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看,芬蘭最北邊離北冰洋沒有多遠,別看這麼近,如果芬蘭人要想去一趟,卻只得從波羅的海繞過去,前後需要經過好幾個國家才行。
其實芬蘭原來並不是沒有出海口,只不過是被搶了去。現在芬蘭北部邊境距離北冰洋最近處不足30公裡,然而只能望洋興嘆。
這是因為蘇聯強行把芬蘭的入海口貝柴摩給佔領了,把芬蘭向北的道路鎖死了。
雖然芬蘭在歷史上長時間被瑞典控制,但貝柴摩18世紀以前,是瑞典控制下的芬蘭大公國的領土。1809年俄瑞戰爭後,芬蘭被俄國吞併,這個時候貝柴摩地區才算是開始屬於沙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芬蘭獨立,此地區仍然屬於芬蘭,成為芬蘭的貝柴摩省。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芬蘭和蘇俄甚至以後的蘇聯開始了斷斷續續的糾葛。
本來蘇俄對於芬蘭的獨立就一直耿耿於懷,要不是蘇俄內憂外患,實在是顧不上,根本不可能讓芬蘭取得獨立。
等到蘇聯緩過神來,便把目光盯在了芬蘭身上。蘇聯藉口兩國的邊界問題,認為過於威脅到列寧格勒的安危,一直找事。芬蘭無奈開始向德國靠攏,這一下直接讓蘇聯找到了藉口,開始武力入侵芬蘭。
雖然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畢竟芬蘭太弱,結果芬蘭被迫割讓包括卡累利阿在內的三塊土地,其中就包括直通北冰洋那一長條。
從此,芬蘭去了北冰洋的出海口,被死死按在了波羅的海。
和芬蘭類似,同樣是因為蘇聯的原因,丟失出海口的還有我國東北。
曾經的東北根本不用考慮出海口,本身就屬於沿海地區,即使東北內陸地區要想進入大海也有多條路徑。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可以順流而下,往東直接通過黑龍江出海口進入大海;而靠近朝鮮半島這邊可以藉助於圖們江直接進入日本海。
但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給沙俄,否則今天的東北會沒有一個出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