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學者認為, 古代珠飾有四個基本功能: 美觀、 財富、 地位象徵和宗教功能。天珠在藏族社會中的流行由來已久,最早可以推至吐蕃時期以前,最早是否是被作為飾品佩戴, 現無法得知, 但根據天珠中間的小孔判斷, 應該是被穿上線後佩戴在身上的。 根據考古質料 的記載, 西藏阿里曲踏墓地出土的天珠2014年發現於墓主人頭頸部,與髮辮放置在一起,被認為是墓葬主人的項飾。
第一,美觀。藏人喜愛佩戴各種珠子,這在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講述格薩爾王的史詩<賽馬稱王之部》中對「珠姆王妃」的服飾作了較詳盡的描述:「她那苗條身姿,象修竹一樣柔軟婀娜;她那美麗的面龐,為了使大批秀髮不散亂,右邊壓著世界罕見的琥珀;為使小小的辮子不鬆散,上面繫著松耳石和珊瑚的彩穗。斑駁耀眼的貓眼石項鍊,鑲嵌著紅珊瑚珠粒,綠色的松耳石念珠和紅寶石的呷烏佩在胸前。」其中提到的貓眼石項鍊可能就是指天珠。
到了近代以後,天珠成為了貴族婦女裝飾中最珍貴的寶石,後來天珠逐漸進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但凡有緣之人或者家境富裕之人,都會收藏天珠,並在家族中代代相傳。在如今的藏區,特別是傳統節日期間,隨處可見藏人佩戴著串有各種珠子的珍貴頭飾,在所有配飾中,天珠尤為珍貴和醒目。
第二,財富。天珠在藏區的價值不亞於貨幣,據說某些地方天珠可以用作為借貸的抵押物,有些學者認為天珠曾經本身就作為國貨幣。和其他很多遊牧民族一樣,藏人的傳統觀念認為物品的價值要大於貨幣,所以他們喜歡收藏各種寶石,增加財富。擁有一顆「純」瑟在藏區是很多藏人的夢想,筆者曾偶遇過一個康區來的牧人,家境富有,脖子上佩戴著一竄珠子,串有珊瑚、綠松石,還有3顆天珠,當我向他詢問天珠的價錢時,他態度堅決地表示,這是祖上傳下來的寶物,不作出售。
第三,地位象徵。遠在唐朝時期,「瑟瑟」告身就是象徵官員身份地位之物,這在唐代文獻中有明確記載,雖無法確定唐代的"瑟瑟」就是藏人所說的「Gzi",但二者肯定有關聯
第四,宗教功能。在藏區,天珠的各種傳說本身就反映出了一種原始的民間信仰,藏族人對不同的天珠紋路和不同數量的「眼」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樣的, 很多學者認為這種習慣最初源於「苯」教思想。 後來佛教傳入後, 天珠成為了藏傳佛教的寶物, 成為了一種護法法器,被稱為「藏密七寶」之一。在圓形天珠的常見紋路中,「寶瓶」紋和「蓮花」紋與藏族傳統的 「八吉祥圖」中的寶瓶圖、蓮花圖很相似,而「八吉祥圖」顯示的是藏傳佛教中八個典型的吉祥符號,其中的「寶瓶」更是佛教無量壽佛的顯著標誌,所以這類天珠的蝕刻紋路明顯是受到過佛教的影響。
資料來源:大鵬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