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2020-07-22 華夏文創

人皆苦炎熱,夏日蓮池香。薰風自南來,心靜自然涼。

在這酷暑難耐的三伏天,你能想到的消暑方法是用空調續命,吃瓜解暑,還是飛到避暑勝地消夏?古人和你一樣,也經歷過一個個難捱的酷暑。去年夏天,文創君曾介紹了古人解暑降溫的「空調」(西安的夏天終於熱了 看看古人是怎麼解暑的),這一次,就盤點一下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吧!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在炎炎夏日,皇帝們都不太愛深居於宮中,而是喜歡去自己修建的行宮中避暑。縱觀歷朝歷代的行宮,大多選址於都城周邊的山上,並修建成集亭臺軒榭、小橋流水於一身的皇家園林,兼具消夏、休閒的功能。


驪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關中八景」之一

驪山晚照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避暑行宮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周幽王時期。周幽王曾在驪山修建驪宮,並留下了「烽火戲諸侯」的典故。自此便開驪山作為長安周邊皇家避暑勝地的先河。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五代至北宋 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

原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後流失於日本大阪國立美術館

構圖略帶俯視,從圖下的宮門向內,亭臺樓閣,水榭宮室,長廊庭院,依山勢覆壓而上,層層深入。


驪山為什麼會被周秦漢唐的諸位皇帝選為避暑勝地呢?原來,它海拔1300多米,山上有青松翠柏,茂林修竹。夕陽西下,更有緋紅的殘陽晚照長安城,留下了關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的美名。《古蹟志》云:「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聖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遊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首都博物館藏 清 袁江 《驪山避暑圖》

山色雄偉壯闊,樓閣富麗堂皇


秦始皇統治時,將驪宮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又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亦稱「溫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徵,故又稱「華清池」。驪山聲名遠播,得益於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故事,也有杜牧、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詩人的加持,更有一幅幅名畫將驪山美景紀錄下來,使它時至今日依然成為西安周邊避暑的勝地。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現代 李家堯 《驪山避暑行宮圖》


甘泉宮:漢武帝的消夏最愛

每年五月到八月,漢武帝都會到甘泉宮去避暑納涼。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據《長安志》《漢書·郊祀志》《三輔黃圖》等史料記載,「甘泉宮在雲陽甘泉山(今鹹陽淳化縣),本秦所造。武帝置前殿、紫殿、通天台,及宮館數十。紫殿雕文刻縷黼黻(fǔ fú,窗戶上精美的花紋),以玉飾之。通天台以候神人,臺高三十丈,望雲悉在下。去長安三百裡,望見長安城,上亦有承露仙人。」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甘泉宮及前殿是秦時建築,周圍十餘裡。到漢武帝時期,在秦代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又擴建到十九裡。因山勢高聳,距離長安城約二百裡,可以望見長安城。

甘泉宮優美秀麗的自然環境令漢武帝沉醉,他在它南面建築了雄偉壯觀的門闕,使用赤紅色塗飾,絢麗燦爛,與這裡宜人的景色形成鮮明對比。建於險要山勢之上的高大建築又輔以青、黃、赤、白、黑五種色彩的裝飾,其富麗堂皇令人難以想像。他還在甘泉宮前另行設立前殿,廣造宮室。

元封二年(前109),有一種靈芝草突然生長在甘泉宮後殿旁側房中,芝生有九莖連葉,芝體金色,綠葉朱實,夜間發光。古人認為這是極其罕見的瑞草,漢武帝便添筑紫宮以祭天帝,全用有光澤的美玉做裝飾材料,營建成富麗堂皇的宮殿。他還親自撰寫芝房之歌:「齊房產草,九莖連葉,宮童效異,披圖案諜。玄氣之精,回復此都,蔓蔓日茂,芝成靈華。」如今的甘泉宮只有遺址,我們無法再復原它的恢弘氣勢,不如通過明代著名畫家仇英的《甘泉宮圖》來領略一下甘泉宮的別樣風採吧!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明 仇英 《甘泉宮圖》


