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品蓮城丨傍晚,靜逸的窯灣

2020-10-14 紅網

編者按

秋的豐腴,總會讓人不自主的歡喜。

秋食,品種豐富,令人垂涎。秋色,美輪美奐,令人心動。秋景,婀娜多姿,令人神往。

……

蓮城的秋,在美麗的遊園裡,在豐收的田野間,在建設的工地上,也在勞動者的笑容中。近期,我們將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蓮城的秋天,帶您品味秋天的蓮城。

圖、文\劉放明

蓮城,因水而生。窯灣,伴水為鄰。

千裡湘江,一路滔滔,劃出一道長達42公裡的巨大「U」形弧線,在這裡形成了「一江四岸、聚湘成潭」的自然奇觀。

可以說,秋天的窯灣,更有韻味。

夕陽下,在窯灣江邊的柳樹林裡,留下一抹鮮紅的顏色。

風和日麗的秋日,遠眺歷史建築、仿古建築林立的街頭巷口,在溫暖陽光的輝映下,它們如同鑲嵌在湘江邊的一塊塊光彩奪目的寶石。微微的風中,樹影婆娑,這些建築群發散著古樸的氣息,仿佛在講述著老窯灣的鶯歌燕舞、車水馬龍,也撩撥著人們對金湘潭繁盛畫面的萬千想像。

岸上的窯灣與金光閃閃的江面連成一片,形成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釣魚人身在畫中卻渾然不覺,專注著水面的浮漂和桶裡的漁獲。

傍晚來臨,秋風漸涼,釣魚的人依然在享受垂釣的樂趣。

窯灣的潭寶汽車站、唐興橋等多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是體現湘潭文化的符號。湘潭市在嚴格保護街巷傳統風貌和歷史建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歷史環境要素,發揮街區的優勢,突出特色,將窯灣建設成為富含湘潭文化內涵、反映湘潭傳統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日常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

當天傍晚,窯灣老街人不多,景卻很美,「滿天」的油紙傘讓人覺得置身非遺文化的殿堂。

此時,秋陽漸漸落下,江面泛起的暮靄與窯灣初上的華燈再次融合,靜逸中透著神秘。街頭漸漸熱鬧起來,人們來到這裡休閒娛樂,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韻味,更是品味湘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相關焦點

