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劉放明 湘潭報導
湘潭因水而生,千裡湘江一路滔滔,在這裡劃出一道長達42公裡的巨大「U」形弧線,形成「一江四岸、聚湘成潭」的自然奇觀。
湘潭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曾因水陸交通方便而逐漸成為湖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以米、藥等商品的轉運貿易為基礎,在明清十分繁盛,明朝時為「工商十萬,商賈雲集」的商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稱。
窯灣,史稱「沙灣」,也曾被喚作「十九總」,是「U」形灣處的一點,在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商業地位。目前,窯灣依然保留著潭寶汽車站、唐興橋等多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是湘潭人的精神和文化符號。
近年來,湘潭市在嚴格保護街巷傳統風貌和歷史建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歷史環境要素,發揮街區的優勢,突出特色,將窯灣建設成為整體風貌格局保存較好,富含湘潭文化內涵、反映湘潭傳統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日常休閒娛樂的「打卡」地。
8月3日傍晚,記者走進窯灣,親身感受到湘潭歷史文化的感召力和窯灣夏夜的煙火氣息。
傍晚7點的窯灣主入口,天際浮現玄幻的色彩,美煞路人。
攤主們早早來到這裡,享受往來人潮帶來的紅利。
兄弟倆撈「魚」有一手。
小蘿莉也愛卡丁車。
天色漸暗,窯灣的街燈亮了。
唐興橋上來來往往的人們,何嘗不是這窯灣最美的景色?
相比傍晚的夜空,燈火掩映下的窯灣煙火味濃鬱。
窯灣的街燈,照亮這個祥和的夜晚。
餘暉漸盡,潭寶汽車站在燈光的渲染下巍然挺立。
在紙影主題樂園,男女老少紛紛體驗這項民間技藝的樂趣。
箭館裡,雖然中靶的機率不大,但人們享受著引弓的激情。
摩肩接踵的人潮,詮釋著市井的繁華。
自製的美食,永遠是女孩子們難以抗拒的誘惑。
望衡亭始建於晉朝,歷史上曾幾毀幾建,今天依然矗立江頭,遙看衡山。
湘江岸,窯灣裡,美「醉」了這個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