當然,將甘泉宮建造的如此華美,不僅是為了消夏之用。這座行宮還曾見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建元三年(前138年) ,武帝在甘泉宮送張騫出使西域。太初元年(前104年) 、天漢四年(前97年) 、後元二年(前87年) , 武帝在甘泉宮朝覲諸侯王。

九成宮:隋朝和初唐的避暑勝地

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時期,最初名曰「仁壽宮」。其遺址位於今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隋文帝為避長安酷暑,下詔在麟遊建造避暑離宮。因麟遊縣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三伏天的平均氣溫在21.8度,「重巒潛暑、韜夏翻寒」,成為隋文帝心中的消夏勝地。

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擴建,將「仁壽宮」更名為「九成宮」,取「九重」或「九層」之意,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後又恢復原名。

歷史文獻中所描述的隋唐九成宮,是一個山清水秀、草豐林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好地方。初夏的長安城已升暑氣, 九成宮的氣候仍象暮春。小路雖為野花所佔, 溪水卻整日冰涼。一道道澗水, 透著涼氣, 把熱風變得陰涼, 重巒疊嶂,把暑氣全部掩藏,山樹常被清冷的霞光所籠罩,山巖上夏日也留下白霜。即使在宮庭之內,涼氣浮於宮門, 庭院內的霜華如薄雪池沼清涼, 春日竟凝結起如鏡的薄冰。總之,九成宮夏如春日, 夏短秋早,絕無鬱蒸之氣。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當然,唐代後期九成宮沒落了。不過另九成宮名垂青史的是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碑文中也寫到了這裡盛夏的涼爽:「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寶雞麟遊縣 《九成宮醴泉銘碑》遺址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古代皇帝去哪消夏?盤點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

唐 魏徵撰寫、歐陽詢書

《九成宮醴泉銘碑》


看了這三個長安周邊皇帝心儀的避暑勝地,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呢?不如抓緊周末的好時光,攜家人一起去避暑吧!