  • 秋品蓮城丨湖湘公園的荷
    ……蓮城的秋,在美麗的遊園裡,在豐收的田野間,在建設的工地上,也在勞動者的笑容中。近期,我們將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蓮城的秋天,帶您品味秋天的蓮城。相關連結秋品蓮城丨傍晚,靜逸的窯灣>秋品蓮城丨木魚湖的紅葉
  • 秋品蓮城丨法國梧桐的「詠嘆調」
    秋景,婀娜多姿,令人神往……蓮城的秋,在美麗的遊園裡、豐收的田野間、建設的工地上,也蘊藏在萬千勞動者收穫的笑容中。近期,我們將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蓮城的秋天,帶您品味秋天的蓮城。圖文、視頻/謝文禮深秋來臨,法桐葉落。
  • 秋品蓮城丨粉墨唐家湖溼地
    ……蓮城的秋,在美麗的遊園裡、豐收的田野間、建設的工地上,也蘊藏在萬千勞動者收穫的笑容中。近期,我們將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蓮城的秋天,帶您品味秋天的蓮城。
  • 秋品蓮城丨木魚湖的紅葉
    ……蓮城的秋,在美麗的遊園裡、豐收的田野間、建設的工地上,也蘊藏在萬千勞動者收穫的笑容中。近期,我們將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蓮城的秋天,帶您品味秋天的蓮城。
  • 秋品蓮城丨百年桂花樹與大閘蟹
    秋景,婀娜多姿,令人神往……蓮城的秋,在美麗的遊園裡、豐收的田野間、建設的工地上,也蘊藏在萬千勞動者收穫的笑容中。近期,我們將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蓮城的秋天,帶您品味秋天的蓮城。近年來,湘潭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三百萬「蓮城」人民積極踐行「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用心植綠、護綠、培綠、愛綠……2018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湘潭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現在,桂花樹在城區栽種的面積越來越廣,數量也越來越多。由於花期不同,整座城整個秋天都可以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桂花香氣中。
  • 潭醴一家親 文友聚蓮城 醴陵市作協應邀來蓮城湘潭採風交流
    (羅文光) 2020年10月25日,紅日高照,金秋送爽,登高恰重陽,應湘潭嶽塘區文聯、嶽塘區作協邀請,醴陵市作協代表團一行26人前往蓮城湘潭河東(寶塔)高峰樓進行文學交流座談,併到湘潭城區歷史文化景點萬樓、窯灣和東坪街道聯合村(精神文明與扶貧攻堅先進村)進行採風。
  • 紙短情長|窯灣,我的故事都是關於你呀!
    窯灣古鎮就是夢回音繞的那座城。我要把我的愛寫進這首詩裡落款是你的名字徐州窯灣窯灣愛你的每一個日出與日落愛你的霧氣綿綿和落雨紛紛愛上窯灣我的故事都是關於你呀...9元;邳州—窯灣,6元自駕:南京、宿遷方向:S49新揚高速—G30連霍高速—新沂西出口—古鎮大道—窯灣古鎮上海、淮安方向:G2京滬高速—G30連霍高速—新沂西出口—古鎮大道—窯灣古鎮本文來源:窯灣古鎮,圖片來源:陳曉東、@歐陽影星71、@crlzrf、蘇世、朱敏、孟憲軍。
  • 感動湘潭城建十大系列榮耀蓮城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建高鐵樞紐縱貫神州萬裡,築通衢大道暢達城市南北,架長虹臥波連通大江兩岸,承古韻千年窯灣芳華重現,續文脈一灣碧泉縈繞新城,引碧波南洋渠流又見清澈,惠三市仰天湖水涵養綠心,重民生老舊小區煥然一新……2017年,一系列精美湘潭(城市雙修)項目落地建成,再一次提升湘潭居民的人居生活環境。
  • 湘潭:人間煙火味,醉了窯灣夜
    窯灣,史稱「沙灣」,也曾被喚作「十九總」,是「U」形灣處的一點,在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商業地位。目前,窯灣依然保留著潭寶汽車站、唐興橋等多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是湘潭人的精神和文化符號。近年來,湘潭市在嚴格保護街巷傳統風貌和歷史建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歷史環境要素,發揮街區的優勢,突出特色,將窯灣建設成為整體風貌格局保存較好,富含湘潭文化內涵、反映湘潭傳統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日常休閒娛樂的「打卡」地。8月3日傍晚,記者走進窯灣,親身感受到湘潭歷史文化的感召力和窯灣夏夜的煙火氣息。
  • 湘潭窯灣古街:窯灣汽車站 唐興橋 望衡亭
    湖南湘潭窯灣歷史悠久,風景優美,人氣旺盛,是悠閒的好去處。在窯灣湘江邊上,有一座酷似碉堡的圓形建築,它就是窯灣潭寶汽車站。窯灣因為地勢較低,經常被水淹,但是潭寶汽車站卻從來沒有被淹過,因為建築人員在建造的時候堆了一個直徑45米、高5米的臺基,周圍用麻石砌了護坡,非常堅固。潭寶汽車站旁邊還有一座精巧獨特的建築——潭寶汽車站紀念碑,那是熊希齡所撰寫的。
