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禪寺
住持:2007年至今僧宗學
地址:閔園景區,天台索道站南100米
公眾號:九華山大覺寺
電話:0566-2833898(客堂)
九華山大覺寺的始建雖不比北京西郊陽臺山大覺寺久遠,但其歷史淵源卻比北京西山大覺寺厚重,且此地風光景致更以清泉、古樹、翠竹、鳥語、環境優雅而聞名。相傳新羅僧金喬覺曾於此禪修,頓覺圓滿,而有大覺禪寺之緣起。
大覺寺地處形勝之地,後靠缽孟峰,前臨龍溪河,山泉清澈,竹林如海,龍溪河從寺前逶迤而過,泉水清泠澄澈,寺旁竹林如海,野花飄香,鳥聲婉囀,松音竹韻,煙嵐縹緲之際,越發顯得更加幽靜和空寂。
據史料記載,民國二十二年(1933),《佛學半月刊》出了一期地藏菩薩專刊,上面刊載著募建大覺禪林的啟事。啟事是當時大覺禪林住持智融法師發的,文筆相當優美,對大覺禪寺風景之描述,足夠圈粉無數。他說,大覺禪寺所在之地,是當年閔公靜修之地,道明和尚誕生之地。這裡崇山擁抱,曲水圓環。面臨平天岡,北負缽盂峰。平岡積雪,可是九華十景之一。當時有一位居士看中這裡的幽潔,便築舍於此,入住數夕,竟祥光屢現。於是決定把施捨給智融法師,作為寺院。智融法師於是發願在這裡建叢林,希望「金容顯赫,玉地光明,寶殿巍峨以凌宵,紺樓巍聳以概日」,以普化十方,廣接四眾,從而發此募捐之文。
由於歷史原因,大覺寺在文革期間被毀。1999年,九華山佛教協會根據原會長仁德大和尚(1926-2001)遺願以及國家建設部、國家宗教局批覆精神,選定99米地藏菩薩露天聖像基址於大覺寺,並於同年9月9日舉行了奠基儀式,後綜合考慮環境容量等因素,將聖像基址移至山下柯村新區,留有大覺寺房舍等。當年奠基儀式留有的這尊地藏銅像也一直安靜地庇佑著這片神奇的佛地。
2007年10月(農曆九月初一),九華山佛教協會委派宗學法師從上禪堂到大覺寺管理寺院,大覺寺也迎來了新的開始。2009年大覺寺被正式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由宗學法師擔任住持,懸額「大覺禪寺」,這塊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題寫。下圖為大覺禪寺舊貌。
為正法久住,需要更廣闊的的視野和對佛教文化傳統的繼承,宗學法師發心復建大覺寺。2013年11月安徽省建設廳批准通過了九華山大覺寺恢復項目設計方案,2014年3月1日舉行大雄寶殿開工建設,2015年3月29日舉行大雄寶殿上梁法會。
2017年,在宗學法師到大覺寺的整第10年,大雄寶殿正式落成。當年四月初八,大覺寺啟建為期21天的華嚴吉祥法會,開啟弘法利生事業,以回報社會各界及廣大信眾的支持。
大覺寺的大雄寶殿為宮殿式建築,非洲菠蘿格全木質結構,採用傳統榫卯工藝搭建,上覆銅瓦,古樸莊嚴,氣勢恢宏,具有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蘊,建設者的用意是希望百年永續,代代相傳。這座大殿也是筆者最喜歡的九華佛教建築。
大殿內供奉三尊大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佛陀兩側站立的是阿難和迦葉兩位尊者。這些佛像是宗學法師的弟子行金居士聯繫定製的,行金居士非常有佛緣,在銅陵南泉寺和九華山大覺寺的復建中,行金居士經常從香港跑過來傾力相助,畢生在護持宗學法師興復道場,功德無量。
大殿的兩側壁畫也並不是別處常見的佛本生、佛菩薩救苦救難,也不是九華山寺廟較常見的海島或活靈活現的十殿閻王,而是由著名畫家杜大愷先生率八位弟子創作的八幅作品。翠竹黃花皆佛性,白雲流水是禪心。八朵花,加上人人心裡一朵般若之花,恰合九華。讓人一見傾心,隨喜讚嘆。
下圖從左向右依次是曼珠沙華(林自棟)、蓮花(杜隱珠)、紫曼陀羅花(何秀霞)、地湧金蓮(朱強生)。
下圖從左向右依次是文殊蘭(李浩)、白曼陀羅花(李佳)、菩提樹花(何仙球)、優曇花(金妹)。
大覺禪寺目前仍處於建設期,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目前建築並不多,但處處見心,寺院的布局與設施也極具特色,院內幾處巨石就地而立,雕刻有佛源、一誠、仁德等長老的書法作品。
