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清朝皇帝避暑場所,同樣都是行宮,為何只在熱河設置重兵?

2020-12-13 明心讀文史

清朝皇帝為何多行宮?其實名義為行宮,卻是皇帝每年避暑的場所了。由於清朝定都北京,皇宮仍沿用了明朝的,所以其建築也基本仍然是明朝的樣式了。但是,滿人久居關外,不象北京這樣炎熱,加上宮中房屋低矮和宮牆的圍堵,自然是不太透風,夏天是非常難熬的。還有,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比較守規矩的,但這種規矩也只是限於紫禁城中,出了宮就沒有了規矩,是很自在的了。所以,他們都願意住在皇宮之外,名曰「避暑」。

但是,即使住在了宮外(行宮),也是要處理政務的,這樣就不能過於遠離京城。因此,清朝皇帝的避暑行宮也就基本都在北京了,最遠的卻是熱河避暑山莊。但是,每年也有七八個月的時間,他們還是住在行宮的,但年底則非回宮不可,一則預備過年,元旦日在太和殿受朝賀;二則各老少妃嬪人等,也得當面給皇帝賀節;三則也有許多年底年初例行的公事,所以必須回城。這些避暑的場所,大致上主要有以下幾處,我們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南苑

南苑在北平永定門外,又名南海子,在明朝為皇帝狩獵之所,也就是消遣的場所了。南苑方圓約120裡地,靠近東北角處,設有行宮一座,靠近東南角有閱兵場,叫做「晾甲臺」。清朝剛進關之後,皇帝也是每年在此狩獵,之後又建行宮兩處,較大者在西北邊,名為「懷坊」,小者名為「圍河」。懷坊之宮為新宮,前明建者為舊宮。

在光緒十五年之前,南苑仍蓄養有黃羊子、鹿、四不像等野獸,後來因永定河決口,苑牆完全衝倒,所有獸類都跑到西山去了,從此荒廢。在光緒庚子後,因西太后(慈禧)在西苑中海建兩座洋樓,即所謂懷仁堂、居仁堂了,因在建設時無款可籌,遂將南苑之地,賣與民耕種,遂都變成農田了。

其實南苑雖為皇家狩獵之所,但除處之前康熙帝時常光顧之外,其他皇帝也是很少來這裡的。康熙帝在位時,每年在此總住幾個月,懷坊之宮,即康熙皇帝年間所建,此為康熙年間皇帝唯一的避暑之所。

圓明園

圓明園在現在頤和園之東北。在康熙年間,原本是賞雍王的花園。雍正即位後,他把此園大加擴充修建,名為圓明園。雍正皇帝基本上是常年住在這裡,而南苑基本上就沒有去過。也就是說,從雍正年間開始,南苑基本就沒有皇帝去過。乾隆年間,又在圓明園增建了若干處,東北面有很大一部分建築,乃仿義大利的建築造成。從此圓明園便為清皇室中最大的一所避暑宮殿。

乾隆以後的皇帝,基本都是永遠駐此,一直到鹹豐時候。據傳鹹豐皇帝在此有四位很美的妃嬪,都是南方人,且都是纖足,每位各住一宮,每一宮中所有人員宮女的妝飾衣服,都是同樣顏色,一宮一樣,各不相同。關於此事,在光緒年間,有許多旗門中的老輩,他們都在圓明園當過差,都是親眼見過,他們說確是如此。

鹹豐年間,八國聯軍進京,把西山幾處行宮,都給燒毀,圓明園燒得最厲害,可以說是一間房也沒有了。從此以後,皇帝便無行宮可駐,同治及光緒初年只把西苑中海擴充一下,將就著住住而已,與之前的皇帝相比,排場卻是低得多了。

頤和園

頤和園大約是同治年間擬建,主要是給西太后慈禧建的,中途因無錢一直未建成。後到光緒年間,光緒的爸爸為了巴結慈禧太后,讓兒子光緒儘早「親政」,就挪用建設海軍的款項,才把頤和園又修建起來。

