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苦炎熱,夏日蓮池香。薰風自南來,心靜自然涼。
在這酷暑難耐的三伏天,你能想到的消暑方法是用空調續命,吃瓜解暑,還是飛到避暑勝地消夏?古人和你一樣,也經歷過一個個難捱的酷暑。去年夏天,文創君曾介紹了古人解暑降溫的「空調」(西安的夏天終於熱了 看看古人是怎麼解暑的),這一次,就盤點一下長安周邊的避暑行宮吧!
在炎炎夏日,皇帝們都不太愛深居於宮中,而是喜歡去自己修建的行宮中避暑。縱觀歷朝歷代的行宮,大多選址於都城周邊的山上,並修建成集亭臺軒榭、小橋流水於一身的皇家園林,兼具消夏、休閒的功能。
驪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關中八景」之一
驪山晚照
避暑行宮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周幽王時期。周幽王曾在驪山修建驪宮,並留下了「烽火戲諸侯」的典故。自此便開驪山作為長安周邊皇家避暑勝地的先河。
五代至北宋 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
原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後流失於日本大阪國立美術館
構圖略帶俯視,從圖下的宮門向內,亭臺樓閣,水榭宮室,長廊庭院,依山勢覆壓而上,層層深入。
驪山為什麼會被周秦漢唐的諸位皇帝選為避暑勝地呢?原來,它海拔1300多米,山上有青松翠柏,茂林修竹。夕陽西下,更有緋紅的殘陽晚照長安城,留下了關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的美名。《古蹟志》云:「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聖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遊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
首都博物館藏 清 袁江 《驪山避暑圖》
山色雄偉壯闊,樓閣富麗堂皇
秦始皇統治時,將驪宮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又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亦稱「溫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徵,故又稱「華清池」。驪山聲名遠播,得益於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故事,也有杜牧、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詩人的加持,更有一幅幅名畫將驪山美景紀錄下來,使它時至今日依然成為西安周邊避暑的勝地。
現代 李家堯 《驪山避暑行宮圖》
甘泉宮:漢武帝的消夏最愛
每年五月到八月,漢武帝都會到甘泉宮去避暑納涼。
據《長安志》《漢書·郊祀志》《三輔黃圖》等史料記載,「甘泉宮在雲陽甘泉山(今鹹陽淳化縣),本秦所造。武帝置前殿、紫殿、通天台,及宮館數十。紫殿雕文刻縷黼黻(fǔ fú,窗戶上精美的花紋),以玉飾之。通天台以候神人,臺高三十丈,望雲悉在下。去長安三百裡,望見長安城,上亦有承露仙人。」
甘泉宮及前殿是秦時建築,周圍十餘裡。到漢武帝時期,在秦代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又擴建到十九裡。因山勢高聳,距離長安城約二百裡,可以望見長安城。
甘泉宮優美秀麗的自然環境令漢武帝沉醉,他在它南面建築了雄偉壯觀的門闕,使用赤紅色塗飾,絢麗燦爛,與這裡宜人的景色形成鮮明對比。建於險要山勢之上的高大建築又輔以青、黃、赤、白、黑五種色彩的裝飾,其富麗堂皇令人難以想像。他還在甘泉宮前另行設立前殿,廣造宮室。
元封二年(前109),有一種靈芝草突然生長在甘泉宮後殿旁側房中,芝生有九莖連葉,芝體金色,綠葉朱實,夜間發光。古人認為這是極其罕見的瑞草,漢武帝便添筑紫宮以祭天帝,全用有光澤的美玉做裝飾材料,營建成富麗堂皇的宮殿。他還親自撰寫芝房之歌:「齊房產草,九莖連葉,宮童效異,披圖案諜。玄氣之精,回復此都,蔓蔓日茂,芝成靈華。」如今的甘泉宮只有遺址,我們無法再復原它的恢弘氣勢,不如通過明代著名畫家仇英的《甘泉宮圖》來領略一下甘泉宮的別樣風採吧!
明 仇英 《甘泉宮圖》
當然,將甘泉宮建造的如此華美,不僅是為了消夏之用。這座行宮還曾見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建元三年(前138年) ,武帝在甘泉宮送張騫出使西域。太初元年(前104年) 、天漢四年(前97年) 、後元二年(前87年) , 武帝在甘泉宮朝覲諸侯王。
九成宮:隋朝和初唐的避暑勝地
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時期,最初名曰「仁壽宮」。其遺址位於今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隋文帝為避長安酷暑,下詔在麟遊建造避暑離宮。因麟遊縣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三伏天的平均氣溫在21.8度,「重巒潛暑、韜夏翻寒」,成為隋文帝心中的消夏勝地。
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擴建,將「仁壽宮」更名為「九成宮」,取「九重」或「九層」之意,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後又恢復原名。
歷史文獻中所描述的隋唐九成宮,是一個山清水秀、草豐林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好地方。初夏的長安城已升暑氣, 九成宮的氣候仍象暮春。小路雖為野花所佔, 溪水卻整日冰涼。一道道澗水, 透著涼氣, 把熱風變得陰涼, 重巒疊嶂,把暑氣全部掩藏,山樹常被清冷的霞光所籠罩,山巖上夏日也留下白霜。即使在宮庭之內,涼氣浮於宮門, 庭院內的霜華如薄雪池沼清涼, 春日竟凝結起如鏡的薄冰。總之,九成宮夏如春日, 夏短秋早,絕無鬱蒸之氣。
當然,唐代後期九成宮沒落了。不過另九成宮名垂青史的是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碑文中也寫到了這裡盛夏的涼爽:「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
寶雞麟遊縣 《九成宮醴泉銘碑》遺址
唐 魏徵撰寫、歐陽詢書
《九成宮醴泉銘碑》
看了這三個長安周邊皇帝心儀的避暑勝地,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呢?不如抓緊周末的好時光,攜家人一起去避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