  • 徐州市窯灣古鎮
    我老家是徐州市邳州市新河鎮的 ,窯灣古鎮離我老家大約二,三十公裡,窯灣古鎮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邊緣,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交匯處;與宿遷、睢寧、邳州三市縣相連,好久以前去過一次,最近聽說窯灣古鎮建設的很好
  • 秋天的詩詞裡,藏著整個窯灣
    而在這些秋日的詩詞裡隱藏著窯灣的美景秋天的詩詞裡藏著窯灣的水《江村即事》唐•司空曙調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窯灣古鎮地處京杭大運河和駱馬湖交匯處,水系發達。水運的興盛帶動了窯灣工商業的迅速繁榮。
  • 三進徐州新沂窯灣古鎮
    元代京杭大運河開通後,使窯灣段這一狹窄的河灘空間上出現了許多建築,供過往行人住宿、飲食、娛樂等,加之周邊窯場較多,所以就有了「窯灣」的地名。如果講「建置」史,將窯灣古鎮定格在公元1279年的元代京杭大運河開通,似更為確切。我還是十多年前到過窯灣鎮,品嘗過那裡的甜油、領略過那裡的「綠豆燒」。
  • 文化保育,讓窯灣古街再現芳華
    人們說,走進窯灣就走進了湘潭的歷史深處。窯灣位於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唐興寺社區,湘江從它身邊流過,因便利的水路交通曾是湖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在千餘年的發展變遷中,這裡留下多處古蹟和建築,不僅是湘潭歷史文化的發源地,更是湘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
  • 窯灣古鎮名字由來
    窯灣北五裡有個隅頭村。早在明代,這裡是遠近聞名的隅頭鎮,曾有隅頭賽蘇州之說。隅頭西臨運河,東靠沂河,區域不大,為了保護土地,建樓蓋房,只能到離隅頭五裡遠的大運河河灣裡去建窯燒制磚瓦;因此很多磚瓦窯都盤在運河彎裡。
  • 向兩會報告丨千年窯灣古街新象 湘潭城發集團城文投公司匠心打造...
    湘潭在線1月14日訊 窯灣始於晉,興於唐,盛於明清,是千年湘潭的源起之地。時間在流逝,窯灣也在發生著蝶變。幾年前,我市開始打造窯灣歷史文化旅遊街區。古街新象 新在它的未來自去年成功舉辦第十三屆湘菜美食文化節開幕式、非遺文化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動後,窯灣歷史文化旅遊街區名聲大噪。今年,為充分挖掘窯灣的歷史文化資源,城文投決定在街區內開設少年毛澤東生活紀念館、非遺展示館等多個文化展示和體驗點,並與能夠為窯灣導入研學旅遊資源的旅行社籤署合作協議,開闢研學旅遊新線路。
  • 徐州窯灣古鎮百年郵局仍在運營 清朝末年設立
    新沂市人大副主任陳廣德生長於窯灣,同時也是知名詩人和文史學者的他告訴記者,民信局大都設在水路交通兩便,商業繁盛,人口密集之地。大運河從窯灣穿城而過,是蘇北當時主要交通幹道,故窯灣設立民信局較早。  據史料顯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窯灣商人葉竹三率先在窯灣西大街開設了「徐天順民信分局」,至此窯灣有了同外埠溝通的民間通信機構。
  • 雨湖區窯灣街道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
    湘潭在線12月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鼎臣)12月3日,雨湖區窯灣街道在窯灣歷史文化街區舉辦了一場「創新創業帶動就業」表彰活動,轄區內一批優秀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創業者獲得表彰。近年來,窯灣街道充分發揮自身地域優勢,依託窯灣特色創新創業文化街區,積極推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為創業者提供各項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創業培訓,並在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我們街道地處老城區,老街老巷深處往往藏著許多『老味道』,發展餐飲業有基礎優勢,而餐飲業很適合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 窯灣古鎮的故事之二:紀錄片《一條河,一座城》編導心中的窯灣
    清道光年間,窯灣臧位高、臧紆青在窯灣利用古代軍事地形,建造磚石結構奇門遁甲八卦迷宮陣,防犯太平天國軍隊進攻。在陸振球老師著作的《古鎮窯灣》的書裡,看到後人根據流傳下來的說法手繪的一個古窯灣八卦地形圖。從天空中俯視,偌大的古鎮被整體塑造成一個八卦迷陣的樣子,非常令人吃驚古人的智慧。可惜由於天災被毀,也是人無法抗拒的事情。在我想像,古窯灣的這種地形結構如果繼續「活」在今天,該是多麼神奇。