最初他本想重修圓明園,因為地面大,而且被八國聯軍毀壞的非常厲害,所用款太多修不起,才改意重建頤和園。但是,也只是修了一個前期工程,後半始終未建,大概也是因為經費的問題吧。但一直到清朝滅亡,也未能全部竣工,自此以後,慈禧也就永遠駐此了。

熱河避暑山莊

清朝皇帝在紫禁城外的行宮有很多,在北京的大概如上所述的幾個重要的了。但還有一處非常重要的,就是位於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了。承德避暑山莊在清朝官方叫「熱河避暑山莊」,不同的是,儘管都是行宮、避暑場所,但唯獨這裡卻叫做「避暑山莊」,而且這裡也是唯一設置了重兵防守的。這又是為何?

熱河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十二年,後到乾隆時期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完善,才有了後來的模樣。其實這裡名為避暑山莊,實是一個軍事重鎮,猜想被叫做「避暑山莊」,也許是有遮掩的意思,而其重要性上,與東北的盛京、現住的北京是在一個層面上的。這得從清朝入關時說起。

前清入關的時候,系分兩路進兵,一是由山海關,一是由熱河。後人都以明朝滅亡歸結原因於吳三桂降清,只知道清兵是由吳三桂領著從山海關來的。其實不然,即使沒有這條路,清朝照樣還是能入關,只是要困難一些罷了。事實上,在吳三桂降清之前,山海關還沒有失的時候,清朝經常也是兵臨北京城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還是熱河這條路了,即長城各關口。

所以,清朝入關最重要的還是熱河這路,在之後也是這一路人馬起到的作用最大。後來滿清雖然得到了中原,建都北京,但他終歸要惦記能否坐穩了。因為,前明大規模反清活動仍在持續,而滿清的兵力、人口實在是太少了,如果戰敗怎麼辦呢?他必需預備一條回去的道路,好進退有據。

到了康熙時期,南方的「三蕃」、臺灣的鄭氏政權,以及民間的反清團體,這些都對剛剛建立的清政權構成了威脅。而山海關一路,為通行大道,果真用兵時,此路恐怕難保,於是他竭力經營熱河的這條路之安全,便在熱河建設了一處大規模的行宮,並駐有重兵,以備萬一。

康熙皇帝在熱河建了行宮之後便定下規矩,規定之後的皇帝每年都要去一次,雖然名曰狩獵,但原義確實為保此路的穩固、暢通。乾隆年間,《四庫全書》修成,特置一部於此,名曰「文津閣」,即是由北京到奉天的津梁之義;奉天亦置一部曰「文溯閣」,即溯祖澤之義。由此可見,其意義非同一般了。

乾隆在此處駐的時間最多,他永遠在此過生日,他的生日在秋天,也就趁此在此行秋獮之禮。在乾隆八十壽誕時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獻壽。」十八公指松字也,因彼處松樹最多故云。下聯是:「九重天子,年年重九日塞上稱觴。」上聯為彭元瑞所擬,自己對不上下聯,乃請紀昀所對的下聯

