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99座寺院之66:朝陽庵

2021-02-07 九華遍路

朝陽庵(普通寺院)

住持:2019年至今僧廣恆

位置:天台景區,天台路27號(復興庵上,吊橋寺下)

電話:0566-2832404


九華山包括前山和後山,前山是指九華街盆地的東南兩側突起的L型山脊,海拔800米左右,總長約2公裡,包括「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肉身寶殿」一線,這條山脊將九華街與閔園、天台隔離。由於古代朝九華是先到九華街,再從華嚴嶺翻越此山脊,下到閔園谷地,然後攀登至天台,所以習慣上以九華街為原點,把此L型山脊稱為前山,天台一線稱為後山。前山以佛教文化和寺院景觀取勝,後山則以高山懸寺和奇峰怪石取勝。



朝陽庵位於九華後山的閔園到天台登山道沿途,這條古道上一共分布有8座寺院,參見上圖,從下到上依次是慧居寺、吉祥寺、復興庵、朝陽庵、天橋寺、觀音峰、古拜經臺(索道站)、天台寺。慧居寺到天台寺一共10裡路,也就是5公裡,大概需1.5-2小時。朝陽庵位於復興庵上方,天橋寺下方,到了天橋寺,徒步登天台就完成一半行程了。


朝陽庵始建於民國初年。1936-1942年住持義修。1942年住持普正。1962年住持普懷。1985-2019年住持尼宏光。2019年至今住持僧廣恆。


朝陽庵坐東朝西,兩層皖南民居式建築,大殿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薩,兩側是閔公和道明父子。朝陽庵已年久失修,牆皮多有脫落,庵堂內為木質結構,多有疏鬆,目前正在募資修繕,有心的朋友可以與住持廣恆師聯繫。


朝陽庵向上有一過路亭,亭內有一個巖洞叫做觀音洞,供奉有觀音菩薩像。


朝陽庵及周邊建築基本都歷經百年滄桑,上世紀早期九華山交通不便,建築材料不具備運送上山的條件,所有寺院基本都是就地取材進行建設,以花崗巖石鋪築地基,門窗以石條為框架,圍護牆體用青磚或小塊石加糯米灰漿粘合砌築,屋頂蓋陶瓦或鐵瓦。木構架用山中所產的松、杉木。現在仍有一些這種風格的建築保留下來,成為九華後山的一道風景。



朝陽庵前石階處有「即是仙界」摩崖石刻,為大清光緒己亥(1889)年,李文榜、王正福等人同遊此地所題,仙界是道教的說法,實際這是佛教聖地九華山佛道融合傳統的體現。類似的情況還有觀音峰的「漸入蓬萊」摩崖石刻。



朝陽庵的海拔在600米左右,從朝陽庵開始到天台寺沿線的山崖石壁上有20餘處摩崖石刻,鑿刻時間跨明、清、民國三個時代。主要作者有清康熙安徽巡撫朱作鼎、民國安徽省長許世英、國民黨集團軍司令孫元良、唐世遵等知名人士。文字有隸書、行楷等。刻法有陰刻、陽刻和浮雕刻法。沿途可以慢慢欣賞,不容錯過。


過了朝陽庵,登山道就有些陡了。層層石階,曲折而上。



寫在最後

地藏菩薩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世人廣為弘傳,是眾生行孝最好的榜樣,地藏經也重在闡發「知孝道、明因果」。筆者發心弘揚地藏文化,以此系列文章記錄九華山的各個寺院,重點更多放在了九華山後山的茅蓬和尼庵上,希望這些九華山小廟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


道場不是名利場,如法修行也並非易事。希望能給您的九華山之行帶來更多圓滿,不足的地方還請幫助指正。如有具體問題,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九華山禮佛攻略:

1、九華山九華街景區遊覽路線(含38座寺院簡介)

2、九華山天台景區遊覽路線(含10座寺院簡介)

3、九華山閔園景區遊覽路線(含29座寺院簡介)

4、九華山甘露寺景區遊覽路線(含6座寺院簡介)

5、九華後山九子巖景區遊覽路線(含16座寺院簡介)