相關焦點

  • 盤點清朝皇帝避暑場所,同樣都是行宮,為何只在熱河設置重兵?
    清朝皇帝為何多行宮?其實名義為行宮,卻是皇帝每年避暑的場所了。由於清朝定都北京,皇宮仍沿用了明朝的,所以其建築也基本仍然是明朝的樣式了。但是,滿人久居關外,不象北京這樣炎熱,加上宮中房屋低矮和宮牆的圍堵,自然是不太透風,夏天是非常難熬的。
  • 天津周邊最適合畢業旅行的三個地方,都在河北省,還是避暑勝地
    高考結束後,今年的畢業旅行你準備去哪裡?這個8月是準備到三亞海島度假,還是到雲南度過春暖花開的慢生活,或者是想到避暑勝地感受清涼一夏,在天津的周邊有3個最適合畢業旅行的地方,都是避暑勝地,這3個都在河北省。自駕半天就能抵達。
  • 涼快還好玩,重慶周邊消夏避暑線路出爐
    隨著炎炎夏日到來,重慶市農家樂協會,重慶市鄉村旅遊協會聯合推出10條重慶周邊消夏避暑線路,邀請市民前往避暑納涼。這十條消夏避暑線路包括重慶周邊的古鎮、森林公園、親子激情挑戰、夏果採摘納涼、田園民俗風情、漂流等特色。每條線路都可以前往附近推薦特色農家樂或鄉村酒店,品當地特色美食,燒烤等,還可以露營、垂釣、納涼,既涼快又好玩。
  • 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用於避暑
    最直接的避暑方式,就是「惹不過,躲得過」,北京這麼熱,我走不成嗎!營建避暑行宮修起來康熙皇帝在剛剛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之後,國家初步穩定下來,他就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避暑行宮,京內和京外各建一處,即西郊的暢春園與承德避暑山莊。海澱地區,位於永定河的衝積扇上,地下的泉水匯集成一片片湖泊,「海澱」因此得名。
  •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為何歷時90年修建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歷時90年修建的,很多人會有疑問,清朝三代皇帝修建的避暑山莊有什麼用?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者熱河行宮。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為避暑山莊行宮起名字康熙皇帝在建避暑山莊時,心想,普天之下,哪有皇家行宮來的氣派。
  • 古代是皇帝的行宮,近代用來保衛家園,現代成著名旅遊景點
    說起古代建築群,大家回想到的都是那些古城,那些小鎮,或是那些園林。如果你來一趟山西的皇城相府,那你怕是要改變觀念了。這兒的建築,既有皇家的莊嚴肅穆,也有重鎮的壯美雄奇。它是大臣的官邸豪宅,也是皇帝臨時的行宮,如今它更是研究明清時期中國建築的典範。
  • 深藏於大山深處,隋唐兩代帝王的避暑行宮
    華清池也是皇帝的行宮,主要是為了泡溫泉。而要介紹的這處行宮,主要是為了避暑,為了皇帝避暑而修建的避暑行宮。就聽說過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還真不知道,隋唐兩代皇帝也修建了避暑行宮。在外面修建一處避暑行宮,就不用想了,大臣的板磚得給拍死,當然了也有個別皇帝,富餘反抗精神,如正德和嘉靖等皇帝。還是回到正題,隋唐兩代的皇帝在陝西的一處大山中,修建了一座與世隔絕的避暑行宮。就是這個地方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秘,藏在大山深處的隋唐行宮。
  • 古代沒冰箱空調,皇帝夏天如何降溫避暑,有幾種方法讓現代人羨慕
    古代皇帝獨裁,作為一國之君通常有著這天地全部的社會資源,皇宮日常生活當然也是奢華糜亂。要了解,作為皇帝,一天的消費水平就可以讓一般普通百姓過日子一年了。既然皇帝在生活中可以這般奢侈、優越。那麼,炎熱夏季該怎樣避暑呢?
  • 消夏避暑!在青島藏著八大避暑勝地
    原標題:消夏避暑!在青島藏著八大避暑勝地38度高溫來襲這高溫天氣可要怎麼過啊 親們不要著急 貼心的小編為大家盤點了 青島境內幾處「清涼秘境」 讓我們一起短暫逃離大火爐! 此外島上還有天然形成的許許多多的釣魚平臺,島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氣溫 12.2℃ ,8月最熱 25.1℃ ,成為避暑的不二選擇。溼地公園 唐家灣除了美麗的海島外, 郊區溼地成為人們遊玩避暑的一大選擇
  • 承德避暑山莊全攻略,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國內最大的皇家園林
    每年的秋季,皇帝帶著王公大臣來這裡秋獵。為了解決沿途的後勤等問題,在沿途修建了多座行宮。其中,熱河行宮是最大的一座。熱河行宮,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帝國的塞外行宮: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宮,也被稱為:熱河行宮。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 我國一個深受遊客喜愛的避暑勝地,康熙皇帝曾經去過,就在河北
    文/不二姑娘說到河北的避暑勝地,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猜到了這個城市的地名,沒錯,就是承德。承德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避暑勝地,就連康熙皇帝也曾經去過那裡,那裡的涼快是出了名的,皇室子弟們一到夏天就前往承德去避暑。