相關焦點

  • 承德避暑山莊全攻略,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國內最大的皇家園林
    每年的秋季,皇帝帶著王公大臣來這裡秋獵。為了解決沿途的後勤等問題,在沿途修建了多座行宮。其中,熱河行宮是最大的一座。熱河行宮,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帝國的塞外行宮: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宮,也被稱為:熱河行宮。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 清朝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最牛,為什麼管不了轄區內的熱河都統?
    就在熱河,也就是河北省承德市。為什麼叫熱河?避暑山莊裡有個溫泉,熱嘟嘟的,大家都叫它為熱河。久之,熱河就成了這一帶的地名。 另外,熱河還位於清朝的東北龍興之地,中原漢地、蒙古諸部之間的要害位置。北扼蒙古諸部,南制衡中原,實在不行,退回東北也方便。清朝在熱河,可以就近控制蒙古諸部。可是,皇帝總不能在圍場裡的樹林裡辦公吧,總要有個宮殿讓皇帝辦公休息。
  • 清朝皇帝為何把行宮建在哪就把廟宇修到哪裡?一座廟勝養十萬兵!
    前不久,灤平縣作協的作家們在灤平小營的戲樓胡同採風時,發現兩隻石獅和兩隻龜趺四件文物遺存,據說是小營行宮附近靜妙寺、星龕巖寺的附屬設施,建於康熙四十三年,是灤平原有六座敕建寺廟中的兩座。這讓筆者想到,在承德境內的各處大清行宮,都是建有廟宇的。比較著名的有,在喀喇河屯行宮建有康熙赦建穹覽寺、慈雲大士閣等寺廟;隆化張三營行宮附近的萬壽寺等寺廟。大清朝自把承德熱河上營選擇為京師陪都——夏宮「避暑山莊」的建設之地後,首先在承德避暑山莊內興建各種寺廟18座,然後在山莊外興建廟宇12座(後稱外八廟,原因再另敘)。
  • 熱河省沒有了,熱河哪裡去了?
    提起熱河,大家一定會想到清朝皇帝避暑的行宮---熱河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熱河也曾經作為一個省的名字短暫出現在我國歷史上。不管是熱河行宮,還是熱河省,它們的名字都和一條河有關,那就是熱河。但是在現行的地圖上,你很難找到這條河流。有人說,熱河同熱河省一樣,已經消失了,實際情況真是這樣的嗎?
  • 河北承德 | 一下雪避暑山莊便成了熱河行宮
    河北承德 | 一下雪避暑山莊便成了熱河行宮 2020-12-11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裡。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
  •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為何歷時90年修建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歷時90年修建的,很多人會有疑問,清朝三代皇帝修建的避暑山莊有什麼用?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者熱河行宮。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為避暑山莊行宮起名字康熙皇帝在建避暑山莊時,心想,普天之下,哪有皇家行宮來的氣派。
  • 木蘭圍場,清朝的皇家狩獵場,康熙皇帝每年秋獵的地方
    先有木蘭圍場清朝康熙年間,為了加強對邊疆的管理,在距離北京300多公裡的草原上,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的秋季,皇帝帶著王公大臣來這裡秋獵。為了解決沿途的後勤等問題,在沿途修建了多座行宮。其中,熱河行宮是最大的一座。熱河行宮,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木蘭圍場:帝國的皇家狩獵場入主中原的愛新覺羅們,為了不讓子孫忘記祖先的「武功」,在這裡避暑山莊以北,設立了皇家狩獵場。
  • 乾隆皇帝生母究竟是什麼人 與熱河避暑山莊什麼關係
    雍正有一段時間生了重病,她對雍正悉心照料,於是日久生情,女子懷孕,後來產下男孩,取名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2、熱河都統幕僚冒鶴亭、作家周黎庵、臺灣學者莊練(蘇同炳)、臺灣小說家高陽等人認為:乾隆的母親是熱河行宮的一個宮女李佳氏,名叫李金桂。雍正還是皇子時,隨父皇至避暑山莊,與山莊內一位醜陋的李姓宮女相戀。第二年,康熙父子又來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姓宮女已懷上了龍種。
  •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在這酷暑難耐的三伏天,你能想到的消暑方法是用空調續命,吃瓜解暑,還是飛到避暑勝地消夏?古人和你一樣,也經歷過一個個難捱的酷暑。去年夏天,文創君曾介紹了古人解暑降溫的「空調」(西安的夏天終於熱了 看看古人是怎麼解暑的),這一次,就盤點一下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吧!
  • 你以為避暑山莊只為乘涼?原來竟藏著如此大的秘密
