展的AI賽道,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第一代網際網路人才和「科學家」合力

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也是其被視為「AI國家隊」的主要原因。

其中,創始人周曦,80後的AI大牛,受教於中科大,創業前是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專家。

核心技術團隊中,也多是中科大、中科院系統出身的專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如楊樺、姜迅等,出自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盛大。

可以說在AI這樣的技術創新周期——中國有機會可以站在全球技術創新同一起跑線時,既離不開學研領域的博士、教授們,也離不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裡浸潤後的產品人才。

相比其他三家創始人的海歸背景,雲從科技創始團隊的中科院背景也使得這家公司有了更多本土色彩。這家基本由本土基金一路扶持長大的人工智慧公司從一開始就就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B輪以前的投資者中也鮮有知名機構,但B輪以後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順為資本等知名VC/PE以及政府基金大量進駐。

雲從科技上市前最後一輪估值仍達173億元,同時估值與募資金額37.5億相比估值更低的其他企業募資金額較為合理。

和另外三家AI小龍不同,周曦以及雲從科技在對人工智慧技術路徑上似乎有著超前的認知。2016年,隨著AlphaGo落下制勝的棋子,「強人工智慧」成為了業內追逐熱點。

所謂強人工智慧,即機器擁有著自我意識、價值觀和世界觀體系,可以獨立思考並得到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且整個過程無需人類的介入。

周曦並不認為這種「強人工智慧」會是人類的未來,他試圖在人與機器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在周曦看來,人可以在複雜的環境、很小的樣本下做出創造性決定,但是依靠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一定要做成千上萬次的試錯才能做出決定。

這一觀點的潛臺詞是,機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形成「強人工智慧」。所以,機器要利用人類的智慧——專家知識,形成人機協同,這是雲從科技的另闢蹊徑。

這一路徑也決定了雲從科技戰略相對超前,在別人還視AI為工具時,雲從已經在規劃「AI共生」的發展路徑,同時,這種漸進式規劃更關注從1到10的應用和落地。

結合增速看AI公司財務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雲從科技已經擺脫單純計算機視覺的身份,將自己定義為「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

目前,雲從科技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核心客戶包含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同時還服務於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從業務看,公司收入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類。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2018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比為6.41%,到2020年上半年,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比提升至46.61%,整體營收能力優秀,呈快速增長趨勢之下。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營收佔比從72.27%下降到53.39%。從營收可見,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已逐步進入收穫期。

除此之外,毛利率也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一點。

毛利率方面,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毛利率與軟體行業較為接近,高達89.3%。與此同時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毛利率較低,主要原因是需外購部分配套軟硬體產品或服務,外購材料成本較高導致。

在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的毛利率更具優勢。由此可見,伴隨著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營收在雲從科技總體營收中佔比持續擴大,其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獲得增強。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在研發費用端,相比其他人工智慧公司的激進投入,雲從科技也顯得頗為「穩健」。

從公司規模看,雲從科技研發支出4.54億元,對應技術人員為872人。從收入佔比來看,2018年和2019年雲從科技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30.61%和56.25%,在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相對曠視、依圖較少的情況下做到了不錯的營收與增速。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從雲從科技研發人員情況看,博士及以上比例有14人,佔1.6%,碩士有308人,佔35.28%,對於人工智慧這一高科技行業,與依圖、曠視等企業佔比類似。

作為對比,同樣是中科院背景的人工智慧企業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546人,佔研發人員比例為80.29%,雖然AI四小龍的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佔總研發人員比例為均為30-40%,但整體業務規模、營收和增速卻比寒武紀強上不少。

可見技術產業化需求更多的是產業化人才。

同時說明營收越高研發佔比越小,與此相似,雲從科技在管理和人效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公司管理費用率分別為46.61%、12.73%、181.69%,剔除2019年的股權激勵費用,2019年的管理費用率為20.36%。2017年-2019年,雲從科技的人效分別為21.39、57.41、53.53,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從募集資金投向方面,雲從科技更傾向於應用落地。

此次上市,雲從科技擬募集37.5億元,用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

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偏向人工智慧的基礎性研究,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旨在提高公司在雲計算場景下的系統部署能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的重點在於行業落地。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從各項目投入力度看,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的投入最高,達到14.1億元。這似乎也體現了雲從科技「大步快跑」的基因:堅守行業落地,快速從1到10。