  • 三訪黃峪寺村,尋唐太宗李世民的避暑行宮——翠微宮遺蹟
    這個「黃」字曾經寫作「皇」,因為在1300多年前,這裡曾有一座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行宮——翠微宮。李世民在這座他非常喜愛的行宮裡消夏避暑,也處理朝政,可惜只享用了兩年,最後,他就駕崩於翠微宮。根據資料,當時這座行宮由雲霞殿(正門)、翠微殿(朝殿)、含風殿(寢殿)、安喜殿(太子別宮)幾個部分組成。規模一定是不小的。可如今能看到的疑似是宮殿的地方就只有這片平坦之地。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4月最後一次來到翠微宮,5月便駕崩於含風殿了,時年52歲,據傳是服了長生丹藥中毒而亡。臨死之前,皇帝十分難過,他知道自己即將離世,卻無法死在他的長安。
  • 2019國內十佳避暑旅遊城市,你最想去哪裡避暑消夏呢?
    下面介紹一下小編所到過的那幾個避暑旅遊城市。長春——吉林省省會,特殊的地理決定了它作為避暑旅遊城市的天然優勢,它地處北緯43度,夏天平均氣溫21度左右,夏季無酷暑是長春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色,如果您來到長春可以到電影城感受一下中國電影的文化,也可以去淨月潭森林公園體驗綠樹成蔭,長春還是全國第一個舉辦消夏避暑節的城市,消夏避暑已經儼然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亮點。
  • 沒空調,竟然有「冰箱」,古人為了避暑消夏,真是腦洞大開!
    《歲時廣記》引《樂府雜錄》的話,提到古代有一種冰絲裀,由冰蠶絲織成,有消暑奇效,且價值不菲:「唐老子本長安富家子,生計蕩盡,遇老嫗持舊裀,以半千獲之。有波斯人見之,乃曰:此是冰蠶絲所織,暑月置於座,滿室清涼,即酬千萬。」冰蠶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東西,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以冰涼製冷為人所知,蘇軾詩中就有「冰蠶不知寒,火鼠不知暑」之句。古人也喜歡使用涼榻和涼蓆。
  • 消夏避暑,成都周邊免費好去處有哪些?
    正值盛夏,生活在城市森林中人們,往往酷熱得心煩意亂,迫切需要逃離空調房去清涼的大自然兜兜風。在成都周邊,哪裡有免費消夏避暑,戲水品茶的好地方呢?筆者網羅了一批景點提供大家參考參考。景區內溪水沿半山溝壑順勢而下,清澈冰涼,形態各異的鵝卵石鑲嵌其中,別有一番大自然的情趣,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在河的兩岸,有密布的民宿、農家樂和茶舍。如果玩熱了,玩累了,可悠閒地在河邊樹蔭下喝著茶,看溪水斜陽,享受淡然人生,一切都在不言中。
  • 蔣介石在臺灣有多少「行宮」?大大小小加起來比康熙皇帝還要多
    行館也稱行轅、行臺,如果用在封建時代的帝王身上,即為行宮、離宮。行轅、行臺是封疆大吏的出行時的住所。所謂蔣介石的行宮,就是指他在各地出巡、視察、度假的住所。臺灣到底有多少「行宮」呢?這還真是難以搞清楚,有人做過統計說是有47個,相關紀錄片統計是27個,也有學者研究,蔣介石的專屬行宮僅有19個。
  • 出遊不遠走 快來西安周邊的避暑「天堂」
    其實離西安不遠,有這樣幾個天然清涼的避暑天堂,平均氣溫不超過27℃。不但風景絕美,離城市還很近。「八瀑十八潭」——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峪因隋皇家在此建造太平宮而得名,同時也是唐代皇帝消夏的地方這裡風景優美,清雅幽靜,為西安遠郊夏日避暑,遊覽勝地。漢唐王朝起被闢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園」,秦王嬴政曾經在此狩獵休閒,秦聖宮是唐太宗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宮。
  • 盤點河北3大著名景區,除了避暑山莊、清東陵,最後一個是啥
    盤點河北三大著名景點,除了避暑山莊、清東陵,最後一個是什麼?說起河北有名的觀光景點,很多人都會想起承德的避暑山莊,不僅承德避暑山莊這個名字,還有「熱河行宮」這個名字,行宮是什麼?是古代皇帝讓腳休息的地方,當然,裡面的建築設施和娛樂設施豪華無比,避暑山莊建於1703年,經歷清朝鼎盛時期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精心打造而成,避暑山莊裡有自然景觀,也有自然景觀,既有江南的景色,也有北國的風景,這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璀璨的裡程碑,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 跟著皇帝去避暑
    而大量的考古發現和文獻均證明,自夏朝起直到明朝,鮮卑、烏桓、東胡等華夏民族都曾於承德及其周邊地區繁衍生息。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於熱河開始建造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而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熱河,也從此搖身一變,成為清王朝盛世時期的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