    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1座行宮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餘晴峰/攝在東線與中線的相交處有一熱河泉長僅700米號稱是中國最短的河流熱河行宮之名也因此而來程國棟/攝高約25米的紅牆設7層窗戶有明窗和盲窗所謂盲窗又稱假窗為何要設置打不開的假窗呢
  • 嘉慶皇帝真是被雷劈死的嗎?
    是人就會死,但自古以來所有統治者的死亡原因要比普通人的死因離奇的多,有的是正常生老病死,有的是磕春藥爽死,有的是被下毒毒死,有的是被砍死被餓死被屎淹死,但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有一位嘉慶皇帝,他的死法最神奇,據說是雷活活劈死的,留下了一段歷史謎案!
  • 清朝三代皇帝用90年營造一座避暑山莊 規模超過故宮
    坐在涼風習習的空調屋裡,吃著冰涼可口的雪糕,我不禁為幾百年前的清朝皇帝擔憂:沒有空調的世代,他們該如何度過炎熱而漫長的暑期生活?我們知道,清朝是關外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入關之前,他們生活於白山黑水之間,幾乎沒有避暑這個概念。入關後,從順治皇帝開始,清朝歷代皇帝就不得不為每年夏天的避暑問題傷透腦筋。畢竟,多寒冷的天氣他們都能忍受,可是夏天來了怎麼辦?
  • 清朝有二個政治中心,一個是京城北京,另一個卻讓人想不到
    清朝有兩個政治中心,一個是京城北京,另一個是承德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政治中心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其地位是北京無可替代的。從象徵意義而言,避暑山莊是北方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交界點,清王朝以此懷柔北方,掌控西北邊疆。
  • 跟著皇帝去避暑
    平原區位於避暑山莊澄湖以北,最初為一片灘涂,也是武烈河水的流經之地。草木茂盛、地形開闊的平原區內坐落著「乾隆三十六景」之一的「萬樹園」,而這裡也曾是清朝皇帝於避暑山莊進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平原區原有28個蒙古包以供皇帝接見、招待少數民族首領以及外國使節。避暑山莊的山區層巒疊翠、溝谷縱橫,具有調節山莊氣候的重要作用。
  • 清朝為何要用九十年的時間修建避暑山莊,真的只是用來避暑?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清朝的避暑山莊,相信看清朝的宮廷劇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承德避暑山莊的這個名字,在我們的印象中,這個避暑山莊就是用來避暑的,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清朝為了修建避暑山莊,花了將近90年的時間,難道清朝真的是錢多嗎?
  • 《大英百科全書》沒說過「熱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
    蒙古語「哈倫郭勒」,自然就變成了漢語的「熱河」。接著「熱河」成為地名,比如熱河行宮、熱河廳、熱河道、熱河省。在相當長的歷史歲月裡,這條河叫「熱河」是最基本的常識,小孩子也知道,根本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康熙皇帝曾在《溥仁寺碑文》裡,說熱河這地方「形勝無聞於地誌」。
  • 清朝皇帝夏天去承德,真的是為了單純的避暑嗎?可沒那麼簡單
    明白了這個背景,我們便會發現在清朝建立以後,也建立了類似元朝的多個首都,位於東北的盛京(今瀋陽)相當於滿族人崛起歷史的聖地,北京則是對中原漢文化的繼承,至於位於承德的避暑山莊,則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包括西藏在內少數民族的宗教之都。
  • 承德避暑山莊: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嘉慶和鹹豐皇帝都在這歸西
    但是康熙對他們的話始終是半信半疑,在康熙17年去塞北巡查途經熱河的時候,皇帝是意外的發現了一個避暑的好去處,於是就有心在這建造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同時還可以召見少數民族的部落手裡。後來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當中,由於清朝的軍隊是暴露了嚴重的弱點,因此康熙為了吸取教訓,就在距離北京350多公裡的蒙古草原上建造了著名的木蘭圍場。
  • 你以為皇帝的「家」只有紫禁城嗎?盤點下明清帝王在北京的「家」
    北京境內就有著大大小小的行宮或者離宮,行宮就是古代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也指帝王出京後臨時寓居的官署或住宅。離宮指在皇城之外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宮殿。您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北京城內除故宮之外的帝王「房產」。東城區內的行宮和離宮雍和宮雍和宮在明代太監官房的基礎上修建的,起先為四貝勒府,後來四貝勒被封為雍親王。隨之也被改為雍親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