禪堂位於寺院東北角的山坡上,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樹林中,顯得格外清雅別致,超塵脫俗。禪修也給這塊寶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和精神力量。如果能有緣聽到宗學法師的講學,那便更是不虛此行。
大覺寺初建十餘年,眾多香客慕名而來,信眾遍布海內外,這在九華是非常少見的,這得益於它博學多才、平和樸實的當家師。
宗學法師是安徽無為人,2000年依九華山上禪堂果卓法師出家,2002年禮江西寶峰寺一誠長老(1927-2017)受具足戒,2006年嗣法廣東雲門寺佛源老和尚(1922-2009),為雲門宗第十四代傳人,曾遊學韓國無上寺和法國梅村禪修中心,參謁諸多國內外禪門大德法師,致力於禪文化的弘揚。宗學法師還兼任銅陵南泉禪寺住持,南泉寺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禪宗道場,由唐代著名高僧普願禪師創立,唐代文宗皇帝賜額「南泉承恩寺」,為晚唐時期中國最大的、具有國際影響的農禪中心,也是禪茶的發源地。南泉禪寺在上世紀60年代被毀,2012年宗學法師應信眾之請擔任住持,發大願復建禪門祖庭南泉禪寺。現已初具規模。
宗學法師修習禪宗,他的長相更是與我國禪宗始祖達摩祖師有些神似,以前有人畫達摩祖師的像,硬拉著宗學法師當了半天模特。下圖為宗學法師(左)與九華山上禪堂果卓大和尚(右)在大覺禪寺的合影。
提到大覺禪寺,很多九華的老香客都知道小沙彌釋大佑,大佑宿具慧根,童真入道,父母在他4歲時就送來拜師宗學,前兩年因要上小學,宗學法師就讓大佑的父母把孩子接回去了。大佑在宗學法師的調教下,不僅能夠熟讀很多經文,還以一味禪茶廣為人知。大佑在大覺禪寺,也給這增加了很多樂趣。
宗學法師與大佑,讓人聯想到自古以來,佛門多有老僧與頑童的弘法組合。比如聰明的一休和那位鬍子花白的老方丈,還有唐代的趙州禪師與他的小徒弟沙彌文遠。當然還有化身為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的地藏菩薩,那時他的身邊也有一個小童子。
在《全唐詩》中,還收錄有金喬覺的一首詩《送童子下山》:「空門寂寞爾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拈月,缽洗池中罷弄花;好去無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誰人曾想到,1000多年後,送童子下山的故事又在九華山上演了一次。
如果能獨自從紛亂的塵世中來到九華山大覺寺,找一塊樹蔭石下跌坐,或靜靜地冥思遐想,或閒聽山泉淙淙、木魚聲聲,或靜觀山間蔥綠的翠竹和天盡頭雲捲雲舒的曼妙景色,盡情享受這份孤獨和寧靜,內心會如浴春風,充滿少有的情趣與愉悅。
宗學法師開示
1、佛陀的悟道,就是打開我們人身體上的智慧的窗口,對宇宙人生有個透徹的認識。
2、煩惱的根源,是我們大腦的思維,偏向於這種理性的思維,而這種靈性的本體的直覺受到影響。
3、現代修行,最紮實的根基,仍然在日常生活的習慣裡面,它才是最真實的,修行的最好還是回到日常生活裡面。
4、禪的本意,是回歸真實的。從禪的內涵裡面,它綻放出來的,就是很清靜的,很脫俗的,不執著的一個相。
寫在最後
地藏菩薩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世人廣為弘傳,是眾生行孝最好的榜樣,地藏經也重在闡發「知孝道、明因果」。筆者發心弘揚地藏文化,以此系列文章記錄九華山的各個寺院,重點更多放在了九華山後山的茅蓬和尼庵上,希望這些九華山小廟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
道場不是名利場,如法修行也並非易事。希望能給您的九華山之行帶來更多圓滿,不足的地方還請幫助指正。如有具體問題,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VX:67615569)。
九華山禮佛攻略:
1、九華山九華街景區遊覽路線(含38座寺院簡介)
2、九華山天台景區遊覽路線(含10座寺院簡介)
3、九華山閔園景區遊覽路線(含29座寺院簡介)
4、九華山甘露寺景區遊覽路線(含6座寺院簡介)
5、九華後山九子巖景區遊覽路線(含16座寺院簡介)
6、九華山朝山禮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