6、九華山朝山禮佛注意事項

相關焦點

  • 九華山99座寺院之99:大覺禪寺
    啟事是當時大覺禪林住持智融法師發的,文筆相當優美,對大覺禪寺風景之描述,足夠圈粉無數。他說,大覺禪寺所在之地,是當年閔公靜修之地,道明和尚誕生之地。這裡崇山擁抱,曲水圓環。面臨平天岡,北負缽盂峰。平岡積雪,可是九華十景之一。當時有一位居士看中這裡的幽潔,便築舍於此,入住數夕,竟祥光屢現。於是決定把施捨給智融法師,作為寺院。
  • 九華山閔園景區遊覽路線(含29座寺院簡介)
    甘露寺景區是盤山路沿線幾座寺院,沒有門票。花臺景區的入口在半山腰的橋庵村,免門票但必須得乘坐往返的索道,屬於高山景觀,沒有寺院。大願文化園景區在山下柯村新區,就是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附近,也是免景區大門票,但擺渡車和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弘願堂)另收費。
  • 祗園禪寺,九華山全山寺院之冠,位居九華山「四大禪林」之首
    九華山,坐落在安徽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九華山的稱號很多,是安徽名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素有「東南第一山」的美譽。古時稱為九子山,因李白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而改名九華山,九華山山峰眾多,最主要的有99峰,山間風光秀麗,旅遊的好去處。
  • 祗園禪寺,九華山全山寺院之冠,位居九華山「四大禪林」之首
    九華山,坐落在安徽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九華山的稱號很多,是安徽名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素有「東南第一山」的美譽。古時稱為九子山,因李白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而改名九華山,九華山山峰眾多,最主要的有99峰,山間風光秀麗,旅遊的好去處。
  • 九華山有座皇家寺院,匾額由皇帝和總統所書,供有百歲高僧的肉身
    安徽九華山,國內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傳說中是地藏菩薩的道場,素有蓮花佛國之稱,據說九華山上共有99座大大小小的寺院,15000多尊佛像,最為普通遊客是不可能一一打卡的,那麼在這麼多寺院中,有座寺院最值得一去,它是九華山上唯一的一座皇家寺院,明朝的皇帝和民國的總統分別給它題過匾額,您知道是哪座寺院嗎
  • 連載|薊州文物之朝陽庵
    朝陽庵,原名觀音殿,朝陽庵位於薊州區官莊鎮東後子峪村內,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硬山頂,前出廊,梁、柱皆用石材。東西各有兩間耳房,硬山筒瓦卷棚頂。院內有碑二通,一碑首題為《薊州城西東後子峪新建朝陽庵碑記》明嘉靖年間(1522~1562年)立,高1.56米,寬0.56米,方首,座佚,碑文楷書,記載修朝陽庵經過。
  • 美麗中國寺院之安徽九華山-化城寺
    為九華山開山祖寺,是九華山寺院的&34;。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麻石鋪成、面積1864平方米的廣場,是九華山舉行廟會和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明嘉靖王一槐《九華山志》載:化城,天竺國佛場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數裡至其處,峰巒環列,泉壑紆迴,中曠而夷,類其國郭,故名。舊志云: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創寺,曰&39;。
  • 九華山
    早在李白為九華山冠名前的西漢元封年間,本土道教就捷足先登,傳教於山中。此後,佛教接踵而至,與道教相繼折服於九華奇秀的自然環境,住錫潛真,孕育出絢爛多彩的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自唐以降,九華乃成「為國祝釐,為民祈福之所」。千載以來,宗教朝聖者與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於途。
  • 佛教名山---九華山
    九子山屬古陵陽山的一部分,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應友人之邀,「由金陵(今南京)上秋浦(今貴池)」。聚會於九子山西麓夏侯氏之堂作詩唱和,寫下《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序中說「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此後,更名九華山。九華山方圓100多平方公裡,共有99峰。群峰競秀,怪石嵯峨,谷幽潭深,銀瀑飛泉,景色絢麗,引人入勝。諸峰以天台、蓮花、天主、十王等九峰最為雄偉,主峰海王峰海拔1342米。
  • 安徽香火很旺的寺廟,是九華山位置「最高寺院」,是全國重點寺院
    安徽省有許多旅遊景點,其中也有一些古老的建築,此外,在當地許多城市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旅遊的意義也很高,所以,我來了解安徽省的一座廟宇,這座廟宇其實就是從這座廟宇的發展而來,有些價值當然也很高。就是天台寺,在安徽許多寺院的發展中看,真的是舉國聞名嗎?或者沒有?