相比其他企業布局AI晶片領域,雲從科技的選擇更接地氣,也更「穩健」。

科創板設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意義與價值

高科技企業IPO,業績以及虧損從來都不是主要的參考方向。

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技術周期裡技術模式創新公司,看增長率,可以比直接看營收和淨利,更容易窺見其規模化落地的關鍵所在。

這可能是衡量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的一個合理方法。

對於上市後的預期展望,也會更真實。

科創板的初衷,就是扶持高科技企業,而高科技企業往往初期研發投入大,通常容易處於虧損狀態。

之前這種狀態不被媒體和大眾接受,所以諸多優秀科技公司——即便是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也不得不赴美上市。

但現在,科創板提供了一個機會。

在這個機會裡,讓技術創新或許能真正在中國長起來。

在過往的全球現代化進程中,特別是以信息科技和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始終是跟隨者,所有當前龐然大物的巨頭和企業,都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產物,在此之前別人已經完成了技術模式創新鋪墊。

然而AI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這波創業公司都是代表。

即便AI技術創新,現在全世界都沒有成熟經驗和「靈丹妙藥」,比如AI第一大廠谷歌,也核心依靠網際網路廣告營收。

但這更加說明,這一波浪潮,我們不再是跟隨者了。

相關焦點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本報記者 董添 歐陽春香 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從科技」)日前對外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
  • AI第一股會是誰?獨角獸依雲科技/雲從科技跑步上市
    在這四家獨角獸之中,曠視科技率先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然而,直到如今還沒下文!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融資額或高達10億美元。隨後因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導致其估值發生變化,曠視科技首次聆訊未獲得通過。
  • 武漢小鹿快跑科技有限公司:顛覆個體和智能的全新勝利
    從武漢小鹿快跑科技有限公司的努力和堅持也許能找到答案。這是一家網際網路誠信示範企業,武漢小鹿快跑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中國網際網路AAA級信用企業的榮譽。武漢小鹿快跑科技有限公司也被中國產品質量管理重心和中國品牌發展促進聯合會認定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優秀服務商。
  • 北京GDP年均增速10% 人均GDP16.4萬元達發達國家水平
    過去5年北京市保持年均10%的GDP複合增速。2019年,北京市人均GDP達16.4萬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經濟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同時,北京市「三二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和升級,從傳統產業轉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軟體和信息服務等產業為主的「高精尖」產業,進一步支撐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 馬雲又養大一隻獨角獸,成微軟的攔路虎
    在雲服務領域,提前多年布局的微軟、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如今已經成績斐然,其中微軟在雲服務業務上的技術實力更是令人側目。10月25日消息,微軟被美國國防部授予了「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的雲服務合同,單單是這一份合同,就足夠令人體會到微軟在雲計算方面的強悍。不過,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也養大了一隻雲計算領域的獨角獸,並且這隻獨角獸近年來增勢迅猛。
  • 尋找工業AI『獨角獸』的發源地
    在「華為雲全球初創企業大賽2020秋季賽」上,華為又發掘了閃馬智能、拓深科技、熵智科技等眾多生態圈合作夥伴。這些企業,是如何切入工業AI的呢?除了以上這些,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目前華為雲EI工業智能體已廣泛在鋼鐵、石油、紡織、煤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家具生產等領域開始應用,並幫助中國石油、三聯虹普、石橫特鋼、鑫磊集團、德普特、拓斯達、正業科技等企業加速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
  • 淨利狂增88%,領跑OTT,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做對了這三件事
    根據勾正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國內智能電視日活率達52%,同比上漲15.6%;觀看時長達6.33小時,超半數用戶開機時長超過7小時。而根據TCL電子(01070.HK)剛剛發布的2020H1財報數據,其旗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雷鳥科技更是營收、利潤、淨利率齊齊飆高,成為領跑OTT行業的準獨角獸玩家。
  • 鄭州航空港區未來三年如何發展 年均增速要達全國的兩倍左右
    【對比】 智能終端業「一頭大」 馬健說,上半年全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回落1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19.9%,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回落24%,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57億美元,同比下降22.9%。 產業較單一。