  • 如願登臨九華山之巔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與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臺山,浙江的普陀山並稱為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 記嶗山區浮山「朝陽庵」,據說曾國藩嫡孫曾在此修行
    朝陽庵位於位於青島嶗山區中韓街道王家麥島社區北、浮山之陽。又名浮山寺、朝陽寺、潮陽庵、全聖觀。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該庵由明代即墨進士黃作孚修建,為其隱居讀書處。民國二年(1913年),追隨肅親王的曾明本(曾國藩嫡孫)避居青島,先是在四方芙蓉山全聖觀出家,後購下浮山朝陽庵廟產,將庵改為道觀,更名全聖觀。廟宇倚山面海而建,原有正殿三間,另有偏殿及其他房屋,山門東向。
  • 九華山寺院最詳實名錄:9大叢林67處「廢寺」
    昔日九華山佛教之盛,由此可窺一斑。 九華山現存寺廟,主要者有: 九華山化城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化城寺,這是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的開山祖寺,位於九華山的中心谷地,即今之九華街上。相傳地藏和尚初至九華山,即在此東崖的巖洞中習定修法,洞名東巖,又稱地藏洞、金光洞、捨身巖、捨生巖等,都是就地藏在此修習的不同傳說而命名。明弘治十五年(1502),王陽明第一次來此遊玩;正德十四年(1519)再次入山,並於此巖洞中晏坐讀書。此外還有異僧周經也繼地藏之後幽棲於此洞。萬曆間(1573—1620),將崖頂上祭祀地藏和尚的晏坐堂改建成寺院,並因洞而名寺。
  • 登九華山,赴一場朝聖之旅
    九華山位於安徽慶陽縣東北20公裡處,是佛教聖地。九華山佔地120平方公裡,有99座山峰,其中天台(海拔1,325米)、蓮花、天竺、王石最為壯觀。王石主峰海拔1 342米。九華山歷史上鼎盛時期,雲煙密布的寺院有300餘座。九華山歷經滄桑,僅存78座寺院。據說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中的第一座,無論是寺院集中、陳設還是保存的佛教形象都堪稱完美。
  • 安徽香火很旺的寺廟,是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是全國重點寺院
    寺廟是安徽眾多的旅遊景點中比較突出的一部分,也是其中很受歡迎的古建築景點之一,而且在隨著當地很多的城市持續發展與進步過程中來看,它們的旅遊意義也都很高,所以就來認識安徽一座香火很旺盛的寺廟,這座寺廟其實在對這座寺廟發展中來看,它所具有的價值程度也自然是很高。它就是天台寺。
  • 安徽香火很旺的寺廟,是九華山位置「最高寺院」,是全國重點寺院
    安徽省的很多旅遊景點,其中也是很受歡迎的古老建築景點之一,另外,在當地許多城市的持續發展和進步中,旅行的意義也很高,所以,我來了解安徽省的一個寺廟,這座寺廟其實是從這座寺廟的發展中來看的,有的價值當然很高。是天台寺,在安徽很多寺廟的發展中看,真的是全國有名的寺廟嗎?還是不多?
  • 九華山
    青唐期間,九華山周圍陸續興建海會寺、九子寺、法樂院、慶恩院、妙峰寺,無相寺、淨信寺、福安院等寺院20餘座。唐代繼新羅僧地藏之後。有影響的僧人有勝瑜、道明、智英、道濟、卓庵、悟化等。會昌年間(841~846),武宗李炎興道滅佛(佛教史稱「會昌法難」),九華山附近十餘座寺院被毀,但山上香火仍延續。宋代,一反後周的政策,給佛教以適當的保護,以加強國內的統治力量。
  • 如願登臨九華山之巔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與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臺山,浙江的普陀山並稱為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 九華山寺院最詳實名錄:9大叢林67處「廢寺」
    昔日九華山佛教之盛,由此可窺一斑。 九華山現存寺廟,主要者有: 九華山化城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化城寺,這是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的開山祖寺,位於九華山的中心谷地,即今之九華街上。相傳地藏和尚初至九華山,即在此東崖的巖洞中習定修法,洞名東巖,又稱地藏洞、金光洞、捨身巖、捨生巖等,都是就地藏在此修習的不同傳說而命名。明弘治十五年(1502),王陽明第一次來此遊玩;正德十四年(1519)再次入山,並於此巖洞中晏坐讀書。此外還有異僧周經也繼地藏之後幽棲於此洞。萬曆間(1573—1620),將崖頂上祭祀地藏和尚的晏坐堂改建成寺院,並因洞而名寺。
  • 九華山,一步一蓮花
    九華山在佛教界的盛名,來自於唐朝時新羅國(韓國)僧人金喬覺,他西渡來華後,在九華山修行75載,99歲後坐化,因其形跡與地藏菩薩酷似,於是被尊為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也因此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唐代以前,九華山因有九座山峰形似蓮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約在唐代天寶年間(742~756),李白曾在九江船上觀賞九華山,提筆寫下詩句:「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