  • AI人工智慧高速發展 奧比中光成3D視覺技術獨角獸
    早在2018年,中國貨幣網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已經誕生大疆、優必選科技、商湯科技、寒武紀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地平線機器人、碳雲智能、出門問問、奧比中光、小馬智行、同盾科技、雲知聲14家估值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公司,總價值達到405億美元。
  • 2019年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榜單:雲從科技等13家企業上榜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廣州市科技創新企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19年廣州獨角獸企業授牌儀式暨2020年「發現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據悉,2019年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系列榜單,已於2019年12月27日公布。
  • 我為何不看好富士康這隻「獨角獸」
    這樣做不僅能讓更多人享受「獨角獸」的紅利,也為以後獨角獸們回歸做了鋪平了道路。據悉,富士康是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
  • 中國AI公司首批上市潮來襲:18家獨角獸總值超2700億,兩年內將集中...
    他們高頻曝光,他們大膽探索,初步構造出完美的商業化閉環,伴著成熟的喜悅,帶著青春的煩惱,他們從獨角獸裡脫穎而出,邁入二級市場的新隊列,首批AI公司的「成人禮」交響曲緩緩奏響。「一級市場可以助你快跑,但真正讓你起飛的是二級市場。」這便是上市的意義。但起飛的前提是長出堅實的臂膀,早年在資本溫室裡的催熟經歷,為AI公司烙下了深深的 To VC 慣性。
  • 上海獨角獸商湯科技一47歲中層猝死,中年人很累但是無路可退
    昨天  熱搜榜上的一個消息令人痛心  上海獨角獸網際網路領軍企業商湯科技一名47歲中層員工  意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  據視頻顯示,事發當日,該男子身穿黑色運動衣褲,身體僵直地靠在一座椅上,面部朝上,手臂捲曲。男子小腿部位有明顯淤青,手機掉落在腳邊地面。
  • 消費年均增速達15% 國產咖啡香味漸濃-食品•健康-中國消費網
    數據顯示,我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資料圖片咖啡需求升級「從我國咖啡的消費需求看,已成為餐飲消費的新增長點。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2%的增速,預計2021年國產咖啡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天貓衝調板塊負責人塗偉城看好咖啡市場未來的前景。他說:「近幾年咖啡正在進入一個新消費時代,新的消費人群正在不斷崛起,Z世代和小鎮青年等新消費群體以及城市白領、精緻媽媽等核心消費群體都在快速增長。
  • 獨角獸還在吸金?科技投資界迎來「美麗新世界」
    分析認為,獨角獸遍地都是的情景,是否意味著對科技創業公司的估值過高?科技界最近蔓延的情緒,是擔憂2000年那場網際網路泡沫再次降臨,而這一次引發的災害甚至更大,「獨角獸」屍橫遍野的言論也不絕於耳。但即便如此,科技界尤其是矽谷卻存在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部分獨角獸的融資輪仍在高額進行,投資者動輒拋出幾千萬上億的融資額,並推動這些創業人公司估值繼續飆升。那麼,這不是很矛盾嗎?
  • 江蘇銀保監局局長熊濤:「十三五」期間轄內各項貸款年均增速超14%
    江蘇銀保監局局長熊濤:「十三五」期間轄內各項貸款年均增速超14%
  • 佔據10席,來自島城的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都是誰?
    而總部位於青島上合示範區的少海匯,在家電和家居互聯融合、全屋語音控制模塊等關鍵技術研發、全屋智能供應鏈整合等方面持續發力,成為人工智慧在住居應用領域的獨角獸。綜合來看,這十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達197.87億美元,均屬於前沿科技領域,涉及工業網際網路、智慧物流、生物醫藥、網際網路教育、新文娛行業、企業服務、汽車交通等多個領域。象徵著島城產業轉型與技術發展的蓬勃力量。
  • 用AI重新定義CRM 「百應科技」入選2020準獨角獸企業榜單
    6月29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投資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萬物生長大會成功舉辦,杭州市創業投資協會發布《2020杭州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榜單》,百應科技作為國內首批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進行廣泛商業應用的創新企業,成立4年不到便成功躋身「杭州準獨角獸企業」。與此同時,會上百應科技創始人兼CEO王磊先生受邀出席並獲評「2019 年度創業人物」。
  • 年均增速超8%,北京經開區「十三五」期間GDP增加近一倍
    「十三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逐年保持8%以上的高增速,從「十二五」末期地區生產總值首破千億,到2019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32.8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增速排名連年保持在全市各區首位並高於全市,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北京經開區經濟的質量也持續提升,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升,從2015年的63.9%提升到2019年的65.1%,以科技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保持在3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